趣味新聞網 logo



人類用火的曆史 可追溯至幾十萬上百萬年以前 專訪|田傢青:打火器收藏摺射齣曆史上貴族與平民、東方與西方的文化差異 - 趣味新聞網


人類用火的曆史 可追溯至幾十萬上百萬年以前 專訪|田傢青:打火器收藏摺射齣曆史上貴族與平民、東方與西方的文化差異


發表日期 4/11/2022, 10:21:22 AM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人類用火的曆史,可追溯至幾十萬上百萬年以前,但是對打火工具的實物研究,卻非常少。田傢青著《取火:打火的曆史和文化》是學術界首部係統梳理打火曆史與文化的專著。田傢青,生於1953年,中國古典傢具領域著… .....


    

人類用火的曆史,可追溯至幾十萬上百萬年以前,但是對打火工具的實物研究,卻非常少。田傢青著《取火:打火的曆史和文化》是學術界首部係統梳理打火曆史與文化的專著。

田傢青,生於1953年,中國古典傢具領域著名學者,專著《清代傢具》(1995年中英文版)是學術界公認該領域具有開創性的權威之作,另著有《和王世襄先生在一起的日子》《明清傢具鑒賞與研究》《明韻》《和古典音樂在一起的時光》等。

不同於在既有的領域延伸開拓,田傢青對打火器的研究開啓瞭一個新的領域。打火器雖然是人人司空見慣的物品,但是在收藏領域和科研領域,卻是冷門並被忽視的研究對象。例如,在收藏1850年前後開始盛行的萬次火柴時,田傢青發現瞭一個現象:“萬次火柴流行的時期正好是鼻煙流行的時期,兩者在古玩雜項中的身價卻有天壤之彆。事實上,精美的銀胎畫琺琅萬次火柴,工藝水準和製作年代均不輸鼻煙壺,而且傳世數量更少。”

《取火:打火的曆史與文化》選取瞭近300件具有代錶性的打火器,其中200多件為田傢青收藏。研究它們是一個從零到一的過程。田傢青在動手能力方麵有天賦,理科基礎和藝術鑒賞的多元思維令他的研究不隨大流,多為獨傢,根據自己的知識係統開啓一扇陌生的大門。

《取火:打火的曆史和文化》,田傢青/著,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21年12月香港第一版

本書最大的亮點在於進入打火器這一領域的拓荒工作,對這些器物細緻考察鑒定,奠定打火器研究的框架:分類、斷代、提齣問題,並分享自己在研究過程中閃現的思考。田傢青的收藏行為也證明,有自己主見的係統收藏,能超越價值和賞物的範疇,保留一份新的珍貴曆史資料。

根據收藏的實物和資料,田傢青對打火器分類,並考察其可能齣現的年代,理齣發展脈絡:火鐮、磷火柴、萬次火柴、火炮機、火絨機、戰壕打火機、一戰之後的成熟發展期、二戰之後的黃金年代。其中,對於中國的火鐮,按照結構、材質,再進一步按照民族和曆史時期分類,將火鐮分為鏈條式、帶鐮包、漢式、濛式、藏式和清代宮廷火鐮;對西方打火器,考慮到年代,沒有按照傳統的煤油機和氣體機的分類方法,而從工藝和藝術角度分為古典式與現代式。

鐵�[(jiǎn)金火柴盒,1890年前後産於阿根廷,寬4.4厘米,高4.8厘米,重量36剋。圖案有阿拉伯風格,采用的工藝在民間俗稱“大馬士革嵌金術”(這種工藝和風格很可能是從西班牙南部流傳過去的,西班牙南部曾被阿拉伯人占領過挺長時間),與中國傳統的�[金工藝異麯同工。圖案精美、講究,仔細看看,它采用瞭三個不同顔色的金,小小的一個火柴盒,做到瞭這麼精美實用,已經不僅是一個日常器物,而成瞭一件藝術品。(受訪者供圖,圖解文字來源:《取火:打火的曆史與文化》)

從斷代上,田傢青說,因為他沒有見到墓葬中齣土的打火器,也沒見鎸刻銘文,因此以對器物的造型、材質、結構、工藝特徵進行衡量,他坦言,這種斷代“具有一定的主觀性”,但是差距不會太大,也有待後來者進一步研究。

在這本書中,田傢青提齣瞭打火器領域很多有探討價值的話題,比如,直至十九世紀三十年代末,打火技術的發展為何仍然遠遠不如攝影術、聲音記錄、電力應用。書中還有很多作者有價值的思考,包括從小小打火器看齣的東方和西方文化上的區彆。比如,西方早年生産的打火器,往往有簽名窗,體現瞭人性化的設計和對私有財産權的重視;西方獨立製作工坊的“皇傢禦用”不同於中國皇帝的專屬使用權,前者錶明王室喜歡這個品牌,“並不意味著不能給彆人設計製作優等産品,反而誰齣的錢多,誰拿到的東西更精美”。

法國1830年的打火器煙具套裝,用料珍貴講究,工藝精美,但采用的卻仍是最原始的金屬和石頭撞擊的打火方式,隻不過石頭用瞭血玉髓,金屬條做得漂亮精緻而已。(圖片與圖解文字來源:受訪者)

田傢青先生收藏打火器40年,這是他首次接受媒體采訪,聊他關於打火器的收藏與思考。這本書探討的打火器物所蘊含的曆史和科學的火苗,也已延伸到當下。

打火器收藏:給曆史保留一份東西

澎湃新聞: 這近300件打火器您是在何時開始收藏的?分彆在什麼地方找到的?

田傢青: 有很多途徑。當年的地攤、古玩市場,國外的跳蚤市場、二手店,還有同好和朋友的幫助、和他們的交換。人們一直都沒有把這些當成什麼重要的東西。

澎湃新聞: 在您看來,“取火”這一話題為何甚少被關注?比如,您提到對於中國火鐮的研究目前基本是空白,更沒有分類先例。

田傢青: 到現在我也特彆不明白。前些年,我和幾位專業學科學技術史和藝術史的學者交流,我說人類目前沒有一本書總結過打火器,他們都不相信。他們有強大的搜索能力,一兩個星期後驚訝地告訴我,打火器確實到現在沒有一本像樣的著作,有很多文章、片段的介紹、打火器廠傢的廣告、少量收藏傢做的目錄。但沒有一本能稱得上有學術曆史研究視角的專著。

有人覺得新鮮有意思,問我怎麼想到在這個領域發力。我覺得踏踏實實走自己的門路,鑽進去會發現一個廣闊天地。我這東西(打火器)當時是不值錢,直到現在也沒有多少人理解和認識,可一旦成為係列之後它有曆史價值,所以這是一個挺好的收藏門類,應該說是另闢蹊徑。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一項貢獻,有種神聖感。

這麼多年來,咱們的宣傳總是愛介紹尋寶,“撿漏”,講那些高大上的藝術品和古玩,老百姓摸不著,夠不著,買不著,陷在裏麵。在那些領域去“撿漏”,你除瞭買假的以外,幾乎不可能買得到真的。我覺得撿漏不是好的品格。

你的眼力就是價值,盡管以後可能會升值,但不是你的目的。更重要的是,通過撿漏成立一個係統的有高水準的收藏體係是不可能的。

你給曆史保留一份東西,你收藏的目的是開創、是研究,而不是發財,這兩者本質上不一樣。

中國火鐮是世界打火器的一種。北京故宮博物院、台北故宮博物院有一部分火鐮,民間就更多瞭。為什麼人類都用的這麼重要的東西,沒人係統研究?現在讓我開啓瞭這麼一個新領域。

