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新聞網 logo



如今的常州青山廣場大緻為當年的止園所在地 ◎李昕(三聯書店原總編輯 商務印書館特約編審) 編者按:今天的B1、B2版 高居翰與止園 - 趣味新聞網


如今的常州青山廣場大緻為當年的止園所在地    ◎李昕(三聯書店原總編輯 商務印書館特約編審)     編者按:今天的B1、B2版 高居翰與止園


發表日期 3/14/2022, 2:21:06 AM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如今的常州青山廣場大緻為當年的止園所在地 ◎李昕(三聯書店原總編輯,商務印書館特約編審) 編者按:今天的B1、B2版,是兩個關聯密切的人文故事。B…… .....


    

如今的常州青山廣場大緻為當年的止園所在地 ◎李昕(三聯書店原總編輯,商務印書館特約編審)

編者按:今天的B1、B2版,是兩個關聯密切的人文故事。B1版講述美國著名漢學傢高居翰與常州止園的學術因緣的過往,高居翰先生畢生研究中國藝術史,對晚明畫傢張宏《止園圖》的深入研究,使少為人知的止園成為一個有趣的藝術話題,由此引發一連串生動的學術故事。B2版呈現因緣際會下,由《止園圖》鈎沉齣的常州吳氏傢族五百年的血脈傳承痕跡。吳氏傢族人纔輩齣,近代最為著名者即為學者和戲劇傢吳祖光先生。北京青年報記者日前采訪吳祖光之子吳歡,他講述其傢族的綿長故事,從另一角度探究吳氏一脈傳承不息的因由。

近來,從中央到地方都在提倡要講好中國故事。的確,中國的曆史和文化,中國的發展和進步,中國人的奮鬥曆程,都有很多非常好的故事,中國的作傢和學者需要寫齣來,不但要講給中國人聽,更要講給外國人聽。但我以為,講中國故事,如果由瞭解中國的外國人來講,效果往往更好。事實上,也有許多海外中國學者在幫助我們講這些故事。很多人都認為,領導中國革命的故事,是埃德加・斯諾講得最好,領導中國走上改革開放道路的故事,是傅高義講得最好。但是大傢不一定知道,講述有關中國古典藝術的故事,美國漢學傢高居翰可謂第一人。

高居翰曾經在哈佛大學一個著名的講座中發感慨說:與歐洲藝術史研究相比較,短短數十年間,中國藝術史研究從一個相當落後的階段起步,變為一個“受人敬重的學科”。這當然經過無數中外學者的努力,但高居翰應居首功。

我曾經任職的三聯書店一嚮關注海外中國學研究。斯諾和傅高義講中國故事的代錶作,都曾在這裏齣版。當然我們對高居翰也不例外,甚至自2009年到2012年,一連齣版瞭他的8本中國繪畫史著作,引起不小的轟動,在文化界和學術界好評如潮。我本人作為齣版過程的參與者和見證者,與有榮焉。

被嚴重忽視的明中期寫實派畫傢張宏

中國藝術史專傢高居翰(James Cahill,1926-2014) 曾長期執教於美國加州伯剋力大學的藝術史係,並擔任華盛頓弗利爾美術館中國藝術部主任。他是最早將海外漢學研究與德國傳統的藝術史研究相結閤並取得成功的藝術史傢,為此他曾獲得美國大學藝術學會頒發的終生傑齣成就奬。

高居翰的著作被國際藝術界認為是通過風格分析研究中國繪畫史的典範。我以為,在其中最能說明他這種研究方法的特點和效果的,是他和止園的故事。

高居翰從青年時代開始接觸中國藝術,曆時70年。晚明畫傢張宏所畫《止園圖》,他在上世紀40年代讀大學時就見過,但沒有十分留意。因為那時他正在如飢似渴地吸收中國傳統繪畫理論,《止園圖》的風格與中國正統畫論的要求不符,談不上代錶性。但是到瞭70年代,他的想法開始轉變,認為論畫必須從作品齣發,從自己的視覺感受齣發,而不應受到古人論畫的那些觀點的束縛。他是一個特彆重視自己的觀察體驗的學者,而他在博物館的任職使他接觸瞭大量中國古典名畫。日本學者古原宏申說,“像他那樣見過那麼多作品的幾乎沒有第二人。”

於是他開始研究與明清時代主流畫壇創作風格明顯不同的畫傢張宏。學藝術史的人都知道,宋代以後,中國畫壇風格大變,像宋代張擇端《清明上河圖》那樣的寫實性作品很難見到瞭。而董其昌為首的寫意派占據主導地位,他們以自己心中的山水取代客觀的山水描繪,強調所謂得“意”忘“形”。那時畫傢畫的風景圖、園林圖,可能連附近的居民也認不齣來,因為畫傢們重視的不是再現眼中之景,而是呈現自己心中之景。這被認為是一種高境界的追求,而畫得像,所謂“肖似”,不但不受重視,甚至是被鄙夷的。

高居翰說,在這種風氣下,張宏想要“畫得像一點,再像一點”,“擺脫層層傳統的束縛,而追求一種自然主義式的描繪”,“以寫如所見也”。這當然是不見容於主流的。所以後來的研究者對他的評價極低。清人評畫,分為四等,稱神品、逸品、妙品、能品。張宏僅在“妙品”和“能品”之間,這評語似不難聽,但實際是將他定位在三流和末流之間。美國普吉灣大學教授洪再新說,他見過一本清代畫論,評述870位畫傢,對張宏隻有一句介紹,說他是蘇州人而已。所以說,張宏可謂無人關注,也無人繼承。

但是高居翰一鳴驚人。他1979年應邀到哈佛大學諾頓講堂舉辦中國藝術史講座。在這屬於殿堂級的係列講座中,高居翰一共講瞭6講。這次他不再講明代中期那些大名鼎鼎的畫傢如唐伯虎、文徵明、瀋周、仇英等等,而從晚明時代講起,第一講竟然是講張宏。他隆重推齣瞭這位被人嚴重忽視的寫實派畫傢。他講述瞭包括《止園圖》在內的一係列景物畫,認為這些畫代錶瞭一種迥然不同的畫風。他說張宏畫的是真景山水,打破瞭一個時期以來的創作模式。高居翰解讀瞭他多幅畫作,考證他的畫是“錶象世界的再現”。至於《止園圖》,他認為是對一個曆史上曾經存在的園林的寫生景物畫。當然他認為張宏不大可能像西方畫傢那樣拿著畫闆麵對景物寫生,但是這“必定是依據實地的畫稿而繪成”。

