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9/2022, 11:38:32 PM
“打倒蘇修;備戰備荒;深挖洞、廣積糧”這些口號對生活在六七十年代的中國人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瞭。在那個強國環伺的特殊時代,中國領導人用他們獨有的政治智慧見招拆招,化解著一個個危機。
自1950年中國人民誌願軍入朝作戰並一舉擊退以美國為首的所謂“聯閤國軍”之後,
蘇聯很快就轉變瞭對中國的看法,並且頻頻拋齣橄欖枝,希望幫助中國成為他在亞洲牽製美國的強大力量。
但是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隨著中蘇兩國對社會主義的理解齣現瞭分歧,尤其是當蘇聯暴露齣意圖控製中國主權和內政的目的之後,兩個曾經的盟友很快就變成瞭“劍拔弩張”的對手,甚至在兩國關係最緊張時,蘇聯曾經揚言要對中國進行核打擊。
然而毛主席的霸氣迴應以及一係列戰略部署,讓狂妄的蘇聯最終也沒敢走齣這步棋。
一、硝煙彌漫珍寶島
其實早在1956年赫魯曉夫全麵否定和批判斯大林的時候,中蘇就已經開始齣現裂痕,而1958年則更是中蘇關係轉摺的一個關鍵節點。這一年蘇聯提齣要在中國搭建軍用長波電台以及組建聯閤艦隊,
對於這種侵犯中國主權的行為,毛主席極力反對並直接迴絕,
這讓蘇聯“老大哥”十分懊惱。
在隨後的十年時間裏,中蘇之間的意識形態分歧越來越大,明裏暗裏的衝突也越來越多。為瞭逼中國政府就範,
蘇聯不僅撤走瞭援華項目的專傢,還在各個公開媒體上夾槍帶棒的指責中國,甚至在中蘇邊界駐紮重兵,大有“一觸即發”之勢。
其實對於中蘇之間可能爆發的局部衝突中國政府早就有心理準備,自從1966年蘇聯與濛古簽訂所謂的“友好閤作互助條約”開始,
毛主席就敏銳的感覺到事態將逐漸擴大,並且多次在公開場閤錶示
要時刻警惕蘇聯從中濛邊境以及中蘇邊境對我國發動侵略行動。
畢竟當時中國的軍事力量與蘇聯還有著不小的差距,雖然我們已經成功研製瞭原子彈,可是蘇聯的核武器此時已經相當成熟,他們的洲際導彈和中程導彈是可以覆蓋中國全境範圍的。
就在這種“時刻提防”的高度緊張氛圍下,中國國內快速進入備戰狀態,
“備戰、備荒”
的口號也正是在此時由毛主席提齣並在全國執行起來。
雖然當時我國已經開始進入瞭“特殊時期”,但是工農業生産一直沒敢停滯,畢竟蘇聯這個北方強國給中國造成的壓力太大瞭,如果沒有足夠的糧食和戰備工事,一旦蘇軍真的南下,我國軍民將陷入絕對被動的局麵。
1969年3月中蘇雙方終於在珍寶島這個不足一平方公裏的彈丸之地爆發瞭正麵衝突。麵對蘇軍的炮火急襲和步坦衝鋒,頑強的中國軍人進行瞭堅決的自衛反擊,並且最終將入侵的蘇軍擊退,造成瞭他們一百多人的傷亡,可以說這一戰讓蘇聯顔麵盡失。然而僅過瞭不到半年時間,蘇聯就在新疆的鐵列剋提再次挑起事端並且扳迴一局,兩國的關係已經跌至冰點。
但是一嚮自視甚高的蘇聯依然認為他們在這些衝突中吃瞭大虧,根本無法容忍中國這個新崛起的“小兄弟”對他的任何反抗,
於是一個“逆天”的軍事計劃被放在瞭當時蘇共最高領導人,勃列日涅夫的辦公桌上――
對中國進行核打擊
。
二、蘇聯的核訛詐
這個對中國實行“外科手術式核打擊”的作戰計劃,始作俑者就是蘇聯國防部長
格列奇科
元帥及其助理
崔可夫
元帥。這兩個對華態度十分強硬的人物一緻
認為需要盡早、一次性解決中國問題,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發動核打擊。
當時的中國雖然已經自主研製齣原子彈和氫彈,但是我軍的運載火箭技術尚不成熟,根本沒有能夠打到莫斯科的洲際導彈。
反觀當時蘇軍的核力量確實要比中國高齣一大截,不論是核武器的數量,還是爆炸當量以及打擊範圍都完全碾壓我軍,這也正是蘇聯敢於設想發動核攻擊的直接原因。
按照蘇聯的計劃,
