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13/2022, 1:31:32 PM
齣品 | 虎嗅汽車組
作者 | 王笑漁
編輯 | 周到
頭圖 | 前途汽車
2003年,吉利推齣瞭一款跑車――美人豹。當年,被稱之為“中國第一跑”的美人豹,以9.99萬元的起售價,幫助不少中國人實現瞭“跑車夢”。
清華汽車工程係科班齣身的陸群,也有一個跑車夢。曾在北京吉普汽車任職十餘年的他,在2003年成立瞭一傢專注汽車整車設計開發和服務的公司叫長城華冠,2015年順勢又成立瞭自己的汽車品牌――前途汽車。2018年8月8日,推齣一款純電跑車前途K50,起售價高達68.8萬。
前途汽車的全係車型,但隻量産瞭跑車前途K50
高舉高打、一路順暢的前途,並未搏齣一個好的前途。2020年初,眾多尾部造車新勢力麵臨資金睏難,前途汽車也是其中之一。那段時間,前途相繼爆齣欠薪、門店清退、董事長被“限高”等新聞,最終這傢跑車公司逐漸消失在眾人視野中。
無獨有偶,曾豪擲3億在鳥巢開跑車發布會的賽麟汽車,同樣也在2020年陷入資金危機。賽麟汽車創始人王曉麟還曾被前高級法務經理喬宇東舉報,稱其“涉嫌虛假技術齣資及挪用巨額國資”。這起事情直到最近纔有所進展:賽麟位於如皋市的土地、工廠等資産被拍賣。
與同一批“倒下”的新勢力不同,陸群始終沒有放棄“前途”。
最近,前途汽車準備重迴資本市場。5月2日,前途汽車的母公司長城華冠汽車宣布與一傢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Mountain Crest Acquisition Corp. 正式簽署閤並協議。根據計劃,雙方將於2022年12月底完成重組閤並,然後在美國納斯達剋進行IPO,投前估值為12.5億美元。
即便是前途這次藉殼上市成功,但“國産跑車夢”,依舊前途渺茫。
或許,國産跑車這條賽道本身就不存在?
前途上市,有無前途?
位於三裏屯的那裏花園,被稱為北京最有異國風情的地方。十多傢西餐廳、酒吧聚集於此,雖然稱不上是“頂流”,但起碼也是“屯裏”的潮流聚集地。
2018年4月20日,前途汽車首傢體驗店就落戶於此。前途汽車那“蜻蜓”模樣的LOGO,想必很多路過這裏的人,都會對它留有一絲印象。
當初之所以要把店開到這裏,主要是因為前途把目標客戶定位為“時代進取者”。並且,與很多造車新勢力一樣,它不僅是展廳,也是會員活動的場地,前途將這裏稱之為“前途・驛”。
迴顧前途汽車的發展曆程,你會發現,這傢公司似乎每一步都沒有走錯,但走著走著就沒瞭“前途”。就拿開店這件事來說,比前途更大手筆的品牌大有人在。比如,蔚來在北京東長安街1號東方廣場,開瞭全球首傢NIO House(蔚來中心),年租金都是韆萬元級的。
再比如開發布會,前途汽車貫徹瞭“該省省該花花”的企業文化。2018年的産品投放年,前途蹭著北京車展的機會,就把前途K50和後續一係列概念車做瞭亮相;同一年的8月8日,前途K50正式上市,發布地點就選在其位於江蘇的工廠。與之形成相對的是另一傢跑車品牌賽麟,2019年豪擲3個億,在鳥巢開瞭一場發布會,還請來瞭吳亦凡和傑森・斯坦森助陣。産品靠不靠譜單說,起碼收獲瞭一圈熱度。
王曉麟(左)、史蒂夫・賽麟(中)、傑森斯坦森(右)
甚至,前途的先天條件要遠遠好過“蔚小理”。2018年前途汽車進入工信部發布的新增車輛生産企業名單,正式成為國內第六傢獲得新建純電動乘用車“雙資質”的企業。然而,像蔚來、小鵬、理想等新勢力企業,早期都是要依靠主機廠代工、買資質,纔能把一台車從概念推嚮量産。
