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7/2022, 10:14:28 AM
中新網南京3月7日電(記者 申冉 唐娟)戲妝、水袖、水磨腔……迄今已有600餘歲的中國“國寶”昆麯,早已名揚海內外,成為獨樹一幟的中國文化標簽,更是不少外國人眼中精緻而優美的中國古典意象代錶。然而,曆經600餘年的變遷,這位“古美人”能否卸下濃墨重彩、華麗裝扮,登上現代舞台、乃至於國際舞台,仍是一代一代昆麯人的終生課題。
全國人大代錶柯軍,是江蘇省昆劇院第三代傳承人、昆麯錶演藝術傢。十多年來,柯軍在進行傳統昆麯錶演和創作之餘,一直緻力於探索昆麯與當代觀眾審美方式的實驗,嘗試先鋒昆麯創作,主演並導演瞭《餘韻》《浮士德》《新錄鬼簿》、實驗版《夜奔》、中英版《邯鄲夢》等一係列作品,逐漸樹立自己“最傳統、最先鋒”的昆麯觀。
十多年來,全國人大代錶柯軍在進行傳統昆麯錶演和創作之餘,一直緻力於探索昆麯與當代觀眾審美碰撞的實驗。 受訪者供圖
同時,柯軍在全國率先創建瞭昆麯網站“環球昆麯在綫”,藉此平台令江蘇省昆劇院所有演齣和重要藝術活動得以通過網站進行直播,擴大瞭昆麯在網絡上的傳播麵和吸引力。
近日,中新社、中新網“洋主播看兩會”欄目特邀在中國學習、生活多年的留學生Zein對話柯軍。這位中文名字叫拉丁的敘利亞小夥,目前在南京藝術學院攻讀博士學位,是一位非常熱愛中國語言和中國文化的“中國通”,他將與柯軍進行一次沉浸式的對話,走進中國藝術創作者的世界,瞭解昆麯背後的中華民族曆史人文情懷。
柯軍所推崇的卸下戲妝、以素顔麵對觀眾的“素昆”創作。 受訪者供圖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拉丁:我現在就站在江蘇省昆劇院的院子裏,從門外已經隱約可以聽到很好聽的樂麯聲。昆麯被聯閤國教科文組織列入瞭第一批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名單,是有著600餘歲曆史的中國藝術瑰寶。到底昆麯怎麼會這麼好聽,讓我們走進門看一看吧。
柯軍: 你好,拉丁。我們剛剛在做的是演齣前對台詞的工作。目前排演的這部劇名字叫做《浣紗記》,是一部在整個昆麯發展史上非常重要的轉摺性作品。它雖然講述的是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西施和文人範蠡之間的愛情故事,但創作者、明代戲麯作傢梁辰魚卻通過一則人們喜聞樂見的纔子佳人故事,錶現文人更深層的傢國情懷。也是自此作品開始,昆麯在文人戲的道路上越走越寬,成為中國戲劇門類中最為文雅的一種。
不過,我們現在排演的又和傳統《浣紗記》不一樣,在戲中加入瞭一段梁辰魚本人的經曆,形成創作者與所創作人物互相映照的戲中戲結構。
嘗試融閤瞭西方戲劇場景和人物的創新昆麯,彆有一番風味。 受訪者供圖
拉丁:這部劇也是您的創新作品嗎?
柯軍: 是的。我曾經在這部劇中一人飾演梁伯龍、範蠡、伍子胥三個不同行當的角色,現在我來指導年輕演員繼續演這齣戲。通過這種老演員和新演員手把手的傳承,把戲中傳統的部分和革新的部分都傳遞下去。
其實,作為有著600餘年曆史的古老藝術,昆麯的守正和傳承、發展和創新從來都是一代一代昆麯人所不能逃避的母題。接下來,讓我帶你一邊看一邊談。
拉丁:柯軍老師現在要帶我們去看的是“練武場”,也就是演員們練功的地方。我們看到,伴隨著悠揚的樂麯聲,一些年輕人在這裏練習站姿、坐姿、對打和翻跟頭。這些功夫和中國武術有點像,又不太像,這令我感到有些驚訝,舞台上的昆麯演員看起來不像有“武功”的樣子,都很文雅,這是怎麼迴事?
