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3/2022, 8:05:17 AM
《文獻》雜誌2022年第2期
《 文獻》顧問與編委論談
王國維先生之《竹書紀年》研究平議 陳力
內容摘要: 《竹書紀年》是成書於戰國後期、由魏人所編纂的通代編年體史書,敘事上起夏商,下迄魏襄王二十年( -299),具有極其重要的史料價值。原書西晉初年齣土,經過多次整理,曾有多種不同的整理本。在後世的流傳過程中,其書或隱或顯;前人引用,文字也頗多異同。清代以後,學者們開始懷疑世傳《竹書紀年》已非汲塚原書,而是明人僞造。清道光中,硃右曾開始從古書中輯錄《竹書紀年》文字,編為《汲塚紀年存真》,以與世傳之本相區彆,後人稱之為“ 古本《竹書紀年》”,而世傳之本,則被稱為“ 今本《竹書紀年》”。1917 年,王國維先生對硃書進行校證,齣版瞭《古本竹書紀年輯校》。同時,為瞭證明世傳之本為僞書,又作《今本竹書紀年疏證》。王國維先生關於《竹書紀年》的研究,在很長一段時間被當作古籍辨僞的典型案例,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大影響。重新梳理《竹書紀年》的整理與流傳情況以及對王國維先生的研究進行討論,是一件頗具文獻學意義的工作。
關鍵詞: 今本《竹書紀年》 古本《竹書紀年》 王國維 古籍辨僞 文獻學
《古本竹書紀年輯校 今本竹書紀年疏證》
文學文獻研究
周邦彥《重進〈汴都賦〉錶》係年考 桂梟
內容摘要: 周邦彥的《重進〈汴都賦〉錶》不僅是其四六文的代錶作,也是研究周邦彥生平最重要的材料之一。王國維以來,學者都認為王明清《揮麈錄馀話》記錄失實,將此文係年於哲宗朝元符年間。通過對《重進〈汴都賦〉錶》的文本細讀,及其與宋代其他史料的互證,可以證明王明清對此文的記述基本屬實。周邦彥重進《汴都賦》一事當發生在徽宗朝政和七年六月十八日麵見徽宗以後。這也為考察周邦彥黨附蔡京之史實與提舉大晟府之時間等學術問題提供瞭重要佐證。
關鍵詞: 周邦彥 《汴都賦》 蔡京 王國維 黨爭
江陰《葛氏宗譜》所載南宋洪興祖及葛勝仲兄弟佚文輯考
――兼論《丹陽集》的編刻時間 王艷 王兆鵬
內容摘要: 宋代江陰葛氏,為名盛一時的文學世傢。葛勝仲、次仲、和仲兄弟都能文擅詩。葛勝仲《丹陽集》,宋刻本失傳,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輯齣二十四捲,散佚作品甚多。洪興祖所作序,《直齋書錄解題》引有片段,之後湮沒無聞。民國甲寅(1949) 江陰上湖草堂刊本《葛氏宗譜》載有洪興祖《文康葛公丹陽集序》。序中所言,既與葛勝仲行事印閤,也與洪興祖的經曆相符,可信無疑。據此佚文,可考知葛勝仲《丹陽集》八十捲編成並初刻於紹興十七年(1149)。佚文既可為研究洪興祖生平和葛勝仲文集版本提供新資料,也可為《全宋文》增補一篇重要佚遺文。葛勝仲任太常少卿時曾奉詔編纂《續太常因革禮》,原書久佚,《葛氏宗譜》載有其書自序,由此可知書之宗旨、規模、體例。《葛氏宗譜》還載有葛和仲、葛立經兩篇佚文,可為《全宋文》補兩位作者。
關鍵詞: 《全宋文》 洪興祖 葛勝仲 葛和仲 葛立經 《丹陽集》
《文康葛公丹陽集序》
硃熹楚辭三書遺稿麵貌探考 管仁傑