對於張宏為什麼會在寫實繪畫上獨領風騷,高居翰認為,其誘因可能是張宏接觸過歐洲耶穌會傳教士帶來中國的書籍,那些書中有大量銅版畫插圖。曆史記載蘇州人張宏曾到過南京,而南京那時正是耶穌會傳教士聚集地,曾有記錄,這些歐洲畫作引起中國人爭相往觀。他甚至找到德國1572-1616年間齣版並在當時已經被傳教士帶入中國的《全球城色》一書,取齣其中的《法蘭剋福景觀》與《止園圖》中的第一幅全景圖作比較,希望發現張宏對西方繪畫技法的藉鑒。他指齣,張宏可以居高臨下地把握高點透視原則,他的作品,比一般中國畫傢的作品更加注重景物細節的錶達,並有許多明暗和光影的暗示,這都是在西畫中常見的手法,而在中國畫中則是特例。當然,他也認為,張宏的作品仍然是地道的中國風格,他隻是從西畫中得到一點藉鑒而已。

高居翰這場演講語驚四座,他對張宏的認識和評價,他對《止園圖》的解讀,說是反潮流也不為過。當場持反對意見者頗多,而這些觀點傳到中國後,又遭到中國學者的激烈否定,一些專傢學者老調重彈說中國畫重在精神,而不像西洋畫傢那樣重視物質。他們認為中國的優秀畫傢是不需要從西方學習技法的。

很長一段時間,高居翰非常苦悶。如何纔能證明張宏是優秀的寫實畫傢?最好的例證莫過於找到現實中的止園。不過,止園在何處,何人所建,現在是何種麵貌,他無從知曉,連一點綫索也沒有。然而高居翰始終堅持自己的觀點,他在自己齣版的被稱為《中國晚期繪畫史》四部著作中,分彆在《氣勢撼人》和《山外山》兩書中設專章或專節詳盡討論包括《止園圖》在內的張宏畫作。不論他人如何評說,他固執地將張宏列為明代一流畫傢。

《止園圖》與《止園集》對應得天衣無縫

高居翰推崇張宏,也便收藏張宏作品。《止園圖》一共20幅畫作,明末至晚清一直沒有音訊,近代纔被發現,它們已經流散海外。百年來經過多位收藏傢轉手,到70年代以後分作三處收藏,其中洛杉磯郡立美術館6幅,柏林東亞藝術博物館8幅,高居翰個人名下的景元齋6幅。後來,為瞭讓這一套作品能夠盡量完整地呈現,高居翰將自己手中的6幅也轉給瞭洛杉磯郡立美術館收藏。

他當然希望依據畫作找到真實存在的止園。所以,1978年中國著名園林學傢陳從周訪美與他見麵時,他贈送給陳從周14幅《止園圖》復製件,想請陳從園林史的角度研究這些繪畫作品。

2004年,陳從周主編的《園綜》齣版。這本書的齣版目的是“匯曆代名園史料,以供園林專傢之參考”,張宏的14幅《止園圖》被置於捲首。這不僅意味著《止園圖》在幾百年後迴歸國人視野,而且錶明止園已經被作為一個曾經存在的曆史名園受到園林學者的注意。不過,到此時為止,止園的建造詳情,仍不可考。

到瞭2010年,事情發生重大轉機。梁思成弟子、北京建築大學教授、園林學專傢曹汛在國傢圖書館發現一本《止園集》,據稱為海內外孤本的古籍。這本書中有關止園的園記和園詩都與《園綜》發錶的14幅《止園圖》對應得天衣無縫。於是曹汛斷定,止園的主人就是此集作者吳亮(1562-1624)。

吳亮是明萬曆年間進士,官至大理寺少卿,後因朝內黨爭激烈,為避禍退而歸隱傢鄉常州。他造園取名“止園”,“止”字來源於陶淵明的《止酒詩》,陶之“止酒”意謂戒酒,但吳亮用“止”在此當是“止仕”之意。他的《止園詩》裏有這樣的句子:“當其適去時,可以止則止。”“但得止中趣,榮名如敝屣。”錶現齣儒傢“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心態。吳亮此時隻是要覓得一個修身養性之所。和同時代許多官員一樣,歸隱不再需要遁入山林,而就在傢鄉城中建園,所謂大隱隱於市。

曹汛作為園林學專傢,當他證實瞭繪畫中的桃花源曾經在曆史中真實存在,便迫不及待地希望窺見它的全貌。可是當初高居翰贈送的《止園圖》復製件隻有14幅,並不完整。於是他囑清華大學建築係的兩個博士研究生黃曉和劉珊珊用電郵聯係高居翰,錶示想得到《止園圖》畫作的全圖。高居翰聞訊自然是欣喜若狂,很快寄上瞭他在一次《止園圖》特展後印製的包含全部20幅作品的圖冊。

以此為契機,他和兩位年輕的中國學者建立瞭聯係。大傢都對止園有濃厚興趣,這是他們聯係的紐帶。而高居翰因為從不認為自己是園林學傢,所以他早年寫下的一些研究中國園林繪畫的文章,特彆是一些關於《止園圖》研究的文章並未公開發錶,但現在他發現,這些文章對於園林史研究或許是有益的。此時,這位耄耋之年、名滿天下的大學者,竟然主動提議和兩位隻有20多歲的中國青年學者閤作,請他們對自己的研究成果加以拓展,而後三人共同齣版一本關於中國古代園林繪畫的書,書名就叫做《不朽的林泉》。這個想法與齣版社一拍即閤,我在三聯書店負責編輯業務時曾參與齣版。

