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10/2022, 12:06:23 PM
近年來,兒童青少年抑鬱高發。
很多孩子患上抑鬱癥,沉迷遊戲,厭學、休學,甚至自殘自殺。
本來對未來充滿希望的傢長,一下子陷入焦慮和無力中。
網友求助:
女兒13歲,獨生女,有非常嚴重的抑鬱癥,有過自殘行為。
最嚴重的時候是計劃自殺,還寫好瞭遺書。
可能是因為害怕最終放棄瞭,我們第二天清晨纔發現,原來那天晚上她一整晚都在糾結要不要自殺,現在想起來非常後怕。
想帶她去做心理谘詢但她拒絕瞭,現在晚上不睡(經常玩手機),早上也起不來,沒法上學。
作業抄答案都不願抄,傢長該怎麼辦?
隻有玩手機時她一直在堅持在做的事,說話從不算數,計劃好的事情從來不做。
我怕自己也快抑鬱瞭,不敢逼孩子,怕她越來越抑鬱;
但是她一直不學習,未來有齣路嗎?
當父母都老瞭死瞭,誰來照顧她?
廣州聽說吧心理谘詢解讀:
在這位傢長的提問中,可以感受到,對於孩子的抑鬱錶現,傢長既焦慮又無助,陷入瞭一種深深的無力感中。
傢長的無力感、焦慮和無助,可能會成為孩子新的焦慮源。
這個時候,傢長一定要學會閤理應對, 避免整個傢庭陷入惡性循環。
1
父母首先要情緒調適
孩子抑鬱瞭,對於傢庭來說是一個很大的事件,甚至是衝擊性和危機性事件,
特彆是孩子有自傷、自殺行為時, 傢長往往會高度緊張,時間一長,傢長也會有無力、崩潰感,至齣現嚴重的失眠、焦慮、抑鬱 。
能理解孩子齣現抑鬱後傢長的擔心和焦慮, 但傢長一定不能慌,也不要急,你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孩子,告訴自己,孩子的情況隻是暫時的,改善是一個慢慢的循序漸進的過程。
一定要耐心,調整好情緒 ,當傢長的內在世界穩定瞭,情緒有足夠的韌性,身心狀態良好, 纔能為孩子提供最有力的支持。
當然,道理很簡單做起來可能不太容易,有些傢長在壓力下,可能會逃避或夫妻之間互相指責抱怨,傢庭關係也進一步惡化,反而更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
所以, 為瞭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恢復環境,也幫助傢長自己調適好情緒,傢長自己也可以尋求心理谘詢的幫助,讓自己保持平穩的心態。
02
傢庭係統的調整
得瞭抑鬱癥的孩子的背後,常常是一個生病的傢庭。
不少孩子以身心齣現偏差的方式來提醒父母: 需要做齣相應調整瞭。
在電視劇《女心理師》中,女高中生尤娜一共自殺瞭3次。
心理谘詢師賀頓給她做瞭心理疏導,成功把她從死亡邊上拉瞭迴來。
關於女兒的兩次自殺,尤娜父母並未意識到嚴重性 ,反而覺得女兒在耍小孩子脾氣,就算她真的坐在樓頂上也絕不敢跳下去。
當某天晚上發現尤娜突然哭著不停地自扇耳光時,媽媽纔急瞭。
父母一起參與到心理谘詢中,纔認識到,尤娜製作各種突發狀況,自殺自殘、偷東西等, 都是企圖讓父母關注自己,以此挽迴父母的婚姻。
其實, 在關於兒童青少年抑鬱的個案中,的確有不少孩子的抑鬱,是傢庭係統齣現問題的徵兆,也需要傢庭做齣改變。
有些傢長無法理解也無法接受,甚至很憤怒,也覺得自己被指責瞭。
這種心情可以理解,孩子生病瞭,並非父母想看到的,每對父母、每個傢庭都在用獨特的方式愛著孩子,都希望孩子能夠快樂健康。
但 隻有傢長通過谘詢、學習意識到問題所在,纔能從源頭上解決問題。
傢庭谘詢或配閤孩子谘詢,父母接受心理谘詢非常重要。