第一步肯定是打擊中國境內西北地區的核基地,盡可能地摧毀中國的核力量,以此來免遭報復,緊接著就是打擊我國重要的軍事及政治目標。
如果這個計劃真的付諸實施,以當時蘇聯部署在遠東地區的核武器破壞力,瞬間就會將中華大地變成人間煉獄。要知道二戰時美國在日本投放的原子彈爆炸當量也隻有2萬噸,而此時蘇聯的核武器威力早就是它的幾百倍瞭,
所以當中國政府得到這一情報後高度緊張。
但是,緊張不等於畏懼,因為這已經不是中國第一次遭受核威脅與核訛詐瞭。
當初抗美援朝戰爭期間,麥剋阿瑟指揮的聯軍被中國軍人打得暈頭轉嚮之時就曾經
叫囂要使用核武器,而且經過杜魯門總統的授權確實已經將核彈頭運送至朝鮮半島附近海域。
麵對那次威脅毛主席就曾喊齣
“你打你的原子彈,我打我的手榴彈”
的口號,直到戰爭結束美國也沒敢真的扔原子彈。
更何況此時的中國已經具備瞭原子彈和氫彈,雖然威力和打擊範圍都不如蘇聯,但是所謂的“核戰爭”其實與這些沒有絕對關係。隻要有一枚核彈頭蘇聯沒有攔截住,那麼結果就都是一樣的,遭受核攻擊是任何一個國傢都無法麵對的滅頂之災。
不過有意思的是,蘇聯妄圖對中國進行核打擊的絕密計劃並不是中國情報部門截獲的,而是通過一個在當時看來十分不可思議的渠道得知的――
美國通風報信。
起初蘇聯製定瞭打擊計劃之後,首先想到的就是美國的態度,畢竟這麼大的事情不能拍拍腦袋就意氣用事。
於是蘇聯在1969年8月20日通過外交渠道嚮美國傳達瞭這個信息,接到這個“驚天信息”之後,
基辛格和尼剋鬆緊急召開幕僚會議,一緻認為必須阻止這個行動。
美國這個決定當然不是為瞭保護中國,而是他害怕
一旦爆發核戰,中國勢必拼死反抗,兩個國傢都擁有核武器,屆時的亞洲將變為一片焦土,美國在遠東的利益必然嚴重受損。
而且更為重要的是,
在美國眼中蘇聯纔是真正的強敵,
如果蘇聯摧毀瞭中國,則少瞭一個牽製他的大國,這絕不是美國希望看到的。
但美國又不能明目張膽地將這個情報傳遞給中國,先不要說中國政府信不信,就是蘇聯也饒不瞭他這個“泄密者”。
但是幾天之後,美國人就想瞭個“高招”齣來,
他們將蘇聯打算對中國進行核打擊的事情,通過一傢不知名的小報發瞭齣來,一時間各大媒體紛紛轉載引用,搞得盡人皆知。
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暴跳如雷,但也無濟於事,因為他無法證明這是美國政府故意而為,隻能吃瞭個啞巴虧。
中國也正是在這時得知瞭這個情報,為瞭警告蘇聯不要鬍來,
我軍在9月23、29兩天分彆進行瞭地下核試驗和空投氫彈試驗,其目的不言而喻。
就在蘇聯人正處於不上不下的尷尬境地時,毛主席的一番言論更是大大擊垮瞭他們的心理防綫。
三、大膽的“應對之策”
中國方麵一邊在用核試驗“敲山震虎”,一邊也在積極商量對策,畢竟要防止蘇聯狗急跳牆,如果真的打起來需要有妥帖的預案來應對。
中國軍方的領導都是身經百戰、叱吒風雲的老將,他們一再錶示:
“中國的鈾存量十分充足,如果真的打核大戰一定能撐得住”。
就在大傢義憤填膺、積極獻策的時候,毛主席並沒有顯得那麼激動,而是靜靜地吸著手中的香煙若有所思,隨後一個大膽的設想浮齣水麵。
“如果蘇聯真的敢於打核大戰,我們不怕他,我們完全可以采取內綫防禦、外綫齣擊的方式應對這場戰爭。一旦我們遭到核武器攻擊,生態環境和生存環境必然被汙染,那麼我們就要選擇搬傢,搬到哪裏去呢?當然是搬到蘇聯去!
所以一旦開戰,我們的主力部隊要迅速越境進入蘇聯,第一波核打擊後幸存的民兵和老百姓也馬上跟進,我們要和蘇聯的軍民攪在一起,看他還怎麼用核武器”。
所有在場的人都驚呆瞭,這種“奇思妙想”的戰術是誰也沒料到的。
毛主席繼續說道:
“蘇聯如果不給我們活路,我們也讓他活不好,咱們國傢現在有八億人,即使犧牲一半我們也還有好幾億,大不瞭全民皆兵都去蘇聯打遊擊,過不瞭幾年他們就要變成少數民族瞭”。
會場上一片寂靜,許久後有人提齣瞭一個問題:
“那我們的核武器呢?一槍不放就白白放棄嗎?”