止園以模型復現,又引齣吳氏大傢族

在《不朽的林泉》中談到《止園圖》,高居翰再次闡述自己的觀點,因為找到曆史文獻《止園集》作為依據,這一次他顯得更加自信,也更加理直氣壯瞭。他讓讀者假設自己是園林學傢,拿著一架隻裝瞭20張膠片的相機去拍攝一個絕美的園林景觀,盡可能完整地加以再現,他預測:你可能會拍攝一張全景,然後,你可能會在園中漫遊,按旅遊綫路拍攝一係列照片,並注意它們包含的區域都能在全景圖上錶示齣來,以期它們閤在一起時,既能從全局上,又能從細節上再現整個園林。每幅膠片還會包含一些其他膠片也包含的元素,如建築、樹叢或者山石等。這樣有助於將它們組閤起來。“這一切,正是張宏在《止園圖》冊中所作的”。所以“他所描繪的並非一處處固定靜止的景點,而是一次動態的遊覽過程”。

一錘定音。他認為,《止園圖》是目前所能見到的最為真實生動地再現中國園林盛時風貌的畫作。它是中國園林繪畫的巔峰之作。

作為寫實性作品,《止園圖》是在吳亮去世3年以後,畫傢張宏應吳亮傢人邀請記錄園中美景的作品。幸虧有張宏,否則一代名園將無蹤可尋。曆史記載,吳氏傢族可謂造園世傢,明清時期共建有30餘座園林,可惜都已被曆史淹沒,唯有止園以圖存世。據推測,止園也毀於明末清初亂世之中。因為清代道光年編修的地方誌記有此園名,但卻記錯瞭地址,說明此園當時已不存。

然而到瞭21世紀的今天,藉助先進的科技,人們反倒可以很容易地找到止園的舊址。在google衛星地圖上,顯示止園在今常州市關河中路北,青山路、晉陵中路東。400年滄海桑田,唯一不變的隻有河流和橋梁,這是重要標記物。盡管這裏今天已經是一片繁華商業區,但人們仍然能夠清晰地辨認齣《止園圖》第一幅全景圖中圍繞園外的U形長河以及左下角的青山橋,由此更證明張宏的寫實繪畫實在是非常精準。

當然,止園作為古代經典性的園林,它的美景也被張宏具體細膩地呈現。止園多水,人謂“獨以水勝”。除外臨常州護城河外,內有幾個小湖,可以垂釣,可以泛舟。其他如山石、樓閣、庭院、花木,造型設境無不精巧,雅緻可人,處處都顯示主人高雅的情趣和造園工匠獨運的匠心。今人觀之,以為它堪與蘇州拙政園、獅子林,揚州個園等曆史名園相媲美。

《止園圖》的精準描繪,使這個曆史名園復現於今天成為可能。2015年,中國園林博物館邀請著名微雕藝術大師闞三喜根據《止園圖》製作止園模型。2018年起,這座題為《消失的園林:明代常州止園》的模型在中國園林博物館展齣,它被作為古代私傢園林的代錶。而另一個代錶皇傢園林的微雕模型是《圓明園》。

止園以模型復現瞭,但故事到此並未結束,後來居然又有驚人的發展。2018年,宜興博物館館長邢娟到中國園林博物館參觀,看到止園模型,瞭解到園子的主人是明末常州人吳亮,便說常州博物館藏有吳亮的傢譜,這傢譜記錄吳傢是一個大傢族,曆史上曾經齣過幾十位進士,傢族的後人也是人纔輩齣。在明朝至清朝譜係中明確證實血親垂直一條綫,傳承到現代,在文化名人中有故宮博物院的創辦人吳瀛,戲劇傢吳祖光,音樂傢吳祖強,畫傢吳冠中,醫學傢吳階平、吳蔚然等等,他們都是吳門之後,吳祖光之子、當代著名書畫傢吳歡,是吳亮的二十一世孫。

於是他們和吳歡建立聯係,此後各種有關止園和《止園圖》的研討會和展覽不斷舉辦,都會邀請吳歡參加。2022年1月,劉珊珊、黃曉閤著的《繪畫中的桃花源――止園圖冊》齣版,吳歡也為本書題字。然而遺憾的是,高居翰沒有見到這一切,他於2014年病逝瞭。

他們的“相逢”,將中國藝術史的考證和研究大大推進瞭一步

止園從曆史陳跡中復現,高居翰居功至偉。

沒有他,不但張宏不為人知,而且《止園圖》也無人得見。

這一切源於高居翰的獨具慧眼。而他的眼光,基於一位西方學者對於寫實繪畫技法的敏感。他善於從張宏整體顯現中國繪畫風格的作品中,辨識西方寫實技法的蛛絲馬跡,並考證張宏藉鑒西方繪畫的可能與必然,從而論證這種藉鑒正是張宏創作成功的原因。

這一切也源於高居翰作為國際學者的影響力。他的一再力挺,他的大聲疾呼,自然使張宏獲得更多重視。“遠來的和尚好念經”,就像當年錢锺書的《圍城》在1948年齣版之後,幾十年都沒有再版,國內齣版瞭四五種《中國新文學史》無人提及錢锺書的名字。但是海外漢學傢夏誌清在《中國現代小說史》裏一講此書,《圍城》頓時成為內地的熱門書。高居翰對《止園圖》的研究,使止園成為一個話題,由此引發瞭一連串故事。

我想,高居翰對《止園圖》的鍾情,歸根結底來自於他對中國藝術的熱愛。他女兒莎拉女士說,父親每當談起中國畫,就會激動,顯得特彆有活力,語速加快,用手不停地指指點點,告訴讀者畫中細節意味什麼,哪怕對梵高、莫奈的作品,也未見他有如此激情。女兒知道父親在中國繪畫中傾注瞭多少心血,所以當她看到止園微雕模型的照片,頓時淚流滿麵。

中國的學術文化界,應該感謝高居翰的一片中國情。

特彆感謝高居翰先生的是吳氏傢族後人吳歡。我看到他為《不朽的林泉》兩位高居翰的閤作者黃曉和劉珊珊寫的書法作品。因為兩人是夫妻,吳歡這樣寫道: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上款為:黃曉、劉珊珊賢伉儷以為然否?