這本《取火》是第一本涉及中外火鐮和其中的一點思想藝術的書。這事兒有時候挺奇怪的,當年我研究清代傢具的時候,電鍍腿椅子可以換一個紫檀傢具,人傢要電鍍腿椅子,不要紫檀傢具。現在,清代傢具一個寶座幾韆萬,大傢都認識到瞭價值。

澎湃新聞: 可能因為研究打火器需要考古、物理、化學、曆史、藝術等多領域的交叉的知識背景,纔能真正進入這個話題,而有這些條件的人本來就很少,且未必深入到這個領域來。

田傢青: 我覺得你說得非常對,彆看火鐮小,但是它涉及到的工藝、金屬、器械等領域,不僅限於文科或理科,遠遠比瓷器、繪畫涉及的麵兒寬,研究有難度。人類為瞭取火難度之大難以想象。比如我書中提到白磷火柴,怎麼讓火柴既能打火又沒有毒,研究過程相當艱辛。當發動機、攝像技術、錄音技術都有瞭,打火技術還很原始。現在人們買一個幾塊錢的打火機隨便用,過去不是那麼迴事。

我對收藏好像有天生的情結,這麼多年來涉獵收藏的品種,除瞭傢具、打火器之外,還有好幾個類彆,而且這幾類器物之間還是沒有太多的關聯,甚至是風馬牛不相及。

對於做學問做研究和收藏而言,一輩子從事一項工作,做一個課題的研究,收藏一個門類的品種。一心一意紮紮實實盡心竭力,從一而終,當然值得人尊重,我絕對沒有反對的意見,但是我也認為,如果同時涉獵不同領域,也有其特有的優勢,可以獲得較廣博的知識。其實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領域往往很多有共性,相互可以藉鑒,對各種交叉知識的學習可以提高人的智商和綜閤判斷的能力。這麼多年來,我們太注重於文科和理科的分隔,其實這對人的全麵成長並不利,我前些年編寫的《和古典音樂在一起的時光》一書中曾說道:“如果一個學音樂的學生學懂瞭微積分可以解偏微分方程,一個理工科的學生可以寫齣一部交響樂,這樣的學生應該給雙倍的奬學金。”這話說得有點極端,但這是我想說明一個觀點:一個人同時能有較好的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肯定能做齣一些成績。

事實也說明往往有些科學技術發明的靈感有可能來自藝術,而有些藝術的創新靈感來自於科學或技術。在這方麵我有所體會,我設計的傢具和一些器物十分特殊,明顯和純傢具設計師或者雕塑設計傢不一樣,創新性業界公認,其原因,我相信與我有好的理工基礎和對古典音樂的理解有直接關係。前些年聽說有德高望重的文博領域的老先生津津樂道地自己說當年學習數學考不及格,還很自豪,我並不以為然。

曆史事實也證明確實有少數非常成功的收藏傢,他們同時涉獵範圍不僅多而且每項皆精。例如大傢比較熟悉的王世襄先生,他收藏的明式傢具既多且精,近百件,現陳列在上海博物館的傢具館,全世界明式傢具收藏第1號。除瞭傢具之外,他還有其它七項不同類彆的收藏,每項也都極為齣彩。香港的著名收藏傢葉義先生也是從事多項收藏。他推動瞭當年人們還不熟悉的犀牛角器和竹刻藝術,貢獻被世人承認和尊敬。由此證明瞭一個事實:終身隻一類藏品的未必能夠真正收得好收藏,國內現今有一些掛著專項名頭的“博物館”裏邊兒的器物幾乎都是贋品的,品種多的,並不一定就不行。

趁此機會,我倒是想錶達一下,我對收藏水準的認定標準,首先我覺得收藏不分門類大小,我以為就像戲劇、電影中沒有小的角色,隻有小的演員。收藏也是有級彆的,收藏級彆的高低不取決於你藏品的珍貴程度,而是你對藏品理解的程度和推動的貢獻。

清代鐵雕飾件大火鐮,産自內濛古地區。寬16厘米,高11厘米,重量568剋。尺寸巨大,重逾一斤。主體鐵質,兩麵為寶頂、葫蘆雲紋和捲草圖案的鐵雕飾件。下部打鐵條,兩麵施鏨花,圖案婉轉優美,雲頭式樣的提梁組件亦十分精美。(受訪者供圖,圖解文字來源:《取火:打火的曆史與文化》)

藏品故事與斷代方式:眼光即價值

澎湃新聞: 您剛提到“眼力”,可否分享下您在收藏打火器過程中一些有趣的故事?就像您之前收藏一對清早期的百花窗格,做工細緻,上百個花型幾乎都不一樣,可惜當時在舊傢具堆裏沒人重視,您一眼認齣來,買迴去掛在傢中。

田傢青: 每一件來的東西,都有一個故事,都挺有意思的,因為這是一個全新的領域,你沒法跟人傢交流。往往越是這種領域它存在的機會還特彆多。

七八年前,我在北京的古玩市場上看見一個銅鎏金的打火器,在幾個市場流通瞭幾年時間,還拍買過兩次。價錢特彆怪,高不高,低不低。為什麼?他們覺得工藝很好,價值很高,但是弄不清楚它是不是官造(皇傢製造)。結果它當時的定價,如果不是官造,就顯得貴,如果是官造,又太便宜瞭。就這麼來迴轉悠。可是,一來很多人不認可火鐮的價值,二來它是不是官造,沒有輔證。如果當時確定是官造,貴十倍也都早被人搶走瞭,我都買不到。

我第一眼看它的時候,一“望氣”感覺特彆好,藝術水準很高,能收,而且是一個品種。心裏隱約覺得它是官造,等瞭一段時間我把它買迴來瞭。我沒有撿漏的心態,買迴來以後就把它當成一個做工很美的藏品。後來我陸續買瞭幾個跟它類似的東西,一對比,就確定它是原版官造。因為沒人明白,所以賣得也不明白。這是開創一個新事業的優點,打火器收藏是一個荒地,沒什麼人來。往往可較容易地收藏到很好而且很特殊的藏品。

澎湃新聞: 您提到您對書中火鐮的斷代有主觀性,您是如何斷代的?

田傢青: 斷代也特彆有意思。因為是新的領域,沒有人說過它們是什麼年代的,總得有第一個人先說,否則永遠沒有標準。我根據望氣、文物自有的特性,首先分類。對一類器進行開拓性的研究,第一項工作就是分類。然後,以自己的綜閤知識和修養,主要是工藝、造型、結構、氣韻等很多方麵,考慮文物的年代,準不準有待曆史考察,我相信有對的,也會有錯的,但是差得不會很遠,大傢可以逐漸地認識、研究。

玩打火器的一大優點是,因為我涉足的時間早,那個年代沒人作假。因為作假必須有目的,就是要賺錢,如果他做一個花50塊錢,賣一個纔賣5塊錢,作假就沒有意義,賣也沒有人買,所以不可能買到假的。

鑲嵌紅珊瑚大火鐮,清代,寬21厘米,高14厘米,重量639剋,標準的藏式傳統形製。體量巨大,正麵鑲嵌十六枚滾圓的大粒珊瑚珠。至清代時,火鐮除瞭功能性,更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而且也是把玩欣賞的物件。(受訪者供圖,圖解文字來源:《取火:打火的曆史與文化》)

澎湃新聞: 可否舉個例子?比如聊聊這件鑲嵌紅珊瑚珠的大火鐮您如何判定它的年代。

田傢青: 和這個相類似的,故宮博物院有一個,四川博物館有一個,它是這麼多年我在民間見到的唯一的一個。這個火鐮做到這麼大個兒,紅珊瑚珠用得這麼好這麼多,使用者的身份不是老百姓,老百姓用的火鐮基本上就是一個鐵條或鐵片。見多瞭藏族的火鐮,就會發現它和身份地位有關。這個火鐮因為太大,其實不太好用,完全是一個身份的象徵。

從材料、工藝整體看,我覺得,它應該是清晚期的。你看它材料的老舊程度、銀飾的氧化、珊瑚自然磨損的程度。工藝也非常好,鏨花、錘揲工藝手法嫻熟、一流。圖案的花紋,那時候工匠鑿齣來的和後期工匠鑿齣來的有差彆,看得多瞭就認齣來瞭。至晚也是民國早期,不可能是民國以後的。因為到民國的時候未必能做得這麼好。西藏的做法也不一樣瞭。總之是整體的感覺。

澎湃新聞: 為什麼不可能是再早一些的?

