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7/2022, 4:13:16 PM
曾位於倫敦查令十字街84號的馬剋斯與科恩書店手繪圖,圖片選自《A Reader's Book of Days》。
壹
如今實體書店這行不好做,可謂賢愚共鑒。目睹書店的減少乃至消亡,人們也常常憂患意識十足地轉發呼籲,嘗試挽救一些陷入睏境的實體書店,願為城市留下文明的角落。這是極好的,畢竟總有一盞書店的燈光,等待溫暖人心。
至於作傢等知識分子有關這個問題的發聲更是數不勝數,倒是一些無惡意的揶揄更加有趣。譬如惡趣味的硬漢派推理小說大師勞倫斯・布洛剋,在“雅賊係列”中就塑造瞭一個令愛書人尤其是書店店主百感交集的角色:伯尼・羅登巴爾,這廝白日裏經營一傢二手書店,晚上則揣好工具、戴上手套,遊走於高檔住宅區中開始溜門撬鎖。
有足夠的理由推測,這個善於撬開彆人傢大門然後發現一具屍體的羅登巴爾先生,假如沒有這“夜間兼職”貼補生活,隻怕褲衩都會賠丟。在“雅賊係列”第六部《交易泰德・威廉姆斯的賊》一書中,可憐的伯尼遭遇瞭今天眾多實體書店麵臨的噩夢――房東漲租金。這本書齣版於1994年,是書店行業還未遭互聯網電商這一新業態進攻的年份,書中的房東大人是這樣教訓伯尼的:
“誰會上這兒買書呢?你落伍瞭,我的朋友。你應該走進時光隧道,迴到第四大道以書街享譽全球的時代去。……平裝書毀掉瞭二手市場,大眾舊書店已成明日黃花,老闆們不是退休就是掛瞭。你這行就要銷聲匿跡啦!這可是個美麗的九月的午後,我是你店裏唯一的顧客,你說這代錶你這行前景如何?”
這行就這麼慘?這行就這麼慘。
若聊書商賣慘,英國佬肖恩・白塞爾的本領可謂舉世無雙,此人從長相到性格再到談吐,均酷似大英神劇《布萊剋書店》主角,其難搞可想而知。他的愛好是吐槽顧客看而不買、舉止奇葩、問題清奇、錙銖必較,外帶吐槽賣書生活收入微薄而工作繁重,店員亂放圖書以及言語使他傷感,最後還鄭重其事地將上述吐槽記錄整理成《書店日記》係列,被稱為“行業勸退書”,暢銷全球。
肖恩・白塞爾
說到這,大傢可不要被他騙,以為肖恩・白塞爾真的厭惡這行當卻又無力改變,身陷中年危機不可自拔。白塞爾實則為“口拒體誠”之典範,辭掉電視台薪資優渥的工作,經營書店近二十年且絲毫沒有改弦更張的打算,足見此人將吐槽分享他人、把快樂留與自己的悶騷性格。
《書店日記》
貳
實體書店不好做,從上麵這些事兒足以看得清楚,但若簡潔地做齣悲觀判斷“書店已死”隻怕是太過倉促草率。書店的繁興與沒落,在不同國傢不同時間已經發生過無數次,原因各有不同,但最終書店都沒有滅絕。書店不是渡渡鳥,書店不是大海牛,書店倒像是門宗教。“三武一宗滅佛日,十萬菩提盡默然”,看似遭滅,春風一吹,又是滿原葳蕤春草。
1913年,美國知名的大藏書傢愛德華・紐頓架不住太太和朋友的輪番“進諫”,打算暫停買書、藏書、讀書的死宅生活,坐船經地中海前往埃及遊覽尼羅河。這本應是段賞心悅目的旅程,孰料紐頓先生在船上留下瞭一段在嗜書者圈子裏如同《聖經》的思考:
“尼羅河源遠流長,數韆年來滔滔不絕,未來想必亦將繼續奔流不輟,而倫敦等著我搜尋探訪的書籍卻片刻不待人呐!”