我以為吳歡寫得極妙,一語多義。往小裏說,是針對兩個當事人,贊美他們的夫妻愛情。往大裏說,可以比喻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閤。

雖然藉用的是秦觀的《鵲橋仙》,“金風”和“玉露”是特指時間在鞦日。相逢的是牛郎和織女。但吳歡在這裏,顯然是對“金風”“玉露”另有所指瞭。

如果說這裏是“擬物”,“金風”指西方繪畫中的立體透視等等技法,“玉露”指中國傳統的寫意筆墨,那麼兩者“相逢”就産生瞭《止園圖》這樣的不朽之作,勝過瞭同時代平庸作品無數。高居翰認為,這種“相逢”,“就好比是異族通婚,跨文化的融閤,勢必會繁衍齣特彆健壯而且迷人的後裔”。

如果說這裏是“擬人”,“金風”指高居翰,“玉露”指中國藝術研究者,包括陳從周、曹汛,還有黃曉、劉珊珊等,那麼,在這場“相逢”的交流中,一套散落世界各地的古代無名作者的景物畫,不僅被引用為中國園林史料,而且被完整收集並齣版。最終以此為綫索,結閤文獻資料,詳考園林中的一山一石一湖一亭,得以完整建成園林模型,復現當初名園盛景,這也是前所未見的,幾稱奇跡。顯然他們的“相逢”,將中國藝術史的考證和研究大大推進瞭一步。

我想,將來或許有一天,在江蘇常州山水之間,止園當會得以復建,成為像蘇州、揚州、無锡等地的著名園林景觀一樣的名園,作為今人參觀遊覽的熱點。

那時,止園的門前,當為高居翰立碑以示紀念。

供圖/李昕

分享鏈接



看最新新聞就到趣味新聞網
quweinews.com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tag

相关新聞

青未瞭|王義尚:西湖散記

青未瞭|王義尚:西湖散記

    西湖散記(散文) 文/王義尚 “昔年曾見此湖圖,不信人間有此湖。今日打從湖上過,畫工還欠費工夫。”這是明代正德年間一位日本使臣遊西湖後寫下的一首詩。2004年的夏天,一次去南方考察的機會,我來到瞭魂牽夢繞的杭州西湖。 在曆代文人墨客中,有關描寫西湖的文章與詩句,實在是數不勝數,而對國內的眾多遊客來說,即使是初遊西湖,也難免有些似曾相識之感。因為無論是上演過的戲劇或電影《白蛇傳》的故事,幾乎傢喻戶曉,成為中國文化中的一個意象。但用著名作傢餘鞦雨的話講,“西湖遊覽可以,貼近去卻未免吃力,因為它.......


萃取曆史,追尋中國本質,紀錄片《中國》正熱播

萃取曆史,追尋中國本質,紀錄片《中國》正熱播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何曉婷 紀錄片《中國》第二季正於湖南衛視和芒果TV熱播,在這次以大寫意的方式迴溯中國曆史,以鮮活的人事彰顯中國精神的影像記述中,演員的動情演繹,配音者的詩意錶達完美融入瞭故事。 這些在高度達成創作意圖的同時,也獲得瞭觀眾的熱烈迴應,社交平颱的點贊和討論不絕於耳。 戲裏戲外的他們,都成為紀錄片《中國》的講述者,當現在的“我們”審視曆史的“我們”,作品的思想內涵也隨之拓展、豐富。 鏡頭內外講述《中國》 “李杜二人承繼瞭中國此前一韆年的思想和精神,相互照耀,也照耀著中國。”.......


湖南城市學院:在紅色遊學中把思政課引嚮曆史深處

湖南城市學院:在紅色遊學中把思政課引嚮曆史深處

    湖南城市學院馬剋思主義學院“青與紅”項目團隊與舒國屏老人閤影。 黨史知識問答現場。 紅網時刻益陽3月14日訊(通訊員 劉莎莎 李娜)“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韆山隻等閑.......”3月12日清晨,伴隨著慷慨洪亮的誦讀聲,湖南城市學院馬剋思主義學院“青與紅”項目團隊一行8人踏上瞭一段獨特的思政遊學旅程。 此行的目的地是一棟差點被曆史遺忘瞭的老房子---益陽豐堆侖革命遺址,它是益陽第一麵黨旗的誕生地。守護這一遺址的舒國屏老人已入耄耋之年,當年有人要買下遺址用作他途,是他拼盡傢財、鼎力守護,.......


章小華:傳韆年翰墨 繪時代畫捲——優秀藝術傢係列報道

章小華:傳韆年翰墨 繪時代畫捲——優秀藝術傢係列報道

    章小華,筆名建陽岱華。現為建陽區老年書畫研究會理事。齣生教育世傢,從小熱愛水墨,領悟古今國畫,傳承藝術精品。隻因工作原由,歲月流逝至今,迴首己是花甲,重拾父輩之教。努力獻齣佳作,與今世人共享。 1985年《人民文學》創作函授中心首屆學員,1990年2月中華書法研究會被評為毛筆楷書一段,同年11月毛筆行書二段。2018年8月在第九屆全國書畫美術大賽中,獲得優秀奬,同年11月在“四海杯”海內外詩聯書畫邀請賽中獲銀奬,同時被選入中國郵政的《新時代中華榜樣人物》郵冊,並獲得國傢名片的榮譽證書;.......


【丹青·分享】倪瓚:是鄉野農夫 也是精神上的貴族

【丹青·分享】倪瓚:是鄉野農夫 也是精神上的貴族

    如果說,徐渭很狂很酷,唐伯虎既炫且衰,王維幻滅靜寂,那倪瓚卻酷炫狂拽外加從容不迫地好自在。生在大地主傢裏的倪瓚自小清高孤傲,不問政治,不願管理生産,自稱“懶(�觶╄丁保�亦號“倪迂”。 古來文人就好高潔,但倪瓚確是身心俱潔的藝術傢範例,正是他的乾淨通透,後人透過曆史的迷霧,給他貼上瞭各種錯亂的標簽。 倪瓚藏書清秘閣 就像水晶球越是乾淨,人們都想去摸摸,最終卻遮蔽他最乾淨純粹的光輝。 他不隱也不仕,漂泊江湖,彆人都不瞭解他,他也不想被人瞭解。 所謂壯懷激烈,不一定非要像民族英雄嶽飛、辛棄.......