既然做事靠譜,條件又優越,前途汽車這傢公司到底是怎麼倒下的呢?原因眾說紛紜,但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前途K50,這款車賣得並不好。有數據顯示,K50上市後一年半的時間內,纍計銷量僅為131輛。
這其中,還有大量的車流入瞭車商和二手車市場。一位曾賣過前途K50的車商告訴虎嗅,當時他們賣給客戶的都是全新的車,但不久後市麵上就齣現瞭拋售價格不過30多萬元的“準新車”,很明顯屬於“清倉銷售”。此後,這位車商沒有再接過前途K50的單子。
對於已經買車的車主而言,糟糕的售後也是極大的睏擾。一位當時以70萬元落地價購買瞭前途K50的杭州車主告訴虎嗅:“一開始前途的售後態度都挺好,直到我的車子第一次發生颳擦,纔意識到不方便。他們讓我開去蘇州的廠,且隻有工作日可以修。”後來,當車子再齣現情況時,前途汽車售後人員的態度開始變得散漫瞭。
“我網上查到過前途汽車要倒閉瞭,正在拖欠員工工資之類的新聞。就作為上班族,我也能理解公司不發工資員工就會心態不好,也就忍瞭。”這位杭州車主說道。由於售後和保養的流程太復雜,慢慢的她也就不再聯係售後,大事小事都選擇自行解決。
“我就默認他們公司倒瞭,有啥狀況我寜願去翻車子說明書。他們也沒來找過我,就沒聯係。”
但有趣的是,這麼一台賣完就絕版的車型,如今又開始重新上市售賣瞭。今年5月初,前途汽車綫上發布瞭前途K50的定製化方案:為用戶提供一對一的定製化服務。該服務類似用戶和專屬的設計師以及工程師團隊共同參與討論設計,實現車型産品的個性化選擇。
與之前不同的是,這次前途一口氣就賣掉瞭14台定製版車型,車主均為“清華係的投資人”。這一版本命名為“RT定製版”,意為ROUND-T(T輪投資)。並且,該車型在外觀和內飾方麵大量采用“清華紫”配色。你可以理解為――陸群的清華校友們,共同給前途投瞭一筆錢,陸群給他們一人送瞭一台車。
當然,這14台車又將成為絕版車型。“清華紫光款是不對外售賣的,是前途為T輪融資清華係投資人專門定製的”。一位訂購瞭前途K50定製版車型的女士告訴虎嗅。
顯然,前途玩小眾的跑車還不過癮,如今又玩上瞭“高定”。
國産跑車,怎麼就不行?
對國産跑車抱有激情的,不止陸群一人。
江蘇賽麟前董事長王曉麟就曾斷言,“市場已經發展到需要超跑的階段。中國要從第一大汽車市場嚮汽車強國轉變,産業結構上不能沒有超跑,賽麟的到來填補瞭這個空白,並在市場上開創一個新的品類。”恰巧,賽麟汽車還是前途汽車的“老鄉”,前者是江蘇南通的,後者是江蘇蘇州的。
可以說,這兩位難兄難弟,都在國産跑車曆史上留下瞭自己深刻的烙印。但賽麟鬧得更大,結局也更慘。最近在阿裏拍賣平台上,南通市中級人民法院發布瞭一則關於“江蘇S汽車公司”的拍賣信息――這意味著賽麟汽車的工廠被拍賣。
跑車這個品類,說大也大,說小也小。大是因為它涉及的車型多、種類多,下到33.90萬起的馬自達MX-5 RF硬頂敞篷跑車,上到半個億的布加迪Chiron,都能被稱之為“跑車”。而小就是因為,價格昂貴,受眾群體和市場體量都很小。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國內廠傢都愛嘗試的50-100萬元區間,就長期存在著幾位跑車暢銷車型。像保時捷718車係(起售價區間54.5-157.8萬),2021年在全球範圍內也纔賣齣瞭20,502輛。即便是按照保時捷在中國銷量占比為全球總銷量的30%算,保時捷718在國內最多也就賣瞭6000多輛。
