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7/2022, 3:26:27 PM
文/孫曉波
被稱為河南“陸傢嘴”的鄭州龍湖金融島,正在成為當地新晉網紅打卡地。
自農曆二月二“龍抬頭”開島以來,到清明節假期的30天時間裏,位於鄭東新區北龍湖的金融島,迎來瞭一波又一波前來遊覽打卡的市民。“金融島有內味兒瞭。”一位剛打完卡的網友說。
鄭州地鐵4月4日發布的提醒公告顯示,位於金融島的鄭州地鐵4號綫金融島南站,上榜“客流較大車站”名單。
截至目前,鄭州龍湖金融島上已高樓林立,頗具“國際範兒”。這是很多鄭州市民打卡後的共同感受。
可以說,物理意義上的金融島,已經初具規模。但作為“中原經濟區金融中心、中部區域金融地標名片”的金融島,還隻是雛形。
河南省商業經濟學會會長、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宋嚮清對中國新聞周刊說,鄭州金融島承載瞭鄭州乃至河南人對金融業發展的全部夢想。
那麼,以鄭州目前的實力,可以撐得起金融島嗎?鄭州金融島距離陸傢嘴還有多遠?
3月4日,河南鄭州,龍湖金融島一隅。中新社記者劉鵬 攝
“大手筆”背後的金融夢
曆經12年建設的龍湖金融島,占地約1.07平方公裏,由內外環共42棟建築群圍閤而成,總建築麵積365萬平方米,坐擁相當於2.5個西湖蓄水量的湖麵,堪稱“大手筆”。
以鄭東新區北龍湖湖心島為中心的金融島,被設計成五個梯層,外環為22棟100米高的建築,內環為20棟60米高的建築,還有一部分沿湖商業,用3.7公裏的南北運河為連接,與鄭東CBD中心共同形成“如意”造型。
據鄭東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島上共有金融辦公樓宇34棟,五星級酒店4棟,公寓4棟。
截至目前,金融島內環20棟辦公樓宇已全部竣工;外環14棟樓宇中的9棟已實現主體封頂,目前正在裝修。
而金融島的設計團隊配置,也堪稱頂配――由日本建築三傑之一、“普利茲剋奬”得主磯崎新擔任總設計師,李瑋瑉、汪恒、匡曉明、張雷、魏敦山等11位國內外知名建築大師聯袂設計。
在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的過程中,將城市和建築一體開發的龍湖金融島,被磯崎新稱為“在世界上都是沒有先例的,具有非常前瞻的意義,建成後將成為世界級的城市建設典範”。
從規劃之初,龍湖金融島就被賦予鄭東新區“兩個國際化”――國際化中央商務區和國際化區域金融中心建設的主戰場。
“龍湖金融島建成後,有助於促進鄭州市與國內外金融領域,以及金融行業內的資源整閤,將是河南乃至中原經濟區唯一的金融名片。”鄭東新區金融服務局局長周黎明說。
根據規劃,金融島入駐機構涵蓋金融行業監管部門、本地法人金融機構、國有商業銀行、全國股份製銀行、信托、保險、證券、資産管理公司、財務公司等金融業態。
未來,在金融島辦公的人數可達15萬左右。
目前,已纍計確定或意嚮入駐金融機構近50傢,包括光大銀行、浙商銀行、中原證券、中原信托、工商銀行、中信銀行、宇通財務公司等。
中國首席經濟學傢論壇理事、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傢王軍嚮中國新聞周刊錶示,鄭州金融島是河南省打造金融産業高地的一個安排,現在處於規劃到落地的關鍵時點,後續肯定會成為集聚金融産業的一個區域。
王軍就職的中原銀行總部就在鄭州。據他瞭解,已經有一些金融機構入駐金融島,“隨著基礎設施的逐漸投入使用,肯定會有更多的在鄭的國有大行以及股份製和本地的銀行的總部入駐”。
據悉,金融島還對金融機構設置瞭“上島門檻”,即省級銀行機構、綜閤排名全國前十的保險機構、注冊資本20億以上的證券公司、注冊資本5億以上的期貨公司、注冊資本10億以上的信托投資公司,纔有資格上島。
龍湖金融島也被認為是鄭州成為國傢中心城市、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的重要支點。黃河産業經濟研究院副院長裴方亮認為,龍湖金融島未來將承擔起中部崛起重任,成為鄭州建設國傢中心城市、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的重要著力點。
3月4日,河南鄭州,龍湖金融島開島儀式現場。 中新社記者劉鵬 攝
鄭東新區是國務院確定的中原經濟區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區,“大手筆”建設龍湖金融島背後,是鄭州乃至河南發展金融産業的夢想和雄心。
在宋嚮清看來,金融島可以看作是鄭州金融中心的新載體,是對鄭州金融産業鏈短闆的補齊,對鄭州金融産業骨架的進一步強勁壯骨。
他認為,金融島的開島是一種宣誓,即鄭州要發展證券、保險、期貨、信托等,要嚮金融相關領域的高端産業、高端行業發起衝擊,讓這些行業為鄭州、為河南的産業實體(企業)發展賦能。
宋嚮清對中國新聞周刊說,鄭州此前金融産業相對比較集中的經三路金融一條街,以及鄭東新區核心區(CBD),存在業態比較雜亂、空間上相對比較分散、金融業態不夠聚集等問題,不足以支撐鄭州金融夢的實現,金融島剛好填補這一空白。
王軍錶示,金融島作為一個物理上的載體,體現瞭河南省對於金融業發展的前瞻性安排,同時也是河南重視金融業發展的體現。
距離陸傢嘴,還有多遠?
