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諸侯,掃四夷,成帝業,為天下統一”,做齣如此豐功偉績的人非
影視劇中的帝王登基場景
關於秦始皇
公元前247年,自秦始皇繼位的第一年起,他便開始大修自己的陵園。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去世,因為修建陵園工程浩大,所以
在他死後的幾年時間裏墓葬還在修砌,前後一共
曆時39年。
秦始皇影視劇形象
之所以用瞭這麼長的時間來修建陵園主要是古代盛行厚葬之風。古時候的人們認為
人死瞭之後就是換一個地方生活,生前享有的東西死後也要帶到另一個地方繼續擁有。所以像秦始皇這樣生活在封建王朝的天子,生前的日常生活肯定是我們無法想象的奢靡。
根據《史記》中記載,統一六國之後秦始皇便開始
濫用權力
大肆修建長城和宮殿,強行抓走大量青壯年們去修築長城,對百姓的生活不管不顧,耗費瞭大量的人力財力,導緻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對於秦始皇奢靡生活更直觀的描述,便是後世杜牧所著的
修建長城場景
而且秦始皇位高權重,受人尊敬,生活在萬人之上,所以他死後也想繼續過上這樣的天子生活。為瞭讓這種極盡奢靡和受人尊敬的生活在他死後繼續延續,
秦始皇不惜耗費大量的人力和時間來修建自己的陵園。
據可以查閱到的史料中記載,秦始皇陵園珍寶無數而且修築的極其繁華。那麼如此豪華的、擁有極大考古學價值的墓穴為什麼
從來沒有被偷盜過呢?
我國的考古專傢們為什麼不發掘秦始皇陵呢?
秦始皇畫像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是
世界上
400多個。
曆史上對秦始皇陵的記載並不多,隻有《史記》和《水經注》中有少量記載。
始皇帝繼位,穿治驪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萬人,穿三泉,下銅而緻槨。
秦始皇陵內部想象場景
秦始皇一繼位就開始為自己建造陵園,選在風景秀麗的驪山開鑿,等到他統一瞭天下之後,讓官員
從天下各個地方送來70萬人開鑿驪山。秦始皇陵的地宮深度足足穿過瞭三層泉水,下麵是
用銅汁澆築而成的棺槨。
宮觀百官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秦始皇陵結構模型
從中我們可以知道在地宮裏麵放滿瞭文武百官進貢的奇珍異寶。秦始皇命令工匠
把弓箭弩箭做成可以發射的機關,如果有任何人靠近地宮都會被射殺。而且地宮裏麵灌入瞭大量的水銀,用來擬作做成江河鬍海樣子,還有用人魚的油膏做成的蠟燭用來照明,可以很久都不熄滅。這些都錶明瞭秦始皇想要
永遠擁有天下、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的目的。
通過上述史料我們可以知道,秦始皇的地宮裏建造豪華而且有
很多的隨葬品,裏麵奇珍異寶眾多,非常的吸引人。
秦始皇陵內陪葬品眾多
《水經注》裏也記載到:“水齣驪山東北,本導源北流,後秦始皇葬於陝北。”隻要盜墓者用心去推導的話,
不難找齣秦始皇陵的具體位置。那為什麼秦始皇陵從未失竊?
其實,
曆史上想要盜竊秦始皇陵的盜墓者還是非常多的,在陵園周圍我們可以發現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盜墓洞,但是這些洞都沒有被挖的很深,而且迄今為止
並沒有一個盜墓者能夠成功的進入到地宮中。
規模宏大的秦始皇陵
從各種曆史文獻中我們可以知道,秦始皇為瞭保護自己的陵墓不被破壞,
命令工匠們在地宮裏設計很多的機關,讓地宮裏危機四伏。盜墓者要想進入到地宮裏麵都很難瞭,更彆說從裏麵盜竊齣什麼東西瞭。而且地宮裏麵還有大量的水銀,眾所周知,
關於地宮裏存在大量水銀這一點,在1962年我國考古學傢對秦始皇陵的
土壤勘測中可以證實。
秦始皇陵內存在大量水銀(圖為陵墓內部CG圖
關於地宮裏大量的水銀到底是如何運輸進去的,網絡上說法眾多,但由於沒有明確的史料記載,真實的情況我們不得而知,但是能把這麼多的水銀灌入到地宮裏麵,我們還是
不得不佩服古代人民的智慧。
那麼為什麼到現在為止,我國的考古學傢不繼續發掘秦始皇陵呢?其實我國的考古學傢們並不是從來沒有發掘過秦始皇陵。首先,因為秦始皇陵墓的地宮太深,
如果強行開挖可能會引起
坍塌,而且
挖掘時間長成本高。
考古學傢發掘瞭部分秦始皇陵
其次,我們知道在兵馬俑齣土的時候那些
兵馬俑身上的
色彩是非常豐富的,並不像我們現在看到的隻有泥土的顔色。
究其原因是因為兵馬俑齣土的時候保護措施沒有做好,在地下埋瞭2000多年,
齣土的時候碰到氧氣,導緻其發生氧化,兵馬俑在齣土不久身上的色彩就被揮發掉瞭。
秦兵馬俑剛齣土的時候是有顔色的
所以,以我們現在的科學技術水平來發掘秦始皇陵是不明智的,因為史料中關於秦始皇陵的記載是非常少的,我們對其不是足夠的瞭解。而且上文中說到地宮裏水銀眾多,萬一在發掘的時候導緻
水銀外溢,那麼就會
對周圍的自然環境産生不可以估量的傷害,也會對發掘陵園的施工人員造成身體上的損害。
秦始皇陵中發掘齣來的秦兵馬俑
迅速氧化掉色。
這完完全全就是對文物的損害,所以現在考古學傢們在科技水平的限製下
還不能輕舉妄動,既然現在齣土會對文物造成不可逆的損害,那還不如就
讓它暫時的繼續深埋在土地裏。
秦始皇陵內部一角
發掘陵園
1962年,考古人員對秦始皇陵進行瞭第一次全麵的考古勘察工作。經過勘察測量,
考古人員繪製齣來瞭陵園的第一張平麵布局圖。陵園的範圍有
56.25平方公裏,如果拿故宮來作比較的話,秦始皇陵
相當於有78個故宮那麼大。
秦始皇陵平麵圖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考古勘查的有關部門在對秦始皇陵封土層進行檢測時,在125900平方米的封土上意外的發現瞭一個
12000平米的“強汞反射區”。
但由於當時科學技術水平的局限性,一直到2002年,相關部門又一次對秦始皇陵的封土土壤進行瞭土壤含汞量測量。
秦始皇陵
此次測量終於得齣瞭明確的結論,那就是秦始皇陵土壤裏的強汞就是來自秦始皇地宮深處,這就說明瞭地宮深處含有大量的水銀,這一點也直接證實瞭《史記》中的關於
“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的記載。
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國務院列為
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此秦始皇陵不再屬於私人産物,是
幾韆年以前我國曆史文明的産物,所以現在秦始皇陵也
禁止任何的偷盜行為。
秦始皇陵展區
根據有關專傢推斷,
以我們現在的技術想要發掘秦始皇陵
至少要400年,所以耐心等待,在未來的某一刻我們一定可以揭開秦始皇陵的全部麵紗。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