田傢青: 有可能到清中期,我沒有說那麼早。也不可能是康熙時候的,沒有那麼早。我個人認為清晚期的可能性大。書中對火鐮年代的判定,隻是一個範圍。

中國的打火器一般沒有年代標識,有一部分西方的打火器,上麵有準確的年代標識。

澎湃新聞: 西方的打火器上有年代標識,是普遍都有還是一部分有?

田傢青: 歐洲國傢用金銀製作的打火器都有年代標識。他們必須拿到專業的地方打標,有係統,年代準確。我收藏很多歐洲早期金質火柴盒上麵每一個部件都打上金標。咱們中國除瞭瓷器寫年款,漆器有時候寫年款,一般器物寫年代的很少,當時大概沒覺得這東西特彆重要。隻見過一個有年代的打火器,我沒有放在書裏,因為我覺得真僞還有待考察。

澎湃新聞: 在您看來,打火器的實用價值和收藏價值兩者是什麼關係?

田傢青: 以往人們有一個認識:隻能看不能用的東西,作為純藝術,當成真正的藝術品。這裏麵有問題,如果一個器物,達到瞭很高的藝術水準,給人以藝術的享受,而且還有使用價值,從更宏觀的角度看比純藝術是不是更高呢?膠片時代照相機曾經有過超級的輝煌,其中的一些東西也並非都是機械化批量生産的,有些是手工製作的,所以從藝術從科學技術史角度他們都有很重要的價值。

上世紀90年代大陸興起瞭收藏風潮,玩收藏像任何一種行為一樣,也有不同的水平或者說有不同的境界。我想瞭一下似乎可以分為四個境界。

最低最差的是以“撿漏”的心態進入收藏領域。希望便宜撈到件古物一夜暴富,是買彩票的心態。我認為撿漏這種占人便宜的行為和心態就非常不好,即使不從道德上譴責,起碼不應提倡。這是收藏最差的境界。那個時代電視是主流媒體,有一些人總是愛拿自己撿瞭什麼漏,在各種所謂“收藏類”的節目裏大肆宣傳,濛得百姓信以為真,眼饞不已,跟著起哄性質地撿漏收藏。其實撿漏哪那麼容易,絕大多數人的撿漏不是掉到溝裏就是踩上地雷,可惜這種收藏心態到現在還大有市場。

第二個是自本世紀初,史無前例地收藏竟成為瞭投資的行為,從個人到機構把投資藝術品看成為最好的投資方嚮。那時,以“藝術品投資”的各種電視宣傳欄目應運而生充斥瞭收視率高的黃金時段,爆熱瞭很多年。我感覺與其花這麼多精力投資藝術品,真的不如直接去做金融。他們利用金融投資的思維方式和方法去做收藏,典型的手段是采取炒作、買斷等方式,把某些門類的器物無邊地炒上瞭天,不僅把藝術品市場搞瞭個烏煙瘴氣,參與爆炒藝術品投資的機構和組織,其結果似乎也不是都很好。也像股票投資的收益一樣,七分人賠瞭錢,二分人不賠不賺,一分的人賺到瞭錢,不管怎麼說,這也是很低的一個收藏境界。

第三個是不錯值得提倡的有較好的收藏心境的境界,就是通過收藏學習到知識,獲得瞭樂趣,因為他是真心地喜歡,所以對産品要進行研究。做得較好的最後能夠形成自己的有體係的品類收藏。這個境界已經很高瞭。

收藏的是第四個也是最高的境界,是能夠敏銳地發現曆史上曾經有過的一類輝煌,但世人並不大理解和接受的潛在有藝術和曆史價值的器物,通過收藏研究多年認真積纍,最後不僅能形成一個係統的收藏體係而且總結齣來有學術價值的研究成果公布於世,對完善和豐富人類藝術史做齣貢獻。這無疑是收藏的最高境界。達到這種境界的收藏也有不少比較典型的例子,包括明清傢具、竹刻藝術等,其共同之處都是開創瞭新的領域,並正確引導大傢對陌生的古代器物進行研究,總結齣的一些成果,思想和意識上對當今的社會都有貢獻。

物與曆史:小器物摺射齣的科學和思想史

書本式戰壕打火機,1914-1918年,一戰歐洲戰場士兵在戰壕中製作。書本式戰壕機有《聖經》的影子,顯然,戰爭中隨身攜帶這樣的打火機,對士兵心理有安慰作用,應算一件理想的“護身器”。一戰期間,英、法、德都是全國動員兵役,參戰的士兵來自各行各業,其中不乏藝術傢、科學傢、工匠。戰壕打火機錶現瞭士兵們對藝術的追求,對和平生活的嚮往即戰爭背景下士兵的心態。如果把它們集中辦一個展覽,他們會無聲勝有聲地讓人感受到戰爭的殘酷與和平的可貴。這些打火機更是對一戰曆史的見證。(圖片與圖解文字來源:《取火:打火的曆史與文化》)

澎湃新聞: 您在書中提到,“將一戰時期士兵們在戰壕裏製作的打火機,與同時期沙皇讓禦用金工大師製作的珠寶級彆的打火機放在一起,讓人産生一種跨越時空的聯想”,但並沒有展開聊,您聯想到瞭什麼?

田傢青: 我早年不收西方的打火器,後來有一次齣國我買瞭兩個小玩意兒,發現它的機巧凝聚瞭人類的智慧。

比如一戰時期沙皇做的琺琅打火器。一戰時,在東綫的俄羅斯帝國的軍隊和德意誌帝國、奧匈帝國的軍隊打仗的時候,俄羅斯軍隊是極苦的,糧餉等給養不夠,打仗要花很多錢,國內也民不聊生。這種情況下,俄國的貴族還有心思做大明火琺琅的打火器,愣能有精氣神聚焦做這麼精美的轉著圈燒的琺琅工藝,法貝熱做不過來,又把歐洲最好的工匠請過來做,這太離譜瞭。前綫你自己國傢的士兵打得一塌糊塗,都快活不瞭瞭,這時候你玩打火器,還做成珠寶似的,真是荒唐透瞭。從這個小器物上也能理解後來為什麼沙皇倒台瞭。這都不是貧富差距的問題瞭。美國特朗普有個海湖莊園,普通的美國人也有一間房子住,差個幾億,這個差距我覺得叫貧富差距。沙皇這個差距是要命瞭,士兵和百姓都沒法兒過瞭,這邊做這麼漂亮的打火器跟這兒較勁。你想這個差距是多大?都不是貧富差距瞭,是思想意識上,他覺得他是人,你不是人,這個差距比貧富差距還厲害。

俄羅斯銀鍍金琺琅嵌藍寶石男女套裝煤油打火機,1915年産於俄羅斯。男款寬4厘米,高5.9厘米,重92剋;女款寬4.2厘米,高6.1厘米,重76剋。俄羅斯法貝熱打火機生産時期僅1908-1917年,時值一戰。(圖文來源:《取火:打火的曆史與文化》)

澎湃新聞: 您還提到,“這兩百多件打火器貫穿六百年曆史,不僅展示齣人類取火曆史中的艱辛,竟也展示齣人類文明發展的各個方麵,包括科技發展工業革命、藝術發展,往深點說,還涉及政治、思想、意識形態”,以這近300件藏品為依托,您從打火器收藏中感覺到東方和西方的哪些區彆?

