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6/2022, 12:45:25 PM
種種跡象錶明,新勢力唱主調的國內新能源市場,要變瞭。
不可否認,最近幾年中,用戶對於新能源車的感知基本都來自於新勢力,甚至認為:新能源既是新勢力。市場錶現上,也確實如此。看看最新的銷量吧,“蔚小理”越打越勇,特斯拉依舊強勢。新勢力們在産品端不斷拋齣新技術和新概念,又在營銷和運營端高頻次的翻新玩法。
但隨著電動化從此前的一股潮流轉變為未來行業所不可逆的一股浪潮,傳統車企也集體開始瞭大象轉身般的電氣化轉型。
新能源市場,正在傳統車企的強勢轉型下,從原來“新勢力一邊倒”的局麵,轉變為更為直觀的角逐。那麼關鍵點來瞭,正在發起攻勢的傳統車企麵對調性更新的新勢力們,有底氣來真的嗎?
在目前國內汽車市場上,雪佛蘭暢巡就可以作為一個比較有代錶性的車型。在它身上既有傳統車企的品牌積澱與技術背書,又有符閤新能源時代用戶訴求的産品錶現。它就像一麵鏡子,摺射齣傳統車企與新勢力這兩大陣營上的對抗。
【破局爭鬥,帶入新的行業語境】
從角色上看,此前新勢力就是國內汽車市場上的“破局者”。
新勢力之所以被稱為新勢力,原因就在於,無論是崛起的緣由還是發展的曆程,都在無時無刻的在與傳統車企形成一種衝突感。
首先是錶現在銷量層麵。最近幾年國內市場的一個大命題是,這是一個存量業態的市場。
新勢力的強勢崛起,爭奪的是傳統車企此前相對固定的銷量份額。原本過的不錯的各傢車企,也被籠罩在焦慮情緒之下。畢竟原來穩定的銷量,啪,沒瞭。
第二是在聲量。對於新勢力來說,一切都是新的。它們沒有傳統車企要照顧品牌底蘊的負擔。新勢力想要的,是用最快的速度爆齣最大的聲量。所以,産品上就會更大膽的進行創新,營銷模式也可以層齣不窮的搞齣圈營銷。而這種新鮮刺激感,也正對消費者的胃口。
第三是用戶運營層麵。新勢力們此前的優勢在於運營的顆粒化足夠細。粉絲俱樂部和圈層文化拿捏的相當細膩,更不乏以創始人直接齣場用個人魅力圈粉。此外,新勢力的直銷模式也打破瞭傳統車企的經銷商代理模式。對於用戶而言,這就是一種全新的體驗。
從行業角度來看,就意味著車企的傳播語境已經發生瞭變化,並且正在影響多年以來形成的用戶心智。
因此,結閤銷量、聲量與用戶層麵,作為“破局者”的新勢力目前已經實質性的形成瞭一個相對固定的發展模式,對傳統車企構成瞭直接威脅。業內的各方聲音也更傾嚮於這樣一種觀點:
新勢力將會取代傳統車企。
然而真會這樣嗎?這值得我們去進行深入探討。
【ALL IN 轉身,打開機會麵】
令新勢力們沒想到的是,如今它們眼裏的“破局者”,正是曾經被自己破瞭局的傳統車企。
傳統車企有決心,也有底氣。因為其大象轉身是ALL IN式的。從目前情況來看,這種戰略已經初現成效,並且正在縮短與新勢力之間的差距。
傳統車企的底氣和相對於新勢力的優勢,在於一切以體係化為根基。其在技術研發、上下遊供應鏈與資金流都有更強的儲備。尤其是在目前這個存在諸如芯片危機這樣變數的環境下,供應鏈的穩定直接決定瞭企業的走嚮。
從不打無準備之戰,是傳統車企從燃油時代延續到新能源時間未曾變過的打法。
這一點從雪佛蘭的電氣化進程中就可以看到。
雪佛蘭在業內有著長達27年的電動研發積纍。其背後的通用集團,早在1996年就推齣瞭首款量産電動車型EV1。雪佛蘭品牌下,也不乏采用雙模式混動係統的Tahoe、增程式電動車Volt、純電車型Bolt EV等一係列産品。
聚焦到産品上,傳統車企對於新能源車的製造,會更加注重品質的穩定性與更靠譜的場景錶現。在此前進行的中汽CPCC新能源組(10-30萬組彆)續航測試中,雪佛蘭暢巡以399公裏,摺閤77.03%的續航真實率取得瞭第一的成績。
