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6/2022, 5:38:13 PM
《國傢地理》供稿人、藝術傢、博物學傢、攝影師Robert Dash工作照
攝影:ROBERT DASH
文章開頭,
請先記住上麵這個壞笑的小老頭,
因為他的藝術作品將徹底把人整迷糊,
他仿佛要把任何東西都拍得 “半死不活” ,
看上去已超離瞭人世間
Robert Dash藝術作品“Wet Dry”(潮濕與乾旱)之一:加拉帕格斯群島伊莎貝拉島的旱季
圖源:robertdashphotography.com
Robert Dash藝術作品“Wet Dry”(潮濕與乾旱)之一:雨
圖源:robertdashphotography.com
藝術作品“Ethereal”(空靈)之一:攝於美國西雅圖的馬德羅納
圖源:robertdashphotography.com
“Ethereal”(空靈)之一:攝於美國西雅圖的馬德羅納
圖源:robertdashphotography.com
――Robert上麵的兩組作品拍得真好,
但凡人真的看不懂;
而下麵這組作品,
他終於肯傾嚮去呈現屬於他自己的風格,
“Micro Climate Change” (微觀氣候變化):
正常的銀杏葉與微觀銀杏葉氣孔――Robert Dash在不到半公頃的土地上發現種種物相,並加以拍攝與創作。他將正常比例與微觀視角的物體調和在同一畫麵中;圖像重組後齣現擬人化效果,有的如嘴巴、眼睛甚至皮膚的肌理。
圖源:robertdashphotography.com
正常的楊樹葉與楊樹葉氣孔
圖源:robertdashphotography.com
被酸性物質腐蝕的藤壺
圖源:robertdashphotography.com
蚊子、果蠅和鬍蜂翅膀
圖源:robertdashphotography.com
Robert Dash“引人深思的食物”綫下主題展
水稻
因全球氣候變暖,水稻的種植範圍也飽受海平麵上升威脅。與此同時,地球上有超 10億人 依靠水稻種植維持著經濟和文化。
一張圖涵蓋水稻各個生長階段
放大340倍,花粉覆蓋著一朵稻花的兩個花藥
小麥
小麥隨著生長環境的溫度升高,産量呈下降趨勢;與此同時,麥粒中富含的營養成分也會減少;除此之外,該作物還持續受到乾旱等自然災害的威脅。
著火的小麥
橄欖
放大80倍,橄欖花蕾
橄欖樹是一種多年生木本植物,能夠長期固碳。意大利種植著500個品種的橄欖,2017年當地橄欖油産業價值30億歐元以上。但近年來一種入侵細菌性疾病對地中海橄欖林造成重大打擊。
彩色、正常大小的橄欖VS黑白、顯微狀態的橄欖花蕾
鬍蘿蔔
放大300倍的鬍蘿蔔葉
據澳大利亞研究人員稱,過度炎熱會使鬍蘿蔔的口感變苦,口感像嚼木頭,而鬍蘿蔔正是澳大利亞的主要齣口作物。研究人員正在將其與野生變種雜交,增加其耐旱能力。
隨著氣溫升高與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鬍蘿蔔將逐漸喪失營養價值
生菜
美國種植的大多數生菜來自亞利桑那州和加利福尼亞州,近年來,這兩個地區都經曆瞭高溫和降雨的非季節性變化,導緻播種延遲或收獲提前;此外,氣溫升高還會導緻生菜上的大腸杆菌暴發。
放大80倍的生菜種子與正常生菜
藍莓
放大300倍,一顆微小的藍莓種子像是覆蓋鱗片
外來入侵的害蟲、極端的天氣,以及傳粉媒介減少的季節性變化,正在影響全球藍莓種植。
本圖靈感源於阿波羅8號從航天器中看到的地球和月球同框照片,背景中的“地球”成瞭一顆藍莓,前景中的“月球錶麵”,則是放大300倍後的藍莓種子。
1968年12月24日,首次載人登月任務阿波羅8號進入月球軌道,William Anders從航天器中看到的地球和月球同框照片。
供圖:NASA
啤酒花
放大240倍,啤酒花葉子的錶麵覆蓋著毛發狀突起
用於精釀啤酒的啤酒花品種正麵臨乾旱、高溫和極端天氣威脅,使啤酒花易受害蟲和黴菌影響。
正常啤酒花葉片VS放大240倍的葉片
猴頭菇
“蘑菇雲”――正常的金頂蘑與放大後的猴頭菇
新研究發現,孢子甚至對生成降雨作用顯著! 雨水會促進真菌生長,並加速其釋放孢子;孢子再把空氣中的水蒸氣凝結到一起形成液滴,積少成多後形成雲,最終促成降雨,實現正嚮循環。
真菌就像土壤裏的互聯網,幫助培育健康土壤。真菌菌絲體將微量營養輸送到植物;作為交換,真菌也以植物在光閤作用中産生的糖分為食。
放大400倍的猴頭菇
細綠萍
最新研究發現,5000萬年前廣泛生長的滿江紅植物細綠萍, 曾去除瞭過量二氧化碳的50%, 這也啓發我們探索新的捕獲碳的方法。
細綠萍VS放大80倍的葉片
薰衣草
作為一種具有營養、園藝和藥用用途的多年生植物,薰衣草田有助於形成土壤、喂養傳粉者並減少每年耕種的需要。
黑白部分為放大300倍,彩色部分為正常薰衣草
蠶豆
在放大3400倍的圖像中,花粉粒附著在蠶豆花的花藥上。
蠶豆是一種重要的覆蓋作物,能減少閤成肥料的使用;生長在蠶豆根瘤上的細菌還能完成固氮的工作;丹麥的研究人員將它推廣為當地的植物蛋白來源,世界上大約有45個國傢種植蠶豆, 中國蠶豆生産居世界之首,年産量約為140-190萬噸。
一些寵物食品製造商在其産品中添加蠶豆蛋白,有助於減少對海洋捕撈魚類的需求。
黑白部分為放大後的蠶豆花粉,彩色為正常蠶豆
嚮日葵
放大800倍,帶刺的嚮日葵花粉
嚮日葵極為耐旱、耐熱、耐高鹽且抗病,是全球僅次於玉米的雜交作物。葵花籽油在世界範圍內的消費量在所有植物油中位居第4,排在棕櫚油、豆油和菜籽油之後。
放大後的嚮日葵花粉與正常嚮日葵
奇亞籽
如今,奇亞籽被吹捧為具有強大氣候適應能力的無麩質 超級食品 ――其既是富含礦物質、抗氧化物、縴維、脂肪酸和9種必需氨基酸的準榖物;又具有凝膠狀塗層,有助於保持植物本體水分。研究人員正緻力於將其寶貴特性應用於其他受乾旱威脅的物種中。
放大800倍的奇亞籽
羽衣甘藍
放大240倍,覆蓋著花粉的羽衣甘藍花的花藥
羽衣甘藍可謂近年來有機農業實踐的受益者,如果在理想條件下種植 ,羽衣甘藍將成為真正的超級食品。
正常大小的羽衣甘藍花與放大的花藥
文章最後,很想看看大傢的反映――
關於這個小老頭的奇異藝術作品,
覺得好看的請“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