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5/2022, 10:50:03 PM
位於基輔市的布查鎮近日成為俄烏衝突的新焦點。
烏剋蘭媒體4月3日公布瞭一係列布查鎮平民死亡照片,烏剋蘭政府指控俄軍對這些平民犯下瞭暴行。據美國有綫電視新聞網報道,烏剋蘭總統澤連斯基4日走訪瞭該地。報道稱,這是自2月24日俄羅斯在烏剋蘭開展“特彆軍事行動”以來,澤連斯基第一次來到基輔城外。
澤連斯基身穿防彈衣,麵嚮記者公開講話錶示,“我們想嚮世界展示這裏真實發生的事情,俄軍的所作所為。”澤連斯基說,布查的死亡人數超過300人,隨著後續對整個城市的調查,傷亡人數可能會增加。
澤連斯基還錶示,他預計會於5日通過視頻方式在聯閤國安理會進行講話。他稍早前就烏剋蘭“布查平民傷亡”事件發錶視頻講話稱,烏剋蘭有意推進最完整、最透明的戰爭罪行調查,他還錶示,根據烏方信息稱,在博洛江卡和其他基輔市附近的定居點,平民受害者的人數可能更多。
俄否認烏方指控:這是烏又一次挑釁!
針對烏方的指控,俄羅斯各方極力否認。
俄國防部認為,這些來自布查的照片和視頻都是烏剋蘭政府為西方媒體導演的,是烏剋蘭政府的又一次挑釁行為。
俄常駐聯閤國代錶涅邊賈在紐約聯閤國總部舉行的記者會上展示瞭一些證據,並指此事件係自導自演。證據中包含瞭布查鎮長阿納托利・費多魯剋3月31日發布的視頻,視頻中對“俄軍殺害平民”一事隻字未提。涅邊賈錶示,難以想象,他會忘記提這種破壞性場景。
此外,涅邊賈還展示瞭烏剋蘭國民警衛隊4月2日在布查拍攝的視頻,畫麵中的街頭未見死者。涅邊賈強調,布查“街頭躺屍”視頻是在4月3日發布的,“這是明晃晃的謊言”。
《俄羅斯報》網站援引涅邊賈4日的錶態報道稱,烏方掀起所謂“布查事件”的目的,是破壞俄羅斯軍人的形象並嚮俄方施壓。
值得注意的是,布查事件發酵後,俄方請求聯閤國安理會就事件舉行會議,但遭輪值主席國英國拒絕。俄外長拉夫羅夫4日在與阿拉伯國傢聯盟烏剋蘭危機聯絡小組見麵時錶示,俄羅斯第二次嘗試要求就烏剋蘭布查事件召開聯閤國安理會會議,但沒有取得成功。
而聯閤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此前錶示,他對烏剋蘭城市布查平民遇難的照片“深感震驚”,並呼籲進行獨立調查。
拜登再指普京為“戰犯”
布查事件後,美國總統拜登錶示,俄軍在烏剋蘭布查犯下“戰爭罪”,並再次稱呼普京為“戰犯”,呼籲對其進行審判。拜登還說,他將尋求對俄羅斯實施更多製裁。不過,拜登並沒有稱此事件為“種族滅絕”。同一天,美國總統國傢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在白宮例行記者會上進一步錶示,沒有看到“係統性”殺戮的證據,不足以將烏剋蘭正在發生的事情定性為“種族滅絕”。沙利文同時強調,美國將持續支持烏剋蘭,暗示即將“在未來幾天提供額外的軍事援助”,但拒絕透露具體援助的內容。上周,他錶示美國已經對烏剋蘭提供瞭23億美元軍事援助。
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對美國總統拜登稱俄總統普京為“戰爭罪犯”的說法進行瞭駁斥。拉夫羅夫說,在美國以各種荒唐藉口發動瞭多場非正義的戰爭之後,美國首先應捫心自問,是否有權指責彆人。
深圳衛視直新聞注意到,這並非拜登第一次稱呼普京為所謂“戰犯”。
3月16日,拜登首次以“戰犯”一詞形容普京,僅僅一天後,拜登又將普京稱為“凶殘的獨裁者”。3月26日,拜登在華沙與一些烏剋蘭難民見麵後,更對記者直呼普京就是“屠夫”。在隨後的記者會上,拜登更錶示,“獨裁者”普京不能繼續留在權力寶座上,暗示其應該下台。
外界注意到,去年3月,拜登就將普京稱為“殺手”,俄方立即召迴駐美大使進行抗議。但對於美方近期針對普京的不友好言論,俄方反應冷淡。美聯社稱,拜登對普京的譴責帶有“高度個人化”色彩。另一方麵,對於總統越發激烈的言辭,美國白宮方麵的態度也逐漸轉變,不再以“口誤”等進行所謂“辯解”。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副所長劉旭嚮直新聞分析,這代錶著美西方對俄羅斯的一種看法,也可能是一種策略。其策略就是要把普京和俄羅斯其他精英、乃至其他民眾區分開來,潛在的意圖就是希望俄羅斯的內部精英或者內部民眾能夠有所反應。然而這個效果其實並不明顯,並且美俄關係變得更加惡化。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副所長 劉旭
降級!驅逐!
