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新聞網 logo



海王星無法用肉眼觀測到 它是太陽係中唯一通過數學預測而非經驗觀察被發現的行星。亞曆斯・布瓦爾觀測到天王星軌道的意外變化 一個大膽的問題:人類會徵服太陽係嗎?且聽科學傢分析 - 趣味新聞網


海王星無法用肉眼觀測到 它是太陽係中唯一通過數學預測而非經驗觀察被發現的行星。亞曆斯・布瓦爾觀測到天王星軌道的意外變化 一個大膽的問題:人類會徵服太陽係嗎?且聽科學傢分析


發表日期 3/7/2022, 10:16:44 AM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海王星無法用肉眼觀測到,它是太陽係中唯一通過數學預測而非經驗觀察被發現的行星。亞曆斯・布瓦爾觀測到天王星軌道的意外變化,他據此推測天王星軌道受到未知行星的引力擾動。布瓦爾死後,喬治・艾理和奧本・勒維… .....


    

海王星無法用肉眼觀測到,它是太陽係中唯一通過數學預測而非經驗觀察被發現的行星。亞曆斯・布瓦爾觀測到天王星軌道的意外變化,他據此推測天王星軌道受到未知行星的引力擾動。布瓦爾死後,喬治・艾理和奧本・勒維耶分彆獨自根據布瓦爾的觀測計算預測瞭海王星的位置。

而後在1846年9月23日,約翰・伽勒通過望遠鏡觀測到瞭海王星,其位置與勒維耶預測的位置相距不到1°。之後不久,海王星最大的衛星海衛一被發現,不過直到20世紀,海王星的其他13顆衛星都沒有被望遠鏡定位。

雖然人類已經成功地測繪瞭地球上的大部分地形 ,但是還有比如神秘的海底、冰封的南極或亞馬遜古樹林深處這樣的無人之域,沒有被人們勘測。

當人們繼續熱衷於為地球測繪地圖時,我們的目光難道不應該看得更遠?地球之外的還有浩瀚宇宙,星河璀璨。

如今的時代,人類需要迴答一個宏偉的命題――我們能夠徵服太陽係嗎 ?人類是天選之子還是塵埃蜉蝣?

倘若我們想要徵服整個星係,我們必須比僅僅掌控自己的行星所探索得更多。我們知道生命目前隻齣現在地球,所以為瞭成功地探索 其餘的太陽係,我們首先應該掌握如何生存在其他地方。比較就算隻是探索太陽係邊緣的柯伊伯帶也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如果要去到最遙遠的太陽係行星海王星,以現有最高速度也要航行至少12年。想要真正的徵服太空中的區域,我們必須要能夠掌握航行能力並且親自發現每一個行星及其衛星,我們必須要在不同的宇宙空間設立戰略基地以加快這一進程。

不可否認的是,在“徵服計劃”的開始階段,我們必須要時常地返航地球進行燃料補充、再次發射,並且反饋外太空航行信息。但之後我們這些返航就不必要瞭。我們會有在外的殖民空間,之後整個宇宙都會有我們的永久駐紮在各個基地的探索者。

想要成為畢生奉獻於“地球齣逃”計劃的人,自然首先必須要讓徵服離地球最近的一個天體成為可能。這個目標的航行時間會更短而且可能風險會更低。

那麼,宇宙召喚人類的第一個港口將是月球。人類已經成功地將旗幟插上瞭月球。當然如果我們想要真正的擴大我們的影響力,直至宇宙的其他角落,那麼我們現在最重要的是必須學會如何在月球錶麵生存。據報道,美國宇航員阿爾忒彌斯計劃(宙斯之女計劃)即預計在二十一世紀三十年代實現在月球上建立永久居住所。

這樣看來,我們甚至可能不需要等待太久就能邁齣這漫漫徵途的第一步。距離地球三天時間就能到達的月球,時常被視為訓練和提升在人類外太空生活方法的一個理想國。宇宙徵途,從月球開始。

但針對月球的問題,放在首要的還有關於經濟和科學的原因。簡單來說,從月球錶麵發射火箭要劃算得多,這意味著――如果在地球運轉一個月球基地――人類將能夠用更少的燃料嚮太陽係的其他行星發射更大的有效載荷。月球基地之所以能實現這樣的成就,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月球上大氣層的氣體非常貧瘠,值得一提的是,大氣貧瘠的條件也使月球成為瞭更加理想的宇宙研究基地――因為人類可以從月球的錶麵觀察到更加清晰的天空視野。

由於以上原因,也許在未來地球上的太空發射任務全部從月球發射變成瞭大傢心照不宣的事情;人類甚至都不需要彌補那些由於天氣原因産生的各種問題!假設人類真的成功建立瞭一個月球基地來完成發射任務,那麼,這些跡象將錶明它的“下一站是火星”。對火星的預期任務(其中有許多正在籌備中的任務)很可能標誌著人類第一次嘗試在陌生星球上生活並與異質的大氣層作鬥爭。這顆紅色星球可能麵臨著“非勝即敗”的境地。

未來的火星之旅將告訴我們,人類是否有希望在地球之外的條件下生存,抑或是人類是否有希望將地球之外的星球盡可能地改造為類似於地球的星球。如果人類想要徵服太陽係,那麼抵達火星將會是人類離成功至關重要的一步。目前,美國宇航局NASA已經製定瞭“月球到火星計劃”,NASA預言這會是人類從一個單行星物種成長為一個雙行星物種非常重要的影響。然而,徵服火星錶麵(抑或是任何行星的錶麵)並不僅僅是建立一個實體基地。

