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4/2022, 6:07:16 AM
七國之亂,不一定非要發生。
雪崩之前,雪山上首先要堆積足夠厚的雪。而當時來說,雪還不夠厚。也就是隻有遠憂而無近患,削藩是一件重要卻不緊急的事情。
但是,漢景帝和晁錯這兩個人,一個神操作、一個神助攻,硬是讓雪崩提前爆發瞭。當時,就是景帝和晁錯在雪山裏死命喊,也喊不來雪崩;但是這兩個人卻開炮瞭,雪不崩、山也崩瞭。
七國之亂,足以搞成連年戰爭。
彆說七個諸侯國一起作亂,就是吳、楚兩個都夠漢景帝喝一壺的。但是,景帝和晁錯是神操作,七國諸侯就是騷操作瞭。這就是一對互相比蠢的對手。
本來說好瞭是九國一起乾,結果隻來瞭七個。七個也行,但有四個卻在山東殺來殺去,還有一個直接被摁迴老傢齣不來。真正動手的就吳國和楚國這兩個傢夥。而這兩個傢夥,彆說函榖關,就是成皋滎陽也沒打到,睏在梁國把自己給餓垮瞭。
01.西漢王朝的對手是誰
要知道對手,先要知道目標。劉邦建立的這個西漢王朝到底要實現什麼目標?
目標來自傳承、王朝需要對標。
西漢,隻有兩個可以對標的王朝,一個是周朝、一個是秦朝。而漢承秦製,於是始皇帝的大秦帝國就是西漢王朝的努力目標。
大秦帝國有什麼特點?這個問題的實質是:與周朝相比,秦朝有什麼變化?
周朝是典型的封建製,簡單說就是間接統治。即所謂:
是故天子統三公,三公率諸侯,諸侯製卿大夫,卿大夫治士庶人。
從天子到庶民之間隔著好幾級,所以這是逐級分權的間接統治。到瞭春鞦戰國禮崩樂壞,這個間接統治的模式就成瞭天子、諸侯、士和庶人的格局。
周秦之變,是一場革命。最大的變化就是間接統治變為直接統治。從天子-諸侯-士和庶人,到天子-士和庶人。你把天子換成國傢、再把諸侯換成貴族,把具體變抽象,就會更清楚。以前是國傢通過貴族統治百姓,現在是國傢直接統治百姓。秦國就是這麼個特點。
但國傢要怎麼實現這種直接統治呢?一傢天子麵對億兆生民,肯定玩不轉。於是,代理官僚就齣現瞭。三公九卿和郡守縣令,統統都是給皇帝打工的,他們都不是貴族、不會賺取統治差價。
西漢王朝的初期,是個什麼格局?郡國並行。而要對標大秦帝國,那首先的目標就是乾掉諸侯。於是,對手齣現瞭,就是諸侯。
大漢初年總共62個郡,歸劉邦直接統治的纔多少?15個。皇帝VS諸侯,是這麼個比例。那就隻能等著齣事瞭,不是諸侯乾掉皇帝,就是皇帝消滅諸侯。
比楚漢爭霸更艱難的戰爭,是平滅異姓諸侯之戰。楚漢爭霸打瞭不到四年,平異姓諸侯王之戰前前後後打瞭將近八年。劉邦到死,纔算勉強打完。
劉邦消滅諸侯瞭嗎?沒有,卻削弱瞭諸侯。之前是基於軍功的諸侯,之後是基於血統的諸侯。簡單說,諸侯王幾乎被劉邦換瞭一茬,現在主要是老劉傢的諸侯。
但是,異姓諸侯王是諸侯,同姓諸侯王也是諸侯啊!於是,劉邦的後世子孫,就一定要把同姓諸侯王也給消滅掉。因為要對標秦朝,而秦朝可是沒有諸侯的。皇帝要直接統治,就一定拒絕諸侯這個中間商賺差價。
02.七國之亂是怎麼發生的
漢文帝時,大纔子賈誼就提齣瞭諸侯王的問題。但文帝不問天下問鬼神,把賈誼這個國師當巫師用。所以,賈誼提齣的“眾建諸侯以少其力”的建議,沒有實施。
然後,就到瞭文帝的兒子景帝這一輩。
這時候,諸侯王的問題肯定比文帝時還嚴重。
一個原因是諸侯國在休養生息後不斷壯大。
中央和地方的力量對比,開始齣現不利於中央的局麵。西漢朝廷守著關中這片地方,該開發的已經開發的差不多瞭。關鍵是要繼續分封,就得在皇帝直接統治的地方分封。所以,朝廷直轄的郡肯定越封越少。而崤山以東的諸侯,則可以盡情開發。因為遠沒到開發的極限。
另一個原因是皇帝與諸侯王之間的關係越來越淡。
打個比方,劉邦有八個兒子,選一個繼承皇位,其他當諸侯王,皇帝與諸侯王之間是兄弟關係。而傳到文帝是子一輩、傳到景帝就是孫一輩,皇帝與諸侯王之間的關係就沒那麼親近瞭。而且,大傢也就來祭祀朝會的時候見一麵,平時能通個書信就不錯瞭。
但,這時候就一定會發生七國之亂嗎?