通過甲骨文和四書五經解讀“中國”之含義:基於思考的義理之地

通過甲骨文和四書五經解讀“中國”之含義:基於思考的義理之地

    中國為什麼叫中國?關鍵在弄懂中、國二字的含義。 從甲骨文看,中的字形結構是:移動中間的支點,找到杠杆可以平衡的位置。竪綫是杠杆,兩端的水波紋錶示動態,中間的圓圈錶示移動的支點。 因此,中字第一義絕非靜態的中心位置,而是動態的求中。靜態的中隻是第二義,動態的求中,纔是第一義。使得杠杆平衡的支點一定是在中心位置,但是,中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所描述的是動態的發現這個點過程。因此“中”還有“中標”、“射中”之義。進一步引申,“中”就是錶達通過思考和判斷,讓選擇和行動閤乎義理,即讓行為閤理。杠.......


“魯奬”作傢魯敏小說《奔月》將被影視化

“魯奬”作傢魯敏小說《奔月》將被影視化

    要說今年最火的電視劇,首推由梁曉聲獲茅盾文學奬的同名小說改編的《人世間》,劇版播齣後大獲成功。 今(14)日,紅星新聞記者獲悉,當年和梁曉聲簽下《人世間》影視改編權的北京一未文化,又簽下瞭魯迅文學奬、人民文學奬獲奬作者魯敏的都市女性作品《奔月》的影視全版權。據瞭解,小說《奔月》既有對溫暖誠摯生活的想象力,也融入瞭懸疑,更有對女性追求“本我”、自身價值的探討。 《奔月》是魯敏2017年齣版的小說,故事從一輛開往梵樂山的旅遊大巴的意外墜崖展開。小六在這場事故中消失瞭,生不見人死不見屍,隻留下散.......


兒童劇《米小圈之來自未來的我》初春盛放

兒童劇《米小圈之來自未來的我》初春盛放

    2022年3月5日及12日,小觀眾們期待已久的米小圈係列兒童舞颱劇《米小圈之來自未來的我》連續登陸國傢大劇院颱湖劇場和中國木偶藝術劇院,為孩子們上演瞭一場寓教於樂的視覺盛宴。 兩年前,米小圈第一次嘗試做舞颱劇,首部劇目《米小圈之李白白不白》講述瞭“做事須認真、專注”的淺顯道理,在它成功的背後,圈劇團創製團隊默默的付齣瞭很多。北貓親自齣任監製,精心打磨,由來自國傢大劇院、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藝術創作者們組成的主創團隊,在北京文化藝術基金戲劇專傢的指導下耗時兩年創製而成。圈劇團全體演員都是專業的.......


四川濾州:“苗傢作坊”製作忙

四川濾州:“苗傢作坊”製作忙

    “石榴花”圖案上蠟。 劉傳福 攝 將染好顔色後的産品放到晾乾房進行晾乾,讓産品充分接觸空氣進行自然的氧化反應。 劉傳福 攝 當布匹産品染好色後,將它放置在較高位置的竹竿上進行氧化反應。 劉傳福 攝 整理香包。 劉傳福 攝 將上好蠟的産品在染缸裏進行染色,染色采用植物染料闆藍根,染後固定顔色為藍色。 劉傳福 攝 蠟染桌布上蠟。 劉傳福 攝 連日來,四川省濾州市古藺縣箭竹苗族鄉團結村7社的苗族同胞都在手工製作苗傢特有的蠟染手工藝品。 近年來,濾州市加大苗傢傳統文化的挖掘和扶.......


首屆網絡文學研究班在京開班

首屆網絡文學研究班在京開班

    開班儀式現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隻恒文 攝)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3月14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隻恒文)由中國作傢協會與中國人民大學共同舉辦的首屆網絡文學研究班,14日上午在北京開班。來自全國各地的35名知名網絡作傢成為首批學員。 網絡文學是當前文化産業的熱點。全國數百萬網絡作者創作瞭上韆萬部作品,構成瞭當代中國文學的亮麗景觀。同時,網絡作者急需提升內功,助推網絡文學的主流化、精品化。中國作傢協會順應網絡文學作傢的要求,聯閤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麵嚮一綫網絡作傢,舉辦瞭這屆網絡文學研.......


“運河行”文藝創作采風活動舉行

“運河行”文藝創作采風活動舉行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3月14日訊3月11日上午,由任城區文聯、濟寜市作協、濟寜市大魯藝書畫院聯閤發起的“運河行”文藝創作采風活動暨市作協主席張建魯藏書捐贈儀式在任城區長溝鎮錢海村村委會舉行。 濟寜市作協主席張建魯將自己多年來收藏的文學類、生活類方麵的書籍,共計1500冊捐贈給錢海村的村民,旨在為構建“書香濟寜”再添把火,加點油。張建魯錶示,通過“運河行”文藝創作采風活動促進文學藝術創作緊密結閤任城區文藝資源的亮點優點,緊密結閤鎮街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把學習作為一種追求、一種愛好、一種健康.......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劉嚮榮書法藝術鑒賞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劉嚮榮書法藝術鑒賞

    劉嚮榮,男,1947年10月5日生於山東省萊蕪市,中國書法傢協會會員、全國公安文藝藝術聯閤會會員、北京東方美術館簽約書法傢。 自幼酷愛書法,楷書反復臨摹,顔、柳、趙和碑帖臨池不綴,在吸取前輩藝術營養基礎上形成結字嚴謹骨勢清秀灑脫書風,並多次拜見當代書法泰鬥啓功先生,聆聽先生教誨,2002年9月特邀參加瞭啓功先生在北京東方美術館書畫展。 與中國書協主席啓功老師閤影 近年來,分彆在北京、上海、深圳、大連、西安、濟南、青島、濰坊、溫州、義烏、蘭州、敦煌、泉州、廈門、瀋陽,哈爾濱、石傢莊等.......


清-田黃石“獸麵龍紋”擺件

清-田黃石“獸麵龍紋”擺件

    規格:高8.5cm長14cm寬4cm重442g 簡介:取材天然田黃石雕刻,石質黃潤細膩,呈雞蛋黃色,紋路清晰,滿工飾獸麵、龍紋生動形象,器型精美,刀筆遒勁,文房收藏精品。全品相! .......


舊藏-極品田黃“五世同堂”印

舊藏-極品田黃“五世同堂”印

    規格:高14cm直徑10cm重2869g 簡介:壽山石田黃料、質地細膩、油性好,蘿蔔紋清晰,高浮雕五獅戲球,開臉五官精緻、神情靈動、四肢健碩威猛,造型憨態。比例協調,文房會所陳設佳品。全品相! .......


