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1/2022, 2:57:44 PM
一生清廉的賢相:時人要識高齋老,隻是阿村趙四郎
趙�,字閱道,號知非子,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柯城區)人,生於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年少時,成為孤兒,且生活貧苦,由長兄趙振撫養。趙�潛心緻誌、努力學習。
景�v元年(公元1034年),趙�中乙科進士,任武安軍節度推官。當時,有人在大赦前僞造公章,在大赦後使用,執法人員認為此人該死,趙�說:“大赦前沒有使用,大赦後沒有製造,不該死。”終使罪犯免於一死。
其後,曆任崇安、海陵、江原三縣知縣,並任泗州通判。濠州知州不按規定給士卒發放衣食等物,兵士揚言要兵變。知州害怕,太陽還未下山就緊閉城門不辦公。轉運使函令趙�代他處理此事。趙�到濠州後,像平時一樣,從容辦公,成功安定瞭濠州。
翰林學士曾公亮,不認識趙�,卻舉薦他為殿中侍禦史。趙�在任上,彈劾不避權貴佞幸,美譽雀起,京師稱之為“鐵麵禦史”。他極力要求朝廷區分君子與小人,他認為:“小人雖然過失小,也應努力清除;君子不幸犯瞭過失,卻應保全愛惜,以成就其德行。”
皇�v六年(公元1054年),宋仁宗的張貴妃(追謚溫成皇後)病逝,劉沆以參知政事職監辦喪事,等到他為相後,仍兼監護喪事。趙�認為,這種一身多任有礙政體;又說,宰相陳執中不學無術,錯失又多;宣徽使王拱辰與手下人都頗有不法行為;樞密使王德用、翰林學士李淑不稱職,遭彈劾,一眾人都被罷免;吳充、鞠真卿、刁約因製裁禮儀院吏佐,馬遵、呂景初、吳中復因為議論宰相梁適,相繼被貶外齣。趙�為他們辯護,使得他們都被召迴。呂溱、蔡襄、吳奎、韓絳齣任地方官後,歐陽修、賈黯又請求齣任郡官。趙�嚮宋仁宗說:“最近品行端正之士紛紛齣走,皇上身邊的賢纔如歐陽修這樣的已沒有幾個瞭。現在想到地方上去的人,都是因為他們為人正直,不事權貴。真令眾臣傷心啊。”於是宋仁宗留用歐陽修、賈黯。
隨後,趙�請求調任睦州知州,又改任梓州路轉運使,又改任益州轉運使。蜀地地遠民窮,官吏肆無忌憚地鬍作非為,州郡公然互相行賄。趙忭深惡痛絕。他不是隨遇而安,而是斬釘截鐵地錶示:“決不隨波逐流,更不同流閤汙!” 經過他以身作則,率先垂範,有針對性的強化措施,精準施策,蜀川沉屙多年的奢靡之風為之一變。窮城小鎮,百姓有的一生沒見過朝廷命官,而趙�的足跡無所不至,父老鄉親大感欣慰,奸猾的官吏不得不悚懼服從。
後來,趙�獲召入京,任右司諫。內侍鄧保信勾引退兵董吉在宮中煉丹,趙�將其比之為於西漢的文成、五利,唐代的鄭注等妖道,極力指斥其過失。陳升之任樞密副使,趙�與諫官唐介、呂誨、範師道,共同揭露陳升之奸邪,認為他勾結宦官,不是通過正常渠道升遷。上書二十多次,陳升之因而被罷免,趙�同彈劾者也一道被撤職,外齣任虔州知州。虔州一嚮難治,趙�為政嚴厲而不苛刻,將政令下達給各縣令,層層監督,人自為治。各縣令都願意盡其力,監獄為之一空。嶺外官員去世後,多半無法歸葬,趙�便造船百隻,告誡各郡說:“官宦人傢有無法迴傢的,我都幫助。”於是,來求助的人接踵而至,趙�都給他們船隻、盤纏。
不久,趙�迴京任侍禦史知雜事,又改任度支副使,升任天章閣待製、河北都轉運使。當時,前任宰相賈昌朝齣判大名府,趙�要檢察府庫,賈昌朝派人來勸告說:“以前的監司是從不檢察我的庫藏的。沒有先例怎麼辦?”趙�說:“魏郡不查,其他郡就不會服氣。”便堅持檢查,賈昌朝非常不高興。當時,官吏因不能按期招募夠義勇鄉兵,受罰的已達八百餘人,趙�奉詔,督責此事,迴報宋仁宗說:“河朔地區由於連年豐收,所以鄉民應募的少,請從寬處理那些官吏,等農閑時再說。”宋仁宗允準。受罰者被平反,義勇也招募足夠。賈昌朝纔羞愧地對趙�心悅誠服。
趙�又任龍圖閣學士、成都府知府,為政以寬。他從前齣使蜀州時,對聚眾搞迷信活動的治以嚴刑峻法。這次再來蜀地,又有人犯同樣的罪,都認為在劫難逃。趙�看罪犯沒有其他劣行,就說:“這僅僅是騙酒食的小過失。”隻處罰首惡,將其他人釋放,蜀人大為高興。正值榮�N任轉運使,宋英宗對榮�N說:“趙�治理成都,行的是中和之政。”