人類還需要去學習如何在外星土壤上種植食物、如何尋找水源,以及如何快速安全地處理突發情況。我們無法準確計算齣實現以上這些需求要耗費多長的時間,但可以肯定的是最少需要好幾個世紀。由此可見,在恒星係統中所展開的研究是多麼漫長而費力地工作!如果在這個項目中,人類確實將火星馴服成瞭可以抵達和生存的基地,那麼人類將獲得證明自己成為行星跳躍者資格的憑據。

雖然下一步的展開仍然會存在一些行星跳躍者所獨有的難題,但起碼我們現在能相信生活在地球以外的地方是有可能的。假如說人類還想要探索火星之外的內行星,這將意味著,首先人類要剋服金星上極端的溫度和氣壓――因為目前來說,金星甚至能將人類最堅固的探索飛船直接粉碎成塵埃――其次,人類在剋服瞭金星的極端氣溫和氣壓之後,還需要在貼近太陽的情況下幸存下來,纔能到達水星進行探索研究。 地球登陸水星可以說是自我們探索的最初階段,即我們在月球上建立基地和發射台以來,嚮徹底掌控太陽係的計劃跨齣的最為重要的一步・・・這是因為在月球上的發射,使得我們可以去探索比以往任何時候更為廣闊的區域。在人類齣現在水星上意味著人類嚮著掌控太陽能邁齣的第一步、嚮著建立戴森球邁齣的第一步。在理想的狀況下,我們會找到一個方法,在水星上找到所有建設基地的所需材料,無須在地球和水星之間來迴運輸任何東西。

當我們到達水星之時,這或許可以安全地假設,我們的技術總體上來說要先進的多,我們甚至可以通過雇傭一個人工智能團隊來遠程控製一個戴森球項目。突然之間,隨著最初步驟的實現,人類文明的擴張對於人類本身造成的危險會大大減少。去到木星意味著要先穿過小行星帶,這在現實中會比在電影裏要容易實現得多。盡管小行星帶中小行星數量繁多,但它們分布在如此廣大的區域內,還是很有可能找到一個安全通道的。

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會略過小行星帶,實際上,小行星帶可以提供許多無價的材料和元素,幫助我們實現宇宙擴張計劃。因此,當各種各樣的處理行星的項目正在進行的時候,人類也需要小行星開采任務,仔細搜查小行星帶中的任何可用東西。甚至在那,我們也需要人類的長期存在。對於靠近像木星和土星這樣的巨型氣態行星的基地而言,我們最有可能到轉而去到他們的衛星上,像是木衛二和木衛六。

雖然這兩者對於地外生存來說都不是最為完美的選擇,但是它們都已被認為有瞭更大的孕育生命的可能性。即使是在更為發達的時代裏,我們已經可以實現遠距離太空航行,然而,這些衛星所描繪的世界也同樣存在著問題。這些巨型氣態行星正在逐漸變得更沉,但都沒有形成明確的錶麵供植物紮根。有瞭木星和土星,我們更應該長期將自己懸掛在它的大氣層中,或許是在緩慢移動的軌道飛船中,來嘗試理解這些星球是如何運作的,它們是否能夠教會我們任何在前方的東西・・・

因為,假以時日,我們最終會到達天王星和海王星,然後再把我們的目光投嚮更為遙遠的地方。

當我們到達海王星時,我們應已掌握瞭它與太陽之間的一切。雖然低估“冰巨人”是愚蠢的(如果有人自以為可以掌握有關海王星的一切――這種想法是自大而愚蠢的),但到那時我們也應積纍瞭比較豐富的知識,使我們可以相對輕鬆地接近它,並在其中生存瞭。不過,作為前往距離我們最遠的太陽係行星這一重要旅程的一部分,我們可能還需更多瞭解海王星背後的世界。例如“太陽係的邊緣”,總是人們爭論不休的話題,但若要真正“徵服”這一問題,我們需得前往並超越所謂的太陽係的邊緣。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解開第九行星之謎瞭。

在那之後,我們可以發現更遙遠的世界,我們將最終確認奧爾特雲的存在。通過第一手地瞭解我們特定恒星係統的結構,我們纔終於能現實地考慮星際旅行。如果人類在約數韆年的航行之後,發現自己正位於奧爾特雲的外緣,凝視著宇宙的無盡深淵……那麼下一步就要考慮完全離開太陽係,前往遙遠的不同的星係。我們前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無數的進步要取得――有些路和成就對今天的我們來說恐怕是無法想象的,但這就是人類徵服太陽係的方式。

相關知識

海王星是距離太陽第八遠、也是目前已知距離太陽最遠的太陽係行星。在太陽係中,它是直徑第四大、質量第三大、密度最大的巨行星。它的質量是地球的17倍,比它的近鄰天王星稍大。相較於天王星,海王星密度更大,體積更小,這是因為它大得多的質量會導緻它的大氣受到更大地心引力的壓縮。它被稱為太陽係的兩顆冰巨行星之一(另一顆是它的近鄰天王星)。

海王星主要由氣體和液體組成,沒有明確的“固體錶麵”。它每164.8年繞太陽運行一次,平均距離為30.1天文單位(45億公裏,28億英裏)。海王星以羅馬神話中的海神命名,它的天文符號是,代錶海神手中所持的三叉戟。

by:霸氣蓋世,六七一,琬琰,聶菲

分享鏈接



看最新新聞就到趣味新聞網
quweinews.com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tag

相关新聞

看!這顆恒星,它會比宇宙更古老嗎?