清-田黃“山水人物”原石隨形擺件

清-田黃“山水人物”原石隨形擺件

    規格:高16cm長9cm寬6cm重1254g 取料名貴稀少,整料精雕山子,高浮雕人物故事,構圖嚴謹,布局舒朗,人物刻畫細膩,雕工精美,石質黃潤,紋理縝密,皮殼包漿一流,陳設精品, .......


清代-壽山田黃石羅漢擺件一套

清代-壽山田黃石羅漢擺件一套

    規格:最高18cm長7.5cm寬5cm總重2434g 取高山名貴田黃為材,石質堅硬,雕刻精緻,紋飾漂亮,比例協調,雕刻羅漢,形態各異,寓意好,蠟質感強烈,蘿蔔紋清晰,雞油黃色,陳列田質質精品! .......


清代-和田玉壽桃筆洗

清代-和田玉壽桃筆洗

    規格:高1.5cm長9.5cm寬9cm重149g 簡介:取新疆和田玉料精雕,玉質細膩緊密,雕工精美,壽桃造型生動,寓意好,紋飾立體精美,內壁光滑,包漿一流。全品! .......


網絡文學的暴力文化

網絡文學的暴力文化

    移動互聯網的齣現,催生瞭許多新事物,網絡文學也正是在這個大環境下蓬勃發展起來的。上下班的地鐵、公交上,人人拿著手機,幾乎有半數在看網絡小說。奇幻、仙俠、玄幻、穿越、曆史,類型多不勝舉,寫小說的人也多如牛毛。當然,絕大多數作者的作品都淹沒在互聯網裏,隻有少數像唐傢三少、烽火戲諸侯、天蠶土豆、貓膩等人成瞭網絡文學裏的寵兒。說到底,網絡文學是通俗文學的網絡化。中國近代以來的通俗文學經曆瞭三個高速發展的階段,一個是民國時期的“纔子佳人”,一個是建國後的港颱武俠和言情,一個就是近十多年來的網絡文學。.......


清代-和田玉籽料多子多福葫蘆掛件

清代-和田玉籽料多子多福葫蘆掛件

    規格:高8.6cm長5.5cm寬2cm重139g 和田玉料,鏤空技巧嫻熟,雕刻葫蘆形,造形逼真,寓意多子多福,雕工一流,玉質細潤,裹漿濃厚,佩戴收藏佳品。全品! .......


孟夏韻讀《流亡者的夢》|人生百態的短暫敘述

孟夏韻讀《流亡者的夢》|人生百態的短暫敘述

    《流亡者的夢:曼波・賈爾迪內裏短篇小說集》,[阿根廷]曼波・賈爾迪內裏著,範童心譯,上海譯文齣版社2021年12月齣版,180頁,45.00元 阿根廷作傢曼波・賈爾迪內裏(Mempo Giardinelli)是位和藹慈祥的老爺爺,卡通漫畫似的麵孔透露著他童心未泯、溫和可愛的一麵,但鶴發童顔的外錶下藏匿著理智、深邃、犀利和重口味的內心世界。曼波1947年齣生於阿根廷查科省首府雷西斯滕西亞,1969年至1976年間居於布宜諾斯艾利斯,1976年至1984年流亡墨西哥,上世紀九十年代結束流亡返迴.......


清代-和田玉釋迦摩尼原石雕件

清代-和田玉釋迦摩尼原石雕件

    規格:高9cm長4.5cm寬3cm重254g 取材新疆和田玉原石,通體留紅皮,正麵浮雕釋迦摩尼,玉質細膩,五官清晰,刀功精湛,包漿醇潤,玉質細潤肥厚,收藏價值高。全品相! .......


民國-小葉紫檀木文房櫃

民國-小葉紫檀木文房櫃

    規格:高25cm長29cm寬27cm重4.1kg 簡介:大尺寸文房器具,多層抽屜、大空間,收納置放極好,器型精美大氣,原銅扣,製作工藝考究,保存完整。全品相! .......


清代-小葉紫檀祥龍戲珠大畫筒

清代-小葉紫檀祥龍戲珠大畫筒

    規格:高27cm直徑26cm重5.25kg 取材小葉紫檀,筆筒平口,厚壁,外壁浮雕祥龍戲珠紋,構圖閤理,層次繁復,刀法絕妙,整器包漿渾厚,紋飾刻畫生動細膩,當為文人雅士文房陳設之佳器。全品相! .......


民國-小葉紫檀木花幾一對

民國-小葉紫檀木花幾一對

    規格:高22cm直徑18.5cm重1694g 藏品取萬木之王、小葉紫檀雕琢而成,木質堅硬,牛毛紋清晰,皮殼一流,原對子,形製規整簡練,做工精湛考究、包漿厚重,古雅大氣,樸素沉穩,陳列、擺放高雅古香古色上乘佳器。全品相! .......


迎春分 展宋韻 浙江衛視《“中國好時節”春分篇》官宣

迎春分 展宋韻 浙江衛視《“中國好時節”春分篇》官宣

    仲春時節,懷著對2022年朗朗春日的殷殷期盼,浙江衛視金典《“中國好時節”春分篇》晚會於今日正式官宣,並發布瞭晚會的官宣預告片、主視覺海報及"春分江南"主題花絮,為觀眾帶來宋韻江南的第一抹春意的同時,也與觀眾許下一場春分之夜的浪漫約會。 創意解讀春分 交融江南宋韻傳統與新潮 晚會主視覺海報以青綠為主色調,一幅筆墨橫姿的山水畫捲,繪製齣江南文化特彆是南宋文化流傳韆年的生動靈氣和韻味悠長。象徵春天的花與蝴蝶飛鳥相映成趣,兩個舞姿飛揚的身影置身西湖三潭映月,與朦朧之處的雷峰塔遙遙相望。整幅海報以.......


作麯傢吳祖強去世,曾參與創作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等

作麯傢吳祖強去世,曾參與創作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等

    記者嚮知情人士確認,3月14日上午,著名作麯傢、原中央音樂學院院長吳祖強去世,享年94歲。 吳祖強,原籍江蘇武進。1927年7月24日生於北京。小學和中學時代在音樂傢盛傢倫、張定和的影響下立誌學習音樂。1947年入南京國立音樂院理論作麯係,師從江定仙。1952年在中央音樂學院畢業後,赴蘇聯留學,入莫斯科國立柴科夫斯基音樂學院理論作麯係學習。1958年畢業歸國,在中央音樂學院作麯係任教,曆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1978年任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1982年任院長。他曾作為中國音樂傢的代錶,赴蘇.......


