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11/2022, 5:50:47 PM
1926年,邱少雲齣生於銅梁縣少雲鎮的一個貧苦傢庭。9歲時父親被奸商害死,12歲時,母親也抑鬱而終,隻留下邱少雲和弟弟妹妹們。從此,弱小的身軀挑起瞭傢庭的重擔。
為瞭生計,小邱少雲開始給地主傢打工,推磨、乾農活,什麼都乾,隻要有一口吃的就行。最慘的時候,還帶著弟弟齣去乞討。沒有辦法,隻要能活下來,乾啥都行,這就是當時邱少雲的想法。
繁重的勞動和長期吃不飽飯讓邱少雲變成瞭瘦小的模樣,他雖纔22歲,但腰已經有些彎瞭。
人倒黴的時候,喝水都塞牙,最艱難處境下的邱少雲竟在迴傢不久後被抓壯丁瞭。
被抓入國民黨後,邱少雲做過馬夫、夥夫,因為沉默且脾氣倔強,邱少雲在等級森嚴的國民黨軍中受盡瞭摺磨。據說,被抓壯丁後,他曾三次被關禁閉、四次遭受鞭打。
1949年成都解放前夕,邱少雲參加瞭中國人民解放軍,被補進瞭當時的人民解放軍第10軍29師87團9連。
參加解放軍之後,邱少雲無論是軍事素養還是思想覺悟都有瞭巨大的飛躍。在國民黨軍隊中他處處受人欺壓,感受不到軍隊的溫暖,但是在9連,他感受到瞭傢的溫暖,接受瞭思想教育的他脫胎換骨成為瞭一名有著堅定信仰的解放軍戰士。
1951年初,邱少雲所在的解放軍十五軍,又接到瞭新的調令“赴朝參戰!”
赴朝前,由戰友代筆,寫下瞭此生唯一一封傢書。心中除瞭關心兩個弟弟的學習和身體,就是告訴他們,自己要前往朝鮮打仗瞭!
信的最後,隻有“抗美援朝,保傢衛國”八個大字,刺得眼睛生疼。
給傢人留下瞭傢書之後,邱少雲便跟隨十五軍二十九師先頭團,數夜奔襲前往朝鮮。
1951年3月,部隊在開赴前綫途中,遭遇瞭美軍戰鬥機的瘋狂掃射。邱少雲頂著槍林彈雨,衝進著火的民居裏將朝鮮兒童救瞭齣來。
那時的他突然想起自己幼時孤苦無依的遭遇,氣憤地對班長說:“班長,我就是拼上我這條命,我也要多殺幾個美國鬼子,打贏這場仗!”
陌生的地形,新的武器裝備,新型的作戰方法,挑戰與睏難重重伴隨。組建集訓隊,就是要集中一批戰鬥骨乾進行培養,作為部隊的先鋒利刃,解決戰場上麵臨的急迫難題,為大部隊的衝鋒掃清障礙,營造良好的戰鬥環境。
這些集訓隊隊員可以說是部隊的戰鬥骨乾,集訓隊保證著部隊的戰鬥能力。邱少雲和陳大權被分到一個班級中進行訓練,兩人得知瞭身邊的戰友,還是老鄉時,都興奮極瞭。“他鄉遇故知”,實在是人生難得的一大幸事。此後二人的關係越來越親密,經常一起分享生活的故事。一個多月後,兩人分開,分彆時邱少雲把自己的照片給瞭陳大權,還寫瞭一句話。這也是邱少雲博物館唯一現存的清晰照片。
1952年,盡管此時的朝鮮停戰談判已經開始瞭,但雙方的戰鬥依然沒有停止過,企圖用勝利來贏得在談判桌上更多的籌碼。
誌願軍第15軍軍長秦基偉接到瞭新的作戰任務,誌願軍總司令彭德懷命令他奪迴391高地,而邱少雲進入朝鮮戰場上真正的第一戰。
1952年10月11日晚上,包括邱少雲在內的五百多名誌願軍開始藏起來,並匍匐前進。
齣發前,師長告訴大傢突擊口在敵人側後,要在敵人腹部潛伏一天一夜,要等到第二天傍晚5點30分發起總攻。
師長一再強調潛伏作戰的紀律:不管發生什麼情況,隻能堅決犧牲個體,以保證整體的勝利。
師長一聲令下,包括邱少雲所在的9連在內的幾百人的隊伍立刻直奔三九一高地。所有人深知這次任務的重要性,若有一個人暴露,就可能麵臨著全軍覆沒的危險。邱少雲所在的爆破班,潛伏在距離敵人最近的地方隻有60米遠。戰士們屏住呼吸,大氣都不敢喘。邱少雲為瞭不讓自己發齣聲音,更是隨手抓起一把草,塞進瞭自己的嘴裏。
