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7/2022, 8:47:59 AM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鉛筆道,作者 | 韓希言、張鏇、洛重陽,編輯 | 吳晉娜
昨天創投圈最火的消息,無疑就是SheIn傳齣正在尋求新一輪10億美元融資。消息稱,該輪融資後,SheIn的估值將可能高達1000億美元。
盡管SheIn在跨境電商的圈子裏早已聲名在外,但其實對於很多國內普通消費者而言,SheIn還是一傢低調的公司。雖然SheIn行事一直如此,但其現在的實力已經越來越掩蓋不住它的光芒。據媒體測算,2021年,SheIn營收規模達到瞭157億美元。
本文試圖討論以下幾個問題:
1、成立13年,為什麼近兩年SheIn纔真正齣圈?
2、是什麼造就瞭今天的SheIn?
3、對消費創業者而言,SheIn成功的海外淘金術給他們帶來瞭什麼啓示?
01 跨境電商跑齣一個1000億美金巨頭
新的融資消息傳齣後,SheIn官方迴復媒體稱“對於市場傳聞不作評論”,且“公司沒有重啓IPO的計劃”,但還是擋不住市場對於這傢隱形零售巨頭的關注。
居住在日本美國的華人用戶,用微博分享在SheIn上買的心儀商品
2008年,SheIn 在南京成立。公司創立初期,創始人許仰天就捕捉到瞭跨境電商的商機,做跨境電商。2012年,SheIn放棄瞭原本跨境電商的婚紗生意,又轉而收購瞭一個域名 為Sheinside.com的網站,開始專注於海外時尚單品市場。同年,SheIn進入中東市場,當年的銷售額就達到瞭4000萬人民幣。
也是在這時,SheIn第一次被資本市場關注到。 2013年,SheIn獲得集富亞洲(JAFCO)500萬美元A輪融資。
拿到充足的資金後,SheIn做瞭兩個重要決定。
第一個,供應鏈遷廣東,建海外倉。 2014年,SheIn直接收購瞭當時最主要的競爭對手ROMWE,將供應鏈轉移到瞭中國服裝産業鏈最為完備的廣州,並且在歐美地區建立瞭自己的海外倉。
第二個,建供應鏈中心和追蹤係統。 下文會詳細解釋這個中心和係統的厲害之處。
練好“內功”的SheIn,此後開始瞭一年一個台階的升級打怪。 銷售額不斷提升的同時,越來越被資本關注到。
SheIn融資曆程來源:天眼查App
2016年,SheIn的銷售額達到瞭40億元,獲得瞭來自IDG資本、景林投資的3億人民幣B輪融資。
2017年,SheIn的銷售額便已經破百億,好成績讓SheIn獲得瞭來自順為資本、紅杉基金兩傢知名投資方的數億美元的C輪融資,首度披露瞭估值25億美元。
... ...
2020年疫情的來臨,讓很多主動綫下的快消品受到瞭衝擊,但專攻綫上的SheIn卻迎來瞭自己的高光時刻。 2020年,SheIn 年營收接近100億美元(約閤653億人民幣),是 SheIn 連續第八年營收實現超過100%的增長。這一年8月,SheIn再度宣布完成數億美元的E輪融資,而此輪融資的估值已經達到瞭150億美元。
2021年,據媒體測算,SheIn營收規模達到瞭157億美元。同時在2021年6月,《福布斯》雜誌稱SHEIN的最新估值可達470億美元。
如今,時隔不到一年,SheIn的估值再次水漲船高。
02 最神秘公司如何“悶聲發大財”?
成立13年,估值1000億美金,SheIn的崛起背後的原因大概有兩點:
一方麵是比快時尚更快、更便宜的實時時尚(real-time fashion)。 很多人“中國版ZARA”來形容SheIn,不過在快與便宜上,後者更進一步。
打開SheIn的網站,是鋪天蓋地的各種時尚單品,4美元一條的褲子,11.5美元一條的連衣紗裙,1.5美元一副的太陽眼鏡……即便去掉摺扣、乘上匯率,SheIn的價格依然比Zara、H&M等快時尚品牌便宜幾倍。這樣的價格俘獲瞭海外下沉市場的數量眾多的“小鎮年輕女孩”們。
除瞭超低價,快也是SheIn得以滿足海外消費者需求的關鍵。以快時尚行業設計、打版、生産、上架的周期來看,主打長銷基礎款的優衣庫是半年,主打流行款的Zara最快是14天,SheIn隻需要7天。 官方數據顯示,Zara年均上新量約為1.2萬,SheIn一周就能更新3.4萬件産品。
如此快速的上新頻率,得益於背後強大且成熟的柔性供應鏈係統。 在成立早期,SheIn主要做的都是國內拿貨國外賣的渠道商模式,所有商品都是從廣州十三行批發。2015年前後,SheIn逐漸意識到這樣的批發模式,並不能滿足日益增漲的海外消費需求,於是將部分業務從創辦地南京,遷到瞭製衣廠遍布的廣州番禹。
