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傢河南 有個4000年前的國都之地 河南二裏頭夏都遺址博物館藏2000餘件文物 - 趣味新聞網
發表日期 3/1/2022, 10:11:43 AM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在老傢河南,有個4000年前的國都之地,而今建成瞭知名的博物館,館內珍藏著2000餘件文物,有的是國寶精品。這就是二裏頭夏都遺址博物館。二裏頭夏都遺址博物館,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偃師區斟��大道1號,離洛 .....
在老傢河南,有個4000年前的國都之地,而今建成瞭知名的博物館,館內珍藏著2000餘件文物,有的是國寶精品。這就是二裏頭夏都遺址博物館。
二裏頭夏都遺址博物館,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偃師區斟��大道1號,離洛陽市中心城區較近,交通便捷,為免費參觀景點。在周末時,我們驅車前往這裏進行瞭遊覽參觀,在此目睹瞭華夏文明的源遠流長,為偉大祖國的曆史文明而驕傲和自豪!
在接近二裏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的洛陽市偃師區斟��大道上,你就可以看到在道路兩邊的五星紅旗和有關夏都符號的宣傳標貼,還有那醒目的響亮標語:“華夏之源,最早中國”。
二裏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風光。
走進二裏頭夏都遺址博物館
二裏頭遺址,是夏王朝中晚期的都城即夏都,被譽為最早中國。在其遺址上所建成的二裏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是國傢“十三五”重大文化工程項目之一。
二裏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內共有5個基本展廳,係統展示瞭夏代曆史文化、二裏頭遺址考古成果、夏文化探索曆程、夏商周斷代工程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
據介紹,二裏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內共有館藏文物2089件,主要為青銅器、陶器、玉器、綠鬆石器、骨角牙器等。並且多次獲得國傢陳列精品奬等。
在第一展廳入口處的穿越時光走廊風光。
走進展廳看夏都
在二裏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內,主要從五個展廳陳列和布展瞭“第一王朝”、“赫赫夏都”和“世紀探索”三部分內容。
二裏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內的部分文物展品廳。
第一部分:“第一王朝”
第一展廳:重點展示內容是“第一王朝”,分彆由“茫茫禹跡,九州攸同”、“賜土命氏,祚以天下”和“夷夏東西,夏道興衰”三個單元組成。展示瞭一係列與探索夏文化密切相關的遺址和夏王朝的曆史地位。
二裏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內的陶器展品。
第二部分:“赫赫夏都”
第二展廳:以“國之大事”為中心,集中展現瞭夏代的曆史文化、墓葬製度和兵器製度等,陳列瞭二裏頭遺址曆年齣土的青銅器、玉石、綠鬆石和陶等精品器物。
第三展廳:分為“建中立極”和“迴望大都”兩個部分。分彆展示瞭夏王朝晚期時都城的環境、地理、城市、國傢風貌和二裏頭遺址的時代背景。
第四展廳:分為“厥土生民”和“巍巍華夏”兩個部分。分彆展示瞭夏代都城地區人民生産生活情景和夏文化及文明的海納百川。
二裏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內的館藏精品:綠鬆石龍形器。
第三部分:“世紀探索”
第五展廳:分為學術殿堂”和“斷代探源”兩個部分。分彆展示瞭夏文化探索曆程中六位先驅的生平事跡及其重要學術觀點和夏商周斷代工程及中華文明探源兩大工程的研究成果。
夏文化探索曆程中的先驅者--顧頡剛和徐旭生先生。
數字館
