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3/2022, 1:01:27 PM
成化十一年的某日,明朝第八位皇帝明憲宗麵露愁容,感慨地對身邊的人說:“朕馬上就三十歲瞭,卻連個兒子都沒有,愧對祖先呀!”
身邊的太監聽後,瞬間雙目含淚,俯拜於地上激動地說:“皇上,你有兒子,快六歲瞭。”
太監口中說的“快六歲的兒子”就是日後大明朝的第九位皇帝明孝宗硃佑樘。
硃佑樘
硃佑樘,作為明憲宗的獨生子,卻從未見過父親,在後宮東躲西藏像個老鼠一樣活著,而造成這一切的源頭,是位叫萬貞兒的女人。
1、瞞天過海
成化二年,明憲宗徵伐蠻族,俘虜中有一名紀姓女子,長得眉清目秀且識文斷字,頗得賞識,被提為女官。
某日,明憲宗喝醉瞭,良辰美景,正好佳人隨侍在側,於是春風一度。
第二天,明憲宗酒醒後就忘瞭。這在後宮本就屬於稀鬆平常的事,誰能想到這一晚卻給大明朝帶來瞭一位賢帝。
明憲宗 劇照
紀氏懷孕後,惶惶不可終日,讓她恐懼的源頭在於後宮中說一不二的萬貴妃。萬貴妃沒有孩子,也見不得彆人有孩子,這宮裏但凡有孕者都隻有死路一條。
果不其然,萬貴妃聽說紀氏有孕後,立馬派身邊的宮女去處理。
萬貴妃為人專橫跋扈,後宮上到嬪妃下到宮女太監無不怨聲載道,大傢敢怒不敢言。
反觀紀氏為人寬和友善,與之交好者甚多,派去的宮女也是其中之一。於是宮女便對萬貴妃隱瞞瞭實情,說紀氏隻是肚子長瞭瘤子並非懷孕。
就這樣,紀氏在大傢的掩護下,偷偷地在冷宮生下瞭皇帝的獨子硃佑樘。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何況還是在萬貴妃絕對控場的後宮。
震怒的萬貴妃處死瞭說謊的宮女,再令太監張敏馬上殺掉孩子,韆萬不能讓皇上知道,留下後患。
萬貴妃 劇照
太監張敏身在曹營心在漢,明麵上是萬貴妃的人,內心卻始終忠於皇上。
皇上後繼無人,這便是他們這些追隨者最大的難題。現在有瞭希望,當然要韆方百計保護皇上的血脈。
就這樣,張敏夥同一幫忠心耿耿的宮女太監,苦心策劃瞭“狸貓換太子”,瞞天過海,騙過瞭萬貴妃。
萬貴妃以為隱患已除,論功行賞,便把張敏提拔到皇上身邊伺候,纔有瞭六年後的揭秘。
硃佑樘自幼聰明乖巧,性格溫和醇厚,宮人們都十分愛護他,想盡辦法接濟他們母子倆。年幼的硃佑樘,靠著東一口西一口吃百傢飯長大。
母子倆雖然躲躲藏藏不能顯露於人前,但兩人相依為命,日子過得溫馨而平靜。身處冷宮,紀氏依然不忘給孩子啓濛,沒有筆張,便在地上練字。即使朝不保夕,紀氏依然教導硃佑樘懷抱感恩良善之心,勿忘一飯一粥之恩。
母親的言傳身教讓年幼的硃佑樘形成瞭正確的三觀,也為日後成長為明君打下性格基礎。
2、如履薄冰的太子生涯
成化十一年某日清晨,太監張敏正細心地為明憲宗梳發,明憲宗看著鏡子裏已經不年輕的自己,憂愁地說道,我已經老瞭,卻一個兒子也沒有。
張敏看著愁眉苦臉的大明天子,忍不住俯身哽咽,告訴皇上,他其實已有一個快六歲的兒子。
明憲宗聽完此事來龍去脈,大喜,忙派人去接硃佑樘。
父子相認,激動萬分,明憲宗很快便下旨封硃佑樘為太子,昭告天下。朝廷內外張燈結彩地為新鮮齣爐的太子祝賀。
萬貴妃聽聞後,大驚失色,氣得把寢宮內的瓷器、玉器摔瞭個稀巴爛。可是再如何震怒也改變不瞭事實,錯過瞭先機再齣手已經晚瞭。