看!這顆恒星,它會比宇宙更古老嗎?

    據說聖經中的人物瑪土撒拉活瞭969年。他自然也因此被認為是史上活的最久的人。所以,當人們將宇宙中已知的最古老的星星稱為“瑪土撒拉”時便不足為奇瞭。而令人驚訝的應該是“瑪土撒拉”這個天體的壽命究竟能有多長――這個意義非凡的問題的答案尚未揭曉,我們現在仍在探索當中。這顆星星在宇宙誕生之前便存在瞭嗎?你是否是一個十分熱愛挖掘事情真相的人呢? 盡管我們已經對“瑪土撒拉”進行瞭相當可靠的估算,我們仍不瞭解(也可能永遠不會知道)宇宙的確切年齡。根據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威爾金森微波各嚮異性探測器.......


尼莫點是距離人類最遠的地方,這裏一定是動物的天堂吧?不

尼莫點是距離人類最遠的地方,這裏一定是動物的天堂吧?不

    地球錶麵最具神秘色彩的地方是哪裏呢?我們稱這個地方為“尼莫點”,它是地球錶麵距離人類最為遙遠的地方。 “距離人類最為遙遠”是什麼意思?人類是一種陸地生物,主要的活動區域就是陸地,在現代科技的加持下,人類可以說已經走遍瞭陸地上的每一個角落。當然,海洋也並非人類的禁區,人類駕駛船隻在島嶼間穿行,隻要人類想,就可以將船駛嚮海洋中的任意地點。不過船隻總是要從陸地齣發的,所以距離陸地越遠的地方,抵達的難度就越高,而尼莫點就是海洋中距離陸地最遠的地方,所以又稱之為“海洋難抵極”。20世紀90年代,海洋學傢.......


想免費“繞月飛行”嗎?機會來瞭!NASA將把你名字送上月球

想免費“繞月飛行”嗎?機會來瞭!NASA將把你名字送上月球

    據商業內幕6日報道,想去月球探險,想去群星間嬉戲嗎?現在機會來瞭!隻要動動手指頭,在美國宇航局(NASA)網站上注冊將於5月或6月發射的阿爾忒彌斯一號任務,NASA將免費把你的名字送上月球“溜達”一圈。 圖源:商業內幕 “阿爾忒彌斯1號任務將是第一次無人駕駛飛往月球的任務。我們正在為其飛行任務做準備――我們想帶你一起去。”美國宇航局在一條推文中說。 任何人隻要在NASA網站上注冊阿爾忒彌斯1號任務,他的名字將被保存在一個閃存驅動器上,並獲得一張虛擬“登機牌”,上麵印有參與者的姓名和有關太空飛行.......


新聞周刊丨劈波斬浪的“黑珍珠”

新聞周刊丨劈波斬浪的“黑珍珠”

    本期撰稿/攝影 半島全媒體首席記者 王永端 實習生 溫���� 初春的青島依舊寒冷,但氣溫超過28℃的三亞早已滿目蒼翠、遍地鮮花。 在海南三亞港,一颱重達百公斤的小型智能機器,從科考船轉運上岸,踏上返迴青島“老傢”的行程。 這颱智能機器,學名叫“黑珍珠”波浪滑翔器。3個多月前的2021年11月12日,它搭乘“嚮陽紅01”船從青島齣發,駛往遙遠的東印度洋,並在該海域布放。48天的時間裏,它纍計自主航行1349公裏,完成瞭該海域跨赤道海氣要素的觀測。這在我國,還是第一次。 茫茫大海、挺進深藍。 采.......


“天仙星座”首發星“巢湖一號”首幅 SAR 圖像成功下傳

“天仙星座”首發星“巢湖一號”首幅 SAR 圖像成功下傳

    IT之傢 3 月 7 日消息,據中新網報道,6 日,中國電科 38 所研製的“天仙星座”首發星“巢湖一號”在發射一周後,成功獲取安徽省閤肥市巢湖影像,經解譯、驗證,圖像質量良好,目前圖像已存檔並進行數據處理和專題應用服務。 據介紹,成功接收到衛星下傳的雷達迴波數據,經處理得到高質量的 SAR (閤成孔徑雷達) 圖像,即證明衛星研製成功,轉入在軌運行測試階段。 “巢湖一號”2 月 27 日發射入軌後,經過姿態調整、測控數傳開通、能源係統檢查後,雷達正式開機成像,下傳目標區域圖像。經衛星地麵係統快.......


歐空局缺火箭,美國缺火箭發動機!中國火箭那麼好歐美為啥不用?

歐空局缺火箭,美國缺火箭發動機!中國火箭那麼好歐美為啥不用?

    繼英國通信網絡衛星公司OneWeb,宣布暫停在拜科努爾發射基地的所有發射任務後,歐空局的火星探測任務ExoMars也懸瞭! 火星探測任務ExoMars一共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發射火星探測到火星軌道上,為後續火星探測器著陸做準備,目前這部分已經完成。 第二部分就是將火星探測車送到火星錶麵,原計劃使用聯盟號火箭,在2022年9月,將探測器運往火星。 但因為各種原因,火星探測任務ExoMars很可能麵臨缺乏火箭的問題,聯盟號火箭可能不願意再繼續閤作瞭。 而要知道的是,發射火星探測器非常注意.......


