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3/2022, 2:49:33 AM
蜀漢章武二年(222年)6月,經曆夷陵大敗後的劉備退往白帝城,手下人都勸他迴成都,劉備執意不肯。在成都,諸葛亮第一時間接到瞭夷陵大敗的情報,震驚之餘感到瞭從未有過的危機正悄悄降臨。劉備率大軍東徵後,
諸葛亮協助太子留守後方,晝夜地不停地組織後援工作,給前方提供保障。
不幸的消息還沒有結束,就在章武二年(222年)這一年裏蜀國還接連損失瞭3位重量級人物:一個是司徒許靖,一個是驃騎將軍馬超,一個是尚書令劉巴。劉備不在成都,他們的後事都是由諸葛亮主持料理。這些人裏,劉巴的死較為敏感。劉巴一直隨劉備齣徵,應死在瞭永安。諸葛亮一直器重看好劉巴,把他作為自己的左右手。
劉巴的去世帶來一個現實問題:由誰來接任尚書令一職?
已身為丞相的諸葛亮此時兼管尚書台事務,如果從諸葛亮的角度考慮,這個人選最好是他熟悉的,以便於配閤,其能力必須十分突齣,又善於協調各方麵的關係,還得有相當的資曆纔行。在當時情況下,符閤這些條件的人倒是有幾個,
如果馬良不死,當然最閤適不過,而要讓諸葛亮現在挑選,矚意的人可能會是張裔、楊洪或者楊儀,
但這是個極為重要的職位,人選確定隻能取決於劉備本人。
又過瞭一段時間,夷陵戰敗的消息也從各種公開渠道陸續傳迴益州,益州天天都籠罩在悲傷的氣氛中,那些失去親人的傢庭,上至將軍,下至普通百姓,無不充滿哀傷。除瞭悲傷,還造成瞭極大惶恐和震動,益州南方一帶的郡縣本來就充滿瞭動蕩,叛亂時常發生,戰敗的消息無疑令局勢雪上加霜。
為瞭讓身在白帝城的劉備安心,諸葛亮派從事中郎射援前往白帝城匯報益州情況。諸
葛亮讓射援嚮劉備匯報時彆忘報告一下太子的情況。
劉備遠徵,太子劉禪監國,諸葛亮不僅盡心輔助,而且關心太子的教育和成長,根據《諸葛亮集》所載的有關資料,諸葛亮親自為太子挑選閱讀書籍,重點是《申子》、《韓非子》、《管子》和《六韜》等4部書。聽瞭射援的匯報,劉備心情大為好轉。
這一年10月,劉備詔令諸葛亮在成都南郊和北郊各建一座兵營,以備不測。南郊和北郊的概念和現在不同,“郊”是帝王祭祀之所,南郊祭天,在鼕至日主祭,北郊祭地,在夏至日祭,北京的天壇和地壇,就是清代的南郊和北郊。但不久,劉備突然病倒瞭。劉備時年62歲,在那個時候這已經是暮年瞭。一生戎馬,幾起幾伏,倍受磨礪,晚年遭受一生中最大的挫摺,對劉備的打擊實在太大瞭。劉備是憂思成疾的,這一病,短時間內成都更迴不去瞭。
病情加重,劉備有瞭不好的預感。過瞭年,蜀漢章武三年(223年)2月劉備派人去成都,請諸葛亮來永安一趟。接到劉備的命令,諸葛亮心裏産生瞭極為不安的預感,他即刻動身,不敢有半點耽誤。3月,諸葛亮趕到瞭永安。隨後,
劉備任命李嚴為尚書令,李嚴此時的職務是輔漢將軍兼犍為郡太守,擔任尚書令後也星夜趕來永安。
接著,諸葛亮、李嚴接受劉備的托孤,《三國誌》先主傳的說法是“先主病篤,托孤於諸葛亮,尚書令李嚴為副”,《三國誌》李嚴傳的說法是“嚴與諸葛亮並受遺詔輔少主”,綜閤當時及以後情況看,劉備安排的托孤模式為“一正一副”,以諸葛亮為主,李嚴為輔。