田傢青: 李約瑟之謎,在打火器這兒,又添瞭一個新的例證。一直到我插隊的時候,中國還在用火鐮這個傳統古老的方式,就是沒有進步。我書中附錄介紹瞭七個國傢對火鐮的重要貢獻,“中國人在火鐮藝術方麵下瞭很多功夫,但是對完成近代打火機發展的貢獻應該說是零。在人類攻剋取火的問題上,如果按照貢獻的大小排次序,依次應該是英國、奧地利、法國、瑞士、德國、美國。除瞭這六個國傢,還有西班牙、墨西哥等一些歐洲和美洲的國傢,也有小的貢獻。”

中國皇傢使用火鐮更注重身份地位,從材料裝飾上用心。其實可能未必需要他親自去打火,他也沒有想用這個怎麼做工業化,怎麼發展。西方打火器有一部分也是身份地位象徵,還有一部分從科學技術發展的角度發展,使之變成更商業化的東西大批量生産。兩者思路不一樣。打火器雖然小,但是機器巧得讓你吃驚。在科學技術上下大功夫纔行。所以研究打火器比起研究瓷器、玉器,除瞭需要理工科知識背景,還需要比較好的英語水平。

澎湃新聞: 再往下聊就涉及到西方工業革命的曆程瞭。

田傢青: 這一深說就得討論三天,一晚上說不明白。

分享鏈接



看最新新聞就到趣味新聞網
quweinews.com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tag

相关新聞

後宮文大神榮小榮的《公子彆秀》跌至月票榜第五,套路依舊很執著

後宮文大神榮小榮的《公子彆秀》跌至月票榜第五,套路依舊很執著

    大傢好,我是佛門射手,第一時間給您帶來小說力推、作傢趣聞和IP改編的介紹,希望喜歡的讀者關注點贊評論來一波,今天跟大傢說的是起點大神級作傢“榮小榮”的作品《公子彆秀》。 根據《贅婿》創作的《逍遙小書生》,讓“榮小榮”登上瞭起點大神級作傢的寶座,其後的《如意小郎君》和《大周仙吏》也取得瞭不錯的成績。隻是成傢後的“榮小榮”本來想開小號尋求改變,但是最終還是繼續原來的套路,開啓瞭《公子彆秀》。 去年底作品上架的首訂是七韆五,比《大周仙吏》的首訂略差瞭一點,不過“榮小榮”很快就完成瞭均訂破萬的成績.......


楊剋:新時代詩人的自覺意識與時代擔當

楊剋:新時代詩人的自覺意識與時代擔當

    新詩百年,恰逢大時代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風起雲湧,風雲際會,中國無疑已是當今世界舉足輕重的大國。麵對國之大者,當代中國詩人應奉獻齣與之匹配的、觀照時代風采的優秀詩歌作品。 麵對當下,我們應當充滿文化自信與文化自覺。蓋因中華大地自古就是最重要的文明體之一,更是文學沃土、詩歌搖籃,從先秦的《詩經》《楚辭》到漢代的漢賦、史傳散文與樂府詩歌,再至魏晉時期的建安文學,直到唐詩宋詞元麯以及明清小說、戲麯……中華文脈生生不息,一脈相承,輝煌壯觀。 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華夏文明延續數韆年,與民族精神.......


阿瑩|建設鋼鐵長城,文學不能缺位

阿瑩|建設鋼鐵長城,文學不能缺位

    我可能由於長期從事工業管理工作的緣故,對我國富起來的過程格外關注,看《大國重器》這類的電視節目常常淚流滿麵,傢裏人見我默然動情,會不解地問,也沒見啥激動的情節,你咋就激動瞭?其實他們不知道,每一個成功的定格,每一句鏗鏘的話語,都會勾起我心底的漣漪,都會將深藏在眼眶裏的淚水催生齣來。 從共和國成立以來,我們的國傢就在一天天進步,改革開放以後,更是一天天壯大,生活在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裏上的每個人都會有真切的感受,感受到什麼叫作“日新月異”!而使我國發生這種變化的核心因素,當然是經濟的高速.......


小音咖集團全資收購VIP陪練,上海誕生麵嚮全球的“音樂藝術航母”

小音咖集團全資收購VIP陪練,上海誕生麵嚮全球的“音樂藝術航母”

    足不齣戶,這幾天孩子練琴有沒有斷?有沒有專業的綫上陪練?是不是想更進一步篩選到更好的陪練老師? 今天上午,小音咖集團宣布近日已完成對VIP陪練的全資收購,成為其獨資股東。小音咖集團創辦人兼CEO李艾錶示,本次對VIP陪練的收購,是基於雙方共同的音樂藝術夢想而作齣的一緻決定,雙方將充分把握上海在音樂藝術領域的文化優勢,強強聯閤,優勢互補,用專業普惠的音樂藝術輔導助力中國傢庭的美好生活構建。未來,小音咖集團將重塑“師、課、場、練、演”的完整音樂輔導體係,助力上海的國際少兒藝術之都建設,打造全球少兒.......


哥倫比亞EAN大學舉辦中國文化周

哥倫比亞EAN大學舉辦中國文化周

    中國文化周海報。中國駐哥倫比亞使館供圖 人民網裏約熱內盧4月10日電 (記者吳傑)當地時間4月4日至8日,哥倫比亞EAN大學舉辦國際文化節中國文化周,中國駐哥倫比亞使館、中外語言交流閤作中心、河南廣播電視颱攜手漢語橋俱樂部波哥大站等共同舉行中國節日係列節目《清明奇妙遊》雲演齣,並舉辦中國文化係列講座等活動,受到廣大師生的熱烈歡迎。 中國駐哥大使藍虎錶示,大學文化和學術交流始終是中哥兩國關係的重要組成內容,是兩國友誼的重要基礎,也是兩國人民增進相互瞭解和尊重,促進思維創新,建設性地發展兩國關.......


32年15次走進亞馬遜叢林,她繪就160幅驚艷世界的森林之花

32年15次走進亞馬遜叢林,她繪就160幅驚艷世界的森林之花

    有這麼一個地方,奇幻,瑰麗,濕熱,生機勃勃,神秘莫測,勾起無數自然愛好者的好奇與嚮往。 圖片來源/Unsplash 這裏有能産齣世界頂級巧剋力原料的可可樹、顔色鮮艷的“'ins風'代錶”火烈鳥,也有行動比烏龜還慢的“閃電”樹懶。 但同時,這裏有釋放一次毒液便能殺死10個成年人的箭毒蛙、悄無聲息實施殺戮的水蟒,還有喜愛蟄伏突襲的美洲豹。 美麗又危險,亞馬孫森林吸引無數人神往,許多人卻又被諸多因素“勸退”。 圖片來源/Unsplash 有一位女性,在47歲開始瞭自己的第一次亞馬孫森林探.......


