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4/2022, 2:07:02 AM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諸葛亮
1945年8月15日正午,當廣播中傳來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時,曾經在遼闊的中華大地上肆虐殺戮的日軍終於舉起瞭白旗,數十年對列強們的抗爭在那一刻化作一柄尖銳的匕首劃破籠罩多年的陰霾與迷霧,陽光的溫暖投射在滿目瘡痍的土地上。
但中國的革命之路卻仍然沒有結束,曾經聯閤抗日的國共兩軍在日本投降之後,便不可阻擋地成為瞭更為尖銳的對抗勢力。
當時的國民黨背後有著來自美國的推手,不僅在軍隊人數上未落下風,武器裝備更是較我黨要先進強大不少,但哪怕擁有著這樣強悍的外在條件,國民黨的失敗卻仍然是必然的結果,因為國民黨隊伍的內部腐敗問題,幾乎已經人人皆知。
“名為錮身鎖,利是焚身火。”,無論是高官還是士兵們,他們早已被眼前的財富與權勢拉入混沌深淵之中,那雙用來行軍打仗的手隻記得無數次貪婪地伸嚮平民百姓們。
當國民黨正深深陷在腐敗的鏇渦之中被逐漸蠶食與消耗時,共産黨紅軍卻走上瞭另外一條剋製卻又艱難的道路。
當他們在重重圍剿之中走過蒼茫荒蕪的草原,渡過水流湍急的河道,拖著疲憊的身軀在潮濕昏暗的森林中快步朝前,無數艱難險阻之中卻誕生瞭一股最為堅定真摯的精神,正是這偉大堅毅的精神振奮著紅軍隊伍裏的每一個戰士,令他們能夠不忘初心。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黨存於廉廉乃大興。”在的隊伍裏,驕奢淫逸的腐敗風氣是必須從根上就要斷絕的,也正因此,哪怕是建國後的元帥將軍們,也依舊勤勤懇懇繼續建設祖國,在吃穿用度上樸素無華,心中從無享樂。
在數韆位授勛的開國將領之中,有一位名叫尤太忠的將軍,更是在節儉方麵齣瞭名,他因為心疼一瓶3塊錢的茅台太貴,甚至連喝酒的愛好都幾乎戒掉瞭。
少年革命
1918年,尤太忠齣生於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裏一個名叫陳崗村的貧睏村莊裏。黃沙漫漫,炮聲陣陣,窮苦的廣大老百姓還馱著三座沉重的大山依靠著沒日沒夜地勞動換取一點生存的希望。
這名為封建主義、帝國主義以及官僚資本主義的三座大山成為瞭那一代中華民族的噩夢,但有壓迫便有反抗,麵對遮天蔽日般的剝削與欺壓,逐漸蘇醒的民族開始瞭漫長的抗爭。
尤太忠從小便過著飢寒交迫的生活,幼年時父親便因病撒手人寰,他與患有眼疾幾乎已經不能視物的母親相依為命,幾乎日日都掙紮在生死的邊緣。
尚且年幼的尤太忠已經深深體會到瞭命運的殘酷,他為瞭生存起早貪黑地勞動著,纔十來歲的年紀便已經扛起瞭整個傢庭的重擔。
沉重的苦難最能磨煉心性,使人清醒。尤太忠憎恨著在中華大地上燒殺搶掠的外來列強們,憎恨著無情冷酷的鄉紳地主,也憎恨著這暗無天日的時代。在這樣強烈情緒的驅使之下,纔年僅13歲的尤太忠義無反顧地加入瞭中國工農紅軍的隊伍裏。
在那時,像尤太忠這般纔十來歲的孩子投身於紅軍革命戰隊還有韆韆萬萬個,他們稚嫩的雙手已經努力扛起沉重的槍械,瘦小的身軀將在生死存亡邊緣的祖國牢牢護住,中華民族的命運被他們肩負。
長徵之苦
在邁嚮光明未來的途中,需要經受更為殘酷的命運洗禮。尤太忠能夠加入到紅軍隊伍裏,是因為一位善良的炊事班班長的舉薦,因此尤太忠在進入工農紅軍部隊之後也從炊事班幫廚做起。
雖然起點低,但尤太忠卻在日漸高漲的革命情緒之中找到瞭自己努力的方嚮,哪怕隻是一個幫廚他也起早貪黑,不僅將自己的任務完成得又快又好,更是在工作之外還堅持不懈地學習著。
勤奮努力之人,纔能夠牢牢地抓住每一個機會。從軍短短四年後,尤太忠已經成為瞭紅四方麵軍裏紅93師的青年乾事。
“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共産黨在勢力飛快增加的同時,卻也麵臨著巨大的挑戰,蔣介石所領導的國民黨將槍舉嚮瞭同是中國人的紅軍隊伍,並展開瞭喪心病狂地多次圍剿殲滅。
為瞭保留革命的火種,為瞭能從這近乎絕望的睏境之中掙脫,從1934年開始,在中華大地上分散的幾隻紅軍隊伍陸續開始進行艱苦地長徵。
尤太忠所在的紅四方麵軍一直是共産黨隊伍之中實力最強勁人數也最多的隊伍,但在長徵的過程裏,卻因為當時領導者張國燾決策上存在嚴重失誤,放棄瞭北上的決定改為南下,導緻隊伍走進瞭國民黨的包圍圈中。
紅四方麵軍不僅遭到圍追堵截,更是多次行走於草地和雪原之上,導緻隊伍齣現瞭巨大損失。
此時的尤太忠也不過十來歲的年紀,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對糧食的需求量很大。可當隊伍走在草原與雪山地帶的時候,哪裏還有什麼更多的糧食呢?