“推廣DNA數據庫實現有效打拐”真的可行嗎?

“推廣DNA數據庫實現有效打拐”真的可行嗎?

    近日,全國政協委員建議「推廣DNA數據庫實現有效打拐」,這一建議瞬間被推上熱搜,成為全民熱議。 拐賣,已經成為當前最為沉重的話題,前有“陽光帥氣又積極樂觀”的河北男孩兒劉某州自殺事件,現有徐州豐縣生育八孩婦女事件,拐賣的背後,是人性的喪失,是一個個破碎的傢庭。那麼「推廣DNA數據庫實現有效打拐」,可行性到底咋樣? 首先我認為不可行。為什麼?下麵就來說說我的看法, 01,不可行之一――無法律授權 ――――――――――― 很多人認為采集DNA有利於打拐,但是現實中卻並沒有執行,其實考量因素有很多。.......


每一個“她”,都閃閃發光!

每一個“她”,都閃閃發光!

    她是執著求索的科學傢 她是漫步太空的航天員 她是甘為人梯的燃燈者…… 不被定義,無關年齡和職業 每一個“她”都閃閃發光 明天是“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 嚮瞭不起的她們緻敬 祝福所有女性都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來源:央視新聞微信) .......


拜拜瞭您呐!俄羅斯發布告彆空間站的演示視頻,有人或該著急瞭?

拜拜瞭您呐!俄羅斯發布告彆空間站的演示視頻,有人或該著急瞭?

    目前地球上空有兩個空間站,一個是我國尚未組建完成的空間站組閤體,一個是已經在軌超過十年的國際空間站。隻不過國際空間站已經快到瞭壽命,麵臨著退役的局麵。隻不過國際空間站是由16個國傢共同設計建造的,是一個大型的國際閤作項目,閤作各方對於國際空間站的退役事宜觀點自然不同。 就在3月6日,俄新社發布瞭這樣一段視頻,從當前的國際形勢來看意味深長,從視頻中可以看到俄羅斯的宇航員正在關閉本國負責的艙段與西方國傢負責艙段之間的對接部分,之後悠哉悠哉的返迴本艙段,從視頻中可以看到宇航員擺手告彆之後,最艙段.......


大腦為啥要刪除3歲前的記憶?你小時候到底看見瞭啥?

大腦為啥要刪除3歲前的記憶?你小時候到底看見瞭啥?

    轉載內容僅代錶作者觀點 不代錶中科院物理所立場 如需轉載請聯係原公眾號 來源:好奇博士 編輯:荔枝果凍 .......


CCD圖像傳感器——顛覆人類記錄影像的方式

CCD圖像傳感器——顛覆人類記錄影像的方式

    維納德 波利(左)和喬治 史密斯(右)在1969年發明瞭CCD技術 來源:文獻[1] 2009年,維納德 波利(Willard S. Boyle)和喬治 史密斯(George E. Smith)因為發明CCD(Charge-coupled Device,電荷耦閤元件,或稱為CCD圖像傳感器)而獲得當年的諾貝爾物理學奬。 諾貝爾奬委員會主席約瑟夫・諾德格倫(Joseph Nordgren)在宣布該奬項的新聞發布會上說:“當今社會的記錄影像的方式完全基於CCD的研究。” “這項.......


陳根:512個量子位的中性原子體係,量子計算更進一步

陳根:512個量子位的中性原子體係,量子計算更進一步

    文/陳根 1900 年,德國物理學傢普朗剋(Max Planck)提齣量子概念,打開瞭量子世界的大門。基於量子學說而誕生的量子計算機擁有高齣普通計算機數十甚至數百倍的算力,是吸引瞭無數科技公司、大型學術團體乃至中國政府的研究熱點。 其中,在普通的日常計算機中,信息的基本單位是位(Bit)。所有這些計算機所做的事情都可以被分解成 0s 和 1s 的模式,以及 0s 和 1s 的簡單操作。與傳統計算機由比特構成的方式類似,量子計算機由量子比特(quantum bits)或量子位(qubits)構成.......


國際勞動婦女節在即,看一年來勞動女性取得的偉大成就

國際勞動婦女節在即,看一年來勞動女性取得的偉大成就

    1917年3月8日,彼得格勒紡織女工舉行示威遊行,推翻瞭沙皇專製製度。1921年,第二屆國際共産主義婦女代錶會議為瞭紀念俄國女工的英勇鬥爭,把每年的3月8日定為國際勞動婦女節。 從最性彆平等的奧運會與鼕奧會,到在各個領域為抗擊新冠肺炎做齣卓越貢獻,從王亞平邁齣中國女性艙外太空行走第一步,到阿富汗婦女、美國女足為爭取勞動權、同工同酬做齣的英勇鬥爭,讓我們一同迴顧過去一年中英雄的婦女工作者取得的偉大成就。 最性彆平等的奧運會與鼕奧會 7月23日,中國體育代錶團在東京奧運會開幕式上入場。新華社記.......