關注|高手在民間!這位非遺傳承人有絕活

關注|高手在民間!這位非遺傳承人有絕活

    生活中咱們經常說一句俗語:“沒有金剛鑽,彆攬瓷器活。”說的就是鋦瓷這門古老的民間手藝。鋦瓷就是把打碎的瓷器,用像訂書釘一樣的金屬“鋦釘”進行修復的技術。隨著時代變遷,掌握這門絕活的藝人已經很少瞭,鋦瓷技藝瀕臨失傳。而在高密市卻有一位鋦瓷藝人,他能在殘破瓷器上精雕細刻齣神奇的圖案,他就是高密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代錶傳承人侯建。 走進侯建的鋦瓷藝術工作室,在明亮的颱燈下,“鋦瓷人”侯建正聚精會神、專心緻誌地對手裏的一個破損的瓷碗進行修復,截取銅片、銼刀修釘腳,製成釘書針般的“鋦子”,再用小釘錘輕輕敲.......


搖一搖!央視新聞微信天天有禮上新瞭

搖一搖!央視新聞微信天天有禮上新瞭

    點藍色字關注“央視新聞” 如何走最少的路,看最多的國傢寶藏? 答案在這裏 由國傢文物局指導 故宮博物院、中央廣播電視總颱聯閤 29傢博物館舉辦的“何以中國”展 正在故宮文華殿展齣 130餘件/套珍貴文物 講述中華文明的起源和曆史發展脈絡 共同演繹關於 “華夏大地何以中國 中華民族何以偉大 中華文明何以源遠流長”的史詩 都有哪些珍品,一睹為快 銘文中刻有“中國”字樣的西周何尊 這件西周早期青銅禮器的底部,鑄有銘文122字,其中“宅茲中國”,就是關於“中國”一詞最早的銘文記載。 “中華第一.......


98歲古籍大佬在互聯網火瞭:每天工作九小時,喝酒、吃肉兩不誤

98歲古籍大佬在互聯網火瞭:每天工作九小時,喝酒、吃肉兩不誤

    前陣子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的熱播,帶火瞭南京圖書館的瀋燮元老先生――一位以九十八歲高齡,仍然每天要工作八九個小時的古籍版本目錄學傢。 瀋燮元的故事在《但是還有書籍》第二季中播齣,深受網友喜愛 曾是《中國古籍善本目錄》的子部主編,為瞭這個空前絕後的編書工程齣差十年;他也是慧眼如炬的版本鑒定專傢,古籍到瞭他手上,“一拿到就知道是什麼”。 除瞭工作,瀋燮元在生活中還有相當生動的一麵。 他有好胃口和好酒量, 對外界的八卦有興趣, 是同事們“寵愛”的“鎮館之寶”。 他還有非常好的記性, 講起和.......


賈可利:悠悠榆錢情

賈可利:悠悠榆錢情

    悠悠榆錢情 作者 | 賈可利 在公司大門口,從外地移植瞭一棵大榆樹,有一摟抱粗,高有七八米。挖下又大又深的樹坑,用吊車慢慢吊起栽植,填上土,澆足水,又用三根長鐵管交叉支撐穩固樹乾。 老闆慧眼妙思,讓人把樹梢部分割去,隻剩下五六米的粗壯樹乾和部分枝條。這個造型確實令人贊嘆,沒有瞭嚮上生長的樹梢部分,樹乾上部四周生長齣旺盛的枝條,生機勃勃,枝條昂首直刺藍天,形成碩大的綠色樹冠。像一大團熊熊燃燒的綠色火焰,又像一潭清澈明朗的碧水。 清明過後,綠生生的榆錢,一串串,一簇簇綻放,迎風招展,像翩飛的蝴.......


周雲龍:夜風

周雲龍:夜風

    夜風 作者 | 周雲龍 喜歡風,是因為喜歡風的輕靈和自由,而夜風,又是風中最愛。因為有瞭夜的寜靜,夜的朦朧,風由輕盈之至變得含蓄深沉起來,可以這麽說:夜的靜和風的動,是絕配,若有瞭格外的風景入駐,如山的巍峨、海的滔滔、沙的默默...... 那又會彆有蘊義,因為那些永遠大手筆,是主題,夜和風則是最好的點綴和烘托。 不是嗎,當夜色開始調治天空的時候,風不知從何處鑽齣來,一陣有,一陣無。若臨水,掀起陣陣波瀾;若拂麵,心底湧起點點漣漪,它是如此陌生而來又是如此深解吾意而去。 欣賞夜風最好到海邊,踩.......


如何纔能寫好歐陽詢的字體?九成宮中的33個之字都是秘密

如何纔能寫好歐陽詢的字體?九成宮中的33個之字都是秘密

    “如何纔能寫好歐陽詢的字體?”謝謝您的邀請和提問。歐陽詢的字曆代認為以險絕為冠,所以學習歐陽詢的書法,就要抓住險絕這個特點。 但是,我們在看到歐陽詢的字有險絕一麵的同時,還沒有看到他的嚴密的一麵。歐陽詢的書法是唐楷裏邊嚴謹第一的書法大師,所以他的書法從結構到筆法都達到瞭極其嚴密的程度。而歐陽詢在嚴密嚴密的結構與筆法之中,並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個“嚴”和“密”的問題,而是他的筆法的變化也是非常豐富的。 我經常提到歐陽詢《九成宮》中的33個“之”字就有33個不同的寫法。這足以說明歐陽詢在嚴密當中,.......


妙品|晉人風韻:大傢風範,信手之間爽利之氣躍然紙上

妙品|晉人風韻:大傢風範,信手之間爽利之氣躍然紙上

    《書法課程》 見諸筆墨 | 達於心靈 不可一日無此君 文化核心 | 中國書法 | 最高藝術 妙品 | 晉人風韻:大傢風範,信手之間爽利之氣躍然紙上 黃姬水行書妙品《雜詩九首詩捲》,紙本25.5×180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黃姬水此捲,點畫跳動,起止分明,疾徐有緻,大傢信手也有妙品。 黃姬水(1509-1574),初名道中,字緻甫,後更名姬水,字誌淳,又字淳父,長洲(今屬江蘇蘇州)人。幼敏,嘗隨其父五嶽山人省曾齣入,有文名。少曾侍奉文徵明。著有《貧士傳》《白下集》《高素齋集》。 《列朝詩集》.......


山村老農挖井意外發現120斤金餅,專傢讓他上交後,稱:還差200噸

山村老農挖井意外發現120斤金餅,專傢讓他上交後,稱:還差200噸

    引言 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在為瞭生活奔波努力,希望憑藉自己的能力讓傢人過上更好的生活。當然還有一些人整日就想著做“發財夢”,不管怎麼說,想要過好的生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那麼我們則需要不斷努力,實事求是、踐踏實地的做好每一件事情,隻有這樣纔能實現自己的心中所想。所以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我們需要憑藉實力來獲取一切,畢竟天上沒有掉餡餅的好事,而且不是什麼好事情都能輪到你的頭上。我們都知道,中國曆史悠久,封建社會時期的眾多優秀文化更是得到瞭傳承與發揚,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文物都流傳至今,被很好的.......


愛讀書,多讀書,讀好書

愛讀書,多讀書,讀好書

    睡覺前喜歡看書入夢,這習慣已經堅持瞭幾十年,說伴我入夢的書已破萬捲,一點也不誇張。 從愛上看書開始,大概是剛上小學不久,我便喜歡睡前與書為伴,翻書入眠,擁書入夢。 白天看書,似乎總是不能集中精力,而夜晚看書,卻能真正進入書中,沒有什麼人和事能打擾。 如果是雨天的傍晚,坐在窗前,聽著雨點撞窗的聲音,喝一杯濃濃熱熱的咖啡,看一本喜歡的書,十分愜意。 亦或是大雪紛飛的黃昏,任憑雪花在窗外飛舞,獨自悠閑地躺在暖暖的被窩裏看書,更是美妙。 多年以後纔明白,原來看書也是需要意境的,在特定的環境裏看喜歡.......


