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此時已臨近清明節,一位特彆的客人來到瞭毛主席的故鄉韶山。在毛主席的銅像前,這位96歲高齡的老人顯得非常激動,眼中滿含熱淚,隨後鄭重地嚮著銅像敬瞭一個禮。
韶山毛主席銅像
大傢被老人情真意切的舉動所觸動,卻不知老人來自日本,原是侵華日軍的一份子,後來纔加入瞭八路軍,有人問他為何對毛主席有這麼深的感情,老人麵帶感激地迴復道:“毛主席救過我!”
那麼這位老人究竟是誰?他又是如何從侵華日軍轉變為?又為什麼會說毛主席救瞭他呢?
身為和尚難逃世俗,一場侵華戰爭打亂人生軌跡
身處俗世,必然會遭遇一些身不由己的境況,甚至要被逼著做一些自己不願做的事情,給毛主席敬禮的這位老人就是如此。
這位祭拜毛主席的老人名叫小林寬澄,齣生在日本群馬縣天台寺,小林寬澄的父親是寺裏的方丈,在日本,和尚有著較高的社會地位,人人都要尊敬,也能正常地娶妻生子,不僅如此,寺廟等産業全部依法由方丈享有,可謂是名利雙收。
因而小林寬澄的父親希望兒子也能子承父業,安安穩穩地生活,令父親感到欣慰的是小林寬澄對佛法的興趣很濃厚,19歲就順利通過瞭考試,獲得瞭和尚資格。按理說小林寬澄本該繼續學習,承接父親功業,然後娶妻生子,安穩而幸福地過完這一生,可惜造化弄人,日本發動的一場侵華戰爭永遠地改變瞭他的人生軌跡。
前排右一為小林寬澄
1939年,日本為瞭擴充兵力,加快侵華步伐,提齣瞭“全民皆兵”的口號,並強製徵兵,就連寺廟裏的小林寬澄都收到瞭一張紅色的徵兵令。
對於小林寬澄來說,他並不熱衷於參軍立功,從小接觸佛法的他心地善良,並不喜歡爭鬥。然而事與願違,由於此時父親剛剛因病去世,世道也因戰爭而變得混亂不堪,小林寬澄不得不考慮母親日後的生活。政府為瞭說服小林寬澄入伍,更是三天兩頭地來動員,並且大肆宣傳“明朗華北,敵影不見”,稱日本在中國的戰鬥已經結束,戰局明朗,入伍之後不需要打仗,隻需要做做後勤工作就可以瞭,並且承諾會每月發放軍票,保障傢人的生活。
思慮再三,小林寬澄最終無奈地參瞭軍。1939年年底,小林寬澄迴頭望瞭寺廟最後一眼,隨後戴上瞭鋼盔,拿著刺刀跟隨著華北派遣軍第十二軍坐上瞭前往中國的火車,一路顛簸之後,小林寬澄到瞭青島。
小林寬澄
一到青島,小林寬澄就發現自己被騙瞭,中國人的反抗很激烈,大傢要時刻小心,稍有不慎就會遭到反擊,但如今自己已經遠離國土,再想迴去就難瞭,也隻能跟隨著部隊一起奔波。
來到部隊以後,上級不斷用軍國主義為小林寬澄這些新兵洗腦,號召大傢要誓死為天皇盡忠,小林寬澄一度陷入瞭矛盾當中,作為子民,確實應該對君主忠誠,但這場戰爭似乎是一種不義行為,為瞭謀取他國利益,難道就要殺害無辜嗎?小林寬澄的內心對軍國主義充滿瞭排斥和不解。
但自己已經入伍,也隻能奉命行事,在山東濰坊接受瞭6個月的訓練後,小林寬澄成瞭侵華日軍的一名輕機槍手,跟隨著部隊在青島、濟南一帶活動。
但戰鬥不時發生,小林寬澄經常能看到血腥和殘酷的場麵,這些場景讓小林寬澄的內心充斥著反感和不適,正當他對這場戰爭的意義感到十分迷茫之際,一次被八路軍俘虜的經曆讓他徹底地認清瞭日本侵華戰爭的真相,並決心做齣改變。
被八路軍俘虜,內心深受觸動
1941年6月18日下午,小林寬澄像往常一樣跟隨著部隊在縣城周圍進行掃蕩,卻不知這隊日軍早已被埋伏在這裏的八路軍盯上瞭。
仇人相見,分外眼紅,八路軍立馬嚮著小林寬澄一行人發動瞭猛烈攻擊,遭遇突擊的小林寬澄等人毫無反擊機會,很快就走投無路,麵臨被俘,深受軍國主義影響的日本軍士們決定自盡嚮天皇陛下盡忠,小林寬澄麵對八路軍也感到非常害怕,覺得自己必死無疑,現在不自殺說不定當俘虜會被摺磨地更厲害,一時之間悲從中來,拿起槍對準自己想要自殺,幸好一位八路軍戰士眼疾手快,趕緊上來奪過槍救瞭他一命,隨後把小林寬澄關押到瞭膠東支隊司令部。
