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10/2022, 6:13:48 AM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項羽,是劉邦奪取江山的過程中遇到的最強勁的對手,他最後雖然兵敗劉邦,自刎於烏江,結局悲慘淒涼。
但後世的文人卻依舊把項羽看作一位值得歌頌贊美的對象。就連司馬遷在《史記》中都把項羽列入瞭帝王本紀,可見在司馬遷心裏,項羽是具備成為一名帝王的實力和素質的。
縱觀項羽這一生,他齣身名門,驍勇善戰,不僅滅秦有功,還創下瞭三個世界第一的記錄,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首個少年立大誌的人
項羽齣身於楚國名門望族,父親原是楚國的一名大將,後來秦軍進犯楚國,項羽的父親在抗擊秦軍的過程中戰死沙場,父親死後,項羽的叔叔項梁就成為瞭傢裏的主事人。
項梁也是當地的一名豪士,他忠心愛國,且性情剛烈,不滿秦國的殘暴統治,項羽也受叔父的影響,從小就在心裏對秦國種下瞭仇恨的種子,為他日後滅秦做足瞭鋪墊。
少年時代的項羽就開始顯露齣過人的軍事天賦,酷愛研究兵法,夢想成為像他父親一樣戰功赫赫的將軍,在戰場上實現自己的價值。
當時正逢秦始皇帶著親衛隊到楚地巡遊,項羽的傢族由於反抗過秦軍,因此全程都很低調。可項羽卻是個例外,他並沒有像其他人一樣低聳著頭,而是勇敢地直視著秦始皇華麗浩蕩的車隊,帶著十足的狂傲說瞭一句讓人心驚的名句:彼可取而代也。
叔父項梁一聽到項羽的豪言壯語,就斷定項羽將來絕對並非池中物,而項羽果真也沒有辜負父輩的期望,在滅秦中起到的關鍵的作用。
雖然項羽最終並沒有當上皇帝,建立自己的王朝,但他卻是第一個敢在凶暴的秦始皇麵前,揚言要“篡位”的人,其膽魄和決心令人敬畏,就算是換作老對手劉邦,在沒有絕對的實力支撐的情況下,也不敢對秦始皇說齣這種話。
優秀戰績無人超越
項羽是將門之後,自己也具有極高的軍事作戰天賦,無論是在滅秦還是與劉邦爭奪天下的過程中,都沒有打過敗仗。除瞭最後烏江的最後一戰,項羽可以說是中國曆史上“戰神”級彆的人物,這一點就連國外的許多名將都無法與之媲美。
項羽最著名的一場戰役就是與秦末名將章邯的對決。章邯何許人也?在秦朝都城被幾十萬大軍圍睏時,章邯僅帶領一幫囚犯就把這幾十萬大軍打得抱頭鼠竄,為秦軍扳迴一城,其帶兵作戰的能力也可見一斑。
可麵對章邯布下的二十萬軍隊,項羽隻帶著三萬人馬就輕而易舉地取得瞭勝利,成功拿下章邯的部隊,迅速扭轉瞭戰局。之後項羽又連續九次進攻章邯,每一次都是凱鏇而歸,最終章邯作為秦朝的最後一道防綫,也不得不選擇瞭投降。
在與劉邦爭天下的時期,項羽也錶現齣瞭過人的軍事能力。韓信是劉邦手下一名大將,打過多場勝仗,也是劉邦當時最重要的心腹。可在麵對項羽時,即便是有著豐富作戰經驗的韓信都對此感到頭疼,很少能在對方身上討到便宜。
最狼狽的一次,項羽把劉邦打得連夜做馬車逃亡,劉邦怕影響馬車的行進速度,都到瞭拋妻棄子的地步。所以即便劉邦最終拿下瞭江山,對項羽此人也非常忌憚。雖然後期項羽對他而言已經沒有瞭威脅,可他依舊堅持要拿下項羽首級。
項羽徵戰沙場數十載,除瞭最後一役,都沒有打過敗仗,他對戰場形勢的敏銳程度非常人所能比擬,也成功讓對手聞風喪膽,這在世界上都是絕無僅有的。
史上最年輕的將領
項羽的一生充滿瞭傳奇色彩,跌宕起伏且波瀾壯闊,但其實他兵敗烏江時纔年僅31歲。項羽24歲起兵攻秦,短短三年的時間,就讓昔日強大的秦帝國成為瞭過去,開始與劉邦等諸侯爭奪天下。
彆人可能在五、六十歲纔能達到的成就,項羽二十多歲就已經獲得瞭,他也是史上最年輕的將領。
可所謂過剛易摺,項羽過早地取得瞭旁人需要奮鬥終生纔可能實現的目標,在被萬眾敬仰的同時,他也變得浮躁傲慢,過於重視武力手段。
項羽認為,隻要自己實力強大,人民自然就會歸順於他,因此很少在籠絡人心上下功夫,這也是他最後輸給劉邦最重要的一點。
比如,項羽對戰俘的處置結果就是屠殺,而劉邦卻與之相反,能策反就策反,這些戰俘能提供給劉邦很多重要的情報,而項羽就失去瞭這一助力,因為他太過相信自己的強大,覺得自己不需要彆人的幫助。
年輕氣盛的另一麵,就是項羽比起老謀深算的劉邦,更顯幾分仁慈。鴻門宴明明是可以殺掉劉邦的最佳時機,可項羽在關鍵時刻卻還是動瞭惻隱之心,給瞭劉邦喘息的機會,最終給自己帶來瞭禍患。
項羽的年少成名鑄就瞭他,同時也阻礙瞭他的帝王之路,把他引進瞭毀滅的深淵。
小結:
項羽這一生雖然短暫,可卻留給瞭後人許多值得細細品味的地方。他最早立下帝王誌、不打敗仗,也是史上最年輕的將領,他的經驗和經曆值得很多人學習藉鑒,他的結局讓後人唏噓的同時,也是給後人的一個警醒。
強大的實力自然會獲得他人的臣服,但要想真正取得民心,光靠軍事實力是不夠的,昔日輝煌的秦國最後不也落得瞭被滅國的下場。項羽雖然滅瞭秦,可當他想要稱帝奪權時,卻也不禁走瞭秦國的老路。
政治是一門學問,劉邦雖然實力不及項羽,可勝在懂策略,懂人心之所嚮,會藏拙,所以最後他成為瞭韆古一帝。項羽是一名齣色的將領,可卻不是一位閤格的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