攢勁旅商,同心戰“疫”

攢勁旅商,同心戰“疫”

    萬物復蘇必有時, 疫去安來春可期。 萬眾一心, 沒有翻不過的山; 心手相牽, 沒有跨不過的坎。 每一個旅商人都在齊心協力, 保護我們的大傢庭。 鼕去春來,待黎明破曉, 山河無恙,人間皆安時, 望攜手同行,相視一笑, 賞花賞景賞春光。 期待的這一天不會太遠到來, 因為, 這場戰“疫”,我們必勝! 圖片:祝雯雯、何位琴、鬍清、 鬍林、曾誌偉 文字:鬍林、鬍清 排版:曾誌偉 執編:範凜霜 責編:祝海南 主編:王學輝 總編:張甫旺 .......


小測一下,你是什麼水?

小測一下,你是什麼水?

    在中國,人們喜歡用水來形容一個人,它豐富的意象,很多時候也對應著不同的性格品質。 如果讓你用水形容自己,你覺得自己是什麼水? 10種“如水的性格” -春水,溫柔明媚- 四月,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風十裏,處處萌生溫柔。其中最溫柔的,當屬春水,當風兒吹皺水麵,碧波泛起漣漪,陽光澆鍍而下,水上瀲灧生輝,任何一個普通的日子都能生齣變奏,變成閃亮的日子。 一個像春水的人,是溫柔而明媚的,與之相處,如沐春風。 長堤春水綠悠悠,畎(quǎn)入漳河一道流。 ――王之渙 -雨水,溫潤多情- 雨水.......


齣版元畫中新發現的趙孟頫作品

齣版元畫中新發現的趙孟頫作品

    吳 韌 之 中峰明本自�}像,畫中為中峰半身像,並由中峰自題八句詩。明人田一井也做瞭�}跋,沒有畫作者的落款及印章。該畫先後四次以日文、德文、中文齣版發行並收入多人中峰明本研究著作中,筆者有幸親眼目睹瞭原件,並對該畫進行瞭研究,有瞭重大發現:有關文獻明確記載該畫的作者是趙孟�. 齣版 一 1989年 日本 國際學術權威期刊 《美術研究》 中峰明本畫像研究 東京國立文化財研究所 井手誠之輔 二 2002年 德國《中峰明本的書法》 國際英文版 全球發行 三 2003年 《中峰明本的書法》德 勞.......


清代奚岡書法賞析《華嶽題名記》冊

清代奚岡書法賞析《華嶽題名記》冊

    清代奚岡書法賞析《華嶽題名記》冊,紙本,縱26.5厘米、橫18.5厘米,行書書法冊頁16頁。 該冊近八百言,書法清秀疏朗,文質彬彬,得帖學精髓。奚岡刻印用切刀,蒼澀古樸,為書學中之“碑體”。一秀一樸,甚為有趣。此冊曾得民國間汪士元曹世科等收藏鑒賞、鈐印。 奚岡(1746-1803) ,清代金石書畫傢。原名鋼,字鐵生、純章,號蘿龕、蝶野子,原籍安徽新安(今歙縣),一作安徽黟縣人,寓浙江杭州西湖。奚岡書兼工四體,真書法褚遂良,古隸筆意超逸,高齣流輩。山水瀟灑清潤,得董其昌法。刻印宗秦、漢,與丁敬、.......


“會館有戲”沉浸式體驗京劇藝術

“會館有戲”沉浸式體驗京劇藝術

    精緻唯美的扮相,醇厚流麗的唱腔,觀眾零距離觀賞與互動……2022年“遇見梅蘭芳”第一季――“春遊時節好花天”活動4月10日)在梅蘭芳紀念館舉辦,為觀眾帶來彆樣的沉浸式國粹體驗。2022年“會館有戲”京彩西城春季演齣季拉開序幕。 天女舞綢揮絹、飛散韆花……海棠樹下,梅派經典《天女散花》選段吸引瞭觀眾的目光。皮黃聲裏,不大的院落內,演員的錶情神態、舉手投足都“放大”在觀眾麵前,觀眾仿佛成為“戲中人”。“身臨其境!演員的一招一式、一顰一笑都特彆吸引人,讓我沉醉其中。”一位戲迷朋友說。與此同時,徐.......


建綫上博物館、辦實體展,北外學生把非遺馬尾綉搬進校園

建綫上博物館、辦實體展,北外學生把非遺馬尾綉搬進校園

    新京報訊(記者楊菲菲)近日,北京外國語大學人來人往的圖書館一層有瞭新變化,一場主題為“殷商遺風 黔南雅意”的水族馬尾綉展覽正在展齣。4月11日,記者瞭解到,該展覽由北京外國語大學在校大學生周子琳等十幾位同學共同發起。他們以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為契機,保護與推廣素有刺綉中的“活化石”之稱的貴州水族馬尾綉。該展覽一共展齣瞭40餘件作品,整個展覽將一直持續至4月底。 “現在疫情期間,學校也是封閉管理。我們希望這樣的展覽能豐富學生的生活,同時也嚮大傢宣傳、推廣我們貴州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馬尾綉。”作為土生土.......


啓功榜書,如此霸氣?

啓功榜書,如此霸氣?

    我們多次看到啓功先生題寫榜書“鵝”的視頻,也顛覆瞭我們的認識,在很多人的印象裏,啓功先生,不擅長寫榜書,或者很少寫榜書,至於他一些題字作品,多數是小字放大的影印品,這樣的看法和認識,在很多人的心裏,也是根深蒂固的,其實,啓功先生,不僅擅長榜書,而且他的榜書寫得也非常“霸氣”。 尤其是他說題寫的這6個字,堪稱“封神之作”,即“中國酒文化節”,相信你看到這6個大字,也會倍感驚艷的,風神瀟灑,下麵就讓我們一同來欣賞一番吧。 從這6個大字上看,整體上,不僅呈現齣一種渾厚之感,而且還寫齣瞭一種前.......


單嚮奔赴的感情有意義嗎?李清照也曾睏惑過,她為此還寫瞭一首詞

單嚮奔赴的感情有意義嗎?李清照也曾睏惑過,她為此還寫瞭一首詞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隻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這首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一首閨情詞,詞人藉暮春之景聊錶思念,進而將內心深處的苦悶和憂愁淋灕盡緻地錶達瞭齣來。全詞情景交融,語言優美,讀來動人心扉,有言盡而意不盡之美。 閨情、離彆、相思,是中國古代詩詞創作中永恒的主題。但是,在李清照之前,真正齣自女性詞人之手筆,而又能以純情的筆緻、高雅的格調來抒寫閨中情感的,卻不多見。 李清照提齣“詞彆是一傢”的創作理念,她甚至是說“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予試作一篇,乃知前言不.......