鄭州金融島被視作繼北京金融街、上海陸傢嘴、深圳前海之後的第四個國傢金融中樞。
在媒體對金融島的描述中,河南版“陸傢嘴”被廣泛采用。有媒體形容“陸傢嘴之於浦東新區,正如金融島之於鄭東新區”。
那麼,被定位為“中原經濟區金融中心、中部區域金融地標名片”的鄭州金融島,距離上海陸傢嘴還有多遠呢?
宋嚮清認為,城市金融中心的形成一般需要具備三大前提:一是全域商品生産和商品流通極大繁榮,並在中心城市形成強大的經濟中心;二是全域生産流通領域貨幣資金充盈並閑置,需要尋求新的投資場所;三是産業發展需要補充大量的貨幣資金。
也就是說,金融中心的形成尤其是世界級金融中心的形成意味著城市經濟實力雄厚,金融市場活躍,貨幣資金供需兩旺。
在宋嚮清看來,鄭州已經具備打造大都市高等級金融中心的必要基礎和條件。
航拍建設中的鄭州龍湖金融島。圖/圖蟲創意
作為河南的省會城市,鄭州有12 傢全國性股份製商業銀行;此外,國傢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進齣口銀行國傢三大政策性銀行也齊聚於此。截至目前,河南銀行業總資産突破10萬億元。
數據顯示,去年鄭州金融機構存款餘額26281.53億元,較年初增5.1%;金融機構貸款餘額31366.47億元,則較年初增10.3%。
但是從全國層麵來看,河南金融業還存在發展層次不高、金融機構影響力和輻射力不強、金融人纔支撐不足等問題,亟需突破。
宋嚮清對中國新聞周刊錶示,鄭州作為一個內陸城市,金融業目前主要是一般性的銀行業務,以及鄭商所(鄭州商品交易所)帶動大宗商品交易比較發達,“信托、基金、風投等領域,相對來說比較薄弱”。
2022年3月30日,河南省委書記樓陽生到龍湖金融島調研。他指齣要加大招引力度,優化營商環境,引進更多天使、風投、創投基金及中介、谘詢、審計、會計、律所等機構入駐,整閤資源、集中布局,形成集聚效應,構建良好金融生態。
在宋嚮清看來,鄭州金融業的發展,在品牌、業態,以及服務和戰略性人纔方麵,還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
以金融品牌為例,他說,鄭州更多的是諸如中原銀行、中原證券、中原信托等跟河南關聯度密切的品牌,外部品牌除幾大國有銀行和股份製商業銀行以外,其他區域商業銀行以及國際上的商業銀行,目前還不是很集中。
宋嚮清認為,鄭州需要引進更多的省外乃至國外的金融品牌,包括銀行、基金、風投、證券、債券,以及外匯服務機構等。
在金融服務層麵,宋嚮清認為,鄭州金融島應建立一體化窗口服務平台。他說,在為市場主體服務方麵,鄭州的金融服務模式還需要創新,比如建立網絡化、平台化的服務機製。
金融行業戰略性人纔匱乏,是鄭州金融業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宋嚮清錶示,“鄭州不缺技能型人纔,但能夠進行金融産業鏈供應鏈統籌規劃,與國際上領先的金融服務商進行戰略對接的金融人纔不多。”
顯而易見,鄭州金融島要成為“中原經濟區金融中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對比陸傢嘴,從1990年成立,曆經30年,陸傢嘴的崛起,使得金融業成為浦東第一産業,它本身也成為國傢級金融中心。
截至2021年,陸傢嘴集聚瞭30多萬名金融人纔,擁有上海證券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中國國際黃金交易中心等,以及超過1000傢持牌類金融機構,形成瞭包含銀、證、保、債、信在內的完整金融市場體係。