內容摘要: 文章以硃熹楚辭三書即《楚辭集注》《楚辭辯證》《楚辭後語》為研究對象,在揭示楚辭三書遺稿麵貌的同時,論證硃熹的撰作過程,並嘗試解答楚辭三書遺稿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文章主要包含以下內容:其一,考述早期刊本,交代楚辭三書遺稿演變為今傳本麵貌的經過。其二,梳理《楚辭後語》未完稿中保存的諸多細節,揭示齣硃熹撰作過程的無序性。其三,考證論定今傳本中已被刪減的《楚辭集注》所附《反離騷》為未完稿。其四,進一步論證認為《楚辭集注》雖形成過初稿,但並未最終完稿。其五,論證硃熹去世前曾更定《楚辭集注》初稿篇目,因此導緻《楚辭集注》與《楚辭後語》齣現篇目重復問題。
關鍵詞: 硃熹 《楚辭集注》 《楚辭後語》 《反離騷》 編撰過程
《文會堂詞韻》文獻價值說略
――《詞林韻釋》的一個明代彆本 倪博洋
內容摘要: 鬍文煥《文會堂詞韻》中的舒聲部分(含“入聲作三聲”) 完全抄自《詞林韻釋》,保存瞭明本《詞林韻釋》的文本麵貌。從鬍文煥的序中可以看齣《詞林韻釋》是一部在明代中後期江浙地區流傳且有一定影響力的麯韻,可據此解決今人對該書性質的爭議。將《文會堂詞韻》與《詞林韻釋》今存各本比勘,可助梳理諸本源流。從《文會堂詞韻》字頭無注釋的體例來看,現存《詞林韻釋》的注釋可能是受明代韻書著述風氣影響而由後人所添。《文會堂詞韻》與《詞林韻釋》名異實同,而在清代詞學傢眼中卻地位迥異,反映齣清代詞韻“棄麯”“從宋”的編纂觀念。《詞林韻釋》為《詞林正韻》取代,又錶現齣清人詞韻“從雅”的進一步轉嚮。
關鍵詞: 《詞林韻釋》 《文會堂詞韻》 詞韻觀 詞韻 麯韻
《欽定詞譜》編纂始末 王琳夫
內容摘要: 《欽定詞譜》與《曆代詩馀》在使用的文獻底本、所持的學術觀點上存在很大差異,《曆代詩馀》不是《欽定詞譜》的底本,《欽定詞譜》擴充詞調之功與《曆代詩馀》的編纂關係不大。《欽定詞譜》開始編纂的時間為康熙四十八年春,分纂官樓儼在其研究理論的構建中處於核心地位。樓儼與其他十二位通過康熙四十四年南巡召試選拔的分纂人員不同,曾刊製《詞鵠初編》《群雅集》兩部大型詞譜,受孫緻彌舉薦入纂,是一位有著豐富的詞譜編纂經驗的專業人纔。《欽定詞譜》的文獻底本、詞樂研究、詞韻研究、詞調本事研究以及曆來被學者稱道的注釋宮調、互校齣譜、批駁《詞律》等特點都與樓儼有非常密切的關係。樓儼師從硃彝尊、孫緻彌、瀋��日,可以說《欽定詞譜》編纂的背後有很深厚的浙派淵源。
關鍵詞: 《欽定詞譜》 《禦選曆代詩馀》 樓儼 詞譜
退軒抄本《吳梅村先生詩集》考述 陳騰
內容摘要: 程穆衡箋注《吳梅村先生詩集》成書於乾隆朝,隱涉明清鼎革時事,即便經過楊學沆刪改補注,仍隻能以抄本形式流傳。學界關注的程箋楊注是黃丕烈士禮居本與黃永年藏保蘊樓本,對北京大學圖書館收藏的鄭師愈退軒本則相對陌生。退軒本為張爾田舊藏,經鄧之誠題跋。考證諸本的題跋與識語,進而比勘文字異同,可以理清程箋源流。退軒本傳抄自顧文曜如圃本,實為士禮居本之祖本;退軒本與保蘊樓本屬於同係分支,兩者文本差異呈現瞭楊注修訂前後的不同麵貌。抄本實物的字體以及識語,生動反映瞭乾嘉時期士人抄書、閱讀、輯佚的種種細節,也有助於學界深入理解清代“學署抄書”等文化現象。
關鍵詞: 吳偉業 程穆衡 顧文曜 鄭師愈 《吳梅村先生詩集》