與此同時,布查事件也引發外交風暴。
深圳衛視直新聞綜閤俄衛星社、塔斯社等俄媒報道,當地時間4月4日,立陶宛外交部長蘭茨貝爾吉斯宣布,立陶宛決定降低與俄羅斯的外交關係級彆,將驅逐俄羅斯駐立陶宛大使,並召迴立陶宛駐俄大使。立陶宛還決定關閉俄羅斯駐剋萊佩達總領館。蘭茨貝爾吉斯說,立陶宛已將其決定告知其在歐盟和北約的閤作夥伴,“我們已邀請閤作夥伴跟隨我們的步伐。”
此外,拉脫維亞外交部長林剋維奇斯也在社交媒體發文說,拉脫維亞將降低與俄羅斯的外交關係級彆。一旦內部程序完成,拉方將宣布具體決定。
同日,德國外長貝爾伯剋在社交媒體宣布40名俄羅斯外交官為不受歡迎的人,已通報俄駐德大使,並承諾與德國的夥伴國協商進一步對俄羅斯的舉措。貝爾伯剋說,德國將進一步收緊現有對俄製裁措施,加大對烏剋蘭武裝部隊的支持力度。據德媒報道,德方將要求這40名俄外交人員5天內離境。
另據法國《巴黎人報》報道,法方決定驅逐35名俄外交人員,這是自烏剋蘭戰爭開始以來,法國首次決定“驅逐許多具有外交身份的俄羅斯在法的工作人員”。
路透社消息稱,丹麥外交部長傑普・科福德宣布將驅逐15名俄羅斯外交官。
同一天,意大利外交部長路易吉・迪馬約宣布,將驅逐俄羅斯駐意大利大使館的30名俄羅斯外交官。
瑞典外交部也宣布驅逐3名俄羅斯外交人員。
在立陶宛和拉脫維亞決定降低與俄羅斯的外交關係後,俄外交部發言人紮哈羅娃迴應稱,俄羅斯政府將對兩國的做法進行報復,而且“不會等待很長時間”。而對於德法兩國決定驅逐數十名俄羅斯外交人員,俄羅斯迴應稱,將作齣對等迴應。
有分析指齣,這是俄羅斯誕生以來,麵臨的最激烈的一次外交戰。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副所長劉旭認為,目前北約和俄羅斯之間,還找不到一個很好的溝通渠道,大傢都在自說自話,導緻不能夠完全互相理解,還需要非常謹慎地看待未來的前景。
製裁!指責!
與此同時,歐盟正討論對俄實行新一輪製裁,包括限製俄羅斯進齣口航空燃油、鋼材和奢侈品等,但對於關鍵的能源進口問題,主要工業國與東歐國傢之間的分歧加大。波蘭態度強硬,主張歐盟應該立即與俄羅斯切斷所有貿易聯係,並停止嚮俄公民發放簽證。
周一,波蘭總理馬泰烏什・莫拉維茨基還在一場新聞發布會上,公開點名德國總理朔爾茨,指責德國因自身經濟利益袒護俄羅斯,是對俄追加製裁的“最大障礙”。莫拉維茨基還把矛頭指嚮去年底卸任的德國前總理默剋爾,批評她一直保持沉默,還指責默剋爾執政期間實行的對俄政策纔讓俄羅斯通過齣口原材料增強瞭實力。
針對波蘭領導人的說法,德國政府方麵尚未直接迴應。不過,多名德國高官重申反對對俄實施能源禁運。德國副總理兼經濟和氣候保護部長哈貝剋接受德國電視二台采訪時錶示,德國正減少對俄能源的依賴,但不可能馬上徹底擺脫。因為立即停止進口俄天然氣對德國經濟的影響會比對俄影響更嚴重。歐盟成員國中,德國是俄羅斯能源的最大買傢。俄烏衝突爆發前,德國所消耗的化石燃料中,大約50%的煤炭、35%的石油和55%的天然氣來自俄羅斯。
劉旭認為,目前而言,對於俄羅斯的製裁已經非常廣泛,可以理解為是前所未有的。但現在很多人在想,是不是可以涉及到一些更“命脈”的領域,比如俄羅斯的能源、礦産資源、農産品等。但如果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其實就不單單是對俄羅斯産生影響,而是對歐盟、對美國、乃至對全世界都會造成非常重要的影響,而且影響不隻是在經濟層麵,也是在政治層麵、在社會穩定層麵。
作者丨付佑乾,深圳衛視直新聞高級主編;李嘉歡,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