,毛主席後麵的迴答讓剛剛從驚訝中緩過點兒神來的人們再次體會到什麼叫“神鬼莫測”。
“咱們的核武器一個也不會浪費,如果蘇聯敢對我們進行核打擊,我們就用手頭的核彈全部扔到中國周圍的美軍基地,免得讓美國人坐收漁翁之利。反正到時我們已經進入蘇聯境內,如果美國想報復的話,大傢就一起捆綁起來打,誰都彆想看熱鬧。”
話已至此,四座皆驚。
當看到大傢的反應後,毛主席笑瞭笑:
“這個當然是最壞打算,據我估計蘇聯是不敢打核大戰的,我們也不希望這樣,我們是愛好和平的,但我們要隨時準備為和平而戰。”
於是,這個應對策略被通過“特殊渠道”分彆傳遞給瞭蘇聯和美國,尼剋鬆和勃列日涅夫徹底崩潰,因為他們深信,雖然這個計劃聽起來是個笑話,但是中國人說到做到。
客觀地說,這個大膽的計劃確實很難實現,首先是第一輪核打擊後還有多少中國軍民能夠幸存下來是個未知數,再有就是中蘇邊境還有百萬蘇軍虎視眈眈,想衝破這些空地聯閤的阻礙進入蘇聯,犧牲的人數可想而知。
但是美蘇這兩個超級大國誰也不敢篤定中國做不到,
畢竟1950年時,也沒人相信中國敢和美國為首的聯軍正麵對抗。
四、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
毛主席這種“不按套路齣牌”的戰略設想完全打亂瞭蘇聯的陣腳,就連本打算坐山觀虎鬥的美國也緊急嚮蘇聯發齣警告:
“韆萬不要對中國進行核打擊,否則美國必將采取行動”
。
不管怎樣,尼剋鬆可不想讓他布置在亞洲的二十多萬美軍給蘇聯當陪葬品。
蘇聯在各方壓力下最後隻能選擇與中國緩和關係,對於核打擊的事當然也就不再提瞭。
“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一直是毛主席所提倡的戰爭思維,雖然蘇聯錶麵上已經不再提核打擊的事瞭,但是中國政府可是一點兒都沒有放鬆警惕,除瞭邊境上與蘇聯保持重兵對峙以外,在七十年代初毛主席嚮全國提齣瞭
“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
的方針。
其中“不稱霸”是中國政府以及中國人民愛好和平的態度,而“深挖洞、廣積糧”則是麵對當時國際形勢與現實情況所做齣的應對手段。畢竟當時的中國經濟還是相對落後的,國防力量也沒有那麼雄厚,所以毛主席纔審時度勢提齣這種偏防禦性的策略,
於是全國各地掀起瞭一場構築防空工事的群眾性熱潮。
在那段時間裏,全國各個城市都在晝夜不停地修建地下防空工事,
這些大大小小的防空洞不僅可以躲避普通的敵機空襲,更有相當一部分是可以抵禦核爆的混凝土澆築人防工事。
經曆過那個年代的老人們都應該有很深刻的記憶,
單位、學校甚至是街道經常會搞防空演習,
隨著刺耳的警報聲,所有人都會立刻跑嚮最近的人防工事躲起來,一次次的演習讓人們隨時都做好戰爭來臨的準備。
與此同時,
很多企業都把重要的生産設備拆解後搬運到人防工事或者防空洞中,在那裏組裝後繼續開展生産工作,就是為瞭防止戰爭突然來臨時會影響國內的生産活動
。
而且在政府的號召下,全國采取嚴格的
配給製
,除瞭保證人民生活需要的口糧外,幾乎所有的餘糧都作為戰備物資被儲存瞭起來,雖然那時候全國人民過得都很艱苦,但絕對是萬眾一心、一緻對外。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
“三綫工廠”
這個詞,它的興起與那時中蘇交惡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係。當時中國的所有重工業幾乎都在東三省,由於那裏與蘇聯緊緊相鄰,一旦開戰中國的工業基地必將毀於一旦,所以為瞭化解這個危機,
當時中國政府將很多重要的工業單位都分散和搬遷到西南、西北地區,這也就是我們說的“三綫工廠”。
為瞭保存中國的工業實力,為可能來臨的戰爭做好充足準備,
韆韆萬萬的技術工人背井離鄉,紮根西南的崇山峻嶺和西北的荒山荒漠中,
無怨無悔的奉獻著自己的青春,用他們的汗水與鮮血守衛著新中國的經濟命脈。
雖然當時的中國還不夠強大,經濟、軍事、綜閤國力都比不上美蘇這種超級大國,但是當全國人民擰成一股繩,所迸發齣來的潛力也讓這些對手不寒而栗。以我們現在的眼光來看,也許那時前輩們挖的很多防空洞都十分簡陋,但他們正是靠著那些原始的工具和愚公移山的精神構建瞭空前龐大的防禦陣地,如果有人妄圖依靠強大的武力侵略中國,那隻會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有來無迴。
如今的中國早已實現經濟騰飛,國防力量也是日益強大,我們正在嚮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穩步邁進。昔日的防空洞很多都已廢棄或者被填埋,但有一些也作為那個時代的烙印被保留瞭下來,隨著歲月的靜靜流逝,他們見證瞭中國的強大、見證瞭中華民族的崛起。就像毛主席當年說過的:
“我們愛好和平,但我們隨時準備著為和平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