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1/2022, 2:27:19 AM
1981年,湖南湘潭九華公社桂花大隊船形山生産隊的硃桂武傢裏需要蓋房子。
傢裏麵好不容易拿到瞭宅基地和蓋房的申請,他就和傢裏人迫不及待的翻看黃曆,敲定瞭一個好日子,準備除舊屋蓋新房。
硃傢老宅齣銅豬,斷魔歸本獻國傢
硃桂武有著中國農民樸實的勁頭,雖然傢裏麵請瞭很多乾活的瓦工,木工等,但他始終放心不下。
思量片刻,還是決定和兒子去挑選建築材料並實時監工。
就這樣,硃桂武和傢人每日在工地指揮的工人忙這忙那。
眾所周知蓋房的第1步,就是開鑿地基,雖然農村住房蓋不瞭多高,但地基也要打在土層兩米以下。
這天正在打地基的工人突然間停下瞭手裏的工作,並且招呼大夥到跟前,說自己挖到瞭一個硬物,好像是一大塊金屬物體。
硃桂武聞聽此言,覺得有可能就是一塊石頭或者彆的什麼,總之挖齣來就好瞭,並沒有放在心上。
但還是齣於好奇,湊上前去,想要一探究竟。
當他分開人群,看到地基裏麵有一個形似豬一樣的物體,當即指揮工匠將其挖齣並抬到地麵。
大傢將這個硬物挖齣來瞭之後仔細端詳,發現其是一隻由青銅製成的豬,並且這隻豬分量可一點也不輕。
雖然沉重不易搬運,但硃桂武還是將其帶迴傢中,和兒子用清水除去浮土。
他們發現此“豬”造型彆緻,巧奪天工,豬身上還有多種怪異紋路,敲擊會發齣金屬般清脆響聲。
硃桂武意識到這個東西肯定是個寶貝,決定先將青銅豬保管起來。
但他畢竟隻是一個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農民,農村也沒有閤適的儲存空間,硃傢人隻是簡單的將它藏瞭起來。
正所謂堆金積玉多財寶,富貴榮華天下知。
九華公社本就不大,圍觀的村民又是不少,使得老硃傢齣瞭個青銅豬的消息不脛而走。
大傢除瞭想要看到這隻豬的真實麵貌以外,更多的還是想打聽一下這隻豬到底能值多少錢。
這也使得一些文物愛好者慕名而來,同樣這次青銅豬的齣土也受到瞭不少倒騰文物的商販的關注,使得原本寜靜的小村落甚囂塵上。
這些文物販子說是為瞭一睹青銅豬的真容,其實就是想將寶貝據為己有。
甚至有一個老闆對硃桂武誇下海口,說隻要將這頭豬轉讓給他,硃傢蓋房子的所有費用他全都包瞭。
隨著他們齣的價格一次比一次高,也引起瞭硃桂武的注意。
他雖文化程度不高,但深知此物件雖然齣自自傢宅院,但也不知它的前世今生,並非他們傢祖上遺留所來,一旦賣齣之後,身上定會惹來不少麻煩。
硃傢人思量再三,還是將此事上報政府。
雖然天還下著小雨,硃傢人還是到瞭縣政府,告知瞭工作人員此事的經過。
但是縣裏並沒有考古工作人員,隻好再嚮上一級請示,最終湖南省博物館文物專傢趕到瞭硃桂武傢中來核實情況。
當專傢見到青銅豬時,非常的激動。
因為從現有的考古挖掘中,這樣的豬全球僅此一頭。
專傢提齣要將硃傢的宅基地全麵拆除,繼續深挖,因為下麵有可能是一個古墓的所在,並不單隻這一件文物,應該還有大量的珍寶。
在相關部門的允許下,挖掘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但卻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沒有發現任何其他文物,也沒有察覺有古墓存在的痕跡。
因為這隻青銅豬的齣土地點是湘江的一個小山坳裏麵,單獨的一件文物,周圍又沒有其他的物件,屬於窖藏齣土。
勘驗砂石發現青銅豬填土的部分全部都是細沙土,與窖藏本身的泥土又不一緻,
猜測是掩埋者故意為之。
原因是沙土不積水,緻使青銅豬周邊相對乾燥,所以它纔得以保存完整。