全球500強企業有340多傢在陸傢嘴成立機構,115傢跨國公司在此設立地區總部。“十三五”時期,陸傢嘴區域經濟總量突破5000億元,其中金融業增加值達到3585億元,稅收億元以上樓宇數量達110幢。
相較而言,鄭州2020年金融業增加值完成1302.9億元、增長4.1%、占GDP比重10.9%。而2021年鄭東新區――龍湖金融島的所在――金融業增加值完成 397 億元,占 GDP 近三分之一。
剛剛起步的鄭州金融島,目前的體量顯然遠遠不夠。
專傢認為,物理上來講金融島邁齣瞭第一步,但能否形成金融行業集聚效應,進而形成完整的金融市場體係;能否實現科技賦能,構建起國際化、專業化的金融生態圈,是衡量鄭州金融島未來的關鍵。
目前入駐金融島的行業企業,與金融島可承載的數量存在較大的差距。宋嚮清認為,要想讓金融島上的金融服務飽和,至少空間上讓它飽滿,估計沒有三五年,甚至是8-10年的努力是不可能的。
鄭州VS武漢
鄭州龍湖金融島的開島,也讓不少人聯想到武漢打造區域金融中心的雄心。
作為中國中部地區的兩個中心城市,在2021年中國金融中心指數(CFCI)排名中,鄭州僅次於武漢,排名全國第11位。
根據CFCI報告顯示,武漢金融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資金吸納能力、法人銀行機構資本實力等指標居中部第一位。
宋嚮清認為,鄭州和武漢這兩個城市各有長處,互有短闆,也確實存在一定的競爭,但一定程度上也各自彌補瞭對方的一些短闆。
具體到金融領域,宋嚮清錶示,武漢的金融業國際化程度要高於鄭州,但鄭商所對鄭州金融業的支撐,是武漢不可比擬的。他說,像鄭州糧食價格是全球觀察中國糧食價格的一個風嚮標,這一點是武漢比不瞭的。
在宋嚮清看來,鄭州和武漢既存在競爭,也存在互補。這種競爭更多的是在傳統金融業領域,是一種比較良性的競爭。
宋嚮清舉例,比如說武漢人要搞糧食期貨,那他可能要到鄭州;而鄭州人要辦一些國際業務,可能有時候需要到武漢,或者北京、上海去。
從經濟規模上看,武漢經濟體量比鄭州大,但河南的經濟總量又比湖北的經濟總量大。
經濟規模大就意味著現金資金流量大,宋嚮清認為,承載著河南金融夢想的龍湖金融島,未來金融業發展的空間十分巨大。
王軍認為,武漢無論從經濟的發展,還是從實業的基礎以及金融的發展,相對於鄭州還是有一定身位上的優勢。
“競爭肯定是有的”,因為鄭州主要是立足於中原經濟區,武漢主要輻射華中或者說長江中遊地區,王軍對中國新聞周刊說,一定的競爭是必要的,相信也是良性的。
他說,河南有自己産業基礎和産業結構的特點,湖北也有它自身的産業結構或者優勢的稟賦,因此鄭州和武漢所服務的腹地,以及所服務的實體經濟特點也是不太一樣的。
王軍認為,無論從地域、經濟總量,還是人口角度,中部地區都足夠容納得下兩個甚至更多的區域金融中心的存在,因為實體經濟,特彆是大量中小微企業,需要眾多的高質量金融機構和金融産品來提供多樣化的服務。
“我們既要看到競爭的一麵,同時也看到發展前景廣闊的另一麵。”王軍說。
當然,擁有良好的産業基礎和發達的實體經濟,纔能産生足以吸引金融機構的資源。
有分析指齣,如果産業不興、實體不振,金融業的發展也將無從談起。從這個角度講,無論是鄭州金融島,還是武漢打造金融中心,關鍵還在於實體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