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後為天下母四十馀年,國傢全盛,親見曾玄。
1735年(雍正十三年)農曆八月,雍正皇帝駕崩於圓明園,繼位的四子弘曆(乾隆)在1736年(乾隆元年)九月初四這一天,接到瞭一份大臣遞上來的摺子,但其中的內容讓他這位九五之尊、帝國最高的統治者都無法當下決斷,那麼這份摺子裏麵究竟講瞭一些什麼呢?
乾隆劇照
讓乾隆都難以決斷的奏摺
原來,摺子是當時負責泰陵(雍正帝陵寢)工事的主管大臣弘晊與海望所上奏,其意請皇上決斷,先帝(雍正)泰陵地宮用不用給當今皇太後留位子。擁有無上權力的乾隆對此不敢妄下論斷,於是專門去生母鈕祜祿氏(時為崇慶皇太後)的住所請示。
鈕祜祿氏聞聽此事,毫不猶豫地下瞭一道諭旨,以“
以永遠肅靜為是
”、“
若將來復行開動,於心實有未安
”為由明確拒絕與夫君閤葬,並且還以
孝莊文皇後之昭西陵
、
孝惠章皇後之孝東陵
兩座後陵為先例,錶達自己百年後也要單獨建陵的意願。乾隆自然對其母之令言聽計從,所以泰陵地宮內最終隻葬入瞭
一帝一後一貴妃
(雍正帝、孝敬憲皇後烏拉那拉氏、敦肅皇貴妃年氏)。
泰陵
那麼她的內心深處的想法真如史料所說的那般怕擾雍正清靜嗎?其實不然。從其前半生的經曆就可以看齣個中端倪。
地位卑微,難得君心
孝聖憲皇後,鈕祜祿氏,四品典儀淩柱女。後年十三,事世宗潛邸,號格格。
1693年(康熙三十二年),鈕祜祿氏齣生,論及傢世,雖說齣自名門,但按照細分來看,其曾祖額亦騰與祖父吳祿這一支遠遠不如後金開國功臣額亦都支係顯赫。相對於額亦都的兒孫(子遏必隆,孫女孝昭仁皇後)榮寵無比,鈕祜祿氏的父親淩柱隻是個四品的典儀官,頓時顯得黯淡無比。
在她12歲的時候(1704,康熙四十三年),嫁給瞭時為多羅貝勒的雍正,此時雍正27歲。因為地位相差懸殊,所以鈕祜祿氏隻能以格格(侍妾)的身份入侍雍和宮。就這樣在格格的位分上一待就是18年,就連1711年(康熙五十年)生弘曆之後,她的待遇也未得到任何改觀。
孝聖憲皇後鈕祜祿氏劇照
鈕祜祿氏終其一生隻有弘曆一子,足以說明她在雍正心中的地位並不高。而關於弘曆的齣生,根據《清世宗實錄》等的記載看齣還是一件偶然之事。康熙年間,雍正有一次突發疫癥,在當時疫癥很難治好,幸得時為侍妾的鈕祜祿氏悉心照料,最終雍正纔會化險為夷,由此也就對這個平日地位卑微的侍妾的態度有所改觀,弘曆就是在這樣的機遇下齣生瞭,此時鈕祜祿氏19歲。
?雍正劇照
雖然是偶然得子,但鈕祜祿氏的後半生榮寵卻全部得益於自己的這位獨子。當然其中,還有一個人的功勞,這個人並非是大傢所預料當中的雍正,而是康熙。眾所周知,康熙在圓明園第一次見弘曆的時候(1721,康熙六十年),對11歲的這位孫兒十分喜愛,便問雍正此係哪位女子所生,作為愛孫生母的鈕祜祿氏這纔得以近距離見到康熙的聖顔,因為按照以往這種麵聖的機會隻能是時為福晉的烏拉那拉氏纔能擁有,她一個小小的侍妾有此機會全得益於生下一個好兒子。
康熙畫像
康熙贊譽,兒子努力,得以一路晉封
所謂愛屋及烏,康熙見到鈕祜祿氏之後,對其大加贊賞,稱之為“
有福之人
”,這樣的評價和判斷對於鈕祜祿氏來說想都不敢想,不曾想自此卻開啓逆襲之路。雍正是一個十分有想法的皇帝,善於捕捉任何細節,所以對於父親康熙的贊賞,他默記於心。在1723年(雍正元年)自己繼位為帝後,不僅將弘曆以“
密建立儲
”的方式選定為接班人,而且還封其生母鈕祜祿氏為熹妃,7年後又晉封其為熹貴妃。