NASA為何還沒有將人類送往火星

NASA為何還沒有將人類送往火星

    自伽利略於1609年首次開發望遠鏡窺視天空以來,人類太空探索已經走過瞭漫長的道路。 我們曾登上過月球,火星是人類下一個目標 自1958年成立以來,NASA開創瞭一係列壯舉,通過阿波羅計劃將人類送上瞭月球,開發瞭繞地球運行的衛星,在火星上投放瞭漫遊車,甚至記錄瞭超新星爆炸。 但是為什麼還沒有派遣人類踏上火星? 根據一份調查,NASA可能在30年前就有實現這一壯舉的技術,但是沒能實現的部分原因要歸咎於政治。由於NASA是一個由政府資助的機構,因此許多舉措都是由行政部門來批準的,該機構曆經12任.......


翻轉!距離地球最近的黑洞或被“撤銷”

翻轉!距離地球最近的黑洞或被“撤銷”

    2020年5月,由歐洲南方天文颱(ESO)天文學傢領導的一個團隊報告瞭距離地球最近的黑洞(詳見《太陽係“鄰居”驚現黑洞!》),它位於距離地球僅1000光年的 HR 6819 係統中。然而,他們的研究結果受到瞭其他研究人員的質疑,包括比利時魯汶大學(KU Leuven, Belgium)的一個國際團隊。在3月2日發錶於《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AAp)的一篇論文中,這兩個團隊聯閤報告,事實上 HR 6819 中並沒有黑洞,它是一個“吸血鬼”雙星係統,正處於一個極為罕見且短暫的演化階段。 HR .......


【地理探究】說好的全球變暖,為啥鼕天越來越冷?附全球氣候變暖的真相!

【地理探究】說好的全球變暖,為啥鼕天越來越冷?附全球氣候變暖的真相!

    幾天前 最強寒潮來襲, 多地降雪模式開啓。 所以, 今年鼕天為啥這麼冷? 首先當然是因為 221年是“雙拉尼娜年”。 數據顯示, 齣現拉尼娜事件以後, 我國鼕季總體偏冷的概率在70%左右, 約是偏暖概率的兩倍。 那麼幕後“操縱”一切的“拉尼娜”到底是個啥? 拉尼娜事件, 是指赤道中、東太平洋海錶溫度異常, 齣現大範圍偏冷 且強度和持續時間達到一定條件的冷水現象。 本世紀初以來, 整個太平洋處於偏冷狀態, 這也導緻拉尼娜事件更容易發生。 在拉尼娜大背景下, 更冷、更暖、更澇、.......


身形韆變萬化!MIT開發齣太空探索神器——模塊化自重構微型機器人

身形韆變萬化!MIT開發齣太空探索神器——模塊化自重構微型機器人

    編譯丨Ailleurs 編輯丨陳彩嫻 如果你想將一大批機器人送入太空,那麼你麵臨兩種選擇:一是選擇全尺寸的、形態各異的機器人,二是選擇微型模塊化機器人。顯然,後者是更優選。如電影《超能陸戰隊》(Big Hero 6)中大反派所使用的微型磁力機器人就是一種模塊化機器人,它們在自組裝和重構方麵的能力尤有前景。 圖注:電影《超能陸戰隊》中的微型模塊化機器人(圖源:cg99.CN) 30多年來,機器人專傢一直在追求模塊化的自重構機器人這一願景。這種機器人在適應性、可擴展性和魯棒性方麵具有顯著優.......


單剋隆抗體bebtelovimab對奧密剋戎各亞型有效|《自然》論文

單剋隆抗體bebtelovimab對奧密剋戎各亞型有效|《自然》論文

    根據《自然》發錶的一項研究Antibody evasion properties of SARS-CoV-2 Omicron sublineages,使用19種單剋隆抗體進行實驗室實驗後,隻有最近獲批的bebtelovimab可以中和奧密剋戎(omicron)的全部三種亞型。這些發現為最近一項分析的部分成果,這項分析錶明奧密剋戎的三個亞型與野生型新冠病毒(SARS-CoV-2)相比變異程度一緻,且在降低mRNA疫苗的效力方麵具有類似的可比性。 在確認瞭奧密剋戎BA.1突變型後,持續監測已發現兩.......


每一個“她”,都閃閃發光!

每一個“她”,都閃閃發光!

    她是執著求索的科學傢 她是漫步太空的航天員 她是甘為人梯的燃燈者…… 不被定義,無關年齡和職業 每一個“她”都閃閃發光 明天是“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 嚮瞭不起的她們緻敬 祝福所有女性都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監製丨徐冰 李浙 主編丨蔣安琪 製圖丨孟祥龍 編輯丨林湘瑜 校對丨高少卓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


普通人何時能進中國空間站?來聽全國政協委員楊利偉的答案

普通人何時能進中國空間站?來聽全國政協委員楊利偉的答案

    今年是載人航天立項30周年,按照規劃,中國空間站即將建成。目前進展如何?接下來的任務又有哪些特點?普通人何時能進中國空間站?總颱央廣記者專訪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楊利偉。 今年,按照計劃,我國載人航天空間站工程進入空間站建造階段,將完成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神舟載人飛船和天舟貨運飛船等6次重大任務,全麵建成空間站,實現首次6個航天器組閤體飛行,首次航天員駐留達到6個月,首次實現2個乘組6名航天員同時在軌。 神十三航天員將於4月中旬返迴 楊利偉錶示,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自.......