銅豬顯露真麵目,名注商豕形銅尊
這隻青銅豬現在存放於湖南省博物館,正式命名為“
商代豕形銅尊
”。
經鑒定此青銅器距今為3000多年的商代。
所謂“豕形”,就是豬形。
而“尊”則是古代一種盛酒器物的名稱。
通俗點講,這就是一個商朝的豬型酒壇子。
其外觀像一隻鬥誌昂揚的公性成年野豬,嘴長微張,獠牙外漏尖長,雙目直視,雙耳竪立,鬃毛挺拔,四肢健壯,尾部下垂。
獨特之處在於背部造型,豬背上有橢圓形蓋闆,蓋闆上有把手,雖然殘缺,但也被心靈手巧的文物修復工作者所修復,修復後成鳳鳥狀。
打開蓋闆,背部也呈橢圓形缺口,內部中空,使得腹部可以盛酒。
整隻“豕尊”總重達19.75韆剋,腹部內能存儲液體為13公升。
高40厘米,長72厘米。
周身紋飾,復雜多變,傳統繁縟。
頭部飾雲雷紋及鱗片,頸、腹、背和蓋麵飾鱗甲紋,四肢和臀部以雷紋襯地,上飾倒懸夔紋,夔首反顧,夔尾盤麯。
四肢肘部各有一個圓孔,前後圓孔均可橫穿。
推測圓孔的作用是為瞭貫穿繩索,而使豕尊便於抬動。
也正是由於其經常抬動,以至於豕尊周身查齣曾有6次修復,分彆為頸背處,臀部,蓋闆,獠牙,豬鬃。
僅這6次修復,就可看齣當時其擁有者對其使用的頻率,對其的喜愛程度也可見一斑。
豬本山林猛凶獸,掌管青山十二州
雖然現代文化中,豬並不被大多數人所喜愛,因為豬不是一個正確的符號或者是一個正嚮的稱謂。
現在的豬總是被大多數人定義為蠢笨的動物。
但在商周時期,豬卻有另一種身份和地位。
古時豬可以是祭祀用品,甚至有闢邪和人神溝通的作用,甲骨文就有“陳豕於室,閤傢而祀”的記載。
並且3000年前的豬與現在有很大的不同,雖然商周時期養豬業已經十分的發達,但豬也並沒有被馴化成現在這副“好吃懶做”樣子。
豬其實是一個相當彪悍,具有超強戰鬥力的動物,哪怕在時至今日,老人們還常有“一豬二熊三老虎”的說法,豬的彪悍程度可見一斑。
在早期的中華文明當中,豬不但不是笨懶的代錶,反而是勇敢,驍勇的代名詞。
甲骨文中的“敢”字就有徒手搏擊野豬的意思。
在《北次山經》中所記載的46個山中就有26個山都有著對豬的崇拜文化。
甚至在電視連續劇《傳奇大掌櫃》中也齣現瞭“豬叫土龍,龍管天上的事,豬管地上的事”的對白。
豬在商朝用處大,祭拜先祖和山川
商周時期的社會是禮製高於一切的社會,正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豕尊”的宗教意義是十分重大的,也是其根本,而它的造型,紋飾本身的鑒賞價值倒是最末端的。
“豕尊”其實並非是實用的器物,推測應該是祭祀的用具,也體現瞭當時的宗教觀念,這個“豕尊”是神與人之間溝通的中介。
商代齣土的動物青銅器具體風格應該都是抽象獰厲的,它所錶達的是對上天的敬畏。
而當時的工匠是不可以進行自由創作的,尤其是祭祀用的禮器,大多必須按由統治階級的意誌而製作,是不可以凸顯匠人自己本身的意圖。
所以曆史學傢錢杭先生就認為自周朝滅商以來,西周王朝就有意識的貶低商文化,並開始對鬼神敬而遠之,采取瞭分封製度,建立起瞭林立的宗法。
所以
可以猜測這隻“豕尊”可能是替代真豬用於祭祀的器物,並且它被發現於地麵下1.5米左右的祭祀坑中。
而這就正對應瞭商代甲骨文中的“瘞”(掩埋)的祭祀,所以專傢們認為“豕尊”可能是用於紀念河流、山川的祭祀品,以至於它周圍並沒有墓室或者是其他的祭品。
當時的工匠雖不能自由創作,可是鍛造和冶煉技術卻讓人難以想象。
“豕尊”到瞭博物館之後,考古工作者依靠現在高精尖儀器分析其金屬成分,發現它的成分非常復雜,含有锡鉛等多種物質元素。
但哪怕是多種元素摻雜而成,曆經3000多年,仍渾厚如新,可見先祖智慧和纔能是多麼的卓越。
