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1/2022, 7:21:49 AM
1900年在北京拍攝的照片,這個人是當時日本駐清朝使館的武官柴五郎。
1900年6月,義和團打著扶清滅洋的口號攻打北京東交民巷內的外國使館區,有著中國通之稱的柴五郎因為對北京的地形比較熟悉,他閤理指揮各使館的兵力進行瞭抵抗。
因為在柴五郎的正確指揮下,義和團沒能突破使館守軍的防綫,保護瞭各國駐清朝公使的安全。
1900年6月在北京拍攝的照片,坐在椅子上的是晚清名將董福祥手下的武衛後軍士兵。
董福祥是1897年被清政府從甘肅提督任上調到北京的,他手下的甘軍被編入瞭武衛後軍,所以這名眼睛受傷的士兵是一名甘肅人。
1900年6月9日,慈禧太後將董福祥的軍隊調到瞭北京城天壇和先農壇附近駐紮,入城後的第三天,董福祥手下的士兵就加入瞭義和團的行列。
他們在6月11日將剛剛入京的日本駐華使館的書記杉山彬殺害,這名士兵可能就是在那次行動中受的傷。
1900年6月在英國駐北京使館內拍攝的照片,幾名士兵正在組裝一門簡易的火炮。
站在最裏麵穿黑色衣服的人叫米切爾,他是來自美國的炮手,當時清政府嚮十一國宣戰後,義和團和朝廷軍隊將這些國傢的使館給包圍瞭起來,當時在使館區內各國的武裝人員加起來有409人。
這些武裝人員在各使館內修築起瞭防禦工事,負責指揮各使館抵抗的是英國公使竇納樂,他們手裏有3挺機槍和4門小口徑的火炮。
照片中就是其中的一門火炮,因為沒有炮架,米切爾就想瞭個辦法,將火炮架在瞭意大利炮的輪子上。
1900年8月在北京城拍攝的照片,照片中這些士兵是當時英國人從印度殖民地派遣過來入侵中國的僕從軍。
這些人都是印度非常厲害的锡剋族士兵,坐在椅子上最左邊的那個印度人叫巴哈杜爾.阿裏.汗,他隸屬於旁遮普邊防部隊第一锡剋教步兵。
這個人1896年4月在東非的戰場上因為作戰英勇還獲得過印度功勛勛章,當然瞭英國人當時是來入侵中國,所以他們也不會派些善良的人來的。
當時八國聯軍的聯軍總司令給八國聯軍下瞭一道命令,他讓聯軍不要同情中國人,也不要接受戰俘。
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後,在北京城內到處燒殺搶掠,被殺死的和被強奸的人不計其數,照片中這些人也參與瞭當時的劫掠。
1900年6月在北京拍攝的照片,這片廢墟是當時肅忠親王善耆的王府,因為他的王府在東交民巷內,當時義和團圍攻東交民巷內外國使館的時候,大量的基督教信徒都躲進瞭肅親王府。
肅親王府在義和團與各國使館內的士兵在這交戰的時候,肅親王府被炸毀,站在廢墟中的幾個人是來自俄國使館的士兵。
肅親王跟隨慈禧太後從西安返迴後,他的這塊地皮已經被日本使館和正金銀行霸占,後來還是總管內務府大臣榮祿給他送瞭一座府邸。
這張照片是1919年3月拍攝的,他們都是反抗日本殖民統治被吊死的朝鮮人。
1894年,日本人利用朝鮮爆發的東學黨農民起義入侵瞭朝鮮半島,日軍入侵朝鮮後又故意把清朝軍隊引嚮朝鮮,然後以此為藉口繼續增兵朝鮮,並且與清朝爆發瞭甲午戰爭。
日本用9個月的時間打敗瞭清朝,迫使清政府與日本簽訂瞭中日馬關條約,馬關條約中的第一條就是讓清政府放棄對朝鮮宗主國的權利,然後承認朝鮮獨立。
當時朝鮮雖然名義上是獨立瞭,其實就是日本以此為藉口阻斷清政府對朝鮮的援助,然後日本實質上對朝鮮半島實現瞭殖民統治。
日本入侵朝鮮半島後,朝鮮人民在日本人的壓迫下,日子過得非常不好。