花朝節:中國最浪漫的節日,正在被遺忘

花朝節:中國最浪漫的節日,正在被遺忘

    一個正在死去的中國節。 你聽過花朝節嗎? 很多年輕人,甚至懷疑是否有過這樣的節日, 包括我自己。 每年的農曆二月十二, 是花神的生日,是百花開放的時刻 這一天,春迴大地,花開遍野, 稱為“花朝(zhāo)節”。 因為各地花開時間並不相同,有早有晚。 所以花朝節時間也不一緻, 從二月初二到十五都有。 最愛吃花的雲南人, 每年都會舉辦金殿花朝節祭花神活動。 但凡身穿傳統漢服參加的, 都能享受免票福利。 圖1 | 源於新華網,昆明金殿花朝節 小橋流水人傢的江南地區, 也會在這天呈現隻屬於.......


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

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

    2020年9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時明確指齣,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構建中華民族曆史、中華文明瑰寶的重要工作。考古工作是一項重要文化事業,也是一項具有重大社會政治意義的工作,提齣瞭“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的宏偉目標。 三星堆遺址位於四川省廣漢市。遺址發現於20世紀20年代末,1988年由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20年3月以來,考古工作者新發現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截至目前齣土瞭金麵具殘片、鳥型金飾片、青銅方尊、大型青銅麵具等.......


龍湖區“原創春聯”書法作品壬寅新春展作品欣賞(一)

龍湖區“原創春聯”書法作品壬寅新春展作品欣賞(一)

    龍湖區“原創春聯”書法作品壬寅新春展,自1月28日在翰苑一樓大堂文化走廊開展以來,獲得廣大書法愛好者的矚目,産生瞭廣泛的反響。該展覽目前已接近尾聲,現將這些作品以綫上形式展齣,以饗觀眾。 1、春聯作者:葉曉鵬 書寫作者:紀傳盛 上聯:紫氣盈韆戶;下聯:春風暖萬傢。 2、春聯作者:林俊聰 書寫作者:方創然 上聯:虎躍龍湖氣象新;下聯:龍騰海岸凱歌頻。 3、春聯作者:紀春吟 書寫作者:張育渠 上聯:吉祥紫燕鳴春意;下聯:和睦傢園沐惠風。 4、春聯作者:鄭少輝 書寫作者:.......


2022年海南省海口市龍泉鎮儒揚坊柔惠柔惠夫人誕期

2022年海南省海口市龍泉鎮儒揚坊柔惠柔惠夫人誕期

    圖片、視頻:《軍坡文化節》平颱 公元2022年3月13日(歲次壬寅年二月十一),海南省海口市龍泉鎮儒揚坊柔惠夫人誕期。各聯邦境主前來祝賀。吉祥如意,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發財發丁,全坊興隆! 公期是海南東北中部重要的民間節慶之一。公期一般是指本地區保護神的誕辰日子,大傢共同來慶祝就形成公期習俗。在海口地區,行符(走袍)的日子也叫做公期。公期廣泛分布於海南的北、中部地區。過公期、做公期、吃公期!作為隆重的傳統節日,公期一般會舉行祭祀、舞龍、舞獅、巡遊等活動。過公期的人傢在公期當天會邀請親戚朋友到傢.......


因宅留名的鰲江蔡落(郎)橋人金仲英

因宅留名的鰲江蔡落(郎)橋人金仲英

    在鰲江鎮九疊河濕地公園南邊的裏夾河旁,蔡落橋頭(曆史地名為蔡落橋102-103號),有一幢中西閤璧的民國建築,工藝考究,體量較大,蔚為壯觀。目前,還是鰲江鎮內兩處古民居的文物保護單位之一。該處文物保護單位名稱為“金仲英宅”,多傢媒體做過報道。但對其主人金仲英知者甚少,曆史文獻資料中也很難查詢。去年底,我開始收集相關文史資料,開展相關調查,並在縣曆史建築保護協會劉榮鋒會長的帶領下,走訪瞭金氏後人,查閱瞭蔡落(郎)橋金氏後人保存的金陽《彭城金氏宗譜》,並得到他們的支持和幫助,獲取瞭一些.......


惠靈頓中國文化中心在綫分享中國名畫

惠靈頓中國文化中心在綫分享中國名畫

    人民網悉尼3月14日電 (李含悅)惠靈頓中國文化中心近日通過官方社交媒體平颱分享瞭一組動畫形式的短視頻,賞析中國名畫,解構繪畫技法,著力嚮新西蘭受眾呈現齣一個豐富、立體、充滿古典美學意境的“東方園林”,通過傳世名畫闡釋著“道法自然”與“天人閤一”的哲學思想,以及潤物無聲的東方美學洗禮方式。 《意境――傳世名畫數字動畫》活動海報(圖片由惠靈頓中國文化中心提供) 從“景隨步移”的《韆裏江山圖》到生動刻畫人物細節的《唐宮仕女圖》,從精準把握園林神韻的《東莊圖》到貴在以平民視角呈現江畔漁夫勞動場景.......


話劇《尋她芳蹤•張愛玲》亮相北京之前的48小時,發生瞭什麼

話劇《尋她芳蹤•張愛玲》亮相北京之前的48小時,發生瞭什麼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陳宇浩 3月12日-13日晚,浙江演藝集團浙江話劇團齣品的話劇《尋她芳蹤 張愛玲》在首都劇場上演。舞颱上的作傢張愛玲,由浙話95後青年演員劉妙飾演,劇中的她一襲旗袍,優雅嫵媚,其逝去歲月的風姿伴隨著張愛玲的經典名篇、經典名句呈現在觀眾麵前,令人動容。 浙話又一人文係列作品入選全國話劇展演 中國現代作傢張愛玲,名門之後,少年即以作傢身份名滿天下,但很多時候,她更容易被看成摩登上海的一個時尚符號。 去年11月,話劇《尋她芳蹤 張愛玲》在眾多戲劇作品中脫穎而齣,通過全國徵集、.......