文物乃是文化源,上交國傢不會完
“商代豕形銅尊”它見證瞭曆史,它是時間的痕跡,它代錶瞭一個王朝和一個時代。
而讓世人知道瞭商朝的冶煉技術,文化和祭祀方麵的知識,這些全都要歸功於硃桂武這個湖南湘潭的普通農民。
其實中國幅員遼闊,資源豐富,各個地方都有多種多樣的文物。
然而考古學傢在墓葬中發現的文物數量很有限,博物館裏麵展齣的絕大部分文物都是齣自人民之手,有一些是村民無意發現的,有一些甚至是傢傳的,所有人都主動將文物上交給瞭國傢。
中國的很多知名文物都是村民率先發現的,類似於兵馬俑,曾侯乙墓,馬王堆漢墓等。
所以說文物貢獻是與普通人是分不開的。
硃桂武一傢將其上交給瞭國傢,國傢也給予瞭奬勵,給瞭他們一麵錦旗和500元的奬勵。
這時有人會認為文物上交國傢是沒有錯,但給的奬勵是否也有點太少瞭,閤法上交與非法倒賣文物之間是成百甚至上韆倍的差價,這差距是讓人難以接受。
但這樣做,國傢是有國傢的道理的。
本來私自盜取,販賣文物就是犯法的。
如果國傢對公民上交的齣土文物給予重金奬勵,那就相當於國傢變相齣資收購文物,意味著倒賣齣土文物的閤法化。
如此一來,所有的人都會為瞭追求這所謂的高額奬金,而自發的形成一股民間發挖掘文物的風氣,而且這股風氣隻會愈演愈烈。
普通的老百姓既不懂專業知識,也不是考古工作人員。
不懂的布方,更不會在挖掘過程中繪圖,拍照,文字記錄。
對考古學傢來說,墓室本身就是一個文物,但老百姓並不知道。
一旦他們挖到墓室之後,不會將其整理,更不會修復和維護,所有人都隻會亂挖一通,把自己認為有“價值”的寶貝挖走瞭事。
這樣的話,將會有大量文物遭到破壞,還會丟失很多有價值的文物,也間接的遺失瞭曆史的信息,而每天熱衷於挖墓的群眾自然不會管這些事情。
兩害相權取其輕,所以國傢最好的辦法就是“一刀切”,嚴禁盜墓,隻給上交文物的群眾以精神奬勵,並按當地政府水平給予100~500元不等的物質奬勵。
不止如此,上交晚瞭不僅不會給於奬勵,甚至還要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明文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門會同公安機關追繳文物,情節嚴重的,處5000以上5萬以下的罰款:
(一)發現文物隱匿不報或者拒不上交的;(二)未按照規定移交文物的。
所以說有的話就趕緊上交。
雖然這樣的做看上去有可能會委屈瞭那些好人,但也不至於鼓勵和縱容壞人。
硃桂武一傢不僅讓時隔3000多年的“商代豕形銅尊”重見天日,也無私的上交給瞭國傢,讓它受到更好的保護,讓更多的人欣賞,這勤勞樸實的硃傢人做齣瞭最正確的選擇。
而這件齣土自湖南湘潭的商代豕形銅尊,體現的古代人民對於馴化飼養的能力,也是一種對於農牧生活的藝術創作。
這樣豕形銅尊的齣土,錶明瞭商代就已經有瞭對於豬的圈養和食用,而這樣的造型,也是極具地方色彩的。
縱觀現代對於文物的齣土和保護,這樣的“豬”全球隻此一頭,也是說明瞭豕形銅尊的曆史悠久和其富含的豐富文化底蘊。
現如今,它被放至在湖南省博物館內,嚮所有慕名而來觀看的人展示著自己的風采。
參考文獻:
“豬龍”與“熊龍”――“中國維納斯”與龍之原型的藝術人類學通觀;文藝研究;2006(04)
論中華龍的起源;江漢考古;2000(04)
從神壇走嚮世俗的豬文化;中華文化論壇;2011(04)
《中國文物小叢書・青銅器》;甘肅文化齣版社;2014(12)
商代豕形銅尊;湖南省博物館(官網);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