其實,國內的跑車市場與其他車型不同,並不是售價區間越低,銷量就越好。就拿保時捷自傢來說,保時捷718雖然一年能賣6000多輛,但起售價比它貴瞭一倍的保時捷911車係(起售價區間127.8-248萬元),去年在中國竟然也賣瞭4002輛。這“兄弟倆”,直接霸占瞭國內跑車銷量排行榜冠亞軍。
再比如,寶馬Z4、捷豹F-TYPE起售價在50萬元級彆的跑車,銷量和影響力也並不及梅賽德斯・奔馳AMG GT和阿斯頓・馬丁DBX這類百萬級豪華/超豪華品牌的跑車、SUV車型。
對於跑車這一檔的中國消費者而言,車輛的售價、參數並不是其最主要的決策因素,更重要的還是跑車所帶來的“附加值”――品牌力。
還是拿保時捷718車係來說,雖然它入門級現在隻配擁有2.0T的發動機,最大功率僅184kW,最大扭矩不過310N・m,百公裏加速可能都跑不過比亞迪漢。但即使賣到50萬元以上,仍然會有大量的消費者趨之若鶩。道理很簡單,保時捷在跑車品類建立瞭足夠強大的品牌壁壘,正如保時捷創始人費迪南德・保時捷所言:“我們製造的最後一輛保時捷,仍然是跑車。”
再比如筆者的一位朋友,在不久前剛把他的BMW 5係換成瞭BMW Z4敞篷跑車,“當初也去看過保時捷718,但試駕完覺得中控太差、噪音大,最重要的是銷售態度比較差。然後就去看瞭Z4,感覺外觀內飾都不錯,而且價格便宜且銷售態度又好。最重要的是還有現車,因此最後就買瞭Z4。”但談及下一台車想換什麼車的時候,他的迴答是:“一定換保時捷911”。
反觀前途汽車,除瞭其曾位於三裏屯的那間門店,以及前途K50的售價之外,再也很難找到與高端、豪華沾上邊的元素。甚至於,賽麟汽車的品牌力方麵都要強於前途。這個品牌不僅藉助《速度與激情》中齣現過的超跑賽麟S7大做品牌營銷,同時還拉來賽麟品牌創始人史蒂夫・賽麟進行品牌背書。
國內跑車市場,用戶中意的依舊是牌子貨。保時捷、奔馳、寶馬這些傳統豪華品牌,牢牢占據著消費者的用戶心智。即便是再便宜的入門級跑車,被嚴苛的排放要求“閹割”瞭一番之後,原本還剩那麼一點的動力優勢自然也喪失瞭。像斯巴魯BRZ今年1-3月交強險數為33輛,前兩個月銷量直接為0。而曆史上曾在全球實現超百萬台銷量的馬自達MX-5雙門敞篷小跑車,如今更是在國內絕跡。
國産跑車要真正打動這些用戶,在品牌上已經沒有勝算瞭。大傢能做的,無非是在動力層麵上利用電動化的先天優勢換道超車。但顯然前途K50並沒有突齣的性能錶現。
用徒有其錶來形容前途K50,毫不為過。雖然錶麵參數有4.6秒的百公裏加速成績,但實際上,隻有在電量超過80%的情況下激活Boost模式,纔能輸齣435匹馬力以及680牛米。如果隻是普通模式下的375匹的馬力輸齣與580牛米的峰值扭矩,說實話,根本不是Cayman S的對手。當然,還要考慮到前途K50隻有380公裏NEDC續航,很容易跑著跑著動力輸齣就打摺扣瞭。
而且,前途K50很難與跑車的“操控性”搭上邊。
本身由於電池包重,前途K50整備質量達到瞭1.9噸,然而像保時捷718車係基本會保持在1.3噸-1.4噸左右。此外,現在很多新能源車係都具備瞭前者沒有的主動底盤控製、扭矩分配等等的配置。顯然,靠硬朗的懸架和配重,前途無法挽救K50這台車的操控。
總之,最簡單的兩個用戶需求並沒滿足:要範兒沒範兒,要性能沒性能。
電動跑車,還有未來嗎?
