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9/2022, 7:46:03 PM
作者:Harry Zhang
作為長安旗下的高端電動車品牌,阿維塔承載瞭長安新一輪品牌嚮上的重任。在如今競爭激烈的國內智能電動車市場,阿維塔模式的勝算大嗎?
4月28日,阿維塔宣布瞭其新一輪估值達到瞭62.6億元,和去年11月啓動首次增資擴股時的估值7.882億元,實現瞭近7倍的高速增長。 這輪估值的大幅增長,不僅來源於首輪戰略融資24.2億元資本金的計入,也有阿維塔第一款新車11已經下綫,即將上市交付的利好消息的刺激。
取得這樣的成績,可喜可賀。但阿維塔11上市之後銷售情況會如何?阿維塔後期發展如何?還有待市場的檢驗。
來自網絡
及時止損長安蔚來,阿維塔成長安進入中高端市場的最後一根稻草
長久以來,自主品牌嚮來是通過性價比取勝。堆砌更多的配置,但售價並不能隨之提升。較低的産品毛利率成為阻止自主品牌持續成長的攔路虎。
因而,品牌嚮上,是包括長安汽車以及其他自主品牌長久以來的願望,而這個願望在智能電動車時代看到瞭實現的可能。長安阿維塔之外,吉利極氪、上汽智己、長城沙龍以及比亞迪尚沒有亮相的高端越野車品牌,傳統車企在過去一兩年時間裏也掀起瞭新一輪品牌嚮上的浪潮。
但其實無論是長安自己的品牌,還是長安單列的新能源品牌――長安深藍,都沒有辦法幫助長安更進一步,實現品牌嚮上。
在技術儲備層麵,長安遠遠沒有達到可以達到市場領先水平的地步;在品牌號召力方麵,長安自主品牌本身沒有躋身中高端市場的經驗和能力,單純推齣一個新品牌,很難在短時間內得到市場的認同;最為關鍵的是在資金層麵,長安以現有的整車銷售的利潤,難以負擔起一個高端電動車品牌的開發和運營工作。
最早,長安曾經和蔚來聯手,希望藉助蔚來的力量實現在高端電動車品牌的布局。但彼時的蔚來剛剛成長起來,自身資金鏈存在不足且各類資源儲備也不深厚,甚至一度遊走在破産的邊緣。這種情況下,最終導緻長安蔚來的閤資公司無疾而終。
在2011年5月,長安汽車決定做齣調整:將公司改名為阿維塔科技,並引入華為和寜德時代共同打造阿維塔品牌的智能電動車平台CHN。
華為和寜德時代,分彆在智能網聯/自動駕駛以及電池方麵擁有深厚造詣的業內知名企業。從長安角度來說,雖然讓渡齣一部分股權,但是卻能夠幫助長安帶來不菲的收益,而華為和寜德時代目前也正有意切入整車製造環節,獲得更大的行業話語權。所以說,長安聯手華為和寜德時代,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來自網絡
産品力層麵的優勢很有可能成為包袱
在産品力層麵,阿維塔11瞄準瞭行業的領先水平:
其將是行業內首個全係標配華為HI(Huawei Inside)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的高端SEV品牌,並將部署寜德時代新一代CTP三元鋰電池包,最長續航裏程超過700km。在補能方麵,阿維塔11也將引入750V高壓充電係統;在自動駕駛方麵,其也將搭載包括3顆激光雷達、6顆毫米波雷達、12顆超聲波雷達、13顆攝像頭,以及400Tops高算力的硬件平台, 目標直指麵嚮城區復雜路況的高階智能駕駛。
來自網絡
在阿維塔上市的初期,利用華為和寜德時代來為自己站台吆喝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沒有這兩傢國內公認的技術大拿為阿維塔站台,單單憑藉長安自己的號召力,其實在高手林立的國內智能電動車市場很難打開局麵。
而這兩傢公司在自動駕駛和電池包方麵的輸入,對於阿維塔這個年輕的品牌來說更是至關重要。但我們不得不說, 如果阿維塔隻是依靠這兩傢供應商的輸入,而忽略瞭後期的持續優化和更新,那這些前期的優勢很有可能會成為後期的包袱。 因為阿維塔很有可能無法得到底層技術的要領,難以靠自己的能力實現相關技術的升級。
來自網絡
首先,華為造車的野心早已經是人盡皆知。雖然華為口口聲聲不造車,但是如果說起現在的AITO問界M5,大傢都知道這是一款華為的車。阿維塔和問界之外,北汽極狐、廣汽埃安以及其他品牌都有可能選擇華為的HI係統。之前更是傳齣大眾希望收購華為自動駕駛部門亦或與華為自動駕駛部門成立閤資公司。在這種情況下,阿維塔11的自動駕駛就沒有瞭稀缺性。
至於寜德時代,作為國內占據超過50%市場份額的電池企業,阿維塔的投資隻是其眾多投資的選項之一而已。寜德時代不僅供貨絕大部分國內車企,其也先後投入過包括拜騰、哪吒以及阿維塔等多個車企。
也就是說,和長安全力投入阿維塔不同,華為和寜德時代還有很多選擇。
來自網絡
自研核心技術是品牌嚮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目前市場上市值和銷量領跑的特斯拉以及比亞迪,都是在底層核心技術上有自己的核心知識産權護航。特斯拉無需贅言,從電池到自動駕駛,從芯片到超級計算機,特斯拉都有不小的斬獲。而比亞迪則在電池和芯片上都有強大的自研能力,不受供應商的製約。即便是蔚小理,在駕駛輔助/自動駕駛方麵也有不小的競爭力。
傳統整車企業在中高端智能電動車市場沒有太大的建樹,其實說到底還是用之前的整車集成的思維來造車。 它們雖然想,但是短時間內難以實現很多底層技術的突破。所以我們看到不少傳統車企的電動車,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沒有太大的亮點,産品同質化非常嚴重。
也就是說,長安或者阿維塔所整閤的寜德時代和華為的技術,雖然可能具有一定的先發優勢,但是隨著其他整車企業即將采用相同的技術,就會意味著阿維塔的先發優勢不復存在。 到時候,阿維塔憑藉什麼在國內智能電動車市場上立足,就需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來自網絡
阿維塔要想成功,還需要利用股東的優勢,站在股東的肩膀上,加速自研的步伐。華為的HI係統、寜德時代的CTP三元鋰電電池包,看上去都非常美好,但畢竟都是他人的産品,用來幫助阿維塔縮短和市場領先技術的差距而已。
所以阿維塔如何基於這些先進的技術,通過二次開發,打造齣産品力更強的技術,是對阿維塔乃至對整個長安比較大的挑戰。 對於底層核心技術的突破,是需要建立一支龐大的且有經驗的研發團隊,同時能夠持續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創新性研發。
對於阿維塔以及長安來說,這個挑戰不可謂不大。如今大眾、通用、福特等全球車企巨頭,動輒投入幾百億美元的巨資,要實現的就是對諸如電池、自動駕駛、智能網聯這些核心底層技術的全盤掌控。
結語
品牌嚮上,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隻有足夠的産品力作為基礎,纔能支持品牌力的持續嚮上。
這點對阿維塔適用,對其他所有正在謀求高端化的自主品牌同樣適用。而這個産品力不是單純從供應商處引入,更是需要通過自己經曆一個痛苦的過程研發獲得。對於阿維塔來說,這纔是能夠在今後競爭激烈的國內高端智能電動車市場站穩腳跟的唯一勝算。否則,任何一個汽車品牌,拉來業界知名的供應商成立閤資公司,就能實現品牌嚮上,那這個市場上的高端品牌就輪不到阿維塔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