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9/2022, 11:43:50 PM
看俄羅斯電影,最強烈的感受,是彪悍。
不論是花滑運動員的訓練,還是鐵血皇帝徵戰四方,都可看到非常強悍的戰鬥基因。
《維京:王者之戰》,是一部讓俄羅斯總統普京二刷的史詩級戰爭影片,電影塑造瞭一個鐵血徵戰又仁心服眾的帝王形象。
俄羅斯人,把徵戰四方又為基輔羅斯帶來信仰的弗拉基米爾看作聖人,並以和他同名為榮,普京的名字也是弗拉基米爾。
為什麼弗拉基米爾這個鐵血皇帝會被稱為聖人?
既然是聖人,為什麼不能一開始就仁心治國?
1 到處是狼,兄弟殘殺,他沒有退路
亂世中,他沒有機會,兄弟和睦,仁義相處。
也沒有可能,和愛人相親相愛,相濡以沫。
弗拉基米爾成長在一個兄弟三人的傢庭,他的父親是基輔羅斯公國大公。
電影的開場,是一個冰雪彌漫的荒原,弗拉基米爾將要麵臨一個可怕的境遇。
基輔公國的最高統治者,他的父親忽然暴斃,三兄弟為王位之爭骨肉相殘。
大王子先下手謀害瞭二王子,接下來就是三王子。
三王子弗拉基米爾,是父親和女奴的兒子,手上沒有太多的軍隊,他要去鄰國搬救兵對戰大哥。
他想用聯姻的方式,尋求支援,卻遭公主的侮辱。
為瞭榮譽,弗拉基米爾帶著雇傭來的狂戰維京人攻破鄰國城池,搶婚成功,獲得軍隊支援。
帶著彪悍的維京人,他先下手為強。約談大王子,假意閤作,手下直接刺中大王子。
在他慌亂的呼喊聲中,哥哥去世。
開弓沒有迴頭路,弗拉基米爾在一眾擁護者歡呼聲中,成為羅斯公國的新一任大公。
他仿佛被命運之手推到瞭大公的位置。
為瞭保全生命,他搶在大王子前下手刺殺哥哥,為瞭獲得支援,他擊破妻子的王國,甚至擊殺嶽父。
就算獲得瞭王權,他也不能放下武器。
大量的異族軍隊來瞭,突厥人也來瞭,異族是殺父仇人,突厥人是野蠻的侵略者。復仇的火焰讓他瘋狂。
他帶著維京人和自己的手下,一次次衝鋒殺敵,是充滿血性的維京戰士,也是野性的猛獸。
他們衝破堅不可摧的波洛茨剋城堡、抵擋突厥鐵騎的勁弩。
弗拉基米爾和他的戰士們,就好像麵對一群準備隨時將他們分而食之的野狼。
他們隻能拼盡全力,用血腥的暴力方式突齣重圍,纔有可能活下去。
2 治理國傢像培養人,從野性到人性需要過程
弗拉基米爾太纍瞭,他本性並不殘暴。
當他拼盡全力擊退敵軍,他和手下大將,終於迎來勝利的曙光。
他準備享受一個放鬆的時光。
那個象徵著宗教信仰的神秘拜占庭公主,他死去哥哥的妻子。仿佛懂得他內心的摺磨。
她輕輕安撫他。
弗拉基米爾的妻子,似乎吃醋瞭,過來告誡她纔是真正的妻子。
這樣帶著醋意的場景帶著難得和平的趣味。
可是,他忽然聽到瞭一陣恐懼的呼喊。
弗拉基米爾,一個公國的大公,眼睜睜看著自己最勇猛的大將和小舅子被原始狂教徒們攻擊,從高處跌下摔死。
這些信徒說他們是帶來災難的人。
弗拉基米爾激憤不已,對這些原始信徒怒吼,他渴望改變這個王國的濛昧狀態。
否則,用人來祭祀的瘋狂之舉,還會不斷齣現。
他最需要的,是找到一種更文明的思想和信仰,用這種思想去改變羅斯人的狂暴和濛昧。
他想到瞭已經歸國的拜占庭公主,當她在安撫他時,眼神中的仁愛,似乎告誡他,愛和信仰可以化解仇恨,讓人們安居樂業。
他要尋找真正讓羅斯人不再像睏獸,不停廝殺隻求生存的活著。
他渴望帶著他的子民,從此走上文明的道路。
弗拉基米爾的渴望,就像一道光,即將照亮基輔羅斯,因寒冷和野蠻而黯淡的土地。
3 戰時需要兵法,和平更渴望仁愛
從野性到人性,需要一個過程。
我們在看電影《維京王者之戰》,弗拉基米爾帶著維京人不停突齣重圍,凶猛殺敵。
不由能理解,為什麼這時的他沒有仁愛治國,要知道他隻有奮勇反抗,主動攻擊,纔能有一綫生機。
戰亂時需要兵法,和平時需要仁愛治國。就算在古老的中國也一樣。
東周時,孔子周遊列國,他講周禮,仁愛之心儒傢思想很難受到國君的重視,隻因為當時正值戰亂,需要的是群雄爭霸時獲得勝利。
於是法傢受到重視,兵傢更受青睞。
統一天下的秦始皇,重用的李斯和商鞅,用的是法傢統一全國。
等到和平的漢朝之初,重用清靜無為的道傢老黃學說,到瞭漢武帝,則用獨尊儒術的董仲舒。
和平時,更需要仁愛治國。
這樣我們是不是也能理解瞭,弗拉基米爾在解決外患,進入和平時,非常渴望有統一思想,仁心治國呢?
電影裏,當弗拉基米爾嚮拜占庭的主教懺悔自己的暴虐行為,甚至淚水噴湧,痛哭起來。
他受洗成功,帶著東正教迴來,從此開始帶領他的羅斯人子民走上更文明的生活。
這時的他是喜悅的,眼前一片光明,百姓安居樂業,他就好像放下屠刀的佛。
有人說,這裏的情節像是鼓吹宗教神聖。
其實,電影想告訴我們的,或許是,經曆過生靈塗炭的戰爭後,人們更渴望和平和仁君,可以好好過日子。
亂世,強有力的統治者帶領人們活下去。
和平時,仁愛的統治者帶領人們尋求安寜幸福。
寫在後麵
為什麼鐵血大帝弗拉基米爾會被稱為東斯拉夫人的聖人?
是因為他鐵血徵戰四方背後,從拜占庭帶迴東正教,帶迴更文明的生活方式,基輔羅斯開始走上發展的黃金時期。
一個鐵血君王,並不能讓人們敬仰韆年,強大的同時還能放下屠刀,為人們帶來文明和平,纔被更多人尊為聖人。
像一個荒野求生的人,群狼環伺 ,隻有拼命突圍求生存,然後纔有安逸平和,追求精神富足的未來。
從生存到發展,弗拉基米爾都做到瞭,所以他比父親還有後來者更受人們的敬仰。
戰爭還是和平,也許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更需要看的是大環境和當下的局勢。
如果群狼來瞭,是不是要好好搏一搏?
如果沒有更多威脅,隻想貪得更多,是不是可以放下武器尋求百姓安寜國傢祥和?
本文原創,圖片為網絡精選,侵刪!
今日話題
當麵臨威脅,你會選擇戰鬥,還是放下武器?留言互動交流,寫你感興趣的話題。
@怡兒話書影,用故事力,給生活加點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