看過《機械公敵》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即便是在所有的交通工具都實現電動化和自動化的未來,仍然會有像片中威爾・史密飾演的主角一樣的人,熱衷於享受跑車所帶來的速度與激情。
即便是從內燃機切換到電動,跑車對於加速、極速、動態錶現等一係列的要求,並未改變。而唯一改變的就是技術的難點不同瞭,車企需要重新去逐一攻破。
首先說加速。 電動車在百公裏加速方麵是有先天優勢,但頻繁加速會使電機過熱。
連續加速,就需要電機不斷地進行大功率輸齣,這對電池和電機的冷卻是很大的挑戰。尤其是在電機高速運轉時,效率會從平時的90%左右逐漸降低到80%,甚至在達到最高車速時,隻有不到70%。這剩下的30%,就會被轉化為熱能。如果對熱量控製不好的話,輕則會導緻性能會下降,重則燒毀整個電機。
當然,各傢廠商也都在試圖去解決過熱問題。比如像智己采用油冷電機,從電機源頭進行控溫;也有像特斯拉,靠完善的熱管理係統來實現三電係統的溫度控製。而跑車還有一點的好處就在於,可以更充分地利用空氣動力學,利用風冷來散熱。
還是拿Rimac來說,這傢公司在Nevera純電超跑上,對發動引擎罩的輪廓、支柱的形狀以及擴散器、分流器和散熱器進行一些空氣動力學方嚮的設計,通過進氣道和冷卻通道,為動力係統在低速時的冷卻效率提高30%,高速時提高7%。
再比如奔馳的EQXX,設計瞭一種冷卻闆並安裝在車輛底部,以利用沿車輛底部流動的空氣。此時的重點是減少電機産生的熱量,從而提高效率,可行駛更遠達20公裏。不過,這些配置能否真正提升電動跑車的賽道性能,還有待證明。
其次,是極速。
網上有一種說法:“電動車,100km/h以下誰都跑不過,100mkm/以上誰都跑不過”。稍加理解就知道,這句話是在嘲諷電動車在前段加速的“虎”、後段加速的“虛”。
一方麵,前麵所說過的,電機在接近極速時就要進行電子限速,來避免齣現過熱的情況;另一方麵,是因為電動車普遍采用單速變速箱,固定齒比,速度往上走,瓶頸往往卡在電機轉速。因為電機特性麯綫的特點是,低中轉速區間電機可以輸齣很大的扭矩。隨著轉速的上升,扭矩會逐漸減小,在突破臨界點一後扭矩會迅速衰減。
而為瞭解決極速問題,當初在推齣Taycan之前,保時捷就與ZF采埃孚聯閤開發瞭兩檔變速箱,核心是一個行星齒輪組和兩個離閤器,用於處理轉速比率交換,齒輪傳動比很大,二檔傳動比大約是一檔的一半,換檔點發生在80km/h左右,優勢是提高加速能力和極速。
一談到變速箱,國産車企幾乎就隻能退齣群聊瞭。要知道,到2020年國産的變速箱隻占到瞭市場份額的37.5%;占主流的AT變速箱,也被德國ZF、日本愛信等外資企業所壟斷。
最後,就是動態錶現。
許多人關注電動車,會局限於加速錶現,但忽略駕駛性的重要性。而整備質量過大的純電動汽車由於其較大的慣性質量,因此車身整體的響應性也基本會弱於同級彆/同價位的燃油車型。
作為參考,純電的保時捷Taycan Turbo搭載瞭93.4kWh電池包,讓這款車型的整備質量達到瞭2.3噸,而79.2kWh電池包的Taycan也要2.1噸。再對比尺寸比它稍稍大齣一點的同品牌燃油車――保時捷Panamera 2.9T,整備質量纔1.89噸。
而無論是燃油車還是電動車,減重都能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車身重量每降低10%,油耗可以減少6-8%,加速時間減少8%,排放量減少10%,製動距離減少5%。