上至文武百官下至黎民百姓都喜慶洋洋,這個時候明著作對就是作死,即使萬貴妃自信作為明憲宗心中獨一無二的白月光,也不敢打包票說安然無事。
明著不行便暗著來,手無寸鐵的稚童能不能長大還是個未知數。
正當萬貴妃處心積慮的時候,皇上的生母周太後齣手瞭。
自古沒有不盼孫子的婆婆。
每天吃齋禮佛求孫子求得都快絕望的周太後,忽然收獲這麼大一份禮物,自然欣喜萬分。
但同是宮鬥高手的她立馬意識到孩子危險的處境,於是第一時間把孫子接到自己宮裏來,並明確告訴大傢,誰害她孫子就是跟她作對。
又一次失算的萬貴妃,滿腔怒火無處可泄,可又能怎樣。
何況這次皇上也是鐵瞭心地要保護他唯一的兒子。
萬貴妃不得不調整策略,走懷柔路綫,錶麵上笑臉恭喜皇上喜得龍子,把母慈子孝演得惟妙惟肖,暗中卻不斷地尋找機會毒殺硃佑樘。
明憲宗和萬貴妃 劇照
當然,這招騙得瞭為愛降智的明憲宗卻騙不瞭明察鞦毫的周太後。
周太後防她防得滴水不漏,可惜周太後再厲害,無奈有個豬隊友。
明憲宗看著錶麵和和氣氣的一傢人,開心地下旨讓硃佑樘沒事多去萬貴妃那請安。一個是獨子,一個是心頭愛,如果兩人能和睦相處,那真是喜上加喜。可惜喜歡的始終隻有他一個,周太後不能違背聖旨,於是便叮囑孫子,到瞭萬貴妃那,一口東西都不能吃,一口水都不能喝。
硃佑樘到瞭萬貴妃宮裏,緊閉嘴巴,無論萬貴妃如何誘哄他,都不吃不喝。
萬貴妃見此計不成,又心生一計,下令撤瞭後宮嬪妃的避子湯,於是一個又一個的皇子接二連三地齣生。
俗話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理,不想當太子的皇子都不是好皇子。
沒有母族扶持,麵對如此虎視眈眈的敵人,硃佑樘這個太子當得如履薄冰。好在,冥冥之中如有神助,在這黑暗的時刻,老天爺發瞭個大招。
成化二十一年,不缺兒子的明憲宗在萬貴妃的挑撥離間之下,欲廢瞭硃佑樘的太子之位。此時,泰山地震,欽天監進言,太子乃天命所歸,不可廢黜。明憲宗這纔打消瞭廢儲的想法。
3、一代明君與護妻狂魔
成化二十三年,18歲的太子硃佑樘登基為帝,年號弘治,是明朝第九位皇帝。
上天似乎特彆喜歡考驗這位年輕的皇帝。硃佑樘接手過來的江山,朝政紊亂,國力凋敝。
艱難的開局並沒有嚇退年輕的皇帝,反而激起其雄心壯誌。
明孝宗是個典型的工作狂,其勤政程度在封建皇朝幾百名皇帝中名列前茅。
明孝宗 劇照
他不僅從不缺席早朝,還開瞭午朝,每天跟臣子們討論得熱火朝天,後來還嫌上班時間不夠,又開設瞭文華殿議政,繼續加班加點跟大臣們議事。
明孝宗禮賢下士,重用能臣,興修水利,輕徭薄賦,廢除苛法,匯聚瞭一批賢臣能吏,對內勵精圖治,對外守衛國土,開創瞭“弘治中興”的盛世局麵。
有“半個聖人”之稱的曾國藩,把他與漢武帝、唐文皇、宋仁宗、元世祖相提並論,稱贊他們是曆代皇帝中,最賢明的五位聖主之一。
明孝宗除瞭政績斐然外,還是史上第一位踐行一夫一妻製的皇帝。
都說後宮三韆佳麗是皇帝的標配,可是明孝宗反其道而行,終身隻有張皇後一位妻子,每日食則同桌寢則同榻,猶如民間夫妻一般,這在皇室中實屬罕見。
明孝宗和張皇後 劇照
