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4/2022, 3:51:39 PM
在黑鐵時代,不少房企走到瞭十字路口,自救也成瞭一個熱詞。
今天地産君來盤點房企們自救與堅守的動作。
1
保交樓:恒大
較早提齣保交樓的房企就是恒大瞭。
恒大集團的公眾號以前的畫風是這樣的。
從去年8月開始,所有的內容都變成瞭保交樓相關,可以說是保交樓專題連載瞭。
恒大能夠保證交樓是最好的結果。
自救最關鍵的就是不能齣現大規模的停工、逾期交付,這一點恒大可以清楚。
2
老闆輸血:富力、當代、旭輝
去年9月20日,富力執行董事李思廉及大股東張力給富力地産提供80億港元股東資金 。
此次事件一齣,讓我看到瞭房企老闆挽救企業的決心。
次月,當代置業控股股東張雷以及執行董事張鵬“自掏腰包”,嚮公司提供8億元的股東貸款,以幫助公司度過危機。
去年年底,旭輝發布消息稱,旭輝大股東將最多投入16.73億,增厚資本金。
股東通過供股的方式,將投入8.87億港元認購2.22億股,並有意嚮額外投入最多7.86億港元進行全額認購。
籌到的資金作為公司的資金儲備金、助力於公司的長期發展。
3
齣售項目:世茂、奧園
齣售項目是房企自救的常規操作瞭,前輩王健林當初“斷臂求生”的事大傢都瞭解。
萬達現在已經過瞭最艱難的時期,而不少房企還苦於沒有企業接盤項目。
兩個月前,世茂做瞭一個待售資産清單,將近800億元的資産擺上貨架。
在今年月份,中國奧園齣售多個境外項目,迴籠資金約30億元。
據悉,年初兩個月,奧園的鎖定抵房金額已經接近30億。
齣售資産,是降低負債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不過,市場上可售資産規模太大,成交的難度遠高於過去。
齣售資産的房企遠不止世茂、奧園,篇幅有限不一一贅述瞭。
4
迴購債券:德信、融信、金輝、弘陽
美元債違約事件,往往被看作是房企爆雷的標誌。
違約事件一旦發生,便會引起連鎖反應,市場對於房企美元債逾期情況同樣格外敏感。
所以,不少房企開始積極迴購美元債,提高市場信心。
其中就有禹洲、德信、融信、金輝控股、弘陽等房企這麼做瞭。
試圖告訴市場“咱們不差錢,不用擔心”。
5
交換要約求展期:榮盛、禹州、大發
債務得到展期,能獲得更多的時間處理債務。
榮盛曾為兩支存量閤計約8億美元債券發起交換要約和同意徵求,獲得瞭持有人超75%的支持,成功交換。
今年二月,禹州完成瞭2022年部分票據的交換要約,算是緩瞭一口氣。
大發地産在今年年初發齣修改違約條款的意見徵求,獲得瞭受托人的同意。
徵求修改違約條款的兩筆美元債,分彆為2022年到期、票麵利率12.375%;2023年到期、票麵利率13.5%。
6
聘請財務顧問:當代置業、正榮
房企們為瞭緩解其流動資金問題,開始聘請專業的財務顧問。
比如正榮就在今年1月聘請瞭德勤擔任自傢公司的獨立財務顧問,專門負責處理銀團貸款事項。
同時,還有傳聞正榮地産擬聘鍾港資本作為財務顧問參與化解債務,協助處理財務問題
當代置業委任華利安諾基為其財務顧問,以評估集團的資本結構評價集團的流動資金及探索所有可行的補救方案。
財務顧問的角色非常重要,可以幫企業評估財務情況、資本結構,提供優化建議。
同時,也可以增強債權人、投資人之間信息溝通的透明度,更好得使債務化解。
7
引入戰投:萬達商管
萬達商管是萬達集團旗下企業,珠海國資齣資30億元戰投入股瞭萬達輕資産商管公司。
在珠海國資的加持下,萬達不但多瞭一種市場信用背書,還能夠提升市場化投資人的信心。
與此同時,在萬達商管赴港招股書上投資者除瞭王健林、珠海國資。
還有螞蟻、騰訊、碧桂園服務、鄭裕彤傢族、中信證券以及招商局等共22傢公司及六位高管。
其背後的力量非常強大,能夠給萬達商管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
8
債權人積極溝通:華夏幸福
華夏幸福是較早爆雷的房企之一,現在債務重組已經落地。
整整一年的時間,華夏幸福《債務重組計劃》已獲華夏幸福金融機構債權人委員會錶決通過。
錶決通過與華夏幸福穩定債權人情緒、積極溝通有莫大的關係。
債權人的信心,來源於房企的積極應對,溝通協調。
冷漠處理隻會激發債權人的情緒,更可能産生負麵影響,激發矛盾。
9
賣物業公司:禹州、富力、中梁
房企爆雷年,也是物業易主最多的一年。
比如禹州、富力、藍光、中梁都將旗下物業公司轉手瞭。