百城百藝 非遺名錄|獨具特色的湖南地方戲劇

百城百藝 非遺名錄|獨具特色的湖南地方戲劇

    “花鼓戲”於2008年列入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錶性項目名錄。花鼓戲是我國各地方小戲“花鼓”的總稱,主要流傳於湖南、湖北、安徽、浙江等地。明末範文若的傳奇作品中描摹瞭演唱花鼓的戲劇場景,顯示瞭這一藝術形態的最初麵貌。花鼓演唱源於民歌,後逐漸發展為一旦一醜錶演的“兩小戲”。在實踐過程中,它藉鑒地方大戲的錶演模式,吸收各種藝術因素,最終發展成為獨立的地方戲麯劇種。花鼓戲的音樂麯調基本上屬於麯牌聯綴體,同時又輔以一些闆式變化。錶演手段豐富多樣,生動活潑,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民間歌舞風格。 嶽陽花.......


人間四月,春風小書桌走入育纔中學

人間四月,春風小書桌走入育纔中學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汪佳佳 “遊蕩於舊山河與未知領域間,感受漢語的一種風度和可能性。” 這是育纔中學七年級2班的潘鼎誠在我們的春風小書桌上寫下的文字。 人間四月,芳菲正盛。第十屆春風悅讀榜年度“66好書”的評選,正在進行中。經過一輪各大齣版機構和錢報讀書會的權威推薦,春風悅讀榜的第一張榜單已經齣爐。 同時,春風悅讀榜的各特色單榜,春風科幻榜、春風IP榜、春風社科榜、春風浙版好書榜和春風童書榜,這幾天也正在一一發布。 4月11日,“春風小書桌”也伴隨著春風與暖陽,來到育纔中學,與學校的老師同.......


李清照的春日情思:單嚮奔赴的感情是否有意義?她將它寫成一首詞

李清照的春日情思:單嚮奔赴的感情是否有意義?她將它寫成一首詞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隻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這首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一首閨情詞,詞人藉暮春之景聊錶思念,進而將內心深處的苦悶和憂愁淋灕盡緻地錶達瞭齣來。全詞情景交融,語言優美,讀來動人心扉,有言盡而意不盡之美。 閨情、離彆、相思,是中國古代詩詞創作中永恒的主題。但是,在李清照之前,真正齣自女性詞人之手筆,而又能以純情的筆緻、高雅的格調來抒寫閨中情感的,卻不多見。 李清照提齣“詞彆是一傢”的創作理念,她甚至是說“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予試作一篇,乃知前言不.......


以藝戰“疫” 緻敬每一位抗“疫”工作者

以藝戰“疫” 緻敬每一位抗“疫”工作者

    本颱訊 在全市上下眾誌成城,全力以赴抗擊新冠肺炎的特殊時期,我市廣大美術工作者紛紛拿起畫筆,積極創作各類作品,傳播正能量,謳歌抗疫英雄,歌頌無私大愛,來錶達心中的崇敬之情。他們“以藝抗疫”為奮戰在一綫的勇士們鼓勁加油。 願疫情能夠早日結束,願春暖花開,山河無恙,國泰民安! 《迎新春,抗疫情,促振興》(中國畫)作者:魏丹華 《使命》(中國畫)作者:王新剛 《脊梁》(中國畫)作者:王新剛 《齣徵》(中國畫)作者:王新剛 《美麗天使》(中國畫)作者:夏雁如 《中國曙光》(中國.......


數字藏品火起來

數字藏品火起來

    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推齣的數字藏品。圖片來源於網絡 長信宮燈、榫卯微縮橋、木版畫、唐三彩……這些中國傳統文化遺産和技藝結晶,用戶如今隻要通過手機APP就可以把它們作為數字藏品永久留藏下來。隨著區塊鏈、雲計算、人工智能、擴展現實等技術發展,以數字藏品為代錶的數字文創新業態在年輕人群體中火起來。專傢錶示,數字藏品目前仍處於早期發展階段,麵臨著技術、融閤應用、産業生態、法律有待完善成熟等問題,應盡快製定相關準入製度,尤其要防止交易炒作,加強規範管理,促進數字文化産業健康發展。 用戶收藏“有成就感”.......


重磅|超清單字:大師文徵明晚年力作,古健遒勁​

重磅|超清單字:大師文徵明晚年力作,古健遒勁​

    《書法課程》 見諸筆墨 | 達於心靈 不可一日無此君 文化核心 | 中國書法 | 最高藝術 重磅 | 超清單字:大師文徵明晚年力作,古健遒勁 文徵明晚年行書《緻春潛函》,紙本,每頁縱10cm、橫23.7cm不等。故宮博物院藏。 本冊是文徵明寫給顧蘭的3通信劄,書寫自然流暢,用筆古健遒勁,融會宋元諸傢筆意,形成清勁秀麗的風格。 顧蘭,原名潛,字榮甫,號春潛,任禦史。 文徵明(1470-1559年),即文徵明,初名壁,字徵明,後更字徵仲,號衡山、停雲,長洲(今江蘇蘇州)人。祖籍衡山,故號衡山居士。.......


【池州非遺項目展播第31期】:【市級非遺項目】鞦浦河魚鷹捕魚技藝

【池州非遺項目展播第31期】:【市級非遺項目】鞦浦河魚鷹捕魚技藝

    非物質文化遺産,是華夏古老的文化記憶和活態文化基因,是人們世代相承,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錶現形式和文化空間。池州曆史悠久,文脈深遠。在漫長的歲月裏,孕育瞭燦爛的地域文化,形成瞭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內容涵蓋: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和民俗。 池州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具有多元化格局,中原文化、吳越文化、荊楚文化和佛文化對池州非物質文化遺産産生瞭深刻影響。俗語“五裏不同風,十裏不同俗”正是池州非物質文化遺産特色鮮明的真實寫照。曆史上陶淵明.......


《匆匆》誕生地浙江臨海設立“硃自清文學奬”

《匆匆》誕生地浙江臨海設立“硃自清文學奬”

    硃自清文學奬全球華文大奬啓動儀式 範宇斌 攝 與會人員和師生代錶在颱州初級中學種下紫藤花苗 範宇斌 攝 位於颱州府城紫陽古街的硃自清紀念館一角 範宇斌 攝 颱州府城一處硃自清背影 範宇斌 攝 硃自清走進臨海100周年係列紀念活動啓動 範宇斌 攝 中新網颱州4月11日電(記者 範宇斌)“燕子去瞭,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瞭,有再青的時候……”1922年春,散文名傢、詩人、學者硃自清於浙江颱州臨海寫下《匆匆》,感嘆“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1922年春,時年24歲的硃自清.......


《生死門口的察覺》新書閱讀會在南寜舉行 醫學界文藝界嘉賓探討生命必修課

《生死門口的察覺》新書閱讀會在南寜舉行 醫學界文藝界嘉賓探討生命必修課

    4月9日晚,南寜灕江書院舉行瞭一場彆開生麵的新書閱讀會,讀書會的主題是“生死、生命、生活”,由談論生死察覺到生命價值,進而聚焦當下的生活。新書閱讀會以解讀《生死門口的察覺――25位普通人的生命覺醒》(以下簡稱《生死門口的察覺》)為契機,采用綫上綫下同步開展的形式,呈現瞭一節關於生命教育的必修課。 作者講述采訪過程中難忘的細節 《生死門口的察覺》一書由媒體人何恒清撰著。何恒清走遍大江南北,與25位經曆瞭生死考驗(主要是病魔考驗)的普通人進行推心置腹的對話,瞭解他們經曆人生劇變前後的生活狀態,傾聽.......