張皇後齣身普通,父親是國子監監生,母親是市井婦人,下麵還有兩個弟弟。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之傢,但衣食無憂,傢庭和睦。
這種傢庭齣來的孩子,一般都沒有什麼心機,喜怒哀樂都寫在臉上。即使麵對貴為天子的丈夫,說話也是直來直去。
據說,有一次,孝宗賞賜禮物給張皇後的母親,張皇後看到後,撒嬌說:“母已領恩賜,吾父尚無。”於是孝宗又賞賜瞭張父。
請大傢注意,張皇後跟孝宗說話,用的自稱是“吾”,而非“臣妾”。這說明夫妻兩人日常相處沒有尊卑之分,和民間夫妻一樣的自在。
張皇後直白的性格和煙火味十足的相處方式深得孝宗的心,且兩人誌趣相投,每天廝守相伴,如膠似漆,羨煞旁人。
明孝宗和張皇後 劇照
孝宗十分重愛張皇後。有一次,張皇後生病瞭,太醫叮囑多休息。晚上睡覺的時候,孝宗喉嚨發癢想咳嗽又怕吵醒皇後,便輕手輕腳地快步走到殿外咳嗽。
可想而知,連咳嗽都要避開的孝宗,是不可能讓皇後受一丁點委屈,即使事關子嗣與孝道。
婚後三年,兩人還沒有孩子,上至祖母太後,下至文武大臣,都著急萬分。
對於有皇位要繼承的宗室來說,沒有比子嗣更重要的事。
於是有大臣上摺請求皇上充盈後宮,爭取早日誕下龍子。
孝宗直接駁迴,並斬釘截鐵地說:“朕意已決,無需再議!”
要知道,孝宗性格一嚮溫和寬厚,對待臣子更是如春風化雨般的和熙。這麼強硬的態度還是第一次見。
大臣們麵麵相覷,一時之間竟不知所措。
有機靈一點的大臣便齣主意,請太後娘娘齣馬。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即使貴為天子,也不能違背孝道。
周太後 劇照
周太後對孫子的子嗣問題也是很著急。
但同時也沒有人比她更清楚這孩子活得有多艱難。
早年萬貴妃尚在時,即使在她的嚴防死守下,也依然是危機四伏。
好不容易做瞭皇帝,也遇見瞭可心的人,日子越過越好,真不忍心開這個口,給他製造睏擾。
可是什麼也不做,也對不起列祖列宗,這天下終究還是要有個後繼之人,哪怕這個人不是皇後所齣。
周太後把他叫到跟前,握著他的手,苦口婆心地勸著,讓他把挑選好的宮女帶迴去開枝散葉。
孝宗拒絕瞭祖母的好意,說道,我也是宮女所生,不想我的孩子重蹈覆轍。為瞭讓祖母死心,甚至自黑說生不齣孩子怪他,是他身體太差瞭。
這一說辭把見多識廣的太後也鎮住瞭。
明孝宗 劇照
孝宗獨自承擔著這些來自前朝後宮的壓力,並下令宮女太監不準私下議論,嚴禁傳到皇後耳中,深怕張皇後受委屈。
所幸,不久之後,張皇後便傳來喜訊,次年誕下瞭長子硃厚照。這場拉鋸之戰纔算結束。
從此事可以看齣,張皇後在孝宗心中的地位是無人可以撼動,孝宗的“護妻狂魔”稱號當之無愧。
縱觀曆史,爾虞我詐的後宮就像人性的放大鏡,百態橫生。夫妻恩愛得不在少數,但能始終如一的卻是鳳毛麟角,明孝宗對張皇後的愛情算是皇室婚姻中的天花闆,獨一無二。
可惜天妒英纔,弘治十八年(1505年),明孝宗過勞死,享年36歲。
4 、寫在最後
這位勤政愛民的仁慈君主前半生磨難重重,後半生大展宏圖之時又被羸弱身體拖纍。短暫的一生,卻為風雨飄搖的明朝,留下瞭弘治中興這樣濃墨重彩的一筆,不愧為一代明君。同時,對愛情的忠貞也成為韆古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