另外在二裏頭博物館的二樓還有一座數字館,裏麵又分為五個部分,復原展示瞭以二裏頭遺址為核心的二裏頭文化的總體概況。
在二裏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內參觀,如果要詳細看,需要至少3到4個小時。
二裏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內的館藏精品:“華夏第一爵”。
觀後所悟
走進二裏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看4000年前最早中國的曆史發展和演變,收獲很多。河南二裏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內藏有國傢文物2000多件,是4000年前最早中國的縮影和再現。
老傢河南有著悠久和燦爛的曆史文化,二裏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就是我們學習和見證曆史的好地方之一。在這裏,不僅能夠瞭解4000年前的夏都及夏代曆史文化,還能見證最早中國的赫赫大觀,真是一個學習曆史、長知識和長見識的好地方之一,值得參觀遊覽。
洛陽新文化地標二裏頭夏都遺址博物館。
你對遊覽河南二裏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有什麼要說的,可以在下方評論區裏進行交流討論。想瞭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黃土地水美影
分享鏈接
tag
相关新聞
黑龍江一老農挖紅薯竟挖齣“銀鋌”,妻子一個建議讓結局亮瞭……
1985年鞦,黑龍江阿城轉子山,村民老鬍正在地裏挖紅薯。突然,一塊銀色硬物吸引瞭他的注意,他見四下無人便悄悄揣入瞭兜中。老鬍做夢也想不到,這枚銀物將讓他陷入兩難的境地…… 老鬍到傢後,迅速將大門緊閉,隨後便拉著妻子進入瞭內房。 看著妻子疑惑不解的眼神,老鬍順勢掏齣瞭那枚銀物,並將撿到銀物的經過講瞭一遍。 隻見那物呈弧首、束腰、扁平狀,從其質地、色澤來看,確實是銀質的。翻轉過來,其背麵竟依稀銘刻著一些奇怪文字,老鬍和妻子定睛看瞭半天竟沒識齣一個字來…… 雖說不是金子,但對種瞭半輩子地的夫妻二.......
展覽推介丨看名傢真跡,請到鄭州美術館(四)
“第七屆全國畫院美術作品展”正在鄭州美術館(新館)火熱開展。 為充分展現老中青三代美術傢的不同風貌以及強化其相互間的切磋和交流,“第七屆全國畫院美術作品展”將作者分為特邀和徵選兩個部分,其中,特邀部分主要邀請 65 歲以上卓有成就的美術傢參展。今天,讓我們跟隨“看名傢真跡,請到鄭州美術館(四)”一起欣賞特邀作品中的曆史厚度、思想深度、時代溫度與藝術高度。 一、馬國強 1952年生,現為全國中國畫學會副會長、中國國傢畫院研究員、河南省文聯名譽主席,河南省美術傢協會名譽主席、河南省中國畫學會會.......
山西兩項入圍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
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2月26日揭曉結果,全國20個項目入圍終評。其中,山西夏縣師村遺址、山西垣麯北白鵝墓地兩個項目進入終評。 夏縣師村遺址,是迄今在山西南部聚落遺存中發掘內容最為豐富的仰韶早期遺址,揭示黃河流域最早夯土,填補仰韶時代早期文化發現的空白;齣土的4枚仰韶早期石雕蠶蛹,是我國目前發現的年代最早的石雕蠶蛹形象,豐富瞭中華文明起源的曆史脈絡。 垣麯北白鵝墓地,是一處曆時久長、內涵豐富、保存較完整的大型遺址,其發掘齣的周代女性化妝盒、青銅壺中的殘留“果酒”等新發現,對探討黃.......
經綸映輝——蘇州絲綢文化技藝展在雲南省博物館開展
雲南網訊(記者 李悅春)3月1日,“經綸映輝――蘇州絲綢文化技藝展”在雲南省館博物館開展。 本次展覽分為“神奇的桑蠶製絲”“精妙的織染技術”“琳琅的綢緞世界”“美煥的絲綢藝術”四個部分,代錶著蘇州高水平絲織工藝的宋錦、緙絲、紗羅、漳緞等98件(套)展品正式與觀眾見麵。 展覽以蘇州絲綢文化為背景,以傳統織造技藝為切入點,介紹瞭優秀的蘇州絲綢製造技藝。以蠶桑文化、製絲技術、印染、織造工藝為綫索,係統地介紹瞭蘇州絲綢的製造過程,同時展現瞭絲綢是如何融入人們的生活之中,讓觀眾感受到絲綢文化的魅.......
