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7/2022, 3:29:52 PM
距離高考還有幾個月的時間, 相信很多高三的學生對於大學的理解還很迷茫 ,隻是對高校有所耳聞,彆的情況不太瞭解。
大學有“大學”和“學院”之分,名稱不同,實質也不一樣, 有的學生會認為“大學”要比“學院”好,其實不完全是這樣,有的學院的實力要比大學還要強,學生們要擦亮眼睛。
過來人告訴你,“大學”和“學院”的區彆,差距或許不是一般大
無論是大學還是學院,都是具備教學資格的,培養的人纔方嚮都是一緻的, 相對而言,大學的條件要比學院多一些, 但兩者沒有太大的區彆,從專業學科的設置上,甚至連教學環境有的學院要比大學好的很多。
說起不同,可能大學和學院之間的人員規模有差彆, 大學大概8000左右的師生,學院相對來說會少一些, 學科的數目也不太一樣。
教師儲備力量不同,學院要求任職老師不低於280多人, 對老師的要求大多為研究生及以上的學曆, 副高級的老師不得低於30%,教授級彆的老師不能低於10人。
大學的老師要求女研究生學曆的人數占全部老師的一半, 博士學曆的老師要占到20%左右, 高級老師不少於400人左右,正教授教師要多於100人。
對老師們的科研成果也有明確的要求,大學要優於學院, 學生們感覺大學要優於學院不是空穴來風,綜閤來說,大學確實要比學院更有優勢。
但並不是所有的學員都不如大學,總有一些例外,像外交學院,專門負責國傢外交部人纔的輸送, 火爆網絡的最美外交官張京,拒絕瞭清華北大的邀約,毅然決然的選擇進瞭外交學院, 可見外交學院的名聲如雷貫耳。
國際關係學院實力也是不容小覷的,國際關係學院負責培養國傢型人纔,雖然名聲不如清華北大那麼響亮, 但想進這所學校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學生們要是有報名這個學校的想法,要盡早做打算。
上瞭普通學院的學生也不要放棄自己,覺得自己的前途沒希望瞭,凡事都是事在人為,人生有無數次可以改變自己的機會, 高考沒有考得很好,那麼從大學開始努力,為自己博取一個好的前程, 上學院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上學院並沒有積極上進的心,如果覺得上瞭學院就可以放任自己,學院對你來說自然就沒價值。
“學院”不是不如“大學”,大學生做到這些,一樣有好前途
現在部分學校也在提高自己的教學實力, 有的學院也已經成功“轉型”,成為大學, 例如吉林外國語學院,現在已經更名為吉林外國語大學,遼寜理工職業學院變成瞭遼寜理工職業大學。
部分大學生可能會對自己上瞭學院感到心有不甘, 認為學院裏的學習隻是做做樣子,更多的生活都是以打遊戲和娛樂為主,對提高能力沒有任何的幫助, 其實不然,大學生提高自身的能能力是靠自己的意誌力。
大學生們可以通過一些渠道改變自己, 例如考取有用的證書,或是在畢業的時候選擇考研,考公務員, 都能夠幫助你們提高自身的能力,學曆固然重要,但不必過於在意,很多大學的畢業生在畢業之後麵臨的跟你們是同樣的處境。
學曆可以幫助你們將來就業時在人事那裏刷好感度, 有一些企業錄取人纔或許一大半的原因是因為學曆的緣故,阿裏巴巴的招聘要求一般都是研究生學曆,學曆隻是敲門磚,沒有真本事一樣留不長久, 可見能力是工作最為看中的。大學生不想改變學曆,就改變自己的實踐能力,如果二者不想去做,隻想當個“鹹魚”,翻身的機會就寥寥無幾。
大學時期可以競選班乾部來提升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有的時候人際關係也是一個就業麵試的加分項,不少的學生就業失敗是因為情商問題, 在職場中說話不經過大腦,不理解領導的深層含義,對於就業也很緻命,可見,情商也不可或缺。
學曆和實力都具備, 即使就讀於普通學院也沒有關係,找到心儀的工作,指日可待, 不要去輕易定義自己,要相信自己未來會有無限可能。
個人結語:
“大學”和“學院”的看法很多源自人們的偏見,沒有完美無缺的學校,隻有不夠努力的學生, 學生未來能不能夠有一個好的發展,靠的是自身的努力和學習態度。 大學生要改變對“學院”的偏見,將重心轉移到自己的身上,發憤圖強,相信會有改變自己的機會。
態度改變後就是實際行動的付齣,俗話說:“光說不練假把式”,口頭上說說,不付齣實際行動也是在做無用功。學會正視自己的不足,或許不會受“學院”影響。
今日話題:你們上學時,念的是“大學”還是“學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以上圖片來源網絡,有侵權請聯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