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作為最高權力責任者,拒絕取消維持瞭300人之短見議和與接受恥辱,這在體現其政治之乾練的同時,也多次惡化瞭近代中國的前途。——對慈禧的評價
慈禧與武則天
在我國的曆史上,真正登上過政壇的女人有很多,但非常著名的卻隻有兩個,一個就是大唐盛世時的武則天,另一個就是在現代飽受罵名的慈禧。
兩者雖然都在史書上留下瞭名,但是卻留下瞭完全不一樣的評價,首先作為我國曆史上真真正正唯一的女皇,武則天的能力是真真正正可以說的上是巾幗不讓須眉。
甚至於,在某些殺伐決絕的重大決斷上,很多的男人都比不過她。武則天是真正的巾幗英雄,不但能力纔華齣眾,更是有著繼往開來的恢拓氣魄。
在武則天手中,原本的大唐江山得到瞭更宏偉的發展,政承貞觀、下啓開元。對於她來說,那15年的為政生涯,最適閤得到這般的公正評價。
慈禧則不同,作為太後,她倒是有著磅礴的野心,也希望自己能將一個諾大的帝國掌控在自己手中。但是很可惜,上天並沒有賜予她相關的纔俊。
這位晚清太後並沒有女皇武則天的雄纔大略,恰恰相反,在她的手中,大清國失去瞭最後的變革機會,隻能在人民的烈火中迎來化為灰燼的結局。
與此同時,由於慈禧以及一乾食古不化的廢物官員的存在,我國近代的屈辱在慈禧手中達到瞭最高峰,這也使得慈禧最後身敗名裂,令人唾棄。
野心磅礴但無纔更無德
眾所周知,我國曆史中最黑暗最、令中華兒女痛心疾首的那個年代就是晚清,晚清也成為瞭中華曆史上最為特殊的一個時期。在這個時期裏,傳統的君主王朝已經走到瞭生命的暮年,成為瞭阻礙新興事物發展的絆腳石。
事實上,自乾隆後期開始,閉關鎖國就已經開始嚴重影響我國的發展,也嚴重地影響瞭社會的進步,清朝在此時便已經走嚮瞭沒落衰弱,
1840年後,要說天下最苦的職業是什麼?可能很多人會認為是大清君主,因為大清的國門被外國列強的堅船利炮轟開,所謂的上國不過就是一場夢幻,一場泡影罷瞭。
從道光開始,每一位君主都意識到瞭,必須做齣改變這一重要結論。但是很遺憾,大清朝積重難返,各位君主也隻能有心無力。後來,熱河避暑山莊中,鹹豐暴斃之後,皇室又一次像清初康熙那樣,齣現瞭幼年君主登基的尷尬局麵。
康熙,8歲登基,在祖母太皇太後孝莊的扶持之下,成為瞭一代少年君王。他少年滅鰲拜,青年平定吳三桂,中年時期平定台澎,剿滅葛爾丹,何等的雄壯威武。
這纔是身為人傑該有的麵貌,也是身為人君該有的雄纔偉略,當然也不難看齣孝莊太後的手段和能力。然而,數百年過去瞭,慈禧可當不得孝莊。
鹹豐在熱河避暑山莊中去世後,慈禧和慈安共同扶持同治登基,兩位太後一同聽政,慈禧胸無良謀、心無大略,卻想要效法武則天、效法孝莊。
她的權力欲望過於膨脹,對權力的追求似乎已經達到病態,想將君主當做手中的傀儡。但是慈安尚在,她對於慈禧的野心也一直心有提防,慈禧也做不得太過分之事情。
慈安與慈禧太後
話說,雖然上位的同治是慈禧的親生兒子,但慈禧本人的地位卻並沒有多高。鹹豐尚在時她隻是一位後宮嬪妃而已,哪裏能與身居後位的慈安相比。
論身份,慈安能將慈禧徹底地打入萬劫不復的深淵中;論地位,慈禧與慈安相差很多,用現在的話來說,提鞋的資格都不夠。或許也是因為如此吧,慈安也沒過於針對慈禧,兩人之間並無直接的恩怨。
可是,這一切都隨著鹹豐的暴亡而改變瞭,權力能令人丟失人性,這句話當真是至理名言。已經品嘗過權勢的慈禧,似乎中瞭權勢的毒,她開始醉心於權力和權勢之中,甚至喪心病狂地想要大權獨攬。
不過,慈安皇太後還在頭上壓著自己,她倒也沒敢太過放肆。與為權勢瘋狂的慈禧不同,慈安皇太後原本就喜歡簡樸的生活,清心寡欲的她隻想為大清培養齣,一位能綿延祖宗社稷江山的、閤格的繼承人。
慈安太後雖然很少參與政事,但丈夫鹹豐的離世,還是迫使他要挑起這副重擔。很多時候,軍國大事她都會和慈禧、八位輔政大臣商量再三纔敢實行。
對待權力上,兩位皇太後有著截然不同的態度,在生活作風上,二人也是截然不同。慈安清心寡欲、簡樸從事,而慈禧太後則喜好奢靡的生活。
戲子遭罪
慈安一直也想找個機會狠狠敲打慈禧,終於有一天,一個天賜良機被慈安抓到瞭。當時,慈禧有一個愛好,非常喜好聽戲麯,尤其是在成為太後之後,每日最喜歡的便是聽上一段戲麯。
由此,慈禧常常會召集戲班子或是戲子入宮為自己唱戲。按理說,這也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愛好,可問題在於,慈禧召集戲子的時間實在不對。
她常常因為需要處理國事拖至半夜,隻有深夜時分,纔會召集戲子入宮為自己演唱幾段戲麯。在一次召集戲子入宮唱戲時,來瞭一位非常俊秀的戲子,英俊的麵容加上唱功深厚,慈禧非常滿意。
於是,他便讓戲子唱瞭整整一夜,後來這件事很快就傳到瞭慈安皇太後的耳中。作為母儀天下的太後,慈禧居然敢做齣有違宮內規矩的事情,這令慈安皇太後非常惱火。
她也顧不得已經夜深,直接帶著奴婢就趕往慈禧的西宮,待得慈安趕到,戲子仍在演唱。反觀慈禧,則是一副十分滿意的錶情在欣賞著戲子的演唱,絲毫沒有注意到慈安已經來到宮中。
慈禧不顧太後之尊做齣此等有損皇室顔麵之事,令慈安登時氣就不打一處來,為瞭殺雞儆猴,慈安當即吩咐手下拿下戲子,著人推齣去,將戲子一頓毒打。
下人們打的戲子奄奄一息,眼瞅著是活不成瞭,第二天找個奴纔抬齣宮門瞭事。此事慈禧也不敢有什麼過多反抗,畢竟慈安身份高於自己,加上本就是自己壞瞭規矩,也隻得作罷、打碎瞭牙往肚子裏咽!
慈安能夠製得住慈禧本是一件好事,但奈何她很短命,若是慈安皇太後能活得再長久一些的話,說不準大清朝後半段的曆史就會發生改變。
奈何,曆史中沒有如果,慈安太後早亡,大權盡數落到瞭慈禧的手中。沒有瞭製衡之人,慈禧越發的肆無忌憚,在她手中大清已經徹底糜爛無可救藥。
1911年的烈火,最終將腐朽的清王朝徹底毀滅,可悲可嘆。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