八路軍臂章
小林寬澄之所以寜願死也不想當俘虜的很大一個原因來自日軍給他們灌輸的觀念,在部隊裏,小林寬澄經常被灌輸中國軍隊虐待俘虜的觀念,聲稱如果被中國軍人捉到瞭隻會生不如死。
也正因如此,剛被關押起來的小林寬澄多次想要自殺,但都被救瞭迴來,對於小林寬澄的激烈錶現,八路軍也感到有些費解,於是派瞭一個懂日語的八路軍士兵嚮小林寬澄解釋:“我們八路軍優待俘虜,不會殺你的”,小林寬澄聽到之後還是不敢相信。
俗話說“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在和八路軍相處的過程中,小林寬澄逐漸發現八路軍的所作所為並不像日軍描述的那樣可怕。
為瞭讓小林寬澄養好自殺時受的傷,八路軍對小林寬澄很是照顧,不管是糧食還是水都先緊著他,甚至還給小林寬澄煮瞭雞蛋,要知道在當時的條件下,雞蛋算是比較稀缺的食物。
膠東大隊特工隊長薑昆看到小林寬澄心懷善意,內心對他也比較有好感,對他很友好,經常來找小林寬澄聊天,還送給他兩本書,一本是《論社會主義》,另一本是《論唯物論》,小林寬澄也通過這兩本書對社會主義有瞭初步瞭解。
隨著小林寬澄和八路軍的交往越來越多,對八路軍也有瞭更加真切的印象,在他看來,八路軍根本就不是日軍宣傳的那樣喜歡虐待俘虜,反而對自己十分友好。
不僅如此,在接觸中小林寬澄還發現八路軍溫柔可親,對待群眾也非常和善,經常無償幫助群眾乾活,收獲瞭百姓的稱贊和愛戴,對比八路軍,日軍反而既殘酷又冷漠,每到一地總是殘忍地傷害無辜百姓,燒殺淫掠,壞事乾盡,也難怪中國百姓恨之入骨。
八路軍宣傳畫
經曆過這些,小林寬澄逐漸對日軍發動的戰爭進行瞭反省,最後他想通瞭,日軍的這種行為完全是侵略,給無數的中國人民帶來瞭深重苦難,就連日本國內也因這場掠奪而到處徵兵,亂作一團,這種損人不利已的行徑令小林寬澄不禁替祖國心生羞恥,也萌生瞭想要為結束侵略做些什麼的想法,而隨後發生的一件事更加堅定瞭他的決心。
1941年,八路軍舉行瞭建黨20周年的慶祝會,作為俘虜的小林寬澄沒想到自己也能受邀參加,內心不禁分外感動,在感動之餘,小林寬澄也明確瞭自己的想法,於是在不久後嚮組織提齣瞭申請,錶示自己想要成為一名八路軍戰士。
從侵華日軍到反戰鬥士,小林寬澄重獲新生
昔日的仇敵如今有機會結為戰友,八路軍組織自然也十分樂意,於是將小林寬澄送往延安進行學習。
1941年9月18日,小林寬澄完成瞭在延安的學習,迴到瞭膠東,和其他被俘日軍組成瞭“八路軍反戰同盟膠東支部”,並擔任反戰聯盟的支隊長和支部書記等職位。
反戰同盟
作為反戰聯盟的一員,小林寬澄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到日軍陣前進行宣傳。在這一時期,小林寬澄經常拿著喇叭在八路軍戰友的掩護下跑到日軍的炮樓附近用日語進行喊話,嚮同胞指明侵華戰爭的實質是非正義的,給中國人民帶來瞭很大傷害,並積極呼籲有良知的同胞和自己一起放棄戰爭,擁抱和平。
這樣的喊話對深信軍國主義思想的日軍自然是一種不小的刺激,他們把小林寬澄當成瞭可恥的叛徒,不僅大聲辱罵甚至對小林寬澄發動攻擊,麵對這樣的危險境況,小林寬澄沒有選擇退卻,反而繼續著自己的反戰宣傳之路。
除瞭真誠的喊話,小林寬澄還準備瞭許多宣傳單頁和特殊的慰問袋,在慰問袋裏裝有香煙和糖果,一有機會小林寬澄就偷偷來到日軍據點進行發放,這種溫柔體貼的宣傳方式無疑引起瞭許多日軍的好奇,宣傳效果十分顯著。
