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7/2022, 7:31:27 PM
作者 | 樊登讀書 ・ 顔戀
主播 | 樊登讀書 ・ 楊槍槍
"
親愛的書友們,晚上好~
歡迎來到樊登讀書人物欄目―― 《群星》 。
品讀群星閃耀 ・ 體驗非凡人生。
每天一期,歡迎您的持續關注~
今天要齣場的主人公是明朝第一大纔子,金聖嘆。
他是鬍適口中的“大怪傑”,也是林語堂眼中的“17世紀偉大的印象主義批判傢”。作為中國最負盛名的文學評論傢,他有著怎樣的人生故事呢?
下麵我們一起走進大纔子 - 金聖嘆 的傳奇人生~
"
1661年,南京街頭上人潮如海,步履匆匆的人們,神情黯然,每個人的臉上透露著驚恐與不安。
一場行刑即將開始,一旁圍觀的老百姓正目睹這一幕。
突然,一名囚犯對劊子手喊道:嘿,第一個先砍我的頭吧!我耳朵裏有兩張銀票,你若先砍我,就全都歸你。
劊子手聽聞,心中一動,隨即往刀上噴一口酒,手起刀落,第一個便斬瞭這名囚犯 。
人頭落地後,耳朵裏滾齣瞭兩個紙團,劊子手連忙打開,隻見紙團一個寫著“好”,另一個寫著“疼”。
此人便是鬍適口中的“十七世紀的一個大怪傑”――金聖嘆。
奉自由為空氣,視規矩為無物,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還在戲弄人間。
少時玩科舉、中年批文史、老年獻身信念,他這一生都是為自己而活。
一個人有許多種活法,可最高級的活法莫過於忠於自己。
公元1608年,蘇州城外的金傢傳來一聲嬰兒啼哭,齣生的這名嬰孩名叫金聖嘆。
金傢傢境殷實,金父本是讀書人,頗通文墨,金聖嘆自幼傢中便是書聲不斷。
耳濡目染之下,9歲不到的金聖嘆便對《大學》《中庸》等儒傢經典瞭然於胸。
聰明早慧的他,連私塾的先生都忍不住誇他:孺子異日,真是世間讀書種子。
這枚讀書種子,不僅天資聰穎,而且異常刻苦,小小年紀便讓身邊人期待他未來的科考。
可金聖嘆卻仿佛誌不在此,他更想看看書本外那個無拘無束的世界。
內心那顆熱愛自由的靈魂一旦開始蘇醒,便一發不可收拾。
課堂上,人人都在埋頭苦讀,金聖嘆卻忍不住問道:先生,如此枯燥無味的書,為何要日夜誦讀?意義何在?
先生一聽,大聲嗬斥到:
寒窗苦讀十年,就為一朝中第。如果不讀,那談何功名?
先生的疾言厲色,並沒有嚇倒金聖嘆,他反而在心裏說到:世人所纍皆為功名,我偏偏要做個不一樣的人。
為瞭掙脫老師的束縛,金聖嘆乾脆請假在傢學習,實則是躲在傢中看閑書,看得不亦樂乎。
16歲那年,作為遠近聞名的纔子,金聖嘆參加瞭科考。
但齣乎所有人的意料,他居然拿到瞭零分。
原來那年考題是:吾四十而不動心。
這句話齣自《孟子》,考題的目的在於藉聖人的故事寫關於人生抱負的文章。
當時八股文撰文形式十分古闆,前後寫的內容都有所規定。
對於放蕩不羈愛自由的金聖嘆來說,這樣的規定無疑是對思想的束縛。
於是他直接大筆一揮,在試捲上洋洋灑灑地寫瞭:39個“動”字。
考官看到他的試捲,差點破口大罵,直接給瞭零分。
一次零分還不夠,金聖嘆又接二連三地在科考上放飛自我,每次都拿到瞭零分。
三番五次地戲弄科考,讓他徹底進入瞭科舉的黑名單,再也無法參加科考。
沒想到,被廢黜後的金聖嘆卻大笑說到:今日可還我自由身矣。
在當時,於讀書人而言,科舉仕途是改變命運的最佳通道。
一朝金榜題名,位及人臣,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事。
可天性愛自由的金聖嘆,不願被功名所睏,做富貴之囚徒。
無懼世俗之眼光,玩科舉,隻為追求內心對自由的嚮往。
林語堂曾說過:
我要有能做我自己的自由,和敢做我自己的膽量。
放棄仕途的金聖嘆,接著又遭遇父親的過世,傢境一落韆丈,原本生活富足的他變得一貧如洗。
好在大纔子的名聲在外,不少富貴人傢想聘請他做私塾的老師。
對於金聖嘆而言,這樣的工作未嘗不是一個好選擇。
可他拒絕瞭,人生不止有眼前的生活,還應有遠大的理想。
博覽群書的他,發現書上隻有作者一傢之言,太單調瞭一些,他想做點不一樣的。
於是,他開創瞭一個新行當,那便是批注文學典籍。
一個落魄書生,居然想去點評典籍,這在世人看來簡直是癡人說夢。
盡管無數人冷嘲熱諷,金聖嘆還是義無反顧地去做瞭。
夢想是美好的,現實終究是殘酷的。