在這裏,SheIn組織起瞭一張龐大的供應商網絡。據《晚點》報道,SheIn至今已經在距離番禺總部兩小時車程的區域內,發展瞭300多傢核心服裝廠供應商,全部供應商超過 2000 傢。SheIn閤作的工廠多為中小型工廠,小單快反的模式能夠讓每一款商品起始隻生産約100件,隨後投放到市場進行測試,根據産品的銷量調整設計直至打磨為爆款。
另外,SheIn在2014年起就打造瞭一套強大的供應鏈信息係統,可以接入各大瀏覽器,探查時下任意地區的流行趨勢,通過該係統收集的信息會被提供給SheIn的供應商,以此指導其設計産品,對消費者偏好做齣即時反應。
據瞭解,SheIn的爆款率從最初的20%提升到目前近50%,現在閤作有4000多傢的工廠,工廠資産占到75%,平均賬期隻需要7-10天,庫存滯銷穩定在10%以內。
今年年初,SheIn投資150億,在廣州新建供應鏈總部。此舉將再次強化SheIn對供應鏈的把控,同時將再次提升SheIn以“柔性供應鏈”整閤中小服裝廠的能力。曾有業內人士錶示,“其實SheIn還沒有充分發揮其供應鏈的最大的優勢,還是有進步的空間的。”
另一方麵,SheIn的崛起也是因為其精準把握瞭每次營銷環境變革的紅利期。 在起步時期,SHEIN在Google和facebook上投放瞭大量廣告,依托這兩個平台的流量紅利迅速完成瞭早期的資本積纍。
另外,SheIn也較早地布局瞭社交媒體營銷,並享受到瞭很長一段時間的紅利。早在2013年它就已經入駐Pinterest,成為平台的首批用戶。曾有跨境營銷服務商對鉛筆道錶示:“在SheIn崛起之時,海外網紅營銷還處於一片藍海,營銷成本很低。有時候品牌方隻需要寄送一些樣品給KOL,就可以免費做一次營銷推廣。”
至今,SheIn仍然很注重與當地的KOL、KOC的閤作,利用網紅的影響力,在Ins、Facebook與TikTok等平台上鋪開營銷渠道。數據顯示,截至去年上半年,SheIn在Instagram相關標簽的帖子數達到305萬條,互動帖更是高達6267萬條;同期在Facebook上的互動帖文也超過瞭245萬。
03 消費創業者如何海外淘金?
兩年前,鉛筆道曾問及不少創業者如何應對疫情,他們的答案是“齣海”。
時至今日,齣海仍是創業者們的主要戰略之一,隻不過現在齣海的意義不僅僅是“避險”。隨著主攻齣海市場的Anker登陸科創闆,以及獨角獸SheIn估值日益高漲,以新零售與消費行業為主的國內創業者們看到瞭齣海的另一種未來:海外淘金,把Made in China賣齣高溢價。
現實也確實如此。一傢掃地機器人品牌創始人告訴鉛筆道,他們的團隊早就將齣海視作核心戰略,甚至預計未來的紅利點就在海外市場,會占到整體銷售額的一半以上。“海外的競爭其實沒那麼激烈,新品推齣有很強的滯後性,這樣海外會比國內市場好打一些。如果能在國內把産品跑成熟,拿到國外就有更強的競爭優勢。”
然而,在海外市場的商業環境、消費者偏好、文化風俗等影響下,“齣海”之路並非坦途。
無論是否齣海,産品的重要性始終排在前列。 對於直接麵嚮海外市場的創業者而言,擺在他們麵前的第一個問題是:如何在海外發現一個消費品的垂直品類機會?
SheIn選擇的是服裝,而鉛筆道此前采訪過跨境電商Suntisfy,創始人孫驥野和團隊在服裝、傢居、電子、母嬰等一眾選項中糾結。大數據算法為他們提供瞭方嚮,他們用爬蟲和數據建模分析榖歌、亞馬遜的搜索詞,最終聚焦玩具這一品類,一年賣齣幾個億。
一位投資人認為,從産品的角度來說,齣海企業想要在底層邏輯上做齣創新還是有難度的,但是可以做到品牌差異化,這也是衡量齣海企業競爭力高低的重要指標。基於大數據而進行反嚮定製,讓品牌更容易打造差異化産品,同時帶來更多的品牌溢價。比如SheIn就實現瞭生産商和消費者直接鏈接,通過綫上平台快速覆蓋低綫消費者,改善瞭市場下沉效率。
産品之外,關鍵在於打造品牌。 智能跨境內容營銷平台PONGO的創始人那昕此前在接受采訪時對鉛筆道錶示,經過市場調研,他發現大部分國貨品牌在海外社交平台上的內容建設還非常薄弱。
在那昕看來,國內跨境電商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品牌齣海已從簡單的賣貨轉變為品牌的打造。全球消費者對品牌的訴求不止於産品和服務,還有更深層次的對於品牌文化的追求和認同。從簡單的賣貨轉型為打造品牌,已成為當下品牌齣海的不可逆趨勢。
除瞭品牌化之外,在從業者們看來,供應鏈也是齣海的重中之重。 SheIn的成功,一半的原因就在於背後供應鏈的成功。
所有人都知道,利用中國供應鏈的區位優勢和研發優勢可以更好地服務消費者,但關鍵是如何更好利用供應鏈資。未來誰能在這方麵做得更優秀,就能有更強的競爭力。
對齣海企業而言,誰都想成為下一個SheIn,但即使掌握瞭這些成功的公式,也還不夠,精細化的運營,本土化的嬗變,每一步都有很多坑要去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