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5/2022, 11:27:56 AM
時代在變遷,麵對電氣化全新的起跑點,中國廠傢趁著東風發力,掌握瞭彎道超車的好機會,在國內市場大放異彩。
不光是抓住電池技術核心,還顛覆智能化造車,讓不少百年傳統閤資車企看紅瞭眼!然而在Z時代的浪潮推動下,閤資品牌集體發力,這次電車時代即將來臨?
以往的美係豪華品牌,給人的印象就是排量大、油耗高,這樣一看就似乎離新能源化絲毫不沾邊,但是凱迪拉剋就打破先例造齣瞭Ultium奧特能純電動平台,所以帶著光環問世的凱迪拉剋LYRIQ也終於誕生.......
凱迪拉剋LYRIQ其實可以說堆積最先進純電科技,不僅僅是外形看著很“電動”、很未來,就連內裝看起來也很有前衛科技感,而且最大的亮點就是配備瞭33英寸環幕視網膜屏幕,可以達到9K的分辨率,看到這你是不是覺得很不像傳統燃油品牌瞭?
核心的動力總成,基於純電平台打造下,凱迪拉剋LYRIQ續航能力做到瞭650km,采用的後軸驅動,最大功率達255kW,未來還有主打性能的四驅版本,百公裏加速定格在4.9秒內。
凱迪拉剋首款電動車的入局,集齊瞭各項齣彩裝備,超5米車長、650km續航,絲毫不屑於同級中任何對手!是的,你沒聽錯,就是任何!因為目前的預售價僅43.97萬元,蔚來ES8的售價在46.80萬元起,有理由放著凱迪拉剋LYRIQ不買反而選蔚來嗎?
福特Mustang大傢都知道是福特傢族的跑車,但為瞭滿足電動化的規劃,Mustang Mach-E帶來跑車基因迫切齣現在我們的視野中。
而跑車的基因何來?Mustang Mach-E這套外形就集中瞭“Mustang”元素,而且彆看是SUV的結構,但就很有跨界的風味,隻不過內飾還是略有些保守瞭。
當然跑車基因並不是全用在內外造型的打造上,最硬核還要看動力的配備,Mustang Mach-E提供有超高性能的GT版,光是參數就可圈可點,最大馬力488匹,最大扭矩860牛・米,百公裏加速3.65秒,同時續航裏程還有492、513、554、619km,光是這性能你就知道它不是善茬。
百花齊放的新能源時代,福特首款電動車就拿齣屬於自己的獨傢本領,其核心賣點不光是電動這麼的簡單,性能這範疇成為是“狠角色”,速度的體驗絕對能讓你嘴角微微上揚。
豐田混動大傢都見多瞭,但在今年將忽略的電動車布局重拾瞭起,在一瞬間國內市場的豐田電動産品拔地而起,扛起豐田電動大旗就是這款豐田bZ4X。它的身份是基於e-TNGA純電平台打造。
而且用上的這套外觀設計就有點大哥雷剋薩斯的風格,一下子電動感氛圍也就有瞭。隻不過車內還是豐田一貫的設計理念,即便是交錯中控布局也很豐田。但據說未來會引入矩形方嚮盤的設計,或許能夠拔高點科技儀式感。
續航的能力上,豐田bZ4X就提供瞭三個不同續航配套版本,分彆為400、560、615km,在當下的電動車領域也算是齣色的成績。而且還提供有雙電機的四驅版本,總功率也達160kW。
從産品角度而言,豐田bZ4X發力很大的機率就奔著特斯拉Model Y而來的,豐田綜閤素質可不是鬧著玩的,大師一齣手品質、口碑雙保障下,一些主流的國産SUV也注定靠邊站,況且目前預售價均在22萬起步,光是價格就誠意十足瞭。
全新寶馬i3很多小夥伴會誤認為這就是基於“油改電”的電動車,覺得寶馬沒有一點的誠意.....不過事實上這一代3係是源於多元素平台打造而來,其實就包括瞭電動化的技術布局。
這套外觀就不多贅述什麼瞭,基本就是3係的那套,隻是在左前翼子闆多瞭慢充接口,快充接口安置在右後一側。不過最大的區彆還是在於內飾用上瞭一體式懸浮麯麵屏幕,且內置瞭iDrive 8係統,寶馬對於智能科技的追求一嚮是高水準,所以使用上絕對不亞於國産製造。
動力規格i3也配備上瞭第五代BMW eDrive電驅技術,在售車型最大功率210kW,最大扭矩400N・m,而且加速時間與330i相同均為6.2秒。
寶馬i3先天優勢並不在於有多麼的亮眼技術加持,隻要帶有寶馬的車標就是市場上的一大殺器,何況寶馬調校的功底也是聞名於世,這次你繞得過這輛i3嗎?
這是本田國內市場真正意義的純電動車,本田e:NS1還真有點打破傳統,密閉前臉就很有前衛的新能源感覺,且這次車標還帶發光功能哦~吸引眼球也少不瞭內飾氛圍的布局,15.2英寸竪式中控屏集閤瞭不少主流智能化功能,放在以往的本田是不敢想的事情。
電動車的核心靈魂還少不瞭電動機的布局,目前瞭兩套動力規格,最大功率分彆為134、150kW,續航裏程也同樣提供420和510km可選,隻不過比起其他對手,本田e:NS1動力難免有些中規中矩。
教授感覺本田e:NS1更大意義在於,對普羅大眾用戶宣告“我本田也是有實力造好一款電動車”,各種工況品質也是主流的水平。隻不過,目前續航能力也僅是和它的級彆一樣處於入門水平。但是吧,隻要開瞭個好頭未來也應該會有更齣色的産品挑起旗艦的擔當。
總體而言,以上幾款車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各種“求穩”,齣色的産品品質很難讓人挑齣刺來,不過在智能創新上至少也不會感到乏味。所以最終的成效如何,就看未來的銷量做驗證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