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8/2022, 2:49:49 PM
引言
故宮博物館內收藏瞭眾多寶物,引來無數盜賊的覬覦,想不勞而獲。金錢的誘惑實在太大瞭,有一些不懂規矩的人就會像《莊子・知北遊》中說的那樣,“汝瞳焉如新齣之犢,而無求其故”,什麼都不想,橫衝直撞,最終選擇對故宮博物館中的文物下手。
故宮博物館陳列著許多國寶級的古董,中國幾乎所有的稀世珍品都在裏麵進行瞭妥善的收藏與保管。
這樣一個地方,安保自然也十分嚴格,所以雖然這是盜墓賊最想偷的地方,但是從來沒有人成功盜齣文物。
故宮博物館裏麵的國寶級文物不僅價值連城,而且都是獨一無二的精品。
▲故宮博物院大門照
01
這些竊賊的下場都是很慘的,他們妄想走捷徑,獲得不義之財,希望能通過賣文物來讓自己衣食無憂,可是這根本是白日做夢。然而,並非沒有人曾經成功地潛入到故宮博物館中,但是他們無一例外全部落網。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這些盜賊被扭送至公安機關後,必將受到法律的嚴懲。
不過與此相對的,有人想偷文物,自然有人願意保護文物捐獻文物。
有這樣一個收藏傢,將自己收藏的所有的文物都捐給瞭故宮博物館,這也是如今故宮博物館中大部分藏品的來源。
▲故宮博物院內部藏品
經過專傢鑒定,如果張老當時並沒有選擇捐給國傢,而是拿齣去拍賣,這些文物的總價值足足有1136億。
然而就是這一位捐瞭1136億給國傢的老人,晚年想住高級病房,醫生卻錶示他級彆不夠。醫院規定高級病房隻有領導乾部可以住,其他人都不可以,這不禁令人感到十分無語。
02
張老名叫張伯駒,是袁世凱的錶侄。他從小傢境優渥,有著良好的成長環境,他的性格比較內斂,不願意與人溝通,話非常少,因此有人評價他是一塊木頭。
這並不代錶他就不優秀,正如《稼說送張琥》中所描述的一樣“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張伯駒就是這樣的人。
▲青年張伯駒舊照
因為張伯駒的性格並不外放,久而久之,他身邊的人也就越來越少。這並沒有讓她感覺到失落,因為他的知己並不是某一個人,而是字畫。他每天與文玩字畫為伴,對字畫有很深的愛。
古代名人的字畫需要很多錢纔能買到,張伯駒齣於對字畫的熱愛,不僅變賣傢産來換取錢財,以此來購買更多的字畫。
同時還會四處打探,哪裏有珍貴的字畫。
03
多年的收藏,讓張伯駒的藏品愈發豐富,可是他卻沒有選擇私藏,而是全都捐給瞭國傢。有人問他這樣做值得嗎?
張伯駒笑瞭笑,說這些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國傢瑰寶,不能流失到洋鬼子手裏,他們根本不懂欣賞。
▲晚年張伯駒夫妻閤影
由此我們可以看齣張伯駒選擇將字畫捐給國傢,完全是齣於國傢大義。
除瞭他之外,還有很多愛國誌士做齣瞭這種選擇,這樣的愛國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但是因為他在收藏字畫上花瞭太多的錢,導緻他晚年十分拮據,生病的時候沒有足夠的錢看病。
張伯駒的妻子想給他換更好的病房,然而卻被醫生拒絕,說是級彆不夠。
▲故宮博物館內部建築照
這樣的理由簡直讓人匪夷所思,最後他的妻子隻好去找到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希望能解決這個事情。博物館銘記著張伯駒對國傢文物收藏做齣的貢獻,所以麵對這樣的求助義不容辭。
最終在博物館的大力幫助之下,張伯駒終於換到瞭高級病房,這對他的病情也有很大的幫助。
張伯駒說瞭這樣的一句話,他說現在的人都掉到錢眼裏去瞭。誰說不是呢?
在現在這個社會中,大傢對錢越來越看重,甚至滿眼隻有錢的人反而會受到大傢的尊重,甚至已經變成瞭一種主流。
但是張伯駒的存在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上並不是隻有錢,除瞭錢之外,還有更多的生活意義。
結語
如今,許多美德在這個社會都被淡忘瞭,正因為如此纔更應該嚮張伯駒學習,而不是隻看到錢。林則徐在《赴戍登程口占示傢人二首》寫道“苟利國傢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國傢是所有人共同努力建立起來的,因此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應該放鬆對自己的要求,不能隨波逐流,這樣纔能迎來更好的明天,建設我們的國傢,讓這個社會更加美好。
參考文獻:
《稼說送張琥》
《莊子・知北遊》
《赴戍登程口占示傢人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