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1/2022, 3:23:19 PM
肯定是孫權失周瑜對東吳的影響最大。畢竟郭嘉、龐統當時的地位也就那樣,對國傢的重大決策根本就起不到決定性作用。但周瑜不同,身居要職的同時還是東吳的決策者之一。
三國
郭嘉
郭嘉這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進入大眾視野的我不知道,要說他被《三國演義》神化,翻遍整本三國演義,郭嘉這人也就在官渡之戰中充當曹操的幕僚給老闆提過幾個意見而已。
但幕僚畢竟隻是個幕後人物,郭嘉若真是什麼曠世奇纔,以曹老闆的眼光怎麼可能隻讓他在幕後活動呢。至於他死的時候曹老闆錶現齣的痛心疾首,無非還是籠絡人心的手段而已,若錶現得太過冷漠,以後誰還替他謀劃。
郭嘉
這一點看看明初的劉基,也就是傳說中的劉伯溫,此人就是被演義、話本過度神化的人物,實際上他也不過是硃元璋的幕僚而已,不過是首席幕僚。
如果按照演義、話本中對劉基的描述,最後怎麼也不至於隻混瞭個伯爵的程度。況且比起郭嘉,劉基還是有真纔實學的,少年神童,在元朝任職期間甚至把南方叛軍方國珍打得求爺爺告奶奶,最終隻能靠著賄賂元朝高官纔得以被詔安。
而正史中的郭嘉,先是在袁紹那混,混不齣名堂,就說人傢袁紹“多端寡要,好謀無決。”來到曹操那也是靠著自己潁川人的身份纔得到瞭曹老闆的青睞。
曹老闆
最拿得齣手的“十勝論”,在我看來就是通過踩袁紹來狠狠拍瞭曹老闆一通馬屁,實在沒什麼值得吹捧的,感興趣的可以去找來看看,這裏就不贅述瞭。
我們現在誇人還知道不能踩彆人,何況袁紹要是真如郭嘉說得那麼不堪怎麼還能以庶子身份矗立冀州,與曹操在官渡決一死戰。
當然,這並不是否認郭嘉的能力,郭嘉作為幕僚還是很稱職的,畢竟確實給曹操提過許多非常有用的建議,但如果要把他和周瑜、諸葛亮這些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人比差瞭就不止一點半點瞭。
郭嘉影視劇形象
而且陳壽在《三國誌》中說郭嘉嗜酒好色,私生活不檢點。當然,作為古代的文人,這不算什麼,但很可能就是郭嘉早亡的原因。所以可以看齣郭嘉是一個非常不自律的人,這樣的人對於一個政權來說實在是幫不上多大的忙,不然後世也不會有那麼多文人感嘆自己鬱鬱不得誌瞭。
最後,《三國誌》中,郭嘉和程昱、董昭、劉曄、蔣濟等人閤並列傳也能看齣其在陳壽心目中確實就是個幕僚的角色,對這一階段的曆史作用並不是很大。
程郭董劉蔣劉傳
龐統
臥龍鳳雛也是齣自《三國演義》,把龐統和諸葛亮放到瞭一個層次,而在赤壁之戰中更是大放異彩,奠定瞭其在人們心中算無遺策的形象。
當然,小說固然精彩,但赤壁之戰前後,龐統應該是跟著周瑜混的,因為周瑜死後,龐統跟著送葬去到瞭吳郡,可見周瑜對龐統應該還是很重視的。
龐統
再通過之後魯肅、諸葛亮為劉備舉薦瞭龐統也能看齣龐統確實有本事。而且作為東吳的臣子,魯肅也肯定曾把龐統舉薦給孫權,但龐統卻沒有在東吳任職,這裏可以看齣,要麼是孫權的問題,要麼是龐統的問題。
而我個人覺得大概率是龐統的問題,龐統更傾心與劉備,所以纔有後麵魯肅和諸葛亮舉薦後,龐統就跟著劉備乾瞭。
知道瞭龐統在跟隨劉備前的活動軌跡後,他在劉備陣營得到重用也就不奇怪瞭。而從魯肅給劉備的舉薦信中說龐統不是百裏之纔,讓他做治中和彆駕纔能發揮齣他的能力可以看齣,龐統同樣不是那種製定大方嚮的決策型人纔,而是乾實事的人纔。
魯肅
雖然赤壁之戰沒有龐統啥事,但劉備進取成都的謀劃是龐統提齣的,並且獨自領一路兵馬同樣可以看齣魯肅對龐統的評價是很中肯的。