嘉興後學與硃彝尊詩注的再生産 陳燦彬
內容摘要: 清代可考的硃彝尊詩注共有十六種,注者群體以嘉興府士人(同裏後學)為主。詩注的編纂和刊刻主要受社會風氣、士人趣味、文本的地域性、注本的象徵性等方麵影響和推動。流傳最廣的江浩然、楊謙、孫銀槎三傢注本以及新發現的李富孫批語過錄本在文獻的層纍中不斷更新,其遞進關係可以給未來的匯注指明方嚮,其開放性則昭示著再生産過程的循環往復。“詩注再生産”是文學史上頗為普遍的現象,其機製、策略、過程雖然各有不同,但都能由此擴大文集影響力,成為作傢經典化的重要一環。
關鍵詞: 硃彝尊 詩歌注釋 嘉興 詩注再生産
新見鬍德琳《碧腴齋詩鈔》稿本考論 李心暢
內容摘要: 袁枚與鬍德琳共同編選《碧腴齋詩存》,其稿本《碧腴齋詩鈔》現藏於天津圖書館。鬍德琳與袁枚堂妹袁傑的結閤,促使袁氏傢族詩人從姻親關係中吸收文化資源,開啓傢族詩文創作活動。《碧腴齋詩鈔》中所載袁枚、鬍德琳、錢世锡、李文園等人批注及其相關文獻群,呈現齣以小集傳閱―――匯抄草稿―――刪選補備―――定稿刊刻為綫索的清中期彆集稿刊轉換的流程。鬍德琳師承張庚,又深受性靈派詩學影響,《碧腴齋詩鈔》稿本眉批中所載袁枚、錢世锡二人圍繞疊韻、次韻詩展開的辯論,映射齣性靈派與秀水派的詩學分歧。袁枚兼具《碧腴齋詩存》的編纂者與刊刻者的雙重身份,對於文本刪選具有最高權威,鬍德琳詩歌中的秀水派風貌被削弱,性靈派旨趣被增強,鬍德琳性靈派詩人的身份由此得以呈現。
關鍵詞: 袁枚 鬍德琳 性靈派 文本發生學
《碧腴齋詩鈔》
稿本閱讀與題跋批注:潘鍾瑞詞集的文本凝定 任軻
內容摘要: 清代吳中詞派的後期代錶人物潘鍾瑞留下瞭豐富的詞學文獻。其中藏於國傢圖書館的七捲本《百不如人室詞草》稿本不僅保存瞭潘氏早期詞學創作的本來麵貌,其附帶的序跋、題詞、評點更呈現瞭詞作被閱讀和修改的痕跡。《詞草》的閱讀者眾多,至少有十位讀者留下瞭評點。這些評點多著眼於詞序的繁簡、文字的雅馴、詞律的精穩。而潘氏在結閤個人喜好和評點意見的基礎上,對於稿本的詞作篇目有所遴選,文字有所修改,最後形成瞭刻本《香禪詞》的文本麵貌。將潘氏詞集的稿本和刻本對讀,不僅能夠明晰其詞集文本凝定的過程,亦可一窺鹹同時期吳中詞壇的詞學風貌。
關鍵詞: 《百不如人室詞草》 《香禪詞》 稿本閱讀 評點
《百不如人室詞草》
古籍保護
宋刻本《經典釋文》的流散與閤璧 林世田 趙洪雅
內容摘要: 宋刻宋元遞修本《經典釋文》原為清宮天祿琳琅收藏,20 世紀中葉自長春僞滿皇宮散齣後分為三批,曆經種種劫難,輾轉於長春、瀋陽、北平、天津等地。北平和平解放後,成立北平市軍事管製委員會,在接管文博單位的同時,對包括《經典釋文》《趙城金藏》在內的古籍文獻予以保護和搶救,使散藏於北平圖書館、瀋陽博物院和周叔�|手中的《經典釋文》殘帙閤為完璧,調撥故宮博物院妥善珍藏,並最終入藏北京圖書館。本文在梳理相關文獻、檔案、尺牘、題跋的基礎上,還原《經典釋文》的流散始末及調撥、捐贈原委,並對其中所體現的古籍保護理念予以揭示。
關鍵詞: 《經典釋文》 北平市軍事管製委員會 古籍保護 趙萬裏 周叔�|
https://k.youshop10.com/fYy7Kqf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