1919年3月,朝鮮爆發瞭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三一運動,這場長達兩個月的獨立運動遭到瞭日本殖民者的殘酷鎮壓,大量的朝鮮人民遭到瞭殺害。
日本人將參加示威的人群抓住後就直接屠殺,要不就拉到人多的地方絞殺示眾。
一名清朝男子正在打馬掌,可以看得齣來這名男子的傢庭還可以,雖然與現代的房子比起來,他傢裏的房子顯得比較破舊,但是在那個時代還能住上瓦房,也算是經濟實力雄厚的傢庭瞭。
這匹馬應該是他平時用來賺錢的工具,有道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想要馬兒跑,除瞭要吃草外,有一副不錯的馬掌釘也是一個關鍵的事情,據說在1485年的時候,英國的理查三世與亨利伯爵為瞭爭奪王位,他們在一個叫波斯沃斯的地方展開瞭激烈的戰鬥。
當時亨利伯爵的軍隊已經擺好瞭陣型準備進攻瞭,對麵理查三世還在為他的戰馬而煩惱,因為鐵匠缺少釘子,理查三世的戰馬有一隻腳上的馬掌沒有釘子固定,匆忙之中理查三世也顧不得那麼多瞭,他騎著戰馬就帶領軍隊發起瞭衝鋒。
而就在他衝鋒的時候,他的戰馬突然掉瞭一個馬掌,一下子戰馬就摔倒瞭,理查三世也從戰馬上摔瞭下來,他的軍隊看到理查三世倒在瞭地上,瞬間士氣大衰,紛紛掉頭嚮後跑。
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理查三世輸掉瞭這場戰爭,理查三世絕望地對著天空大喊著:天啊!我的國傢就毀在瞭這匹馬上。
理查三世因為一匹馬輸掉瞭國傢,而他的馬是因為一個沒有固定好的馬掌纔摔倒,所以說這個馬掌對於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馬匹被釘馬掌後,可以延緩馬蹄的磨損,還可以讓馬蹄的抓地力更強,據曆史記載,最早使用馬掌的是公元前一世紀左右的羅馬人,我國中原地區在元代纔有馬掌的使用記錄。
雖然我國中原地區在元代纔使用馬掌,但是在五代的時候就已經在河西走廊地區有使用馬掌的技術瞭。
1923年5月24日在香港拍攝的照片,為瞭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英國人在香港復製瞭一塊位於倫敦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紀念碑,當天香港社會各界名人參加瞭紀念碑的揭幕儀式。
1904年,在北京頤和園內的昆明湖上拍攝的照片,幾名太監正駕船在湖麵上巡查。
昆明湖是頤和園內的主要湖泊,它的占地麵積大約有220公頃,占瞭整個頤和園四分之三的麵積。
昆明湖也是清朝皇傢園林中最大的湖泊,後麵的那座橋是仿照杭州西湖蘇堤上的蘇堤六橋建設的,在昆明湖上也有六座這樣的橋。
1910年在湖北漢口拍攝的照片,站在街道中間的是英國租界內的英軍。
當時清軍雖然也已經訓練瞭新軍,但是像這麼潮流的摩托車,估計當時的清朝人還是很少見到。
在後麵的商鋪裏麵還有一傢很大型的牙科,這傢牙科應該是一傢西醫診所。
照片中抱著小孩的女子就是著名的抗日英雄鄭蘋如女士。
1937年,上海被日軍占領後,還隻有19歲的鄭蘋如加入瞭中統,因為她當時是上海有名的名媛,而漢奸丁默��又是一個好色之徒,鄭蘋如利用自己的美色獲得瞭丁默��的信任。
可惜的是鄭蘋如刺殺丁默��的行動被發現瞭,鄭蘋如被捕後,漢奸對她進行威逼利誘,但是她絲毫不為所動,最後惱羞成怒的汪僞政府在1940年2月的一個晚上秘密殺害瞭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