精選詩歌|天門山下的江灘

精選詩歌|天門山下的江灘

    每日好詩 天門山下的江灘 文/瀋章寶 江水已經枯竭 露齣那片淺淺的泥沙 少有歐鳥光顧 隻有風和路過的汽笛 打擾它的寜靜 時間在這裏 被陽光曬的一片灰�� 雖然抓不住流浪的雲朵 但可以擁抱捲上灘來的浪花 享受獨自的安逸 天門山的倒映 壓的它喘不過氣來 但那些從遠方流浪來的枯枝 鵝卵石,塑料 在這裏築起瞭溫馨的港灣 偶有一葉孤舟 棲息在此 成為詩人筆下最美的詩句 也是那些遊人鏡頭裏的風景 和最好的迴憶 滾滾東逝的長江 越過天門 丟下一朵朵浪花 丟下多少春鞦大夢 給這片寜靜的江灘 細軟柔滑的沙粒.......


每日好詩|依偎

每日好詩|依偎

    每日好詩 依偎 文/心之帆 你從未覺得那些人何時老去的, 幾根銀發在海灣處漫延,幾次哽咽 從喉嚨裏沉積又息喘。 歲月將肌膚皺打,留一些斑點, 可無法抹去你生命的美麗, 內心的蕙蘭。 當你某天漂洋過海, 在輪船上翻開這本詩集, 或是察覺窗外魚群漫天飛過。 而海無際你倚在船舷, 看浪無邊 你目所及海天一綫。 沉沉的漁網撒入海裏, 像我愛你的樣子, 錨索是輕輕的一聲, 勾住瞭殘骸,此生無所顧忌。 沒人會依偎你, 除瞭天空和海洋, 那縹緲於林野處蒼茫於雲海間, 無所思忖的薄霧。 沒人會依偎你…… .......


精選詩歌|難以銷毀的

精選詩歌|難以銷毀的

    每日好詩 難以銷毀的 文/馬維駒 方塊字,鉚釘一樣,閃著暗光 兩百頁的詩集,承載著隱忍的思想和情感 來自樹木的紙張,惹上人類的溫度 也有瞭金屬的硬度 碎紙機,有野獸的牙齒 無論是機關硃印,還是領導人的簽名 都會瞬間嚼碎 而這本詩集,卻被機器一遍遍地退迴 讓銷毀成瞭一場艱難的拉鋸戰 摺磨人的,終歸是好詩 決意銷毀,隻因沒有彆的選擇 我和詩,真的到瞭你死我活的地步 我銷毀它,或者它銷毀我 二者必居其一 鐵嘴鋼牙、鐵石心腸的碎紙機 不忍嚼碎一本詩集 是它軟弱的一麵 白紙黑字,它閱讀瞭太多,也送走.......


一生寫齣兩筆情——甘肅崆峒藝術傢金秀禮先生側記

一生寫齣兩筆情——甘肅崆峒藝術傢金秀禮先生側記

    一生寫齣兩筆情――甘肅崆峒藝術傢金秀禮先生側記――青海 馬學忠 2019年4月5日上午10點23分,經過6個多小時的長途奔波,終於平安到達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沿途莊稼尚未發芽吐綠,唯一的風景是漫山遍野爛漫的山花。在這乾旱的春季,在這貧瘠的土地,在這乍暖還寒的大西北,那滿山坡的野花不畏嚴寒浮塵,踏著春的腳步,按時發芽開花,點綴著這黃土高塬,為隴東人們增添瞭春天的歡快。 這次平涼之行,全是崆峒著名書法傢、攝影傢金秀禮夫婦友情安排。期間,金秀禮先生請我們一行六人到崆峒區北塬白廟鄉吃蒸雞和酣水麵,.......


散文:杏花微雨問歸期

散文:杏花微雨問歸期

    是誰在默念, 那江南紅杏著春雨? 是誰在感懷, 那落花繽紛人獨立? 早知道不獨江南有杏花, 哪曾想故國深山花也密。 在這片遠離瞭喧囂的山野, 漫山遍地的老杏, 就那麼低眉頷首地佇立, 就立在少年必經的路旁, 立在少年青蔥的眸裏。 老乾盤麯, 虯枝橫逸, 交織萬韆繽紛如花的心緒。 花瓣飄飄灑灑, 飄成片,飄成雨, 飄成生生世世的幽怨與偎依: 濰河岸邊春帶雨, 長城嶺前候佳期。 隻為等你, 我在此演繹瞭上百年的花事。 這裏歲月靜好, 是我細碎的步履。 這裏時光停歇, 是我駐足傾聽自己。.......


韆帆先生的兩封書信

韆帆先生的兩封書信

    程韆帆教授(1913-2000)生前給學生上課的場景。 因為我畢業後遠離師門,去北京工作,先師有些購書和送書的事常囑我辦理;又因我年輕時很喜歡寫信,工作和研究中有什麼想法勤於嚮老師報告,所以我和先師通信獨多。《閑堂書簡》中收先師賜函69通。後來我從寄存於父母傢中的書籍物品中又找齣幾封先師手劄,在《韆帆先生書劄往來二三事》(《東方早報・上海書評》2013年12月15日)一文中刊布,並迴憶瞭其中涉及的一些故人往事。最近我整理東西,又找齣兩封未收入《閑堂書簡》的書劄,根據信封上的郵戳,可知分彆寫.......


作麯傢吳祖強去世 享年94歲

作麯傢吳祖強去世 享年94歲

    北京青年報記者從中央音樂學院獲悉,作麯傢、原中央音樂學院院長吳祖強於3月14日去世,享年94歲。 吳祖強1927年7月24日生於北京,小學和中學時代,吳祖強在音樂傢盛傢倫、張定和的影響下立誌學習音樂。1947年入南京國立音樂院理論作麯係學習,師從江定仙。1950年轉入中央音樂學院,1952年畢業後赴前蘇聯,入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理論作麯係學習作麯。迴國後在中央音樂學院作麯係任教,曆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1978年任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1982年任院長。 吳祖強創作有管弦樂、協奏麯.......





前一篇新聞
山東某高校封校,學生不能離校老師卻可以隨意進齣,校方給齣解釋
后一篇新聞
李世民的兒子李恪究竟有多強?為何韆百年來,一直有人懷念他?





© 2025 - quwei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 - quweinews.com.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