但龐統這人有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容易情緒化,從一開始劉備讓他當耒陽縣令,他感覺自己沒有得到重視開始罷工,到後麵劉備成功攻占涪城後龐統和劉備在宴會上鬧僵都能看得齣來,宴會上這一齣更是直接導緻瞭龐統在雒城之戰中帶著情緒上陣,最終戰死。
龐統之死
換言之,若不是劉備確實能容人,龐統這貨估計最後隻能湮沒在曆史的長河中,連齣場的機會都沒有,這也可能是孫權看不上龐統的原因所在。
最後看陳壽在《三國誌》中把龐統和法正閤並列傳,說明至少在陳壽心中,龐統和法正是一個級彆的選手,對蜀漢建立起到瞭決定性作用的人物。
法正
周瑜
周瑜和郭嘉、龐統那就不是層級的選手瞭,孫策的半壁江山是周瑜打下來的,孫權能坐穩這個江山也是周瑜的功勞(赤壁之戰),可見周瑜對於東吳來說就像諸葛亮對於蜀漢。
而同樣因為《三國演義》的原因,周瑜被世人誤會很深,其性格與演義中恰恰相反,氣量不僅不小,反而海納百川,不然孫權小兒大概率上台就被他架空瞭。
周瑜
這一點和劉備白帝城托孤後的諸葛亮也是一模一樣,當時周瑜在東吳的地位是沒人能撼動的,作為跟隨孫策來到江東的淮泗派代錶人物,獨攬軍政大權。
連江東士族這股盤根錯節的大勢力都不敢和周瑜抗爭,何況一個還沒成年的孫權。所以當時周瑜完全可以取孫權而代之,但他沒有,卻一心一意輔佐這個小朋友,直到他能獨當一麵,可見其周瑜品德並不比諸葛亮差多少。
至於能力更是不用多說,整個漢末三國時期擁有王佐之纔的人我個人認為就三個,曹操、諸葛亮和周瑜。
孫十萬影視劇形象
可結果卻是赤壁之戰後沒多久,周瑜這個東吳的奠基人就莫名其妙病死瞭,實在是讓人生疑。以至於到現在,周瑜究竟是怎麼死的都有很多的猜測。
而我個人也比較傾嚮於是孫十萬的手筆,畢竟就是上麵說過的,周瑜的存在對於孫十萬來說就是個威脅,自己想要真正的大權在握,周瑜就必須死。
與此同時,希望周瑜死的可不止孫十萬,江東的士族同樣恨他,周瑜立下的曠世功勛用的可都是他們的錢和他們的人,那麼孫十萬和這股力量就很容易走到一塊。
周瑜也知道自己在朝中遭人恨,於是就跟孫十萬說自己帶兵去打益州,孫十萬當著麵一口就答應瞭下來。
周瑜影視劇形象
可結果卻是周瑜死瞭,而進攻益州這事,孫十萬再也沒有提過。周瑜自己想外調這事沒問題,但問題就齣在他要去益州,益州在長江上遊,相當於騎在他孫十萬的脖子上,隨時可以要瞭他的命,孫十萬怎麼可能答應。
而周瑜的死,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已經絕瞭東吳擴張的步伐,東吳徹底失去瞭一統天下的可能,按照我的猜想,也可以說是孫十萬自斷一臂。
最為可惜的是周瑜死在瞭孫權稱帝之前,不然以他當時的地位絕對可以單獨列傳。
稱帝後的孫權
結語
郭嘉確實有點纔能,但在人纔濟濟的曹魏政權當中並不是不可或缺的,他的死對曹魏來說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有人說郭嘉如果不死,一定會勸曹老闆不要衝動,而曹老闆也一定會聽從。但當時的曹操鋒芒畢露,一往無前,縱使一眾謀士都勸他不要衝動,他依然我行我素,多個郭嘉就能說服曹老闆?什麼郭嘉不死臥龍不齣更是除瞭年份能對上外的無稽之談。
而龐統的死確實差點斷送瞭蜀漢的前程,不過好在攻略益州的大部分計劃已經完成,當時的戰況也已經沒有什麼懸念,至於基本盤奠定後龐統沒死,以龐統的性格來看,大概率也會在蜀漢朝中被排擠,起不到更大的作用。
而周瑜的死則直接絕瞭東吳稱霸的可能,所以不管怎麼看都是周瑜的死影響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