美國藏書傢愛德華・紐頓
紐頓先生擲下這豪言壯語後,立馬帶著可憐的太太在那不勒斯下船,輾轉迴到倫敦逛書店買買買瞭。而曆史證明他是對的,昔日紐頓徘徊徜徉過的書店百不存一,畢竟不是每傢書店都能像Hatchards(哈查茲書店,英國最古老的書店)一樣從1797年活到現在。
這些逝去的書店中,最讓人心痛的莫過於《查令十字街84號》這本愛書人越洋書信集中的主角――馬剋斯與科恩書店瞭。這傢書店記錄瞭曾經的美國窮作傢海蓮・漢芙與書店主管弗蘭剋・德爾若有若無的情愫以及有史以來最融洽的一段書店顧客與店員的關係。但現在,它不存在瞭,原地址相繼被改為唱片行、酒吧、麥當勞……唯一留存的痕跡,是外牆上的一塊紀念銅牌,上書海蓮・漢芙之名,在風雨洗刷中透齣歲月滄桑之美。
查令十字街84號外牆上的紀念銅牌。
但倫敦依然是世界上最富文化氣息、書店數量最多的城市之一,新近幾十年崛起的若乾連鎖書店、獨立書店乃至旅遊書店,都為這座城市保存下一層溫柔的氤氳著文化的光環。
沙皇俄國與二十世紀早期的日本也經曆過類似的圖書行業大劫難。1862年阿普拉剋辛市場大火,燒掉瞭整條書街,幾乎徹底摧毀聖彼得堡書店行業以及每一個稍具分量的書商。日本更是先後遭遇東京大地震與東京大轟炸,祝融之災頻繁地大規模爆發,外加戰爭時期對紙張的控製,幾乎毀掉瞭東京乃至整個日本的圖書行業。但今天,兩國仍有眾多書店似恒河沙數,日本更是有神保町這樣的書蟲聖地。
日本神保町舊書店街。
我國又何嘗不是喪失瞭琉璃廠這樣的書肆密集區域,更遺失瞭書店夥計都是版本學大傢的良好文化傳統,以緻孫殿起先生這般人物再無所見。從鄧雲鄉、範用、阿英、黃裳、薑德明等諸位先生的迴憶文章中可以看齣,喪失掉的大量書店與書街又豈在少數?但今日中國的書店與讀書氛圍,雖然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又怎能說差瞭呢。
因而,隻能說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色,會有一些書店因兵事戰亂、水火之厄、所處時代的特殊被市場自然裁汰而倒下,又會有另一些書店應運而生。前後兩批在歲月長河中自然接力,完成書店迭代的過程。
這個流程已經流轉韆年,我輩凡夫倒也沒有隻手補天裂的本領,隻好不得已地接受這既成事實。問題隻在於,會有很多我們喜歡的書店輸給命運、輸給時光,就像查令十字街84號那傢一樣。
如何不忘卻它們呢?照片與文章可能會被淹沒在信息洪流中,就此塵封再也不被想起,讀書人的事還是隻有書纔能解決。
曾經的馬剋斯與科恩書店。
叁
有關書店的書籍大緻可分為兩類,第一大類是以鍾芳玲女士的《書店風景》《書店傳奇》《書天堂》三部麯為代錶的精美圖片佐以簡略介紹的圖書,此類書籍值得一讀的還有綠茶所著的《如果沒有書店》,裝幀配圖極緻精美,且書中所涉23城眾多書店絕大多數位於中國大陸,是實實在在記錄我們的時代、我們的書店的書。
第二類,則是對書店從業者的訪談,可以很好地歸納齣書店行業的整體樣貌以及特色書店的個性,其中佼佼者為日本作傢吉井忍的《東京本屋》一書,其在圖書領域涉獵廣泛,介紹瞭眾多新鮮書店業態,但在我看來最有用之處還在於它揭示瞭幾乎可以說是全世界書店所麵臨的時代問題:網絡書店傾軋、實體租金負擔重、賣書不如賣咖啡掙錢、賣書利潤微薄難以自給。
如果說第二類書揭示的乃是書店行業之共性問題,那麼第一類書則有另外一層悲哀的含義。無論是《如果沒有書店》還是我頗喜愛的《京都古書店風景》《神保町書蟲》等等,書中羅列的精品書店均有部分在苟延殘喘,部分甚至已不再存在。若時日稍長,甚至有書中書店全員陣亡,書籍變為“錄鬼簿”的可能。彼時,第一類書已然有瞭超脫作者原意的存在,它們會直觀地展現現實的骨感與曆史的滄桑。
綠茶手繪模範書局・詩空間外觀,圖片選自《如果沒有書店》。今年年初,模範書局創始人薑尋先生在庫房搬書的過程中意外身故,他曾說,希望模範書局能成為“一間百年老店”。即使有一天模範書局不再存在,但模範的精神已在很多人心中。
人類正在進入“互聯網”和“無紙化”的時代。如若歲月洪流當真要彆開生麵,將實體書店乃至實體書整個拿走,那就意味著我們可能真的要和書店說再見瞭。如果這一天真的到來,我希望這種告彆是《今日店休》那樣的。
《今日店休》是一個做瞭七十年書店老闆,名叫阪本健一的老爺爺寫給愛妻、生活和書店的情書。1946年,二戰剛剛結束,日本基本上是一片廢墟。年輕的阪本健一三餐不繼,全傢麵黃肌瘦,束手無策之際,他取來傢裏一套完整的百冊“岩波文庫”擺起瞭地攤,孰料做得有瞭些眉目,於是慢慢有瞭固定店麵,與愛妻一同經營,名曰“青空書房”。本是一傢13平方米不到的袖珍小店,絕不起眼,卻意外因老爺爺的手繪海報而進入公眾視綫,外加積纍六七十年的口碑與學界認可,青空書房成為一傢極好的特色書店。
阪本健一在青空書房前。
而這世間,極好的如同極壞的,最終都會被時光帶走,老爺爺先送走瞭愛妻,繼而在2016年溘然長逝,享年93歲,青空書房也隨之一同作古。
如果最終要與深愛之物離彆,那麼請讓時間再慢一點吧,直到把我們一同帶走,一同消弭在時光中,如同一束光,迴到瞭光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