弘曆在諸皇子當中確實有日後繼位為君的優勢,但其母鈕祜祿氏在雍正的後宮當中是並不占優勢的。終雍正一朝,真正得到雍正寵愛的莫過於皇後烏拉那拉氏和年貴妃。烏拉那拉氏作為雍正的發妻,兩人感情深厚無可厚非,而年氏在其兄獲罪之後依舊沒有受到半點波及,足以見得其在雍正心中的重要性。
敦肅皇貴妃年氏劇照
貌閤神離,拒絕與夫閤葬
所以鈕祜祿氏的一路晉升並非雍正對其寵愛有加,而是因為康熙的大加贊賞和兒子的深得父心。所以在夫妻感情上來看,二人之情並沒有那麼深厚,相反鈕祜祿氏的僅有一子恰恰證明瞭在雍正心裏她的地位很一般。長達31年的不受重視,導緻鈕祜祿氏的內心長期處在一個苦悶淒涼的境地,以緻她早已看透後宮當中的勾心鬥角和爾虞我詐,不爭不搶是她的真實寫照。
對於後宮眾妃嬪想爭都爭不來的“
與帝閤葬
”,她卻根本不在乎。因為對於雍正的冷落和不重視鈕祜祿氏早已絕望,所以她不想在去世之後還要與這個並不深愛他的男人長眠一處,哪怕他是九五之尊的皇帝。
孝聖憲皇後鈕祜祿氏朝服像
1735年(雍正十三年),58歲的雍正結束瞭自己勤勉輝煌的一生,而鈕祜祿氏也真正迎來瞭自己的春天。繼位的乾隆打小天資聰穎,“
知母莫若子
”,他深知母親在後宮當中十幾年來的苦楚,所以在登基之後以孝心對母親之前的遺憾予以加倍補償。
愛子繼位,備受榮寵,年逾八旬,五世同堂
眾所周知,乾隆是齣瞭名的大孝子,其孝心體現在諸多方麵。
每齣巡幸,輒奉太後以行,南巡者四,東巡者四,幸五台山者三,幸中州者一。謁孝陵,獮木蘭,歲必至焉。
第一,奉皇太後而行。
在母親健在之時,不管他去哪兒巡遊,都會帶上母親一同前往(
四次南巡、三次巡幸五台山、四次東巡等
),鈕祜祿氏在遊曆途中是她最開心的時刻,一方麵是因為兒子的孝順,另一方麵則是因為長久以來的深居宮中引發的抑鬱在此期間得到瞭徹底的釋放。饒是清朝在太後位最久的孝惠章皇後在此方麵也是不能與之相比的。
孝聖憲皇後鈕祜祿氏劇照
乾隆十六年,六十壽;二十六年,七十壽;三十六年,八十壽:慶典以次加隆。
第二,為母辦天下最盛大壽宴。
按照當時的舊例,從60歲開始,每隔10年應辦一場壽宴。乾隆為瞭母親的壽宴,可謂費盡心思,前後的三次大壽(1751、1761、1771),辦得比自己的皇帝壽宴規格還要好,而且在母親80大壽之時,已經61歲的乾隆還親自為鈕祜祿氏奉上舞蹈,可見在其心中母親的地位無與倫比。
四十二年正月庚寅,崩,年八十六。葬泰陵東北,曰泰東陵。
第三,為母建最標準後陵。
1777年(乾隆四十二年),86歲的鈕祜祿氏去世,成為清朝最長壽的皇太後。按照母親的生前意願,乾隆將其安葬在距離泰陵3公裏的泰東陵。泰東陵是清東、西二陵的7座後陵當中規格最為標準的皇後陵,並且為錶孝心,乾隆以3000兩黃金為母親打造瞭一座“
金發塔
”,規格之高無人能及。
金發塔
縱觀鈕祜祿氏的一生,前半生因身份卑微而受盡冷落,後半生有孝子的萬般嗬護,得以盡享天倫之樂。康熙爺當年所贊譽的“
有福之人
”在此終於得到瞭驗證,在皇太後之位41年之久的她,以86歲高齡去世,不僅是最長壽的太後,更是最享福的太後,在其有生之年享受到其他太後所遠不能及的“
五世同堂
”(皇曾玄長孫 奕純生於1767年),也算是苦盡甘來,一生無悔。
參考資料:
《清聖祖實錄》
《清世宗實錄》
《清高宗實錄》
趙爾巽《清史稿.聖祖本紀》、《清史稿.世宗本紀》、《清史稿.高宗本紀》、《清史稿.捲二百一十四.列傳一》
版權注明:本文係作者“史海甄客百曉生”原創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抄襲,違者必究。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