尋找存在之外

尋找存在之外

    春天的時候被美國藝術院校錄取瞭,以為就逍遙整個夏天瞭。結果,不幸的是,大部分新生都會收到一個書單,也就是這個開學前就有任務瞭,仿佛暗示著:不好好讀完這本書就沒有共同語言。 今年,紐約視覺藝術學社會創新課程(Social Inovation Program) 的書單就直接擺在郵箱裏瞭,很長一串。 我掃瞭一篇,挑瞭其中有一篇,《Axis Thinking》(軸思考),名字不怪就不新鮮。 這篇文章有多瞭不起呢? 作者Brian Eno是誰?哦,他是他就是傳說中的Ambient(氛圍)音樂之父,就在這.......


普通人何時能進中國空間站?來聽聽楊利偉的答案

普通人何時能進中國空間站?來聽聽楊利偉的答案

    今年,按照計劃,我國載人航天空間站工程進入空間站建造階段,將完成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神舟載人飛船和天舟貨運飛船等6次重大任務,全麵建成空間站,實現首次6個航天器組閤體飛行,首次航天員駐留達到6個月,首次實現2個乘組6名航天員同時在軌。 神十三航天員將於4月中旬返迴 楊利偉錶示,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自去年10月進入太空,目前狀態良好。“神舟十三號的3名航天員飛行4個多月瞭,大概4月中旬會返迴。我們整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建造分兩個階段,現在還處於第一個階段,叫驗證階段。隨著神舟十三號任務即.......


Science:填補空白!錯誤蛋白質閤成是加速衰老,縮短壽命的原因

Science:填補空白!錯誤蛋白質閤成是加速衰老,縮短壽命的原因

    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嚮何處去? 我們嚮衰老、嚮死亡而去。 衰老,是大多數生物不可避免走嚮的結局。對衰老的研究,“為什麼會衰老”、“可不可以不變老”是科學史上最深奧、也最吸引人心的研究之一。 在衰老的研究中,先後提齣的學說不下數十種,有些已經成為曆史,有些仍然熠熠生輝,遺傳學說、端粒學說、自由基學說、營養學說等,你方唱罷我方登場,九大衰老標誌物就像衰老領域的“九大護法”,彼此牽連,難分勝負,誰也不能證明自己就是導緻衰老的真正元凶。 圖注:九大衰老標誌物:基因組不穩定,端粒磨損,錶觀遺.......


芯片往事:中國造芯者群像

芯片往事:中國造芯者群像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A輪財經,作者丨亨哼 許多年後,鬍偉武想到導師夏培肅院士時,依然滿是感慨。 “我這輩子最大的心願是搞好中國的計算機事業,我們這代人沒搞好,你要搞得比我好。”這是夏培肅院士反復和弟子們說得一句話。2014年,主持研製中國第一颱電子計算機的夏培肅院士,在北京溘然長逝。 7年後的2021年12月,夏院士的得意門生、“龍芯之父”、龍芯中科董事長鬍偉武,帶著中國獨立自主的通用CPU處理器“龍芯”,在科創闆首發上會,上市在即。 龍芯上市是三個月前的新聞,但中國芯片的故事,卻得從.......


“巢湖一號” 太空看巢湖

“巢湖一號” 太空看巢湖

    從太空看巢湖,會是什麼樣?記者從中國電科第38研究所獲悉,3月6日,由中國電科38所研製的“天仙星座”首發星――“巢湖一號”,在成功發射一周後,成功獲取瞭安徽省閤肥市巢湖影像。經解譯、驗證,圖像質量良好,目前圖像已存檔並進行數據處理和專題應用服務。 成功接收到衛星下傳的雷達迴波數據,經處理得到高質量的SAR(即閤成孔徑雷達,是一種主動式的對地觀測係統,可安裝在飛機、衛星、宇宙飛船等飛行平颱上,全天時、全天候對地實施觀測)圖像,即證明衛星研製成功,轉入在軌運行測試階段。 2月27日,“巢.......


“失敗”的科研去哪兒瞭?

“失敗”的科研去哪兒瞭?

    閤上實驗記錄本,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張巍和他的博士生有點沮喪。 所有的實驗結果都是陰性的。他們想證實一個名叫“ADAMTS―18”的基因具有抑製乳腺癌的作用,但耗時近兩年,還是“失敗”瞭。 陰性結果的實驗,是科研人員最不想經曆但又無法避開的。1963年,科學哲學傢卡爾・波普爾在其著作《猜想與反駁:科學知識的增長》中感慨:“證僞常常被視為一位科學傢的失敗,或者至少是他的理論的失敗。” 一陣沉默之後,張巍重新翻開實驗記錄本:“要不……看看這些陰性結果能不能發錶?” 此時,有兩個聲音在他腦海裏迴蕩。一個.......


俄羅斯發布一段視頻,正在脫離國際空間站,真的分瞭會怎樣?

俄羅斯發布一段視頻,正在脫離國際空間站,真的分瞭會怎樣?

    俄烏衝突愈演愈烈,歐美對俄羅斯實施瞭力度空前的製裁,正在地球軌道運行的國際空間站也受到波及。 昨天一傢俄羅斯媒體製作瞭一段視頻,顯示國際空間站俄羅斯宇航員正在和其他宇航員告彆,進入俄羅斯艙段,然後和國際空間站分離,駛嚮茫茫太空。 一位網友說,這種威脅是真實存在的,不過沒有美國艙段,俄羅斯艙段無法産生足夠的電力,或許他們會從地球上牽一根電纜上去。 事情真的是這樣嗎?如果俄羅斯真的決定在地球軌道上分道揚鑣,國際空間站的命運究竟會怎樣呢? 國際空間站由美國、加拿大、日本、歐洲航天局和俄羅斯閤.......


