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6/2022, 1:31:18 PM
(國際觀察)製裁“北溪-2”摺射歐盟“阿喀琉斯之踵”
中新社柏林2月26日電 題:製裁“北溪-2”摺射歐盟“阿喀琉斯之踵”
中新社記者 彭大偉
隨著西方因應俄羅斯對烏剋蘭采取軍事行動而實施嚴厲製裁,尚未投入運營便被德國緊急叫停的“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再度成為各國關注的焦點。研究中東歐現當代史的牛津大學著名學者蒂莫西・加頓・阿什形容這是西方為迴應俄方行動迄今為止所采取的“最重大的一項製裁措施”。
“北溪-2”項目及其爭議究竟由何而來?為何德國在製裁該項目問題上長期踟躕,甚至被指責為“北約最薄弱的一環”?此番叫停是否宣告該項目就此停擺?“北溪-2”及與之相關的能源等問題又如何反映齣歐盟在戰略自主議題上的“阿喀琉斯之踵”?中新社記者在歐洲采訪瞭多位專傢進行深入解讀。
資料圖:“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登陸設施的管道。
“北溪-2”:爭議伴隨建設全程 尚未運營即停擺
全長1224公裏的“北溪-2”是一條從俄羅斯維堡穿越波羅的海至德國格賴夫斯瓦爾德的海底輸氣管道。“北溪-2”與此前已經建成並投入使用的“北溪-1”管道走嚮完全平行,按照設計規劃,其投入使用後,兩條輸氣管每年將輸送總計550億立方米的俄羅斯天然氣至歐洲,預計可為歐盟約2600萬戶傢庭提供所需的用氣量。
2013年,“北溪-2”開始進行規劃。然而,次年爆發的烏剋蘭危機,讓烏剋蘭和波蘭等擁有陸上輸氣管道、嚮歐洲輸送俄羅斯天然氣的過境國傢開始以“俄羅斯或將利用這一項目作為地緣政治武器”為由,強烈反對“北溪-2”的興建。
2018年,“北溪-2”開始鋪設。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於2019年12月簽署法案,對參與“北溪-2”項目的企業實施製裁。默剋爾政府則批評美方乾涉德國內政,拒絕接受此類“域外製裁”。拜登上台後,美國政府並未改變反對修建“北溪-2”項目的立場。2021年9月,該項目宣布完成建設。
分析認為,盡管“北溪-2”項目公司注冊地在瑞士,但實際上德國和俄羅斯兩國是最大的利益相關方。加之德國已經製定瞭全麵退齣核能和煤炭能源的路綫圖,短期內對天然氣的需求將隻增不減。多重因素疊加下,現任德國總理朔爾茨直到本月中旬慕尼黑安全會議期間,仍不願鬆口叫停該項目。
形勢的逆轉發生在本月22日,隨著俄羅斯方麵宣布承認烏剋蘭東部分離地區獨立,朔爾茨當天正式宣布暫停“北溪-2”項目的審批進程。
歐盟製裁俄羅斯:戰略自主進程受挫
“‘北溪-2’實際上已經成為地緣政治的犧牲品。”波恩大學政治學與國際關係學終身講座教授兼全球研究中心主任辜學武嚮記者分析,該項目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或將沒有獲批的可能,考慮到其本身也沒有投入運營,因此對德國和歐盟的能源供應亦沒有實質性影響。
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斯特凡・庫特斯認為,對俄羅斯的製裁措施受影響最大的無疑是俄方,但以德國為首的歐盟國傢也將付齣相應的代價。
針對西方希望通過製裁達到讓俄羅斯撤軍的目標,他指齣,從曆史經驗來看,製裁一個體量龐大的國傢是不太可能達到目的的,“2014年對俄羅斯實施的製裁就錶明瞭這一點”。
德國安聯集團24日的一份報告亦指齣,與2014年相比,俄羅斯如今在經濟上處在一個更加能夠承受製裁後果的地位。在能源方麵,除俄羅斯外,歐洲的替代性選擇有限。倘若雙方衝突升級,俄方徹底切斷對歐洲天然氣供應,則歐元區經濟衰退幾成定局。
辜學武分析,目前局勢的發展將導緻歐洲在能源供應和安全政策上對美國的依賴加深。
或倒逼德歐加快能源轉型和自立步伐
俄烏衝突在能源供給和宏觀經濟層麵的衝擊正在逐日顯現。據《金融時報》報道,24日,原油價格自2014年以來首次突破每桶105美元,歐洲天然氣價格則飆漲逾30%。德國執政聯盟日前亦批準瞭一項數十億歐元的紓睏政策包,旨在緩解能源價格上升給民眾帶來的負擔。
不過,在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客座教授史世偉看來,近期暴露齣的能源供應過度依賴單一國傢的問題,未來將促使德國和其它歐盟國傢加快發展新能源的步伐,並進一步將能源進口來源地多元化。
“但總的來說,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無疑會使得後疫情時期歐洲本已艱難的經濟復蘇變得更加步履艱難。”他錶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