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11/2022, 10:54:21 AM
【藍科技綜述】曾經輝煌的夏普,高光時,夏普是液晶電視當之無愧的老大,手持全球近十萬件專利,全球市占率超過五成;如今,夏普早已不復當年之勇,被索尼、三星、海信、TCL遠遠甩開。2021年全球電視齣貨量僅550萬,還不足三星的零頭。
在手機市場上,夏普的日子同樣慘淡。日本手機市場素有“加拉帕戈斯”之稱,在齣貨量過億的全球市場中所占份額不足1%,每年僅600-700萬部,而局限於日本本土的夏普手機,市占率纔剛過10%。
電視、手機這兩大業務綫的市場份額越來越低,夏普如何扭虧為盈,重迴巔峰?這是擺在夏普麵前不可忽略的現實難題。
近年來,夏普四處齣擊,尋找新的發力點與增長點。眼下,在智能傢電市場,夏普正在謀劃一局大棋。
夏普藉物聯網智能傢電止損?
日前,日本廣播協會網站報道,夏普發布瞭一份高端傢電事業發展戰略,宣布將投身智能傢電領域。
根據這份規劃,到2024財年,夏普的目標是將日本本土市場的“物聯網智能傢電”占比提升至70%,歐美等海外市場達到50%以上。
據夏普方麵透露,目前夏普在日本銷售的産品達到瞭331款,覆蓋瞭電視、手機、洗衣機、冰箱、空調等多個品類。
在智能化方麵,夏普的智能化已經在多個品類産品中有所體現。比如夏普研發的洗衣機能夠根據天氣情況和花粉預報等信息提供清洗建議,而且在洗滌完畢後,還能通過冰箱或電視發齣提示;夏普的冰箱能夠通過對話問詢的方式記錄主人購買的食材,還能根據用戶的口味選擇適閤的菜譜推送到手機等終端。
此外,在中國市場,早在2019年夏普便已開始試水8K+AIoT戰略,藉道8K技術+AIoT技術結閤,將傢電連接成為一體,打造智慧傢庭。
隻不過,進軍智能傢電能否成為夏普新的增長極,這卻要打上一個大問號。在中國市場,智能傢居、物聯網早已形成氣候,海爾、美的等傢電企業幾年前就開始布局智慧傢居,目前進入良性循環。
和上述品牌相比,夏普智能傢電在中國並沒有優勢。發展智能傢電的基礎條件,是有龐大的用戶基礎、完善的生態鏈,以及在行業中保持領先地位。至少在中國市場,和海爾、海信、美的等相比優勢不明顯。
或許,夏普智能傢電在日本比在中國更有空間。在廝殺正酣的中國智能傢居市場,夏普想要突圍並不容易。
韆億智能傢居市場留給夏普多少機會?
近年來,中國智能傢居呈現爆發式增長趨勢,目前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傢居市場。
據中商産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6-2020年市場規模由2608.5億元增至5144.7億元,年均復閤增長率為18.51%。
市場研究機構IDC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智能傢居設備市場齣貨量超過2.2億台,同比增長9.2%,並預計2022年中國智能傢居設備市場齣貨量將突破2.6億台,同比增長17.1%。
在目前的智能傢居市場中,湧入瞭一大批巨頭玩傢,既有老牌傢電企業升級打造,如海爾、美的,也有消費電子巨頭的跨界布局,如小米、華為,還有新興企業的積極入局,如追覓科技、微鯨科技、有屋傢居等。
在眾多入局的企業中,各有各的殺手鐧。其中,小米持續發力構建生態鏈體係,旗下包括Aqara綠米、雲米科技與未來居等多傢競爭力十足的小米係企業。
海爾通過打造場景品牌三翼鳥,轉型場景、生態賽道。在智能傢居上,海爾的技術積纍十分深厚,據《2021全球智慧傢庭發明專利TOP100》,海爾以4535件公開的專利申請連續第六年蟬聯該榜單第一。依托於強大的技術實現能力。三翼鳥APP上綫後,月活數據達到675萬,5個月為15590個傢庭提供瞭15747套智慧傢居方案。
越是激烈競爭的戰場,往往市場集中度越低,智能傢居市場便印證瞭這一點。目前,在韆億規模的中國智能傢居市場中,市場份額領跑的三傢企業分彆是小米、美的、海爾,即便是市場份額最高的小米也隻占瞭16%。
對於夏普來說,進軍智能傢居市場,在産品端是有優勢的。目前夏普的産品覆蓋瞭電視、手機、洗衣機、冰箱、空調等331款産品,理論上,是有機會為消費者提供全場景智能傢居服務。
隻是麵對小米、海爾等,夏普在智能傢居上的技術積纍、市占率等並不占優勢,能否後發製人?此外,更關鍵也更難纏的問題是,夏普的眾多産品是否能夠導入中國市場,也未可知。
夏普打不開的關鍵市場
2016年,夏普38億美元全麵賣身鴻海集團之後,夏普一直將中國作為其重新崛起的關鍵市場。
縱觀近年來夏普的發展,迴歸中國市場一直是其夙願,從手機到電視,再到各大傢電産品,都想要進入中國市場。然而,天不遂人願。在中國市場上,夏普卻屢屢雷聲大雨點小,屢戰屢敗。
比如2016年,夏普第三度進軍中國手機市場,發布瞭兩款主打高端、商務市場手機。彼時,時任夏普手機中國內地地區總代理總經理張勁強調:“新的夏普迴來瞭,新的時代到來瞭,年輕人新的體驗也將馬上到來。”
但這樣的刻意強調,卻換不迴市場的青睞。2016年二季度齣貨量排名中,夏普手機的影子都見不到。2021年,夏普發布瞭四款全新手機,但麵對華米OV,依然是無人問津。
除瞭銷量上打不開中國市場,其品牌形象也在賣身鴻海之後,從“高價高質”滑嚮瞭“便宜貨”。2017年以來,夏普所采用的低價策略,短期內確實讓銷量有所提升,但因此而帶來的質量問題被投訴的現象頻頻發生。
百年夏普的沒落,是內外部原因交織的結果。
其中傲慢的企業風格,導緻其失去中國這一關鍵市場,是重要原因之一。比如在半導體領域,當年中國布局6代綫,坐擁先進技術專利的夏普本來最有希望拿下,但夏普卻漫天要價,要求中國政府須齣資380億元購買生産設備,夏普纔願意在中國建設麵闆生産綫,結果卻被兩傢韓國企業摘瞭桃子。
意識到錯失中國市場的損失後,如今,將各類産品引進中國,已經成為夏普最緊要的戰略之一,他們也有瞭明確的時間錶:
2020年根據中國市場需求逐步導入;2021年實現普及;2022年讓平台更加開放,提供更多網絡連接服務。
在夏普中國區總經理徐文中看來,“規模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因為有更多的規模,代錶有更多的産品綫,能夠建立的生態就更完整。未來還是打生態,而不是打産品。”
毫無疑問,夏普用生態鏈接,主打物聯網智能傢電的方嚮是正確的。隻是在中國市場,智能傢電留給夏普還有多大空間?還有多少人願意為夏普的智能傢電買單?
對於夏普而言,用智能傢電打通中國內地市場的新賽道,仍然任重道遠。
(本文原創於藍科技,轉載務必注明來源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