散文詩:反正我就是喜歡春天
――轉眼已是三月,大地迴暖,春風還巢。三月接替瞭二月,鼕天捧齣瞭春天……慢慢地煙煙霞霞,妍妍灧灧,漸漸的灼灼桃花,妖妖窕窕,有一朵開在心上,足矣! ――題記 三月,春風曼妙,掀開春天的紗幔。 南風悠悠起,草木層層綠。 鵝黃,淺綠,嫩綠,翠綠,油綠,多層次的綠漸次湧來・・・・・・ 小橋,流水,遠山,近樹・・・・・・抬眸,垂首,天上,人間,一一被春色點翠。 接下來李花白,桃花紅,杏花粉,櫻花漫,油菜花開如錦緞。 戲詞裏說,花開四季皆應景,俱是天生地造成; 詩裏說,等閑識得東風麵,萬紫韆紅總.......
在證僞中前行 在考證中確認 考古專傢現場確認稷下學宮遺址
2月25日,春風乍起,帶著暖意吹拂大地。淄博市臨淄區齊都鎮小徐村西的臨淄齊故城小城西門外建築基址遺址群發掘現場,如同轉暖的天氣一般,也迎來瞭春天。 當天,山東省文旅廳組織“探尋稷下學宮”媒體開放日活動。山東考古學會理事長、山東博物館館長鄭同修,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孫波,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館員董文斌,山東考古學會名譽理事長、二級研究員王永波等專傢一緻認為,綜閤各方麵的證據推斷,確認此處即為稷下學宮遺址。由此,稷下學宮的神秘麵紗揭開在春風裏。 證實與證僞雙嚮推進 稷下學宮的發掘早在20.......
蘇軾:有個相守一生的好友,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前段時間,熱播劇《知否》火遍瞭大江南北,女主盛明蘭的一些話,更是被奉為經典。其中有一次,麵臨要談婚論嫁,明蘭說:“與人相處,還是要看品性的最低處。”這句話,也被當成瞭“名言”,一時廣為流傳。 品性的最低處,可以是一個人的缺點,可以是一個人的局限,也可以是這個人在麵臨最差的絕境時,所錶現齣的方方麵麵。一般來說,這堪稱一個人“最差的一麵。”能不能去容忍和接受對方最差的一麵,纔決定瞭這一段情誼能否長久,不論友情還是愛情。 看到這句話,不由得想到蘇軾,那個吟誦“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詩人,那個.......
《紅樓夢》:薛寶釵用燕窩“毒死”林黛玉?“凶手”另有其人
《紅樓夢》的閱讀是各花入各眼,每個讀書人都會從自己的角度和閱曆去理解他們心中的《紅樓夢》。 君箋雅侃紅樓作為堅持解讀《紅樓夢》的讀書人,一直秉持求同存異,各抒己見的立場。不存在“對錯”,而是理解各有差異。 所以,對待批評也好,支持也罷,盡量平常心去接受。很多批評者轉迴頭又是另一個觀點的支持者,反之亦然。 不過,對於有一些觀點實在無法苟同。今天就講一個“薛寶釵送毒燕窩,鴆殺林黛玉”的觀點,私以為如此讀書大繆瞭。 當日,劉姥姥走後,薛寶釵因為林黛玉的不妥當酒令,“教育”她不應讀“禁書”,公共場.......
韆城百縣看中國|河北定興:指尖綉齣新天地
在河北定興,非遺傳承人梁淑平創辦的京綉研究院每年定期舉辦傳習班和麵嚮殘疾人的京綉培訓班,帶動周邊鄉村2000多名低收入農村婦女從事京綉製作。她們以布為紙、以針做筆、以綫當墨,綉齣絢麗多彩的世界,綉齣一片新天地。 來源:新華網客戶端 .......
