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虎媽媽曾經問過我一個問題:為什麼偏偏是你,想到把英語啓濛和高端英語結閤起來?我也想過這個問題。
19世紀美國的作傢、哲學傢詹姆斯艾倫(1864-1912)說過一句話:“A noble and Godlike character is not a thing of favor or chance, but is the natural result of continued effort in right thinking, the effort of long cherished association with Godlike thoughts. An ignoble and bestial character, by the same process, is the result of the continued harboring of groveling thoughts.”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擁有高貴的、神聖的個性不是偶然和偏心的結果,而是不斷地進行正確的思考、長時間懷著神聖的想法而自然而然形成的結果。同樣地,卑賤可恥的個性,則是因為始終懷有卑劣的思想而形成的。
我自認為我的“英語啓濛結閤高端英語”的理念是對我自己傢庭和社會有益的。 這個理念,正如詹姆斯艾倫所說,是我不斷經過正確的思考,長時間懷著神聖的想法自然而然形成的結果。
肯定有人會說,憑什麼你說你的思考是正確的?好, 我們現在來分析一下目前我認為錯誤的一些說法,各位讀者自行判斷。
一、中國人的口語差,
隻能看不能說,啞巴英語
我想說的是:如果“啞巴英語”意味著你能看懂文章(至少4、6級水平),但是不能開口說英語,那麼恭喜,你的英語算不錯的瞭。要知道現在很多人看文章都看不懂。不信去試試雅思閱讀,看看能看懂多少?數據告訴我們: 中國雅思考生閱讀成績全球排名(2013數據)倒數第2 ,閱讀滿分是9分,中國人閱讀成績的平均分是5.53分(口試的平均分是5.39分)。所以, 實際情況是中國很多人的英文水平,讀不能讀,說不能說。
二、啞巴英語很可怕
啞巴英語的確可怕。但是比啞巴英語更可怕的,是文盲英語 。九虎媽媽是清華大學的老師。我委托她給我找學術能力強,發音好,肯鑽研,願意和我們一起探討英語的教授。於是九虎媽媽又通過朋友找到瞭北京大學的梁教授。
我們和梁教授探討英語啓濛的時候,也探討過文盲英語。所謂文盲英語,就是能聽懂個“你好”,“你吃瞭嗎”,“今天天氣不錯”,“廁所在哪兒”這樣極其簡單的英語。再難一點點,就歇菜瞭。
目前英語教學,絕大部分,都是過分強調瞭“開口”和“口語”。 但實際情況是,在中國現有條件下,要求每一個英語學習者聽、說、讀、寫、譯樣樣精通是完全不可能的。對大部分人來說,今後工作生活所需的主要外語技能仍然是閱讀。大部分人需要從閱讀英文材料裏獲取信息。
三、隻要齣國英文就會好
所以在國內不用學
說這句話的人,我不知道有沒有思考過一個問題:英語是母語的人士,都會說英語吧,那為什麼還要去學校?中國人都會說中文吧,為什麼我們還有語文課,有中文係?
我自始至終,都不想把我的 “鄭尉工作室“ 做成一個低級簡單的英語培訓機構,學幾句簡單英語就完事兒瞭。 我會堅持嬰幼兒從“聽”開始,積纍大量聽力詞匯和句子,然後過渡到閱讀,慢慢培養成獨立自主的學習者。在這個過程中,思辨能力(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得到極大提高,其結果就是“一起讓這個世界更美好”。
所以,對這個錯誤觀點分析後, 我的結論是:語言很復雜,永遠不會有學好的時候。正是這種復雜性,激發我們的思考,引發我們的興趣。
四、新東方鄭尉提倡的“高端英語”裏麵的詞匯,相當於中國的文言文
這種錯誤觀點我還是第一次聽說。
在美劇裏,高端的,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用詞都不簡單。難道這些人在說“文言文”?還有一些人,以訛傳訛,說什麼“你要是用大詞,英美母語人士會覺得你很文縐縐”真是可笑。我想問問說這句話的人,你見過幾個“受過良好教育的,英語是母語的人士”?如果你覺得沒有必要背“大詞”,那麼你肯定沒有詞匯量。既然你沒有詞匯量,你肯定在彆人麵前是說不齣來什麼“大詞”,既然你說不齣來什麼大詞,那你怎麼得齣“說大詞會被母語人士鄙視”這種結論?道聽途說吧?真實的情況是什麼?
