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5/2022, 12:43:50 PM
本期我們將為大傢介紹同濟大學智能大數據可視化實驗室全球「博士後」 招募信息。
之前,機器之心發布瞭多篇與招收碩士 / 博士 / 博士後相關的文章,為廣大讀者傳遞瞭海內外招生的教授與實驗室信息,引起瞭不錯的反響。如今,又到瞭博士 / 博士後招募的季節,我們整理瞭海內外多所實驗室的招募信息。
本期的招募信息來自同濟大學智能大數據可視化實驗室。該實驗室現遵循同濟大學博士後招聘規則,依托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麵嚮全球開放招聘「數字媒體藝術」或「計算機」等相關專業背景的博士後 2 - 3 人,以開展媒體藝術創意設計、人 - 機協作下的交互設計、數字孿生等方嚮的相關工作。招聘信息常年有效,名額有限、招滿即止。
實驗室簡介
同濟大學智能大數據可視化實驗室 (Intelligent Big Data Visualization Lab, 即 iDVx Lab) 是同濟大學中一個跨「設計創意學院」及「軟件學院」、同時隸屬於「教育部自主智能無人係統前沿科學中心」的以智能化媒體傳達設計及數據可視化為主要研究方嚮的科研創新型實驗室。實驗室位於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由曹楠、石洋、陳晴三位教授共同負責,旨在打造人工智能與設計學交叉領域中具有世界一流水準的視覺呈現及人機交互 理論、技術、及工具。在工業界展開瞭與華為、阿裏、騰訊、螞蟻金服、西門子、IBM、微軟等企業的廣泛閤作,相關技術在新聞傳媒、商務智能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更多信息請查閱:https://idvxlab.com
科研方嚮
麵嚮科學數據的可視化媒體藝術創作:用藝術呈現科學的美
「人 - 機」協作下的智能化信息傳達設計關鍵技術研究:構建人在迴路的智能化設計理論、方法、技術、及工具
麵嚮數字孿生的可視化設計關鍵技術研究:打造麵嚮智能製造、智慧醫療、及智慧教育的可視化數字孿生平台
招聘要求
「媒體藝術」專業方嚮要求:
媒體傳達及藝術設計相關專業畢業
有豐富的視覺傳達藝術作品
具有熟練的視頻創作及剪輯能力
瞭解信息傳達設計
瞭解數據與信息呈現的可視化方法
瞭解 Unity,WebGL 等相關編程技術
瞭解麵嚮 AR,VR 場景的媒體設計
「計算機」專業方嚮要求:
計算機 / 軟件 / 大數據等相關專業
在可視化 / 人機交互學等領域發錶過論文
掌握 Python,JS 等前後端開發語言
掌握 Node.js,React 等前後端開發框架
掌握 深度學習,數據挖掘等相關技術
薪資待遇
博士後享受基本年薪 30 萬人民幣並享受同濟大學教職員工基本福利待遇。在此基礎上可申請「博新計劃」(年薪 42 萬)、「國際博後交流計劃」(年薪 36 萬)、或上海市「超級博士後計劃」(年薪 36 萬)。
海外人員可在上述基礎上,申報國傢及上海市高層次人纔引進計劃,享受「浦江人纔計劃」,「上海市海外人纔引進計劃」等相關津貼(20 - 50 萬)。
招聘方式
加入理由
科研平台
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 成立於 2006 年,目前是國內最具國際聲譽的設計學院之一,在 QS“藝術與設計”學科排名中位列全球第 13 位,連續四年亞洲排名第一,兩次入選 “雙一流建設世界一流學科”,作為牽頭單位入選上海市首個 IV 類高峰學科,入選教育部、國傢外專局“高校國際化示範學院推進計劃”,與芬蘭阿爾托大學共建“上海國際設計創新學院” 中外閤作辦學機構。學科下設 “工業設計”、“數字媒體設計” 以及 “環境設計”3 個本科專業,且均入選國傢一流本科專業,擁有“設計工學” 及“設計藝術學”博士學位授予權,設有設計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同濟大學軟件學院 成立於 2001 年 9 月,是全國首批成立的 35 所示範性軟件學院之一,在教育部示範性軟件學院驗收評估中位列全國第五。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學科被評為 A 類。2019 年,軟件工程專業入選首批國傢級 “雙萬” 建設專業。在 2019-2020 中國大學及學科專業評估報告中,軟件工程專業獲評 5☆+,為同濟大學 7 個 5☆+ 專業之一。
教育部自主智能無人係統前沿科學中心 成立於 2018 年 12 月,中心依托同濟大學圍繞 “自主與感知”、“智能與湧現”、“協同與群智” 三大關鍵科學問題,從超材料感知、多尺度融閤、類自然計算、生機電共融、自主與交互、多體與協同等研究方嚮展開科研攻關,建設國傢重大科技基礎研究設施、下一代器件和算法研究中心、陸海空天自主智能體及多體集成研究中心,建設無人係統應用技術研發平台,突破智能傳感、智能控製、無人終端、網絡協控與係統等核心技術,力爭在自主智能無人係統領域取得一批國際領先的原始創新性研究成果,著力推動智能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建造、智能製造、智能醫療等領域的産業變革。
職業發展
優秀的博士後人成員可直接申請加入同濟大學常聘軌教職序列(預聘助理教授或預聘副教授)
科研團隊
實驗室擁有一支實力雄厚的師資及科研團隊,現有三位從海外歸國的老師參與博士及碩士研究生的指導工作。他們曾入選 “福布斯 30 歲以下精英榜”,上海市海外高層次人纔引進計劃,上海市晨光計劃,曾獲得 微軟最有價值專傢奬(Microsoft MVP Award), IBM 傑齣技術成就奬等多項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研奬項與稱號,並在 IEEE VIS, EuroVis, IEEE PacificVis, ACM CHI, IUI 等可視化及人機交互領域的重要國際會議上擔任程序委員會委員及會議主席等學術職務(參考相關介紹:師資 | iDVX實驗室教師簡介)。
研究成果
近些三年來,實驗室在數據可視化及人工智能相關領域先後主持瞭 6 項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及多項省市級科研基金,發錶高水平國際會議及期刊論文 70 餘篇 (包括 IEEE VIS, AAAI, ACM KDD, ACM CHI),申請專利近 10 項,纍計獲得 2 項最佳論文奬及 4 項最佳論文提名奬。實驗室的科研成果先後落地在 騰訊、阿裏、華為等眾多企業的相關産品與服務當中,並獲得來自企業、高校及社會各界的近韆萬元的科研資助。同時也打造齣瞭一係列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智能産品與服務(參考相關報道:iDVX 實驗室智能可視化敘事研究取得新進展)。
設施配套
實驗室擁有成套先進的科研設備,包括 20 餘台高性能 iMac 電腦,及 5 台大容量 GPU 深度學習及大數據服務器集群,從前端圖形渲染到人工智能計算,為科研提供瞭全麵的硬件支撐。
實驗室基於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國際閤作項目),與德國斯圖加特大學、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UIUC、香港科技大學 等世界一流高校,建立瞭長期閤作訪學計劃,全麵資助博士生留學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