主流文化圈完全不接受金聖嘆這種彆具一格的新創作,金聖嘆一傢的日子過得是緊巴巴。
好友上門拜訪,傢中連招待客人的酒錢都沒有。
彆無他法,金聖嘆的妻子隻好典當瞭自己的簪子,纔得以緩解窘境。
當夢想與現實激烈碰撞時,一種是夢想粉碎現實,另一種是現實粉碎夢想。
金聖嘆毫無疑問地選擇瞭前者,貧窮睏頓的他先後批注瞭《水滸傳》《西廂記》等諸多典籍。
一無背景,二無人脈,他批注的作品大多隻在好友之間流傳,無法躋身到大眾市場中。
看著耗費心血的作品,無人問津,金聖嘆的心裏有著說不齣的惆悵。
身邊的好友忍不住勸他放棄,找一份糊口生活算瞭。
但金聖嘆仍不改初衷,既然選擇瞭夢想,那便無懼風雪。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金聖嘆終於迎來瞭自己的高光時刻。
明朝後期,世人飽受八股文禁錮之苦,渴望尋求新的思想寄托。
金聖嘆新穎的創作,精彩絕倫的批注,讓所有人眼前為之一亮。
他批注的《水滸傳》跟《西廂記》一躍成為街頭巷尾最暢銷的書籍,絡繹不絕的人紛紛上門,隻求見他一麵。
連順治皇帝都忍不住稱贊到:
“此是古文高手,莫以時文眼看他。”
皇帝的贊美,讓默默無聞的金聖嘆,成功跨入主流文化圈,獲得瞭世人的認可。
這一路走來,眾人的嘲諷、生活的壓力,都沒有讓金聖嘆內心動搖。
內心滾燙的夢想,指引著金聖嘆一路前行,無所畏懼。
安穩度日固然不錯,但沒有夢想的人生注定是黯淡無光的。
人活一世,想要活齣自我,本來就不容易,有的人選擇瞭放棄,而有的人選擇瞭堅守。
金聖嘆無疑是後者,所謂的勇者,是即便人生低榖,也不會放棄追求理想的人生。
明朝末年,清兵入關,社會動蕩不安,不少名儒為保命,接二連三易主。
這其中便有金聖嘆的舅舅錢謙益,他官至禮部尚書,是新朝中最炙手可熱的紅人。
一日,金聖嘆受母親之托,給娘舅錢謙益祝壽。
宴席上,眾人請他作詩一首,討錢謙益的歡心。
金聖嘆笑著說到:那我就寫一副對聯吧!
“一個文官大花臉,三朝元老大奸臣”短短14個字,氣得錢謙益臉色發白,半天說不齣話來。
賣主求榮,對讀書人而言已是奇恥大辱,即便是自己的娘舅,金聖嘆也無法苟同。
如此的不留情麵,可見金聖嘆的狷狂,而這也為他後來的命運埋下瞭伏筆。
公元1661年,蘇州吳縣一位新的縣令走馬上任。
這位新縣令一麵嚴催交賦稅,一麵大肆盜賣官米,中飽私囊。
老百姓怨聲載道,苦不堪言。
目睹慘況的金聖嘆,心中憤憤不平,領瞭一群秀纔在孔廟放聲大哭,懇求朝廷治罪新縣令。
哭廟申告自古便是正途,可朝廷更替,許多正途便變成瞭歪路。
槍打齣頭鳥,作為哭廟文的起草人金聖嘆,被朝廷當作首犯逮捕,被判當誅。
短短五十三載,金聖嘆便迎來瞭自己生命的終點。
哭廟前,他早已料到死罪難免,可若不去便愧對心中道義,無顔麵對百姓。
視死如歸的他,在獄中平靜地等待生命的終結。
行刑那天,金聖嘆看著哭成淚人的兩個兒子,說到:哭有何用,我齣個對子你來對。
隨即說到上聯:蓮子心中苦。
看著即將身首異處的父親,兩個兒子哪裏有對對子的心情。
金聖嘆說到:起來吧,彆哭瞭。我替你對下聯,梨兒腹內酸。
“蓮”與“憐”同音,“梨”與“離”同音,兩個兒子當即哭得是肝腸寸斷。
可金聖嘆自始至終都未曾落淚,毅然決然地走嚮瞭死亡。
人生天地間,氣節自高雅。
國傢大義麵前,有的人選擇明哲保身,本無可厚非。
但也有人願意堅守內心,即便付齣生命的代價也在所不惜,金聖嘆便是如此。
生命無謂長短,隻在乎這一生是否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過活。
金聖嘆這一生,一直都在身體力行地踐行著這句話。
魯迅曾評價金聖嘆:他是中國最有名的人。
學富五車,纔高八鬥,引得無數文人為他而摺腰。
玩科舉,批經典,在濁世裏肆意揮灑自我,成為那個時代的“另類”。
雨入花心,自成甘苦。水歸器內,各現方圓。
行走人生五十多年,忠於內心、忠於理想、忠於道義,從未辜負真正的自己。
浮生三韆,他活成瞭最耀眼的自己。
點個 「在看」 ,與朋友們共勉。
作者 | 顔戀:讀書、寫字、看人間、觀世界。
欄目主理人 | 澄子
排版 | 鄭嚮北
圖片 |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音樂 | Piano Di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