宋神宗即位後,召趙�知諫院。按照舊例,近臣從成都迴來就會擔負重任,必然去省府任職,不當諫官。眾臣大惑不解,宋神宗說:“朕是想發揮他仗義直言的優點,將采納他的主張,不是小看他。”趙�謝恩時,宋神宗說:“聽說你匹馬入蜀,以一琴一鶴自隨,政策寬鬆平和,也能任諫官嗎?”不久,升任參知政事。趙�感念宋神宗知遇之恩,朝政有不妥之處,他總是密啓上奏,宋神宗也常親筆迴書,予以褒奬。
王安石主政後,趙�屢屢反對他的變法主張。韓琦也上書,反映青苗法對民間的危害。宋神宗同宰執商量後,停止青苗法。王安石正在傢休假,想辭官。趙�說:“新法都是王安石創立,不如等他假滿歸來再說。”王安石迴來後,推行新法更堅決。趙�非常悔恨幫他,嚮宋神宗說:“製置條例司設使者四十餘人,擾亂天下。王安石善於詭辯,剛愎自用,詆毀天下公論為庸俗,違背眾議,欺瞞民眾,文過飾非。近來,諫官們多因說話無人聽而辭職,司馬光受聘樞密,不肯赴任。而且事有輕重,體有大小,一時的財富利潤是輕,人心的得失纔是重;青苗使者的去取榮辱是小,左右大臣的取捨為大。現在因小失大,去重取輕,臣擔心這不是國傢的福氣啊!”奏章上呈宋神宗後,趙�懇請辭官,被任命為資政殿學士、杭州知州,又改任青州知州。當時,京東旱災、蝗災,青州麥多,蝗蟲飛到青州邊境,遇狂風阻遏,都落水被淹死。
成都因為戍卒睏擾,趙�以資政殿大學士之職,再任成都知府。宋神宗召見時,慰勞說:“還沒有過從朝廷下到成都去的先例,你能為瞭朕破一次例嗎?”趙�迴答說:“陛下的話就是法律,何必管例不例呢?”因而請求宋神宗允許他相機行事。趙�到成都後,政令相較上次更寬簡。有個卒長站在堂下,趙�喊他說:“我同你年歲相當,我單身匹馬入蜀,為天子鎮撫一方。你也應清廉謹慎威嚴地統率士卒,等戍期滿,分得些餘財迴傢,替妻兒考慮,豈不好?”人們欣喜地奔走相告,不敢再為惡,蜀郡一片升平景象。劍州有人僞造和尚的度牒,被告企圖謀反,趙�不將案件交給司法人員,而由自己判斷,皆從輕處理。誹謗者誣告趙�縱容叛黨,朝廷取來審案記錄一看,認為趙�的判決都符閤法律。茂州少數民族在邊境搶掠後,害怕官府討伐,請求投降,就綁瞭一個奴隸,想殺死後取血為盟。趙�讓他們改用牲口,放瞭奴隸,大傢都欣然聽令。
其後,趙�請求辭職迴鄉,改任越州知州。吳越地區鬧飢荒,人口死亡過半。趙�奮力救荒,治病救人,掩埋死者,使生者得以保全。又讓老百姓修城,以使他們得到糊口錢。後調任杭州知州,以太子少保之職緻仕,其子趙�潯皇諼�提舉兩浙常平倉,以便就近照顧晚年的趙�。趙�浯�趙�遍遊江南名山大川,吳人都感到自豪。
元豐七年(公元1084年),趙�逝世,享年七十七歲。宋神宗聞訊後,為其輟朝一日,追贈太子少師,謚號“清獻”。十二月,趙�葬於西安蓮花山。
補述趙�軼事:
趙�白天處理完公務,每到晚上,必要焚香拜天,口中念念有詞。有人好奇問他,在嚮上蒼密告什麼,趙忭笑笑說:“哪是什麼密告呀!無非是將自己白天做過的事,一件件、一樁樁地在心裏說上一遍,藉以檢點反思。倘若一個人連在那種場閤都還不好意思啓口,那就必定做瞭什麼不該做的事,自己就需要警醒瞭!”
趙�是雲門宗僧人蔣山法泉禪師的弟子。他到瞭四十多歲的時候,一心奉佛,法泉禪師到他任職的衢州南禪寺駐锡,趙�每天都去親近禪師,但是,法泉禪師從沒有對他開示過一句。後來,趙�到青州任職,也經常嚮天衣義懷的弟子重元禪師問心要,在政事之餘,經常自己打坐,有一次,他在坐禪的時候,忽然大雷炸響,他大為震驚,一下子契悟瞭,“驚即契悟。”於是,作開悟偈一首:“默坐公堂虛隱幾,心源不動湛如水。一聲霹靂頂門開,喚起從前自傢底。”這首偈被法泉禪師聽到後,笑著說道:“趙悅道撞彩耳。”意思是說趙居士真是撞到彩頭瞭,開悟瞭。這也是對他的認可。
趙�在渡四川清白江時,看到江水清澈透亮,船行至江中,他發誓說:“吾誌如此江清白,雖萬類混淆其中,不少濁也。”此後,這條江被稱為清白江,成都市青白江區又因清白江而得名。
趙�緻仕迴到三衢後,與鄉民往來,不管官位和容貌,將所居之處取名為“高齋”,曾作詩道:“腰佩黃金巳退藏,個中消息也尋常。時人要識高齋老,隻是阿村趙四郎。”
趙�任成都轉運使,到官時,隨身隻帶一琴一鶴。後來,稱人為官清廉,常用此語。按:宋趙善�V《自警篇・嗜好》稱�赴官攜一琴一鶴,硃長文《琴史》捲五及葉夢得《石林詩話》則以琴鶴龜三事並言。《宋史・趙�書》原話為:“帝曰:聞卿匹馬入蜀,以一琴一鶴自隨;為政簡易,亦稱是乎!” 在四川崇州,後人為紀念趙忭與陸遊,在罨畫池旁修一廟宇稱“趙陸公祠”,後改稱“二賢祠”。其後人為紀念此事,以此為堂號,曰:“琴鶴堂”。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