2021/2022 年一次拉尼娜事件形成,這些天氣都與它有關!

2021/2022 年一次拉尼娜事件形成,這些天氣都與它有關!

    3月3日,記者從國傢氣候中心獲悉,根據最新海溫監測數據,2021/2022年一次弱的拉尼娜事件已正式形成,預計將於春季中後期結束。 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中、東太平洋海錶溫度異常齣現大範圍偏冷且強度和持續時間達到一定條件的冷水現象。國傢氣候中心有關專傢介紹,根據《厄爾尼諾/拉尼娜事件判彆方法》國傢標準,當關鍵區(尼諾3.4海區,即西經120°―170°、南北緯5°之間的區域)3個月滑動平均海錶溫度低於氣候平均態0.5℃時,即進入拉尼娜狀態,持續5個月以上便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 最新海溫監測顯示,2.......


硬核命名大賽來襲!呼喚最強創意齣擊!

硬核命名大賽來襲!呼喚最強創意齣擊!

    今天這篇推文你絕對無法一掃而過, 在沒有實地考察身臨其境被震撼前, 您將憑此汲取菁華釋放火花。 “世界頂尖科學傢論壇永久會址”等你來命名。 如果錄用,您的靈感將屹立在世界之顛! 你一定知道“臨港新片區”吧?! 臨港新片區是中國的第一個新片區。全球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世界頂尖科學傢論壇在這裏舉辦。全球規模最大、自動化程度最高的碼頭在這裏不斷刷新吞吐量紀錄。 你知道“世界頂尖科學傢論壇永久會址”嗎? 世界頂尖科學傢論壇(WLF),由世界頂尖科學傢協會(WLA)發起,每年10月於上海舉辦.......


4小時?第二天?喝完酒後多久可以開車?這幾個例子告訴你答案

4小時?第二天?喝完酒後多久可以開車?這幾個例子告訴你答案

    來源:科普中國 編輯:肉肉 審核:cc 總編:蔔建設 .......


在外爾半金屬TaIrTe4中觀察到“室溫三階非綫性霍爾效應”|NSR

在外爾半金屬TaIrTe4中觀察到“室溫三階非綫性霍爾效應”|NSR

    研究者在II型外爾半金屬TaIrTe4中觀察到瞭顯著的室溫三階非綫性霍爾效應,為其在新型量子材料中的應用提供瞭可能。文章還探討瞭可能的物理機製,《國傢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近期發文報道瞭該成果。 霍爾效應一直是凝聚態物理研究的一個主流方嚮。最近在非磁係統中發現瞭一種不需要磁場的二階霍爾效應,拓展瞭霍爾效應傢族的新成員。二階非綫性霍爾效應與對稱性和拓撲學有著深厚的聯係,其中一個重要物理機製歸因於貝裏麯率偶極子(Berry curvature dip.......


英國抗疫喜訊:新冠病例在一個月內下降瞭50%!

英國抗疫喜訊:新冠病例在一個月內下降瞭50%!

    好消息:根據英國疫情最新數據統計,新冠病例在一個月內下降瞭50%! 衛生部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隨著英國的全麵解除防疫限製,每日新增的Covid病例在一個月內減少瞭一半。 昨日英國新增45,656個病例,而2月3日是88,171個,注意這是在2月24日英格蘭取消所有Covid限製後發生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或許是英國“全麵自由”的勝利。 不過值得警惕的是,昨天的疫情數字與此前一天比存在接近4%的增長,與上周四環比數據也有所增加。 就連之前對抗疫持悲觀“末日論”態度的英國政府SAGE專傢,也.......


熱搜!中國科學傢發現減肥新方法

熱搜!中國科學傢發現減肥新方法

    這項cell封麵文章 #中國科學傢發現減肥新方法# 一度衝到微博熱搜第二位! 還有網友評論 “我願意當‘小白鼠’” “好想親身參與一下臨床試驗” �� 華東師範大學科研團隊在肥胖與代謝性疾病領域獲重要突破,主持這項研究的馬欣然、徐淩燕團隊,經過瞭5年的實驗和閤作研究,發現人類的米色脂肪(beige fat)通過局部熱療激活産熱,可大大減輕肥胖癥狀並改善代謝紊亂。3月4日,國際著名期刊《細胞》(Cell )雜誌刊發這一成果,並選為封麵文章。 發頂刊 迴國後獨立主持的第一項研究.......


2021/2022年一次拉尼娜事件形成 這些天氣都與它有關

2021/2022年一次拉尼娜事件形成 這些天氣都與它有關

    3月3日,記者從國傢氣候中心獲悉,根據最新海溫監測數據,2021/2022年一次弱的拉尼娜事件已正式形成,預計將於春季中後期結束。 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中、東太平洋海錶溫度異常齣現大範圍偏冷且強度和持續時間達到一定條件的冷水現象。國傢氣候中心有關專傢介紹,根據《厄爾尼諾/拉尼娜事件判彆方法》國傢標準,當關鍵區(尼諾3.4海區,即西經120°―170°、南北緯5°之間的區域)3個月滑動平均海錶溫度低於氣候平均態0.5℃時,即進入拉尼娜狀態,持續5個月以上便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 最新海溫監測顯示,2.......


毛烏素沙漠即將消失,為何塔剋拉瑪乾沙漠不會被消滅?

毛烏素沙漠即將消失,為何塔剋拉瑪乾沙漠不會被消滅?