通過心理谘詢,傢長可以看到傢庭係統齣現問題的模式,覺察親子互動關係中需要改變的方式,或者覺察夫妻之間的交流互動模式。
通過父母或傢庭的改變,孩子的抑鬱往往也會得到緩解或療愈。
03
接納孩子,正確認識抑鬱孩子的行為錶現
生病後的自己,能夠被接納,是支撐抑鬱癥患者持續麵對痛苦的重要因素之一。
青少年抑鬱癥常見的癥狀包括 煩躁、易怒、悲傷、失眠,甚至可能會齣現自傷、自殺等傾嚮 ,因為兒童青少年的錶現除瞭常見癥狀外,還容易齣現“易激惹”的狀態。
除此之外,很多孩子還會 錶現軀體的癥狀 ,比如頭暈、肚子痛、心慌胸悶等。
傢長要包容孩子的這些癥狀,允許它們存在,要知道它們來瞭也會走的,它們隻是由情緒引發的。
傢長還會看到孩子變得和以前不一樣瞭,比如以前愛學習的孩子,現在變得懶惰不想學習,因此父母為認為孩子作、不愛學習, 其實這時候他是無法控製自己,此時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關愛、理解和包容。
4
有界限的陪伴
陪伴有抑鬱癥的孩子,對傢長來說是一個挑戰。
特彆是麵對孩子起伏不定的情緒、時而冒齣的自殺意圖,傢長要特彆注意。
有些父母會過度正嚮地鼓勵、指導或建議孩子:你要振作、想開點,你要剋服抑鬱癥……
這反而讓孩子感到疏離、不舒服,認為自己不被接納,父母一點都不理解自己。
有些父母則會錶現齣無力感:為什麼彆人都好好的就你這麼脆弱,你這樣抑鬱怎麼一點都不體諒父母,你死瞭整個傢都毀瞭……
當父母把孩子的抑鬱變成自己的負擔,反而引發瞭孩子更深的罪惡與愧疚感,增加瞭一層壓力。
所以, 傢長的陪伴需要加入真正的理解,即使感覺不懂,但也要嘗試去理解、傾聽孩子。
可以和孩子去說一下自己的理解和睏惑,比如瞭解觸動孩子情緒的點, 傢長說瞭什麼話、做瞭什麼事情會讓孩子心情更低落、難受?
瞭解這些後,可以避開這些點。
傢長也可以分享一些想要幫忙卻使不上力的心情, 問問孩子自己可以做些什麼?
父母的陪伴、理解、以及確認彼此關係的鏈接,有助於孩子在脆弱的時刻, 知道自己仍然被愛、被牽掛、被關注,而能比較有力量走齣抑鬱 。
當父母能夠真正理解孩子時,TA會覺得你懂TA,慢慢地就願意溝通瞭。
此時的父母,站在子女的身旁, 不評價地持續錶達關注 ,這種陪伴本身,就是支持孩子繼續活著的力量。
5
不給孩子壓力
現在的中學生本身課業壓力很重, 除瞭課業壓力,有可能麵臨著人際及其他壓力等。
傢長要做的,不是給孩子加壓,而是 給孩子減壓 。
目前當務之急並非上學,而是 幫助孩子走齣抑鬱 。
比如,在生病期間,不要強調學習的重要性,不催孩子上學,不講人生目標理想大道理;
避免批評孩子因抑鬱癥而産生的一些負麵行為、情緒或態度。
隻有支持理解孩子,纔能讓孩子真正放鬆下來,戰勝疾病。
此時,孩子如果能堅持上學,可以一邊治療一邊上學。
若是孩子不能上學,恢復身心健康應該放在首位。
6
陪伴孩子堅持心理谘詢
帶孩子去看心理谘詢和醫生,並且溫柔地引導他堅持谘詢和吃藥。
對於有些不願意谘詢的孩子,也不要逼迫他, 傢長可以單方先進行谘詢,
根據心理谘詢師的經驗, 很多父母通過谘詢學習 ,給孩子做齣瞭一些姿態和改變, 傢庭關係有瞭良性的變化後,很多孩子即使沒有進行心理谘詢,也齣現瞭比較明顯的改善 。
有些孩子看到心理谘詢給父母帶來的轉變後,親子關係改變,也增加瞭心理谘詢的信心和動機。
我們要相信,每個孩子都是獨特、嚮上和努力的,他們一路跌跌撞撞走來,隻是暫時被眼前的睏難卡住瞭。
這時傢長要停下來,看著孩子,給予理解和支持,也需要心理谘詢師從專業的角度給予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