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2/2022, 9:09:02 PM
來源:學習軍團・中國軍號
作者:謝菲、張揚、許崇強、王子倫、張增新、丁文輝
西北荒漠,硝煙密布。春寒料峭,中部戰區空軍某靶場內依舊寒氣逼人,狂風夾雜著雨雪,捲起沙暴陣陣......
“穿上排彈服就是上戰場……”排彈技師張增新話語鏗鏘有力,大傢全部屏住呼吸,保持戰鬥狀態。
“起爆手注意,3、2、1……起爆!”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某型航爆彈被引爆,地下未爆彈被成功排除,全場官兵緊懸的心纔慢慢放瞭下來……
訓練順利結束,迴程路上,靶場官兵將隨身攜帶的兩壺水,細心澆灌在路旁的沙棗樹上。
張增新說,沙棗樹耐寒、抗風沙,它是陪伴官兵們的朋友,也是大傢的精神寄托。每次訓練,大傢都會額外攜帶兩壺水,與這裏的沙棗樹分享。
01“沙棗樹”生根的艱難歲月
上世紀50年代,空軍決定在西北寜夏戈壁灘修建訓練靶場。
“雲山萬重兮歸路遐,疾風韆裏兮揚塵沙。”雨水奇缺,長期乾旱,植被匱乏,自然條件惡劣……“吃水難”“種啥啥不活”一直是靶場官兵的生活難題。
曾經,靶場官兵的生活用水隻能靠自己打井解決,但井水是礦化度很高的苦鹹水。迴想起那段生活,官兵們都說:“再也不想喝用苦鹹水做的稀飯瞭,那種味道這輩子都忘不瞭!”
2011年,人引黃工程管道第一次穿越幾十公裏的戈壁灘,接入瞭靶場,半個多世紀的“吃水難”問題被徹底解決。
而麵對滿目的荒蕪,靶場特意請來縣上的林業局專傢,對靶場恢復植被進行發展論證,對海拔、光照、雨量、霜期、土壤剖麵等情況做詳盡調研。
幾十名官兵拉綫定位,揮鎬打穴,填土填肥,把運來的幾百株沙棗樹種在營區,讓那小小的綠色樹苗帶著生命的尊嚴,站上瞭荒寂的山崗。
他們一鍬鍬、一寸寸,在鹽堿地上挖齣綠色與生機。
02“沙棗樹”的逆風“發芽”
沙礫常為伴,昆侖兩相依。
駐守在這裏的一代代靶場官兵,就像這沙棗樹般與漫天風沙、茫茫荒漠為伴,憑著一顆對黨和人民無比忠誠的赤子之心,在這裏書寫著屬於他們的鐵血榮光。
張增新就是這群人中的一個縮影,官兵都親切地稱呼他――“神娃”。
“神娃”的神,來自他的勤學苦練,來自他的多專多能。在日常保障中,他上塔台可對空,下彈坑可排彈,飛得瞭無人機,做得瞭電焊,會駕駛、懂汽修……他是主官的得力幫手,也是無數靶場官兵學習的榜樣。
近幾年,作為靶場排彈技師,張增新在訓練中準確識彆未爆彈4枚,成功排除重大險情;並參與完成瞭“金飛鏢”特技飛行考核等多項重大保障任務,榮譽滿懷。
他曾說過,即便離開,他也會將“不屈不撓,無私奉獻”的沙棗樹精神永記心間,與這片土地血脈相連。
03“那片土地”今非昔比
在這裏,像張增新這樣堅韌的官兵還有很多。60多年來,在遮天蔽日的風沙中,麵對嚴酷的生存威脅,靶場官兵恪守“從這裏學會打仗,從這裏走嚮戰場”的宗旨,展現瞭“不屈不撓,無私奉獻”的沙棗樹精神。
2015年春節前夕,習主席視察中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師,提齣“思想政治要過硬、打仗本領要過硬、戰鬥作風要過硬”的戰略要求。
心中有信仰,行動不迷航。在習主席重要講話精神激勵感召下,靶場官兵聚力習主席“三個要過硬”的戰略要求,狠抓部隊建設和實戰練兵。
目前,根據各類飛機作戰性能及保障特點,靶場初步搭建起集航彈監控、模擬仿真、輔助評估為一體的綜閤保障平台,實現瞭訓練場與戰場的無縫對接。
“地麵苦練、空中精飛”,領袖的諄諄囑托和殷切期望,化為官兵創新突破的自覺行動。近年來,靶場參與完成瞭突防突擊競賽考核、“金飛鏢”特技飛行考核、“西部聯閤―2021”中俄演習、運載火箭助推器迴收係統空投實驗等多項重大任務,發揮瞭“戰場磨刀石”的作用。
遠離城市繁華喧囂,堅守戈壁靜默,靶場官兵盡心保障、以苦為樂,用“十年磨一劍”的韌勁,傳承著沙棗樹精神。他們是一群可愛的空軍靶場兵,是名副其實的“沙棗樹”。
烈日炙烤下,荷槍實彈的隊伍堅毅嚮前;風沙肆虐中,堅守戰位的官兵們剛毅依舊!
(學習軍團・中國軍號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