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2/2022, 10:09:29 PM
一轉眼,俄烏衝突已進入第16天,正麵戰場與談判進程依舊處於膠著狀態。
11日,俄國防部報道稱,俄軍已纍計 “癱瘓”烏剋蘭3213個軍事設施 ,作戰任務已經進行到瞭尾聲。
10日,俄烏外長則在土耳其舉行瞭一場長達90分鍾的會談,但結果還是沒能取得有效進展,用俄外長拉夫羅夫的話來說, 雙方各執一詞,烏剋蘭似乎是“為瞭談判而談判”。
但較為樂觀的消息是,俄烏雙方一緻同意繼續談判, 隻要願意繼續談,每談一次、分歧就能減少一分,距離停火止戰的目標就會更進一步。
接下來,俄烏雙方將對舉行第4輪代錶團談判展開磋商。
此外,越來越多的跡象錶明,持續膠著的俄烏局勢,不僅僅給俄烏兩國造成瞭重大影響, 還深刻影響瞭全球經濟、政治與軍事等方麵的運轉。
甚至於,基於俄烏衝突給國際局勢帶來的緊張感, 讓不少“心懷不軌”的西方國傢,萌生瞭“渾水摸魚、火中取栗”的想法。
下麵,簡單舉幾個例子吧。
一,美國正趁機擴大在歐洲的軍事存在。
事實上,自從俄烏局勢升溫以來,美國便不斷以 “保護北約盟友” 的名義嚮歐洲增兵,而在俄烏衝突爆發後,美國更是光明正大地嚮歐洲大舉增兵、調派各種武器輜重。
目前,美國在歐洲的兵力,已經不下10萬人瞭。
但這還沒完!11日,美國副總統哈裏斯在訪問波蘭時確認, 美國已經在波蘭部署瞭“愛國者”導彈係統 ,並稱它們已經準備好瞭 “保衛每一寸”北約領土。
很顯然,美國這是典型的“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俄羅斯!
一方麵, 波蘭與烏剋蘭、白俄羅斯相接壤,既能對俄烏局勢造成影響,也能對俄羅斯造成軍事威脅。
另一方麵, 美國這次嚮波蘭增兵,已經超齣瞭 “常規”範疇,尤其是“愛國者”導彈的部署,將對俄羅斯、白俄羅斯安全帶去巨大威脅。
並且,除瞭“愛國者”之外,誰也不知道,美國有沒有部署其他 “緻命性或戰略性”武器到波蘭。
如今,美國在波蘭部署導彈, 無異於將大炮直接拉到俄羅斯傢門口,再次體現瞭北約“東擴”的實質。
此外,除瞭部署導彈,美國還慫恿波蘭嚮烏剋蘭提供戰鬥機,意圖繼續惡化俄烏局勢,給五角大樓齣兵歐洲製造更多機會。不過 ,波蘭並未答應,隻錶示可以將戰機交給美國,由美國自己嚮烏剋蘭提供。
最終,在美波兩國互相 “踢皮球” 之後,嚮烏剋蘭提供戰機一事也就 不瞭瞭之瞭。
事實上,美國不遺餘力地煽風點火,頻繁給烏剋蘭 “遞棍子”、喊口號,一直就有3個主要目的。
1,通過渲染緊張局勢,趁機嚮歐洲增兵, 進一步擴大美國在歐洲的軍事存在感,阻止歐盟組建“歐洲軍”,避免北約被取締。
2,通過加劇俄烏衝突,強行把歐洲各國“拉下水” ,進一步惡化和分裂俄歐關係,實現對俄施壓的根本目的。
3,通過對俄實施製裁,樹立一個“強勁對手”, 以起到“團結”西方陣營的目的,方便美國坐穩 “西方領頭羊” 的寶座。
總之, 一個團結獨立的歐洲、一個強大繁榮的俄羅斯,對美國來說非常不利;一個混亂、分裂的歐洲,纔有利於美國攫取利益、維護自身霸權體係。
去年,馬剋龍、默剋爾呼籲歐洲獨立自強、走歐洲“一體化”道路的情況,已經令美國有瞭深深的“危機感”,拜登自然會想方設法挽迴局麵。
麵對這樣一個自私自利、唯利是圖的美國,俄歐都得提高警惕瞭。
德國總理朔爾茨
二,趁著俄烏局勢緊張、美國齣兵歐洲,日澳德等國也打算趁亂“擴軍”瞭。
11日,德國政府宣布,將為德國聯邦國防軍提供1000億歐元的追加預算,並強調 未來每年至少將把GDP的2%用於國防開支。
請注意,是“至少2%”。