少年評論員-羅可欣|讀懂廣州,讀懂中國

少年評論員-羅可欣|讀懂廣州,讀懂中國

    “我心中的廣州,是曆史文化街區裏綿延的騎樓街、長長的麻石路,是青磚石腳趟櫳門,也是飄蕩在街頭巷尾和戲颱上的聲聲粵韻。”在中國共産黨廣州市第十二次代錶大會的分組討論上,市黨代錶、粵劇藝術博物館館長馬楠分享瞭自己是如何讀懂廣州、熱愛廣州、奉獻廣州的。 讀懂廣州文化,賡續中國故事。作為文化推廣者的梁鳳蓮說,“廣州讓我們詩意棲息。”廣州,一個國際化的現代大都市,一座擁有悠久曆史的韆年古城。作為中國百年美育的重要産生地,廣州産生瞭影響20世紀的“新國畫”――嶺南畫派,文化藝術的交流、.......


青未瞭|季節的字符跳齣一首永恒的歌

青未瞭|季節的字符跳齣一首永恒的歌

    季節的字符跳齣一首永恒的歌(外一首) 文/楊傑清 綠芽在枝條上蕩幾蕩 春水,就漲滿河床。夏風 在橋上晃幾晃,池塘就落滿荷香 葉蕩起鞦韆,刻下金色的語錄 鳥懷揣諾言告彆北方。看不見的 思念,在翅尖發芽,橫渡蒼茫 歲月的腳步在季節流浪 愛,由根而生。曆盡多少滄桑 一觸碰故鄉,滿懷牽念 就隨風啓航。視野朦朧中晴朗 時間,一天一天增加著重量 數字膨脹。距離,隔不斷 鄉情擴張。霸占天南地北的眺望 信鴿,南來北往。信箋 被火紅的字符燙傷。灼成 一個個心型的溫暖形狀 打開一個秘密開關。於是 字符排成行,從門.......


30年收藏2萬多件展品 河北任丘石油老工人辦起“紅色石油文化展”

30年收藏2萬多件展品 河北任丘石油老工人辦起“紅色石油文化展”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滄州4月11日電(王天譯 曹誌麗 黃杉杉)“彆看我手上這件背心又舊又破,這是當年石油工人李留富老人在玉門油田老君廟采油廠獲得的奬品,它陪伴著李留富老人參加瞭華北石油會戰,到現在已經有60年瞭。這些老物件兒能體現咱們油田工人的‘鐵人精神’和‘大慶精神’。”10日,在河北省任丘市永豐路街道水電社區的紅色文化展覽廳,幾位石油老工人圍著崔躍剛,聽他講述石油故事。 今年62歲的崔躍剛曾是華北油田的一名基層乾部,也是一名“紅色石油文化藏品迷”。30年來,他潛心收集與鐵人王進喜和石油.......


歐陽詢楷書《九成宮碑》,石刻和書寫墨跡的差異在哪裏∣之月帝避

歐陽詢楷書《九成宮碑》,石刻和書寫墨跡的差異在哪裏∣之月帝避

    一、之 寫這種筆畫與筆畫之間全不粘連的字,是檢驗臨帖水平的好題目。如果在書寫的時候不知使轉,隻是一筆一畫地湊,整個字必然瞭無生氣。 二、月 三、帝 之前寫的“《九成宮碑》日課”專欄文章下麵,我看到瞭一條留言,道是“《九成宮碑》的鈎都呈三角狀,顯得很古雅,你寫得不像。” 看到這條留言的時候我不禁想起小時候鬧過的一個笑話。話說那天幾位長輩在傢閑談,其中一位說起我的長相,跟我父親頗為相似。 我不經意地接瞭一句話:“我爸爸就是長得像我呀!”話音未落,聽到的人都笑齣來瞭。我當時小.......


韓國女畫傢用30年,描繪不起眼的街頭商店,畫作引人共鳴

韓國女畫傢用30年,描繪不起眼的街頭商店,畫作引人共鳴

    我們每個人在成長的經曆中,都有過一些走心的時刻,可能是對某個人、某件事,或者某一個瞬間,當我們在為瞭生存和夢想披荊斬棘的時候,它偶爾就會冒齣來,帶給我們溫暖,或者繼續的勇氣和動力。 情懷是一種虛無縹緲的情緒,有人說,情懷就像夢想,但是又很難精準地將這個夢想描述齣來,因為它對每個人來說都不一樣,一樣的是,它在每個人心底都是美好的感覺。來自韓國的藝術傢李梅京的情懷,能夠引起很多人的共鳴,這位小時候居住於小城的韓國姑娘,在內心深處,一直給兒時街角那間小小的、簡陋的商店留有位置。 在李梅京的心中,.......


青未瞭|周緒維|膜拜——讀餘鞦雨《文化苦旅》有感

青未瞭|周緒維|膜拜——讀餘鞦雨《文化苦旅》有感

    膜拜 ――讀餘鞦雨《文化苦旅》有感 周緒維/文 第一次拜讀餘鞦雨的《文化苦旅》,說起來還源於一段機緣。一次,到從事教育工作的朋友傢聚會,在書房的寫字颱上放著一本裝幀精美的書,齣於好奇隨手翻閱瞭幾頁,便被作者那氣勢恢宏、飄逸大氣的文字所吸引,好似飢餓的羊群豁然間進入瞭一片水肥草綠的大草原,意念不由地一下子被吸引過來。朋友也是托人剛剛從外地買來,我怎能強為人意呢? “書非藉不能讀也”,我也一樣有,無奈我隻能在心中渺茫地寫上一個“等”,然後從朋友那裏如獲至寶,於是就有瞭後麵的文字。―題記 對餘鞦.......


佳作主場丨挖筍子去不?每到這個時節,竹林裏開始熱鬧起來

佳作主場丨挖筍子去不?每到這個時節,竹林裏開始熱鬧起來

    鄉下,酒席上最常見的菜肴是筍。無論是喜事還是喪事,無論流行什麼美味,筍是必不可少的,幾乎是無筍不成宴席。 小時候吃得最多的是酸菜炒筍,後來生活好瞭些,再加點臘肉,味道更美。不過這些筍都是從竹林裏挖齣來的,煮熟後切成片再炒。而宴席上的筍都是由筍乾做成。如果說以前吃筍是因為生活清苦的話,那麼現在吃筍則是由於筍來自地底下,毫無汙染的緣故。 作為食物,筍是一種不需要施肥,不需要噴藥,更不需要費盡心機使用激素的佳肴。於是,每到清明時節,竹林裏開始熱鬧起來,總有不少人去尋找筍的身影,一擔擔挑迴來,去掉.......


《獨龍春風》:記錄怒江峽榖深處的中國減貧史

《獨龍春風》:記錄怒江峽榖深處的中國減貧史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長篇報告文學《獨龍春風》研討會,近日在北京和昆明兩地同步舉辦。作傢潘靈、段愛鬆深入地處怒江峽榖的獨龍江鄉,曆時三年,從生活中汲取創作營養,寫齣瞭一部45萬多字、厚重又鮮活的長篇報告文學作品。 “在所有關於獨龍族的曆史中,沒有任何一個時期有現在這般發人深省,一個曾經快要滅絕的弱小民族,在不斷尋找生存發展的機會中,如何抬起瞭頭、挺高瞭胸、邁開瞭步,勇敢地、有尊嚴地站在瞭時代的麵前,這個答案就藏在《獨龍春風》裏。”段愛鬆說,獨龍族的發展跨越的確是一個奇.......




專訪|田傢青:打火器收藏摺射齣曆史上貴族與平民、東方與西方的文化差異

打火英雄型不型?

混跡黑道落魄角頭 古玩堆中藏槍毒遭逮


前一篇新聞
駐馬店青年畫傢​栗​東旭受邀在中國教育電視台做中國畫專題講座
后一篇新聞
Keep劇情跑又火瞭,“瞄準+創新”帶你跑齣“趣”





© 2025 - quwei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 - quweinews.com.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