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3/2022, 11:28:08 AM
齣 正月的第一天,也是“九九”的第一天。
春天來瞭。
大多數人也這樣認為當前的樓市,是真的嗎?
在《變瞭也沒變?如此微妙!2022天津樓市小趨“十”》中,我們就提齣過 “今年的小陽春或將會小燦爛一下”,現在更堅定瞭這個判斷。
一個不爭的事實,市場在活絡起來。
新房項目到訪增加。
更直觀的,二手房成交明顯抬頭。
可民間還有句老話:二八月,亂穿衣。
現在樓市裏的人,也打著同樣的鼓,怕太謹慎“穿多瞭”,也怕樂觀過頭“齣門閃著”。
是的,我們還要幫大傢過濾掉一些情緒。
作為樓市晴雨錶,二手房先活瞭,看起來是個不錯的開端。但也需認識到, 學區房需求比重不小 ,河西、和平、南開領銜,連市內其他三區都有著顯著分彆。
所以市場在(分化)嚮好,但“火”離不開天津樓市每年的學區房“信潮”,更何況今年還有831的衝刺綫等在那裏。
彆的不說,新房就有一樣的行情,中交海河公館過去28天裏到訪200餘組,認購瞭24套,同樣與南開北片的加持密不可分。
接著說新房,多數售樓處的確在升溫,甚至有些成交不差,但還是要等一等整體錶現。
之前說過, 前一階段行業勢能與置業需求都有所積壓,延遲釋放是正常的,新需求能否跟上纔很關鍵。
起碼看到樓市主銷區間、更多項目在持續跑量,收減優惠,再樂觀不遲。
一個基本判斷是: 市場尚未齣現根本性拐點 ,而是處在穩健嚮好的“修復期”。
我們看到行業主管部門的操作,也在朝著這一方嚮努力: 努力地減少誤判 。
怎麼說?
他們關注的重要維度: 穩民生、穩財政、穩情緒 。
看看最近都發生瞭什麼――
發布《2022年天津開發商信用評價》,信息直接而明確:彆買錯瞭,彆踩到雷,預防為主,減少購房者的誤判。
推介48宗地塊並公布瞭土地土讓優化舉措。在去年第3批次集中供地效果平平的背景下,此次則有幾個特徵:
供地多集中在成熟片區、避免在競爭烈度高的闆塊過量供應;完善配套設施建設機製;優化土地齣讓預公告、競買預申請保證金製度,一並降低瞭資金門檻(保證金比例降低、付款周期拉長)……以此減少開發商對投資效果的誤判,也減少因頻頻流拍帶給市場的誤判。
明確“分區施策”“更好滿足群眾閤理購房需求”等綱領,降低供求兩端市場情緒的誤判。
說到這,躲不開一個風口上話題:政策的調整餘地。
確實,這是房地産的錨,近來也有一些可供遐想的信號。
鄭州的事大傢都知道瞭,力度幾乎“拉滿”,也很容易復製。
有後來者跟進,城市之間“捲”起來在所難免。但問題的關鍵是:要不要復製。
大傢從天津樓市指標中找到瞭許多與鄭州的相似性和相關度,但我想說,此二者在城市、經濟、人口也包括房地産市場的底盤上,都存在著很明顯的差異。
且2021“黑天鵝”讓鄭州不堪迴首,而天津經濟剛剛宣布企穩嚮好。
所以這個時候,麵對剛需和改善給齣友好和實惠,釋放更多真實居住需求,激發城市活力和幸福感,促進房地産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起碼是我個人覺得更需要的。
但,不宜照搬、不宜發力過猛。
因城施策(因區施策),其精髓就在於找準癥結,辯證下藥,精準優化。
真正應該被培養和寄望的,還在於市場本身的恢復力和成長性。
還有一樣,對於已經齣現或即將齣現的”喊漲聲音”,請大傢學會主動過濾,起碼現階段大部分是可以被過濾掉的。
君不見,“房住不炒”是鐵打的主鏇律,天津的庫存壓力仍舊不小,房企的生存壓力尚未得到實質性緩解,大批有房者正盯著機會“少虧當賺”地尋求齣貨(他們有多少人還會返場)……
認認真真談“需求”,踏踏實實想“居住”。
最好。
【 END 】
聲明:本文所描述內容均基於截至發布時間所能瞭解到的相關政策、規劃與現狀,我們務求全麵真實,但無法涵蓋全部信息,無法對可能發生的情況改變負責,僅供參考。封麵圖及內文首圖僅為創意需要,與文中涉及內容無關。全部圖文內容僅為新聞信息及個人觀點闡述,不構成閤同約定,買賣雙方權利義務最終以雙方簽訂的《商品房網上認購書》、《商品房買賣閤同》及附件等協議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