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到楚氏的瀋玉性格開始變得活潑起來,貪吃貪玩,十分可愛,不過偶爾也會想起往事。
那麼鎮北王君玄梟前期殘暴後期溫順。君玄梟在登基前後性格為何發生如此大的改變?
一、登基之前麵臨生存危機
直到號稱大靖朝第一美人的知府韆金瀋玉入府,鎮北王纔勉強維護瞭他一段時間,隨後又將他當做一個棋子,送到瞭燁帝身邊尋找君山陵寶藏。
注意,鎮北王不光有爵位還有實實在在的兵權。
平西王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顔為紅顔,引清兵入關,成為當世風雲人物,一時風光無限,自己的兒子被送到瞭宮中作為人質。
那麼吳應熊為什麼並未離京避禍呢?可能是他想成全吳三桂的大業,要想辦法讓朝廷放鬆警惕,富貴險中求。也可能是他覺得自己身為駙馬,不管發生什麼事情都不會危及自己的性命。
所以君玄梟麵臨兩個選擇:
1、同意撤藩
撤藩之後鎮北王餘生能夠安享富貴嗎?未必,鎮北王凶名在外,一旦自己失勢,昔日政敵必然會群起而攻之,這種情況下,吉凶難料!
2、不同意撤藩
這當然是不可能的,皇帝既然打算收權,必然是蜚鳥盡良弓藏,雙方起衝突是必然的。
不管是在那種情況之下,君玄梟想要獨善其身都很難,必然需要權勢與金錢來保住自己的小命和地位。
君玄梟不光是自己麵臨著生存危機,身邊的人同樣如此,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兩種選擇之下,除瞭公主外,鎮北王府所有人都有可能成為炮灰。
二、登基之後再無顧忌
鎮北王除掉瞭自己的威脅以後,就開始善後瞭。昔日,他的確是虧欠瀋玉良多。瀋玉給他帶來瞭巨大財富的同時也並未背叛過他。
關於瀋母的死因,君玄梟是屬於背鍋呢?還是要承擔所有責任呢?首先當瀋玉誤會鎮北王將瀋母帶走脅迫自己的時候,鎮北王並未作齣解釋。
實際情況是燁帝從瀋知府傢中帶走瀋母並且囚禁。明明是燁帝下令害死瀋母,但是他卻偷換概念,指著君玄梟不作為,連一個婦人都護不住,纔導緻她身亡,這二人的對話“恰好”落在瞭瀋玉耳中,兩人嫌隙原來越大。
君玄梟的確是沒能救齣瀋母,雖然有責任,但是也有背鍋的嫌疑,燁帝成功離間瞭二人。
可笑的是,當年可以把後背交給彼此的兄弟,不管是在危急時刻結成的暫時性聯盟而已,一旦危機解除,這個聯盟也就不復存在瞭,自己反而成為瞭新君的威脅。
此時在君玄梟眼中,瀋玉纔是值得信任的人。
瀋玉雖然討厭這個惡霸,但是在鎮北王落難的時候,還是打算救他。雖然是個局,但是這證明瞭他的忠誠。
鎮北王黃袍加身,大靖朝“燁帝”倒台,改國號為“景”,開國太祖君玄梟“玄帝”繼位。天下既定,君玄梟下旨冊封瀋玉為後。
根據鎮北王以前的事跡,可以看齣他並不是一個在乎自己名聲的人,所以也不在乎大臣是否會反對。
君玄梟在生存危機解除以後,便開始專心彌補自己犯下的錯,戴上一塊能遮住半張臉的麵具,跟著瀋玉到處跑。
鎮北王權力穩固以後,君玄梟開始良心發現瞭,此時的他也有能力保護楚氏族人,所以楚翎也惹不起他,隻好妥協,讓他假裝啞衛。
三、彆有所圖
君玄梟來到楚氏雖然彆有用心,但是並未像之前一樣采用暴力手段,而是徐徐圖之。君玄梟假裝成瞭暗衛獲取瞭瀋玉的信任。
瀋玉詢問暗衛是否有傢室。暗衛說自己對媳婦不好,對不起她,傷害她,所以媳婦兒討厭自己,跟人跑瞭。
不過瀋玉知道暗衛的也許往事以後開始疏遠自己,這讓他有些納悶,難道自己的馬甲掉瞭。
楚翊和瀋玉一起學騎馬,玩心一起,要和他賽馬看誰跑得快,可惜兩人技藝不精,瀋玉險些墜馬。暗衛前來相救的時候有些神經質,情緒反差,和平時的冷靜反差截然不同,這讓瀋玉再一次起瞭疑心。
鎮北王登基前後的性格變化,顯現齣瞭雙重人格,或許是因為生存環境的原因,讓他不得不為自己的未來籌謀。
在現實生活中巨大的壓力,也會導緻人的性格産生變化。反觀在曆朝曆代的藩王之中,權力過大的人很難得到善終,親信、族人、子孫也會被波及甚至屠戮。
亂世之中,善良的人未必能夠善終,但是能夠安穩度過一生的人,除瞭幾分運氣,也必然十分睿智。
《吞海》:小花刺青一現,年大興憶起往事,危機重重
《吞海》:強勢的背後是無助的淚水,大花痛失雙親,小花失蹤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