在默剋爾執政時期,德國的軍費開支, 一直保持在GDP的1%左右, 如今一下提到2%,相當於直接翻瞭一倍。隨著軍費開支增加,德國將進一步發展軍事實力,實現“擴軍”目的。
幾乎同時,日本政府也動起瞭“擴軍”的心思, 宣布將把今年的軍費開支提升到6萬億日元左右。
要注意,這是戰後以來, 日本第一次軍費開支超過6萬億日元。 更要注意的是, 日本的軍費開支已經連續10年保持增長瞭。
眾所周知,由於受戰後影響,日本和德國並不具備完整、獨立的軍事權,隻能依靠駐日、駐德美軍保障自身安全。但久居“他人屋簷”之下的日德兩國,無 時無刻都在想著崛起、擴軍、“入常”等目標。
如今,美式霸權日漸式微,西方陣營不再是“鐵闆一塊”,日德兩國顯然也有瞭“衝破封印”的意圖。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
為此,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於10日公開錶示, 日德兩國重建軍隊對美國來說不是一件好事,並警告拜登迴顧一下二戰曆史,呼籲美國“要小心”。
盡管,特朗普的擔憂是一方麵,但不容忽視的是 ,美國實力江河日下、無力繼續維持全球化戰略已成事實 ,為瞭維係霸權,美國不得不過多依仗盟友的力量。
而這,也是拜登政府對日德兩國 “擴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原因之一。
然而,相比意圖趁機“擴軍”的日德,同樣想趁亂崛起的 澳大利亞和瑞典 也非常值得關注。
11日,澳大利亞總理莫裏森宣布瞭一份擴軍計劃, 準備在2040年之前,將澳軍隊人數從現在的6萬人擴充到8萬人左右。
據悉, 這是澳大利亞近40年來規模最大的擴軍行動。
很顯然,莫裏森突然宣布擴軍,絕不是齣於所謂的 “安全需要”,而是旨在追隨美國,參加所謂的“重返亞太”戰略。
與此同時,瑞典首相安德鬆也錶示,由於俄烏衝突導緻歐洲局勢惡化,瑞典將盡快把軍費開支提升到該國 GDP的2%。
請注意,瑞典一直以“中立國”自居,並不是北約成員國。 如今萌生擴軍想法,一度被外界認為是在與北約“亦步亦趨”,甚至有意加入北約。
總之,眼下這場俄烏衝突,已經在深刻改變國際局勢瞭。
最後,且談3點粗淺看法吧。
第1,俄烏衝突給兩國軍民帶去瞭苦難,但卻成瞭某些西方國傢眼中的“盛宴”, 美英日澳等國正在趁外界不注意,達成自己的不軌目的。
這不禁讓人擔憂,俄烏衝突落幕之後,世界是否會麵臨更多、更嚴峻的戰爭風險?
第2,作為俄烏衝突的“布局者”,美國同樣也在這個“局”中。
一方麵,俄烏衝突發生,給歐洲造成瞭巨大壓力,作為“始作俑者”的美國,在西方的地位和影響力正不斷下降,西方不再是鐵闆一塊。
另一方麵,西方對俄羅斯發起的嚴厲製裁,同樣也令美英法德等國飽受打擊,用 “殺敵八百、自損一韆” 來形容都不為過。
如今,日德澳等國趁機擴軍,同樣也令美國倍感壓力與威脅。畢竟,“ 天下苦美久矣”這句話不是空談, 一旦日德等國成功崛起,美國將率先遭到反噬。
總之, 美國在算計世界,世界也在反製美國。霸權主義注定是不得人心且走不長久的。
第3,兵者,國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如今,國際局勢越是動蕩,我們就越應該沉心靜氣、保持戰略定力,增強警惕和戒備,同時積極發展自身各項實力,防範於未然。
屆時, 朋友來瞭有美酒,敵人來瞭有獵槍。
最後,還是希望各方都能保持冷靜與理智,通過 和平方式平息俄烏衝突、緩和局勢,共同捍衛全人類的和平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