這也引起瞭日本軍方對小林寬澄的“關注”,一怒之下高價懸賞小林寬澄的項上人頭,在這種情況下,八路軍把保護小林寬澄的安全看作瞭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為瞭躲避日軍的追捕,八路軍組織把小林寬澄帶到瞭當地老鄉的傢裏,還時不時地更換住所,生怕小林寬澄遭遇毒手,事實證明組織如此小心謹慎是非常有必要的。
小林寬澄
1943年春,日軍對魯中八路軍的根據地進行瞭瘋狂掃蕩,公開懸賞反戰同盟隊員的項上人頭,組織見狀立即把小林寬澄隱藏在瞭一位陳姓武工隊隊長的傢裏,在這裏小林寬澄受到瞭很好的照顧,陳隊長對待小林寬澄非常熱情,親切地稱呼他為“戰友”,一天三頓換著花樣地給小林寬澄帶飯,就連陳隊長的兒子也主動擔起瞭放哨的工作,對於陳隊長和許多精心照顧自己的中國老鄉,小林寬澄的內心充滿感動,也更加堅定瞭繼續宣傳的決心。
麵對日軍的掃蕩,小林寬澄不得不多次“搬傢”,這一次,小林寬澄來到瞭沂源縣,在一個山洞裏躲瞭起來,負責給小林寬澄送飯的是當地的堡壘戶李義勝,李義勝每天都會悄悄進山洞給小林寬澄送來食物,對於這位不顧個人安危宣傳反戰的日本人,他錶示非常敬佩。在兩人的相處中,結下瞭深厚的友誼。
有一次李義勝不慎引起瞭日軍的懷疑,被對方抓瞭起來,施以嚴刑拷打,逼問他小林寬澄的下落,縱然肉體痛苦不已,李義勝直到最後也沒有透露半句,這樣的堅定維護不禁讓小林寬澄熱淚盈眶。
1945年8月15日,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日本終於宣布無條件投降,一時之間,整個中國沸騰不已,人民歡呼戰爭結束,重迴和平,臉上洋溢著幸福和喜悅。
許多日本戰犯也早已迴國,但考慮到此時日本國內的納粹主義和軍國主義依然猖獗,如果讓小林寬澄在這個關頭迴去,隻怕會發生什麼意外,於是中央決定讓他暫時留在中國,協助處理日本戰俘迴國的相關事宜。
次年,小林寬澄終於得償所願,成為瞭一名正式的共産黨員,在和八路軍共事的日子裏,小林寬澄早已是一個堅定的共産主義者,但考慮到自己的身份,小林寬澄沒想過自己還能入黨,如今得到組織上對自己的認可,不禁分外欣喜。
小林寬澄
對於中國,小林寬澄有著非常深沉的感情,以至於戰爭結束後整整15年沒有迴國,一直在中國生活。1947年濟南解放後,小林寬澄在這裏協助僑民迴國,憑藉著認真負責的態度,不久之後小林寬澄同誌又奉命來到內濛古的豐鎮人民醫院任副院長,也正是在這裏,小林寬澄同誌和一名日本籍的女護士相識並迅速墜入愛河,兩人在這裏結婚生子,過得非常幸福。值得一提的是1955年新中國第一部憲法實行時,小林寬澄給自己的長子取名明憲,足見他對中國的熱愛和重視。
盡管對中國充滿瞭熱愛與不捨,但小林寬澄和妻子的根還在日本,考慮到此時的日本經過瞭近十年的調整,應該已經基本恢復瞭穩定,小林寬澄一傢也辭彆瞭中國朋友,乘船迴到瞭日本。
由於小林寬澄的反戰宣傳舉動,迴國後的他受到瞭日本政府的監視,並且整整監視瞭30年,直到1985年,日本政府對小林寬澄的監視終於解除。
2008年5月5日,思念中國的小林寬澄迫不及待地遠渡重洋來到瞭“第二故鄉”,看到自己曾經戰鬥過的濟南、沂南等地區已經發生瞭翻天覆地的變化,小林寬澄不禁感到非常激動,隨後他專程到瞭八寶山革命烈士公墓,對逝去的戰友進行瞭祭拜。
2016年3月26日,96歲高齡的小林寬澄在傢人的攙扶下來到瞭心心念念的韶山-毛主席的故鄉,小林寬澄之所以執意來到韶山,是齣於對毛主席的感激,正是因為毛主席發錶《論持久戰》,號召大傢優待俘虜,自己纔能有機會從一名侵華日軍成長為一名反戰鬥士。
毛主席和《論持久戰》
在毛主席的銅像前,小林寬澄鄭重地敬瞭個軍禮,藉這個軍禮嚮毛主席錶達著自己深深的敬佩和感激,也讓無數人為之感動。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