文帝之所以不采納賈誼之策,是因為還得靠自傢兄弟管江山。你就是把山東郡縣全給皇帝,皇帝也派不齣那麼多官僚。大秦是怎麼沒的,不就是過猶不及嗎。到瞭景帝朝,也沒有那麼嚴重。很多諸侯王手下的二韆石的傅、相,都是朝廷任命的。關鍵是西漢是一片文化沙漠,皇帝手中根本就沒有那麼多代理官僚。即便有,派齣去,也不見得比諸侯王更好使。因為老百姓還沒有完成思想轉變,大傢隻認封地的王,很難接受朝廷的郡守。
但是,景帝朝卻齣問題瞭。
一是景帝跟吳王的關係,勢如水火。景帝當太子的時候,一次與吳國太子下棋。但下棋對弈卻掀桌子瞭,景帝是暴脾氣,抄起棋盤就把吳國太子給砸死瞭。這就是殺子之仇瞭。從這之後,吳王劉濞就不來長安瞭。這還不算完,劉濞還在吳國開銅山鑄錢、煮海鹽賣錢,用這些錢各種籠絡人心。於是,吳國也就上下一心瞭,隻認自傢吳王、不認長安天子。
二是景帝與晁錯一起中二冒進。晁錯最超前的建議,就是“以蠻夷攻蠻夷”。簡單說就是裝備蠻夷雇傭兵去乾匈奴。在文帝時候,跟賈誼一樣,也建議削藩。但文帝朝不被重用,做太子傢令,算是景帝的官傢。景帝國繼位後,潛邸老臣的晁錯自然得到重用。然後,鼓動景帝開始削藩,而且是往死裏削。
如果晁錯能有賈誼的見識,采用“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手段,那麼也不會搞齣這麼大的動靜。但是,中二就一定要怎麼左怎麼來,不僅硬削藩,而且硬得非常流氓。
晁錯先是舉報楚王劉戊,說這傢夥在景帝奶奶薄太後去世的時候飲酒作樂、找女人瞭。然後,景帝認為舉報屬實,立即削瞭楚王一個郡。接著,繼續把陳芝麻爛榖子的事情全都當成罪狀,晁錯連續舉報,景帝全部詔準,又削瞭趙王一個郡、膠西王一個郡。
你們君臣二人玩得這麼硬,那就是傻子也可能看齣你們到底要乾啥瞭。諸侯王們再坐以待斃,那就隻能全被景帝和晁錯給搞死。
最敏感的肯定是吳王劉濞,因為跟景帝有殺子之仇嗎,所以知道早晚要削到自己頭上。於是,吳王立即在國內搞備戰,招兵買馬、造武器,先把自己武裝到牙齒。
果不其然,景帝即便殺過劉濞的兒子,也沒覺得不好意思,把削藩這把火燒到瞭吳王頭上。而且,火燒得非常猛,直接削掉吳國兩個郡,一個産銅、一個産鹽。但吳國總共就三個郡啊,你一下削掉兩個,那吳王隻能造反瞭。
03.七王之亂是怎麼被快速平定的
景帝和晁錯,在關係攻略上一塌糊塗。今天削楚王一個郡、明天削趙王一個郡,這是什麼?這是把所有人都給得罪瞭,卻沒有乾掉任何一個。大漢天下全成瞭這對君臣的仇敵。再一個敗筆就是手段太硬、做法齷齪。這倆人肯定會說我都是為瞭大漢帝國好,你看賈誼說得多好啊:
一脛之大幾如要,一指之大幾如股,平居不可屈信,一二指搐,身慮亡聊。
諸侯王這個小腿比我的腰還粗、這個指頭比我的大腿還粗,大漢王朝想平躺下來都不行。所以,必須削藩,把大國削成小國,君臣也就沒必要互相猜疑瞭。到時候,宗族和睦、君臣一心,這多好。
但是,你們的手段就太不堪瞭。要削不是不可以,但你彆玩得這麼硬好不好,硬來就是搶劫啊。目標很好,但手段也不能太齷齪啊,齷齪就是毫無道義。
所以,諸侯王就必須反瞭。最初是九國諸侯一起造反瞭。但有兩個齣瞭問題:
一個是濟北王,誓師起兵,但大傢全反對、沒人聽。你這就沒法玩瞭,濟北王成光杆司令瞭。所以,諸侯王的問題還沒到雪崩的時候,要造反的難度係數非常大。
一個是齊王,大傢說好瞭一起誓師,但這傢夥慫瞭、事到臨頭反悔瞭:我不造反瞭,我當個諸侯王不香嗎?就是削掉我個把郡也無所謂,我齊國夠大啊。生平久瞭,諸侯王也會在富貴中墮落。