對於跑車而言,輕量化更是一個永恒的課題。
在減重方麵,前途確實花瞭一定的心思。比如前途K50號稱采用瞭全碳縴維車身,28個碳縴維復閤材料零部件。而在電池包方麵,前途的母公司長城華冠最早就創立一個全資子公司――華特電動,專為前途K50供電池包。比如在電池包的殼體上,前途就采用瞭復閤材料來減重。
但這遠遠不夠。
前途k50的底盤結構
即便前途在車身輕量化上狠下功夫,但也難掩其底盤平台的糟糕布局。從底盤的實拍圖片可以看齣,電池模組的集成化做得並不好,整個車架的輕量化也並沒有多麼齣色。
當然也要歸因於當時前途K50誕生時,部分技術條件不成熟。
比如今年現在被熱捧的CTC(電池底盤一體化)技術,就能幫助車企減輕電池模組之間的零部件數量,從而達到減重目的;再比如通用奧特能(Ultium)純電動平台通過無綫BMS係統,也能夠減少90%的綫束布置;還有,從製造端進行創新的一體式壓鑄。
隨便挑幾個新技術,都能幫助前途的産品力更上一層樓。然而,著急進入資本市場的前途,卻選擇瞭新瓶裝舊酒,換換外觀內飾繼續賣車。
純電超跑Rimac Nevera
但話又說迴來瞭, 在國外已經跑齣電動跑車賽道的新星。
剋羅地亞電動超跑製造商Rimac,就是最好的例子。Rimac的Nevera車型,采用瞭碳縴維底盤結構、碳縴維車頂、碳縴維後副車架,甚至連動力電池組都采用碳縴維殼體。
藉助減重和空間布局的優勢,Rimac Nevera裝進瞭120kWh的電池包容量,達到650km的NEDC續航裏程。動力方麵就更為極緻,它在前後橋的位置,塞下瞭一套四電機係統(貌似是采用瞭Rivian類似的輪邊電機)。
同時在如此緊湊的底盤布局裏,在前部塞進瞭一套單速變速箱,後部塞進瞭一套雙速變速箱,最終實現瞭1.85秒的百公加速,以及412公裏/小時的最高速度。
Rimac Nevera
更可怕的是,Rimac在資本擴張和技術輸齣這兩件事上,做得相當果斷。
資本方麵,保時捷繼2018年入股Rimac公司之後,在2021年又增持至24%的股份。此外,保時捷的同門兄弟布加迪也在此前與Rimac成立閤資公司。技術輸齣方麵,除瞭“保時捷爸爸”之外,Rimac還為法拉利、柯尼塞格、阿斯頓馬丁等超跑品牌,提供高性能的電池、電機、電控設計方案。
跑車這條賽道,或許壓根就沒有換道超車的機會。
寫在最後
跑車本身就是一個追求極緻的細分品類,電動跑車必然也會是如此。這背後,對於工程研發能力的要求會更為極緻,甚至諸如空氣動力學、輕量化等等研發能力,是基於經驗和積纍而來的。
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車企都熱衷於發布純電動概念跑車,卻遲遲不願意量産的原因。比如,紅旗在法蘭剋福車展上亮相紅旗S9、比亞迪就發布過e-SEED GT、北汽極狐發布過ARCFOX-7。
賽麟邁邁
這些品牌,無非都藉助跑車的概念,去拉高品牌調性,最後大傢主要賣的還是更便宜的車型。如此一看,賽麟拿超跑賽麟S7給“老頭樂”賽麟邁邁做品牌背書,似乎又有那麼一點的符閤國內實際情況。畢竟,能買得起“老頭樂”的是大多數,能買得起跑車的是少數。
隻是前途汽車比較耿直,直接把跑車先量産瞭。但結果卻是錢燒沒瞭,後麵的車也就沒造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