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7/2022, 7:08:19 AM
591簡單戳穿孟荀性善不善之論的學說把戲(補篇待續)
【林宏星】質具,是可以知,可以能的,這個知能被陳大齊理解為“心”。我同意他的看法,文章中說瞭。
質具是成就德性的主觀根據,我覺得沒錯。 為什麼?質具當然可以理解為材質(如桂榛所言), 但若質具同時被理解為心的話,那麼說其是成德的主觀根據應該可以通吧?
另外,心惡說若有根據,當然心善說自然有根據,這正是我要說明的。隻是所謂心善不是說心本來就善,這要分清楚。
還有許多,打字麻煩,眼睛不好,就說這麼多吧。總之,謝謝桂榛劄記的批評。
【林桂榛】 質料器具怎麼是主觀範疇(意識)?若資材是主觀內容? 離開原本資樸的材料而生意識、談意識?生/談善惡德性與作為?荀子不應該如此吧?再斟酌。
天生材性無禮義文理(無論±禮文±道德),性本無什麼倫理善惡實體與狀態存在,材性慮僞不過材上性僞閤而“資樸不善 (無禮義) ,作僞善惡 (±倫理) ”八字而已 ――我就這幾句荀學哲學句子瞭,至於荀書文字章句問題,見我校勘文。
章句校勘問題,哲學說不清楚(講哲學也得講邏輯有效,不能亂講,否則若神靈學,隨意發揮,方便法門,此非研究,乃演說耳),當然我校勘論可以不予理會,當作全不存在,謂曆史不可能。
【林宏星】 材質是就其存在的特性說,知能就材質的功能作用上說。
【林桂榛】材質是就其存在的特性說,知能就材質的功能作用上說―― 材料與材料的性能,這是科學人性觀,不是玄學思辨與精神臆想,能認識到這裏,則荀子可以復活,可與言荀況學。
【林宏星】 若質具是心,心的功能作用在荀子那裏可以理解為成德的主觀根據吧? 坦率說,我的章句訓詁訓練不足,不敢亂說,但所言也不是亂來吧。
另外,桂榛兄,不是說你的校勘訓詁不要理會,有點氣話瞭,至少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方法吧。
【林桂榛】不是氣,我沒法辯,你們要揉閤善惡,我正是不揉善惡,道不同不相為謀,孔子脾氣。
【林宏星】不是我們要糅閤善惡,而是荀子要糅閤善惡。真討厭,我馬上打電話給荀子,說桂榛兄不高興瞭。
【林桂榛】不用打電話吧,看戰國章句馬腳,孟荀書俱在也,好好學術偵查一下案件內情。
學問隻有同意不同意,沒有限製打壓誰,後者操作是人權與品質問題瞭,不一樣,兩迴事,理解萬歲。
不討論瞭,各自自說自話吧。荀況九泉有知,天知道,隻能這麼說瞭,如孔子說話方式。
【林桂榛】補:針對孟子性固有仁義類之性善論,荀子駁曰性固無禮義類謂“ 材性資樸,其善 (禮義) 僞也 ”(看章句,非僞造),大傢說荀子究竟講“材性資樸本無善”or“材性資樸本惡”?孟子與世儒究竟辯“性善不善(性有無仁義類)”or“性善性惡(性有±仁義類)”?西漢210年,看看西漢前期曾作書美荀卿的董仲舒“材性質樸,善端也有”的孟荀統閤論與西漢末瞭揚劉等“性善惡混”的孟荀統閤與孟荀各批論,再看揚劉校書後東漢200年孟荀理論輿情以及揚劉團隊校書改字案例(見我校勘考察),再看看先秦與秦漢際誰說性惡瞭與誰說荀子講性惡瞭?此究竟說明瞭什麼世情或案情?花點時間仔細考查文獻章句(馬腳),動點腦子仔細過濾用詞邏輯(有效)。自古以來,中國就不缺乏自作聰明的人,但缺乏圍繞對象科學嚴謹考察的學。
【林宏星】陳大齊把能也理解為心,我覺得有一定道理。當然,可以不同意。
【姚海濤】繼續補充陳大齊原文材料,如下圖。
【林宏星】陳大齊把知能都理解為心,陳書對此有比較詳細的說明。
【林桂榛】 話語或概念轉換,切記一定要邏輯對等,如果概念轉換邏輯失效不真,說明科研滑冰瞭,演繹屬藝術範疇。
【林桂榛】@姚海濤 貼圖中陳大齊書段3末尾“故性的本然是惡的”之推斷, 是邏輯演繹跳躍扯淡以對號入座的(對號“性惡明矣”) 。正如我第591篇劄記末尾指齣的缺乏禮義之善故謂性惡之調和論,曰: 隻有“荀子性惡論是講人性的禮義善性之缺失”這一詭辯最具全麵調和級彆。
性沒有禮義是性��道德不是性惡之性負道德(<��),且陳大齊該頁段3曰性“不能知道禮義”之總結敘述也是錯的(當然性能),又是一個邏輯八卦以講性無善之惡(性惡)。性能知禮義≠性有禮義(性善),性不知禮義≠性有負禮義(性惡),可能與必然是兩迴事,道德正負態(善惡)是兩迴事,荀子《性惡》篇說得很清楚,概念很明確。如前述,“資樸不善,作僞善惡”,材上性僞分閤,善惡皆在作積之為,荀學也。
【林桂榛】心的機能與思慮可作為善/惡/不善惡/混善惡(現象)等等,可否得齣此=心善/心惡/心不善惡/心混善惡之獨立判斷?如同“性可以”雲雲而得齣性善/性惡/性不善惡/性混善惡命題?若此不講邏輯,則最後必全對,全部結論成立――迴到荀子“材―性―僞”、“樸―善―惡”章句講±禮義(善惡)好好省省吧!
【林宏星】可否得齣此――當然不可以。
【林桂榛】先講清儒傢科學式天道論人性論就阿彌陀佛瞭,學荀況子。 沿著荀況材性知能、養欲給情、禮義師法、製度德性的道路,給中國思想謀求科學民主大道。沿著孟軻仁義性天、天命有德、文明持守、天靈敬畏的道路,給中國思想持守性命高標、靈光無限。――說分歧而包容,道並行而兼美!
把孟子硃子講成倫理心性佛陀耶穌,也是道德甚好。講科學,三觀得正;講道德,三觀也得正。兩種講法,不能糊塗賬和稀泥,還美其名曰哲學智慧高超。
仁義精神要死磕,人間真相也要死磕,纔不會淪為道德夷狄、學問夷狄。學問是細密求真(真相)而已,錯瞭就更正前進,非此則非現代學問。
(荀子學園 2022.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