華潤萬象生活收購禹洲物業代價確定為10.58億;
中梁、花樣年、富力、藍光旗下的物業公司都賣身給碧桂園。
與中梁的交易並沒有披露價格,後三傢交易價共計約180億元。
物企往往是房企的第一迴血包,主要在於短時間內好齣手,買傢多議價空間大。
10
轉型:綠地、恒大
房企去地産化越來越流行。
綠地控股就曾宣布變更自身所屬行業分類,從房地産業變成土木工程建築業。
對此,不少人認為急於甩掉開放商標簽的目的是為瞭擺脫三道紅綫的限製。
綠地近兩年一直在降低房地産行業的規模,通過持續調整優化,做好基建産業。
恒大曾經提齣10年內實現由房地産業嚮新能源汽車産業轉型。
以後要以新能源為主、房地産為輔的産業格局。
11
二次創業:泰禾、花樣年
泰禾為全麵復工復産,提齣要以“二次創業”的心態推進各項工作。
在黃其森發錶題為《泰禾的形勢與任務》的署名文章,稱泰禾“開始進入上山路”,並展望公司“二次創業”的前景。
相較於泰禾,花樣年提齣二次創業的時間更早一些。
在2019年,花樣年提齣二次創業目前實際上是對標TOP20的優秀企業。
號召二次創業本質上是提高員工拼勁的一種方式。
12
節衣縮食:萬科
另外從節流方麵入手的,當屬地産圈的焦慮大師萬科瞭。
去年,萬科發布《關於萬科集團總部“節衣縮食”和打造“戰時氛圍”的倡議》。
又一次在地産圈引起大規模的討論。
這份文件要求瞭不少節源的細節,比如提前訂票降低購票成本、根據天氣溫度調整室溫、人走關燈等。
有同行感慨:“連老大哥萬科都勒緊腰帶過日子瞭,我還遠不如萬科呢”
13
債務重組:雨潤
除瞭華夏幸福成功通過瞭債務重組方案,不少中小房企也成功獲得瞭債務重組方案。
今年1月28日,雨潤重整方案獲債權99.7%高票率通過及南京中院裁定通過。
雨潤以食品起傢,後通過收並購進入房地産、物流、商業地産等領域。
在債務重組後,雨潤地産喊齣要重迴百億企業行列的口號。
我們期待雨潤能夠東山再起。
14
股票增持:碧桂園
去年,2021年楊惠妍增持碧桂園29次,平均每12天就有一次增持。
增持總量達3.28億股,纍計耗資約31.37億港元。
股東增持自傢股份,能夠彰顯對企業未來發展前景的堅定信心,改善基本麵。
三月初,碧桂園獲得瞭招商銀行提供的融資額度,共計150億元。
這筆錢將用於地産並購業務,發展還是比較穩健的。
雖然說民營確實都比較難,但是碧桂園的基本麵還是好於絕大多數民營房企的。
15
主動披露危機:陽光100
陽光100發布內幕公告稱:
“一筆本息約1.79億美元美元票據於12月5日到期,但該公司因流動性問題無法償還本金和應計但未付的利息,發生違約。”
同時,陽光100也積極與持有人溝通,以盡快與該等持有人達成還款展期或其他還款安排
與其被爆齣違約事件,不如自己先說瞭。
主動嚮市場投資者說明自身的風險,也為化解風險打下基礎。
16
求救信:建業
2021年,一封網傳求助信在地産圈流傳,引起瞭大量關注。
這封信其實是一份關於企業齣現重大風險和危機並請求幫扶救援的報告批文。
這封信的作者就是河南一哥建業地産,信中提到項目受到瞭暴雨的影響損失嚴重。
由於道路被暴雨衝毀,項目可能存在無法按期交付的風險。
同時,給齣瞭一組數據。
因受災而導緻延期交付的住宅總貨值在40-50億元、直接經濟損失5.5億、經營性損失8億、運營性損失3億。
17
國資入主:華南城
華南城引入深圳特區建發集團成為大股東,成功染紅。
原本債務纏身的他在染紅一個月後,就使得兩筆美元票據債務獲得展期。
同時,還與深圳能源集團子公司簽訂瞭閤作框架協議,試圖在新能源賽道進行轉型升級。
如果不是國資入主,華南城走齣債務泥潭都很難,更彆說閤作開展新業務瞭。
本月,華南城集團與深規院一起啓動瞭舊改項目,預計可帶來超過人民幣1000億元的商業價值。
混得好不如嫁得好。
18
等待救援:爆雷房企
無論哪種自救方式,都說明瞭房企們不願躺平的態度與堅守的決心。
三十年,中國房地産行業已走過初生期的青澀、鼎盛期的興奮和低落期的徘徊。
依次經曆瞭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黑鐵時代。
我知道,或許我們沒有辦法迴到曾經的光輝時代瞭,也無法確定確定暴風雨什麼時候結束。
但有一件事是確定的,當你穿過瞭暴風雨,你就不再是原來那個人。
希望有越來越多的陷入泥潭的房企可以走齣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