盡管對於今天的純電車用戶而言,關注點可能會落在智能水準上,但續航依舊是重要考量標準。
所以無論是新能源車型對市場的布局,還是技術儲備與實際市場運營的經驗,都是像雪佛蘭這樣的傳統車企所擁有的一筆不可復製的財富。
本質上來看,傳統車企與新勢力是具有共同的目標,但卻從屬於不同的發展路徑。
打個比方,新勢力們就像是擁有某個大牌球星的足球隊,關注度和成績都尚可,但卻過於依靠明星的作用。而傳統車企則是一直具備完整青訓體係和資金狀況健康的球隊,擁有真正自造養分的能力,就算沒有超頂級的球星,也依然具有高於平均水平的實力。
成於營銷,睏於輿論。
是目前新勢力所麵對的睏局。新技術與齣圈營銷為其賺足瞭噱頭,卻在産品端經常曝齣安全問題與産品Bug。稍有風吹草動,就會把對於步入市場沒幾年的新勢力捲入漩渦。畢竟調起的越高,就越要承受跑調之後的窘境。
而像雪佛蘭這樣的傳統車企,則不慌不忙的在産品品質與體係建設上,打造齣穩固的根基。
盡管新勢力們在開局做齣瞭領跑的姿態,但在傳統車企的穩健麵前,想必節奏也是不穩的。
因此,傳統車企ALL IN式的轉身正在隨著時間推移,而不斷散發齣強大的勢能。進而在新勢力的瘋狂擴張麵前,打開瞭一個機會麵。
【新內捲奪勢,新勢力可能吃不消】
從行業端看,此前新勢力們對市場業態最大的影響,在於形成瞭多重內捲的風潮。
産品捲、營銷捲、運營模式依舊捲。可以說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一直都很“捲”。而如今當傳統車企開始以大象轉身的ALL IN姿態開始布局時,也同樣對以“捲”著稱的新勢力,造就瞭一股新的內捲風潮。
首先,傳統車企在此階段的優勢在於,擁有強大的用戶基盤和深遠的用戶心智印象。這是那些短短成立幾年的“老”新勢力們所不具備的。現在新勢力們眼前最現實的問題是,好的時候會被捧上天,而一旦陷入輿論漩渦,則立刻會被冠之於“割韭菜”之名。
而傳統車企,因為其品牌的深遠影響,用戶則更願意為其賦予耐心。
其次,傳統車企之所以能夠造成新內捲,本質上是因為其強大的體係力量和足夠專一的産品打造初心。
以雪佛蘭為例,其27年的電動化進程,塑造齣完備的體係鏈。並且其目前主打産品暢巡,聚焦的是真正在産品穩定性上做功夫。足夠高的續航真實率、精準的操控和良好駕駛質感、搭載全新一代安吉星智能車聯係統的車機,乃至空間錶現,都是基於實際用車需求而打造。
它滿足的是用戶內心中,對於穩定的真實訴求。
另外,像雪佛蘭這樣的傳統車企,轉型布局都以會體係的量級進行,轉型後是要對整體的産品布局陣列進行煥新。而目前新勢力受製於資金流以及本身的資源調動能力,整體發展的穩定性和成長性,不如傳統車企。
因此,從預判的趨勢來看,無論是在體係力構建上,還是産品本身的實用性乃至用戶印象,傳統車企都有著能夠超越新勢力的勢能。一旦這股勢能被充分釋放,像雪佛蘭這樣的傳統車企就將完成對新勢力們的趕超。
畢竟,像雪佛蘭這樣的傳統車企真正的路綫,在於如何用真正高質量的産品來參與競爭。
基於以上,我們的一個判斷就是:未來打敗新勢力的,必然是傳統車企電動車!
尤其是在這個油價不仁的時期,人們嘴裏對新能源再有多少疑問,身體也在誠實的嚮新能源車靠攏。而傳統車企齣品的新能源,恰恰給人“問號”最少的産品。
沒辦法,這就是品牌積澱的力量。
【總結】
總體來看,雪佛蘭這樣的傳統車企,就像是學生時代踏實學習的學生,或許並不像新勢力那樣熱衷於“文藝活動”。從風頭上看,傳統車企似乎一時間是容易不被注意的那一位,但真正到瞭大考時,卻總能拿齣令人足夠信服的成績。
國內汽車市場的發展也是一次次的大考,隻有一直把更多功夫用在硬實力的修煉,纔會搏得一個更有未來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