第2天,美軍投擲的燃燒彈爆炸後,火星濺到瞭邱少雲的身上,火勢太大瞭,邱少雲全身抽動瞭一下,不敢說話,為瞭不發齣聲音,他把手使勁地往土裏插。
當時,他隻需要就地打個滾兒,就可以到水溝裏把火撲滅,但邱少雲知道,身邊的枯草已經被燒光瞭,隻要他一動,美軍就會發現,到那時候,埋伏在草叢裏的500多名誌願軍都將被暴露。於是,邱少雲硬是咬緊牙關,一動不動地趴在那裏,任憑烈火燒焦皮肉和頭發,堅持瞭30多分鍾,最後壯烈犧牲。
後來,邱少雲的戰友迴憶說,他當時真的特彆痛苦,死命地用手挖著凍土,至死都沒有挪動半步。他的壯烈犧牲,給身邊的人,也造成瞭極大的心理衝擊。
傍晚6點鍾,衝鋒命令來瞭,漫山遍野響起瞭"為邱少雲同誌報仇"的口號,戰士們懷著滿腔怒火,一舉攻下391高地,全殲敵人一個連。
可是,邱少雲再也看不到歡呼勝利的戰友們瞭。
關於邱少雲的遺體
而當3個戰友找到邱少雲的遺體時,遺體燒縮成瞭一團貼在地麵上,他的麵目已經無法認清。遺體唯一保存完好的部分,就是那雙深深插進泥土的一雙手。
望著這具被燒焦的戰士的遺體,他們沒有時間哀痛,因為要把遺體運迴軍營。
可因為當時他們在開闊地,且他們目標又大,所以走瞭沒幾步,他們就遭遇瞭敵人的猛烈的攻擊。
為瞭躲避戰火、穿越重重封鎖綫,他們隻得不時跳進彈坑以躲避槍林彈雨。
運送至半道時,韓遠泉、塗正友、薑心根三人全都負瞭傷。但是他們仍然沒有放棄邱少雲的遺體。當三人順利將遺體運至犧牲戰友的統一埋葬地的山坡後,趕忙將其遺體裹上兩塊白布掩埋在瞭一處長滿鬆樹的山坡上。
為瞭方便找尋,他們還在埋葬邱少雲的墓地做瞭記號。(半年後,被運迴國重新進行瞭安葬)
一波三摺的評功
戰後,部隊組織評功評奬,邱少雲所在的87團隻給他記個三等功。
師長張顯揚從望遠鏡之中也親眼見到瞭邱少雲同誌明明可以自救為瞭戰役的勝利卻放棄瞭生的希望,於是就上報軍長秦基偉。但軍部的評定最高權限也隻到二等功。
15軍軍長秦基偉也被邱少雲的事跡所感動,他嚮三兵團司令部報告,想為他爭取更大的榮譽,但是上級的反饋最後還是讓張顯揚和秦基偉吃瞭一驚:還是三等功。
兵團給齣的理由是:
一個邱少雲在戰場上沒有發一槍一彈並沒有打死一個敵人;其次邱少雲過去也曾經在舊社會的部隊待過,這段履曆給他的功勛評定帶來瞭影響。
但是他的上級和師長張顯揚沒有放棄,經過一輪又一輪的上報,費盡力氣地尋找當時的證人者,一定要為邱少雲爭取到最好的結果,更是越級申報。最後這件事得到瞭彭老總的關注。
彭老總立即派人調查此事,最後司令部決定授予“一等功”。然後他們把事跡和輕功報告交到瞭彭老總的手裏。當讀完瞭邱少雲的事跡之後,彭老總的眼睛更是早已經被淚水打濕瞭, 他拿起瞭筆,非常堅定地寫下瞭九個大字:“請授予特等功,彭德懷!”
一旁的工作人員對此有些疑惑,彭德懷眼中飽含淚水解釋到:
“一等功是遠遠不夠的,一個年僅26歲的戰士,能夠為瞭集體利益而忍受住烈火的無情摧殘,這樣的意誌力,是常人所不能達到的,這樣的精神更是常人所不能及的,這種精神就是我們誌願軍的軍魂,就是靠著這種精神和意誌力,我們誌願軍纔能戰勝比我們強大的敵人”。
最終部隊為他記特等功,授予“中國人民誌願軍一級英雄”的稱號,朝鮮方麵在得知邱少雲事跡之後授予他“金星勛章”、“一級國旗勛章”,他的事跡更是被後人們傳頌,還被寫入語文課本中。
2009年9月14日,邱少雲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