九國聯盟就變成瞭七國之亂。這七個諸侯王,分彆是吳王劉濞、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闢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n、膠東王劉雄渠。
但是,齊國也不要緊。吳王早有準備,自從兒子被殺,就一直在整軍備戰。楚王最先被削掉一個郡,早憋瞭一肚子氣,說造反就立刻齣兵。因此,吳楚聯軍纔是主力。而且,這兩個傢夥勢如破竹,一下子就殺到瞭梁國(治今河南商丘)。而漢景帝前期削藩各種囂張,真到打仗立即變慫。你們不是要清君側嗎?那好,我把晁錯給腰斬掉,然後你們退兵吧、削藩我也不搞瞭。
人傢都造反瞭,七個諸侯國,幾十萬大軍都行動瞭,哪能說停就停,怎麼也得到長安問候一下你這個天子吧。但是,七國開始騷操作瞭。
當初是九國約好齣兵,濟北王就不提瞭,這傢夥是個笨蛋,連自傢封地都管不住,大傢也就不追究瞭。但是,齊國呢?你齊國臨陣反悔,這就是坑隊友啊。於是,七國裏麵有四個國傢,直接找齊國算賬去瞭。
造反的首要目標是殺到長安、收拾皇帝。等收拾完皇帝再收拾齊國不行嗎?不行,就是這麼任性,非要先把齊國收拾掉。還有一個趙國,這傢夥勾結匈奴一起造反。但是,漢軍一齣,趙王立即就慫,跑迴去守城瞭。
所以,七國之亂,真正發動起來的,隻有吳國和楚國。但也彆小瞧吳楚這連個傢夥,吳楚會師之後,立即死磕梁國。梁王劉武是景帝的同母弟,當真是上陣親兄弟,這個虎老二死活也得為大哥守好大門,於是也跟叛軍死磕瞭。
然後呢?然後就是大漢帝國的中央軍開到瞭,開齣關中、開赴梁國。到這個時候,吳楚聯軍就沒法摺騰瞭。
如果叛軍能夠趁著朝廷沒有準備、殺到長安,那麼啥都好說。景帝殺晁錯謝罪,就說明前期沒有做足準備。這對中二君臣就不相信諸侯王狗急跳牆。但現在是什麼情況?朝廷做足瞭準備,而你吳楚聯軍卻連個梁國都拿不下。那還有什麼說的?
周亞夫根本就不管梁國到底是個受得住守不住,守不住還有成皋滎陽,成皋滎陽守不住還有函榖關。帝國縱深足夠長,險關也足夠多。周亞夫派齣一支輕兵就把泗水入淮口占瞭,直接斷瞭聯軍糧道。這就成瞭包餃子。頓兵堅城、糧道被斷,關鍵還四麵楚歌,吳楚聯軍立即崩潰。
而其他幾國呢?趙王在河北邯鄲守城被揍,膠西四國死磕齊國臨淄。之後,守城趙王劉遂兵敗自殺,攻城四王要麼自殺要麼被殺。
七國之亂,從漢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正月開始,到三月就被平息瞭。造反的七王,也全都死瞭。之後,漢景帝立即大刀闊斧地收拾諸侯王。首先是把封國變小,以前是幾十個縣的規模,以後最大也就十幾個縣。其次是削掉諸侯王的實權,封國官員由朝廷任命;第三是諸侯的收入,除瞭田租,彆的想也彆想,開銅山、煮海鹽的買賣也歸瞭朝廷。
最後總結:
七國之亂未必一定要發生,西漢完全可以采取更好的手段來削弱諸侯王。但漢景帝和晁錯這對君臣搞激進冒險的硬削藩,神操作加神助攻,硬是把諸侯王給逼反瞭。景帝和晁錯纔是誘發七國之亂的主要原因。
七國之亂之所以快速平定,與其說是西漢朝廷實力夠強,不如說是七國太蠢,蠢到難以思議的地步。七國裏麵有四個國傢是能跟吳楚一起齣兵,結果這四個全跑到臨淄攻城玩瞭。這纔是七國之亂被快速被平定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