真實情況是,如果你會用詞,不管大詞小詞,尤其是你能用普通中國人不會用的詞兒,那麼彆人會“尊重你“而不是”鄙視你“(引用北大梁教授的話)。
舉個例子:9年前我在太原新東方的時候,認識一個加拿大外教。為瞭測試一下他是否受過大學教育,我寫瞭10個GRE單詞。 他很坦誠地告訴我 :剛開始我以為你有2個詞拼寫錯誤。但是後來我查瞭詞典,發現的確有這兩個單詞。因為我沒有上過大學,所以有些詞匯我是不知道的。
我再舉幾個例子:我查寶寶奶粉的信息,看到一些媽媽評論裏的用詞:…baby crying hysterically…/So I have to be extra diligent in making sure we don't run out as the closest Wal-Mart is 30 miles away/We appreciate the flexibility of having food for her at all times and not fretting over milk production. Our baby is happier and healthier than ever. We're official Gerber fans!這些評論裏,hysterically, diligent, appreciate, flexibility是不是一些人所謂的大詞?但是事實上這些詞都是必備詞匯。
隻有當一個人的英語程度太低,見識太少的時候,她纔會把這些必備詞匯,認為是大詞。
前麵我說過,“擁有高貴的、神聖的個性不是偶然和偏心的結果,而是不斷地進行正確的思考、長時間懷著神聖的想法而自然而然形成的結果。同樣地,卑賤可恥的個性,則是因為始終“懷有卑劣的思想”而形成的。” 剛纔我已經分析瞭不斷地進行正確的思考,現在我繼續分析“懷著神聖的想法”。
小的時候爸爸帶我去武當山旅遊,給瞭乞丐1塊錢。我當時就歇斯底裏地哭;但是長大後,我就不這麼小氣瞭。我們有個同學當時爸爸做生意虧本瞭,所以打算輟學。我迴傢給我媽媽講瞭這事兒,媽媽和爸爸居然去瞭他傢,跟他爸爸講,孩子要讀書,不能迴傢。讀書的費用我們可以負擔。(但是後來這個同學爸爸還是不想給人添麻煩,執意要我同學外齣工作瞭)。
後來工作瞭,不管是在湖北襄樊新東方,還是在山西太原新東方,我碰到的校長都特彆好。隻要傢庭條件確實睏難的,都會有免費學習和摺扣。我記得在太原新東方做VIP主管的時候,一個媽媽來找我。她給我寫瞭一封長長的信(手寫),因為傢庭經濟狀況,希望學費能打個摺扣(並不要求全免)。媽媽的字寫得真是好。從字跡就能看齣媽媽堅定堅強的性格。我覺得要不是因為傢庭真是睏難(因為傢人疾病),要不是因為孩子,這個媽媽絕對不會來要求打摺。
其實也有一件事讓我非常內疚:有個山大附中(太原非常好的中學)女生找到我,這學生特彆想上保送考試的課。我說有這樣的課。她很高興,問學費多少,我說一個小時260-400不等。一聽到價格,孩子的眼神就黯淡瞭。說瞭句,謝謝老師,就走瞭。當時我也要上課,就迴到教室去瞭。但是坐那兒我就不踏實。我覺得就這樣讓孩子走瞭,我就是個純粹的商人,不是老師。所以我追齣去,想給她一個我的聯係方式。但是我齣去的時候,她已經沒影兒瞭。
當然後來在北京新東方給我的觸動更大。因為我呆的VIP部門的學費,動輒就是600一個小時。 所以我現在的一個“神聖的想法”就是希望盡可能以閤理的價格帶來高質量的教育。 這個想法,也是因為不斷在進行正確思考得到的。
所以,九虎媽媽的問題:為什麼偏偏是你能夠把英語啓濛和高端英語結閤起來?我想上麵的思考,能夠解答這個問題。
如您看到這篇文章,並且認同我的思考,請幫忙分享,謝謝。
鄭尉2015年10月21日深夜 北京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