圍繞白帝城托孤曆來有許多爭議,諸如“君可自取”是何意、托孤堂後有沒有刀斧手等,選李嚴同為托孤大臣也是爭議話題之一。懷疑者認為,劉備是在迫不得已情況下托孤給諸葛亮的,對諸葛亮並不放心,除瞭以“君可自取”進行試探外,劉備還任命李嚴為尚書令並同為托孤大臣,目的是對諸葛亮予以牽製。這樣的看法其實沒有多少道理,“君可自取”為何意已有公論,不再贅述,
而重用李嚴,目的其實並非針對著諸葛亮,而是齣於穩定益州形勢的考慮。
由於曆史原因,劉備集團內部形成瞭不少“派彆”,不是劉備的手下更好鬥,而是客觀原因造成的。劉備是益州的“外來戶”,劉備的前任劉璋也是“外來戶”,在劉備進入益州前,益州至少已分成瞭兩派,即所謂劉璋父子的東州派和益州的本土派。而劉備帶來的這些人裏,同樣由於曆史的原因分為所謂元老派和荊襄派,劉備實際上是帶著兩派人馬打敗瞭另外的兩派,手下至少形成瞭四個派彆:
元老派、荊襄派、東州派和本土派。
這些客觀存在的派彆沒有辦法在短期內消除,唯一能做的是搞好平衡,劉備生前也是這樣做的,他重用關羽、張飛這樣的元老派,也重用諸葛亮等荊襄派,同時還提拔瞭黃權、李嚴等原劉璋的部下。盡管做得不錯,但派係始終客觀存在,並成為政治穩定的一大隱患,夷陵之戰後成都附近爆發的黃元叛亂事件就敲響瞭警鍾。
黃元是劉備任命的漢嘉郡太守,祖籍不詳,但從其“素為諸葛亮不善”的情況分析,應屬本土派。
夷陵大敗的消息傳到成都,黃元錶現異常,有情報顯示此人可能會發生叛亂。
但當時諸葛亮已接到劉備的通知去白帝城,諸葛亮隻好把黃元的事交代給瞭益州治中從事楊洪處理。諸葛亮剛走,黃元果然扯起瞭反叛大旗。漢嘉郡是劉備劃齣蜀郡和蜀郡屬國的漢嘉、徙、嚴道、旄牛四縣新設的一個郡,位置在成都正南麵,距成都很近。
黃元縱兵嚮北攻擊,放火焚燒臨邛城,此地在成都的西南方,距成都不足百裏,情況危急。楊洪立即啓奏太子劉禪,由於之前諸葛亮在成都南北郊建有兩座兵營,儲備有一定人馬,所以平叛有瞭基礎。得到劉禪的同意,楊洪按照諸葛亮臨行前的囑咐,派將軍陳�鰲⒅4碌瘸霰�討伐黃元,使成都的局勢很快得到瞭控製。後來黃元被擒獲,送至成都,劉禪下令將其處斬。
黃元事件雖然平息,但對劉備而言不得不考慮一個嚴重問題,那就是如何保持益州的穩定。應該說,在蜀漢文武大臣中黃元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有些人雖然沒有參與叛亂,但私底下正密切注視著發生的一切,尤其黃元事件後如何對待益州本土派的問題。
經過幾十年摸爬滾打,劉備已經是一名成熟的政治傢,當此局勢不穩定之際,他知道必須采取一些實際措施來維護穩定,李嚴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受到重用的。
李嚴來益州的時間較早,在劉璋手下擔任過成都縣令、護軍等職,“有能名”,劉備奪取益州時李嚴是劉璋所依賴的重要將領之一。李嚴雖不是益州本地人,但以他在益州的影響力,恰是益州東州派和本土派都能接受的人物,也是他們的代錶。
劉備命李嚴同為托孤大臣,同時又授其以有實職實權的尚書令,可以讓原劉璋的部下們安心,消除黃元事件帶來的負麵政治影響。
所以,劉備重用李嚴並不是針對諸葛亮,或者可以推測,這項任命也許就來自諸葛亮的建議。以諸葛亮的戰略眼光和政治胸懷,肯定知道哪些纔是大局,所謂陰謀陽謀,其實不值一提。
參考資料:《三國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