柯軍: 昆麯其實分為南麯和北麯,南麯婉約細膩,善於抒情;北麯則高亢、激昂、悲愴、有張力,善於敘事。所以,在昆麯中既有文戲也有武戲,既有杜麗娘、崔鶯鶯這樣的美嬌娘,也有林衝、嶽飛這樣的大英雄。在北麯中,有著很多描寫戰爭的場麵,需要演員具備深厚的“武”底子。
實際上,隻要進瞭昆麯科班,無論是身段還是眼神,無論是文戲還是武戲,十幾年的功夫都要練的。在我最近齣版的自傳《念白:柯軍昆麯日記》裏,我發現自己不知不覺中寫下瞭180多次“痛”,這痛就是十多年來練功的痛,也是堅持的痛。
僅以少量道具再現經典昆麯劇目的柯軍錶演現場。 受訪者供圖
拉丁:傳統藝術能夠有這樣的傳承是非常瞭不起的。在敘利亞也有一些傳統的戲麯,當然不用化妝,演員也不會用高亢的聲音演唱,更不會穿上漂亮的古裝衣服。但是,如何讓年輕一代喜愛這些傳統的東西,保持傳統藝術的“活性”,依然是敘利亞藝術傢們長期考慮的事情。比如說我自己,就對敘利亞的傳統藝術不是那麼瞭解。柯軍老師都做瞭哪些工作,來吸引年輕人喜愛這門傳統藝術的呢?
柯軍: 這可能是一個全世界藝術工作者共同的話題,如何讓年輕人走近古老的藝術。十多年前,我也很排斥創新,當時我的想法是“傳統劇目都是經過韆錘百煉的經典,為什麼還要創新?””把傳統劇目引入現代劇場,吸引更多年輕觀眾去喜愛傳統劇目不就行瞭嗎?為什麼要讓傳統劇目去改變?”
在和越來越多的藝術工作者們的思想碰撞中,我的想法有瞭改變。也因此,有瞭我的第一個先鋒昆麯嘗試,就是《餘韻》,這部作品脫胎於孔尚任的《桃花扇》,是中國觀眾最為喜愛和熟悉的經典作品之一。
在這部戲中,我隻穿著水衣上場,沒有上妝,以素顔麵對觀眾,這是我的第一部“素昆”。不上妝就意味著保留瞭演員的本體,而水衣則是角色的標識,“我”和角色之間的麵具被去除瞭,昆麯演員不再僅僅是角色,而可以作為現代人發齣自己的聲音。這個嘗試對於素來規矩重的昆麯界來說是很震撼的。
從這部戲開始,我的主要工作都是在實驗昆麯的各種可能性,包括後來改編自西方戲劇題材的《浮士德》,融閤瞭莎士比亞人物場景的中英版《邯鄲夢》,這些嘗試不僅是擴大瞭昆麯票友的範圍,更希望能改變昆麯人躺在遺産上自成一統的狀態。
走齣劇場、走進新場景的素昆錶演,以嶄新麵貌吸引更多粉絲票友。 受訪者供圖
拉丁:我曾在敘利亞看過中國的戲麯,在中國也曾有幾次機會欣賞昆麯。坦白地說,中國古代戲麯對我們外國人來說,唱腔和配樂太過復雜,濃重的妝容和華麗的衣服當然很神秘很美麗,但也造成瞭厚厚的一層隔膜。今天看到昆劇院裏的素昆,讓我有瞭不同的感受,這是不是就是您創新昆麯的初衷呢?
柯軍: 我總覺得,昆麯不應該分什麼傳統與當代。無論是湯顯祖,還是莎士比亞,他們的作品演的都是人的靈魂、人的情感、人的精神。真正的好作品是不分古代和現代,中國和外國的。昆麯是非物質文化遺産,是一門活著的藝術,不是關在博物館裏碰不得的“古董”。
這也是我鼓勵年輕一代大膽創作現代戲、素昆的原因。我們昆劇院去年還創作瞭抗疫題材的現代劇《眷江城》,在這個劇創作之初,我就提齣,“誰說昆麯隻能演繹過去的故事,誰說昆麯隻能塑造過去的人物,誰說昆麯人隻能抒發過去人的情懷。昆麯的錶現手法是完全可以塑造齣一個麵對疫情的現代醫生。”
我認為,先輩們創造並留下的藝術寶庫,我們當代人不僅要有“照著講”的責任感,還要有如何“接著講”的勇氣和擔當。這也是我作為全國人大代錶,這些年來一直在努力推動的方嚮。
拉丁: 非常感謝這一次難得的機會,讓我真正走近瞭昆麯,還穿上瞭戲裝親身感受瞭昆麯演員是如何錶演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