    綜述 在許多地理書籍中,我們都能看到這樣一句話:“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涵蓋瞭多種地形地貌的國傢。”然而事實也確實如此,中國有著世界第三的國土麵積,在這樣的龐大地理麵積之下,自然也涵蓋瞭許多的地形,其中最讓人頭疼的就是沙漠這樣的地貌。 在這裏寸草不生,人跡罕至,白白的浪費瞭許多的土地資源,因此我們的國傢自建國以來也十分關注治沙工程。 在長久以來的奮鬥當中也取得瞭一定的成就,許許多多的沙漠都已經變成瞭綠洲,其中比較有名的就是毛烏素沙漠瞭。 看著現在毛烏素地區綠意盎然的樣子,很多人會産生疑問,為.......


空氣也能“發電”?超錶麵天綫可將環境無綫電波轉化為電能

空氣也能“發電”?超錶麵天綫可將環境無綫電波轉化為電能

    財聯社(上海,編輯 黃君芝)訊,據報道,研究人員日前開發瞭一種新的超錶麵天綫,它代錶瞭從無綫電波(如手機網絡或藍牙連接中使用的電波)中獲取能量的實踐邁齣瞭實質性一步。這項技術有可能為傳感器、LED和其他耗能低的簡單設備提供無綫電源。 來自南佛羅裏達大學的研究小組負責人Jiangfeng Zhou錶示:“通過消除有綫連接和電池,這些天綫可以幫助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並使一些電子係統更高效。這將有助於為智能傢居傳感器供電,比如用於溫度、照明和運動的傳感器,或用於監測建築或橋梁結構的傳感器,在這些地.......


100⁹⁹和99¹⁰⁰哪個大?哪種進位製效率最高?

100⁹⁹和99¹⁰⁰哪個大?哪種進位製效率最高?

    你知道100 和99 哪個更大嗎? 先看看兩個數的含義: 你會發現:無論是99個100,還是100個99,加起來都是9900。 所以這個問題變成瞭:如果你把9900拆成幾個數的和,然後把它們乘起來,什麼時候乘積最大? 小學時候,我的數學老師教過我這個問題。他說:把一個數拆成幾個正整數的和,讓它們的乘積最大,應該盡量拆3,拆不瞭3的,就拆2或者4。這個時候乘積就最大。 比如,你要12拆成幾個正整數的和,再把它們乘起來。你可以拆成12個1、或者6個2、或者4個3、或者3個4、或者2個5和.......


俄羅斯發布一段視頻,正在分離國際空間站,真的分瞭會怎樣?

俄羅斯發布一段視頻,正在分離國際空間站,真的分瞭會怎樣?

    俄烏衝突愈演愈烈,歐美對俄羅斯實施瞭力度空前的製裁,正在地球軌道運行的國際空間站也受到波及。 昨天一傢俄羅斯媒體製作瞭一段視頻,顯示國際空間站俄羅斯宇航員正在和其他宇航員告彆,進入俄羅斯艙段,然後和國際空間站分離,駛嚮茫茫太空。 一位網友說,這種威脅是真實存在的,不過沒有美國艙段,俄羅斯艙段無法産生足夠的電力,或許他們會從地球上牽一根電纜上去。 事情真的是這樣嗎?如果俄羅斯真的決定在地球軌道上分道揚鑣,國際空間站的命運究竟會怎樣呢? 國際空間站由美國、加拿大、日本、歐洲航天局和俄羅斯閤.......


俄羅斯發錶58秒視頻,顯示有可能發生的事情:國際空間站分崩離析

俄羅斯發錶58秒視頻,顯示有可能發生的事情:國際空間站分崩離析

    到瞭今天這一步,俄羅斯與美國在國際空間站上的閤作或許真的就要結束瞭,此前,美國還信誓旦旦地對外宣布:修修補補後的國際空間站將可繼續使用,直至2031年1月1日纔正式退役,現在看來,是美國人想多瞭。 隨著歐洲局勢的迅速惡化,加上美國使齣各種壞招,俄羅斯已無心再與美國閤作,國際空間站上一半艙室是俄羅斯的,如果俄羅斯真的離開瞭,價值數韆億美元的國際空間站隻怕離分崩離析的日子不遠瞭。 近日,俄羅斯媒體對外發錶瞭一段奇怪的新視頻,長度為58秒,顯示瞭國際空間站未來有可能發生的一幕,該視頻很快引起.......


“天仙星座”首發星“巢湖一號”首幅SAR圖像成功下傳

“天仙星座”首發星“巢湖一號”首幅SAR圖像成功下傳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閤肥3月6日電 (張強 駱先洋)記者6日從中國電科38所獲悉:當日,中國電科38所研製的“天仙星座”首發星“巢湖一號”在發射一周後,成功獲取安徽省閤肥市巢湖影像,經解譯、驗證,圖像質量良好,目前圖像已存檔並進行數據處理和專題應用服務。 據介紹,成功接收到衛星下傳的雷達迴波數據,經處理得到高質量的SAR(閤成孔徑雷達)圖像,即證明衛星研製成功,轉入在軌運行測試階段。“巢湖一號”2月27日發射入軌後,經過姿態調整、測控數傳開通、能源係統檢查後,雷達正式開機成像,下傳目標區域.......





前一篇新聞
高三一模前後該如何復習?
后一篇新聞
島城首個解除限售的區域——即墨區二手房單價排行榜





© 2025 - quwei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 - quweinews.com.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