飢腸轆轆的戰士們隻能啃樹皮嚼草根,讓肚子裏填些東西,防止餓得走不動路。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之下,尤太忠瘦得皮包骨一般,還染上瞭重病,完全無法自主行走。
茫茫無際的草原還不知需要走多久,病重的尤太忠幾乎已經半隻腳踏入瞭死亡的大門。年輕的生命是革命的希望,需要得到關愛與保護。
在這個時候,紅31軍的政委不忍心看到如此年輕的一位小戰士就這樣死在路上,他用一根繩子牽住瞭虛弱的尤太忠,讓其他戰士們齊心幫助。就這樣帶領著尤太忠走齣瞭草原,也從死的深淵中退瞭迴來。
威風虎將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走完長徵的尤太忠心中懷著對生命的敬畏與感激,將身心都投入到瞭革命戰鬥之中去,而事實證明,尤太忠在隨後的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之中,為我黨和人民貢獻瞭巨大的作用。
在1947年,劉鄧大軍挺進大彆山時,擔任旅長的尤太忠需為前方大部隊渡河進行斷後和防衛,這一項任務事關重大,尤太忠憑藉著自己的勤奮與天賦,硬是記下瞭地圖上每一座山與河所在的位置,並在腦中迅速尋找最佳的作戰方案。
因為他如此優秀的作戰天賦與軍事纔能,在新中國成立授勛時,被授予開國少將。
簡樸從心
隻有曾經經曆過苦日子,纔更懂珍惜手上一分一毫。成為少將的尤太忠將軍繼續投身於祖國的建設之中,但在過去的歲月之中所養成的簡樸作風卻一點也沒改變。
他每月所領的工資並不低,但日常生活他還是省吃儉用,珍惜每一粒糧食和布匹,甚至很少去參加大魚大肉的酒席宴會,連在食堂吃飯都捨不得點肉菜。
有一次,尤太忠將軍前去北京開會,遇見瞭自己的老戰友李先念。兩人一見麵便聊得興起,李先念還豪爽地答應請尤太忠喝上一口好酒,於是兩人點瞭一瓶茅台,一邊敘舊一邊吃飯喝酒。
但愉快的時光卻也短暫,李先念因為工作上的事情並沒有陪尤太忠吃太久,中途便離開瞭,臨走前雖然結瞭飯錢,卻忘記付那瓶茅台的錢。
吃飽喝足的尤太忠將軍剛準備走,便被服務員給攔下來瞭,說是茅台酒的三塊錢沒給。尤太忠哭笑不得,隻能掏齣三塊錢交給瞭服務員。
那個年代的三塊錢可不是一筆小數目,相當於現在人民幣將近一韆塊,平時極少花錢的尤太忠將軍這一下可心疼壞瞭,這幾口酒喝下肚卻是抵得上一戶普通人傢一兩個月的開銷。
從此,花下一筆“巨款”的尤太忠將軍從此便幾乎再未喝酒,與戰友們吃飯不僅再也不點茅台酒,甚至連普通酒也不再點瞭。
小結:
“傲不可長,欲不可縱,誌不可滿,樂不可極。”一個從內部開始腐敗的政權並不會給人民帶來幸福,反而會成為壓在人民身上的又一座大山,國民黨的失敗正是與驕奢淫逸的風氣不可分割。
如尤太忠將軍這樣,能夠在革命道路上一心為國奮鬥,在日常生活中又能堅持節儉樸素的生活作風,正是廣大共産黨人的縮影,值得我們所有後輩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