中國古代飲食風尚
上古的糧食作物有所謂五榖、六榖和百榖。按照一般的說法,五榖是稷(jì)、黍(shǔ)、麥、菽(shū)、麻;六榖是稻、稷、黍、麥、菽、麻。六榖比起五榖來隻多瞭一種稻,這顯然是因為水稻本是南方作物,後來纔傳到北方來的。(五榖還有彆的說法,例如《孟子・滕文公上》:“樹藝五榖”,趙岐注:“五榖為稻黍稷麥菽。”六榖也有彆的說法,這裏不列舉。)至於百榖,不是說上古真有那麼多的糧食品種,而是多種榖物的意思。 稷是小米,又叫榖子。(有人說稷和黍是一類,黍的籽粒黃色,有黏性;稷的籽粒白色,沒有黏性。)稷在.......
韆城百縣看中國·傳承|河北:京綉展新顔
京綉又稱宮綉,是一門古老的中國傳統刺綉工藝。在河北省保定市唐縣,京綉第五代傳承人陳芳剛將京綉與粗布巧妙地融閤,運用精湛純熟的針法技藝,綉齣瞭一幅幅活靈活現、形象逼真的刺綉精品。 來源:新華網客戶端 .......
神品|超清單字:何氏四傑,名重一時,大有可觀
《書法課程》 見諸筆墨 | 達於心靈 不可一日無此君 文化核心 | 中國書法 | 最高藝術 神品 | 超清單字:何氏四傑,名重一時,大有可觀 清朝大臣、書法傢何淩漢的四個兒子:何紹基、何紹業、何紹祺、何紹京,他們都成為人纔,特彆是在書法方麵,名重一時,被時人譽為“何氏四傑”,極有影響。 何紹基(1799-1873)湖南道州人。字子貞,號爰叟。行書齣自顔真卿,融以隸法,變化橫筆,跌宕閤度,極其浪漫。隸書用筆灑脫空靈,結構似潦草而實不苟且。何紹基曾說:“懸臂臨摹,要使腰股之力,悉到指尖。”他身體力.......
3分鍾+1年=唐詩300首
詩詞是最美的語言 是迷醉心懷的智慧 古典詩詞 寥寥數語 卻四兩撥韆斤 字字韆錘百煉 古詩詞微電影閤集 推薦人和孩子一起聽 歡迎收藏點贊 唐詩三百首第1-10首 唐詩三百首第11-20首 唐詩三百首第21-30首 唐詩三百首第31-40首 唐詩三百首第41首-50首 唐詩三百首第51-60首 唐詩三百首第61-70首 唐詩三百首第71-80首 唐詩三百首第81-90首 唐詩三百首第91-100首 唐詩三百首第101-110首 唐詩三百首第111-120首 唐詩三百首第121-130首 唐詩三.......
為鼕殘奧健兒加油助威!60餘幅殘疾人書法美術精品在崇禮展齣
“喜迎鼕殘奧 同心嚮未來”河北省殘疾人書法美術作品展開展。 河北省殘聯供圖 人民網石傢莊3月1日電 (楊文娟)3月1日,“喜迎鼕殘奧 同心嚮未來”河北省殘疾人書法美術作品展開展儀式在張傢口崇禮區舉行。 據瞭解,本次書畫展從2022年1月開始徵集,共收到河北省殘疾人的作品近200幅,並精心挑選齣60餘幅精品進行展齣。這些作品以鼕殘奧精神、冰雪風光、冰雪運動、冰雪文化為主題,水墨丹青相融,充分展現瞭殘疾人自強不息、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展現瞭他們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真摯情感,展現瞭對文化藝術的不.......
一年之計在於春!在成語中邂逅春日浪漫
編者按:春,是浪漫,是生機。縷縷春光、朵朵鮮花是春日最美的注腳。古往今來,許多成語拿捏住瞭春的浪漫。春和景明、春華鞦實、滿麵春風……這些耳熟能詳的成語,便蘊藏在詩詞文賦間。探書捲之秘,享春意之濃。正逢開學季,讓我們一起尋覓成語中的春天,擁抱三月的到來。 .......
為什麼說中國書法毀於創新?為什麼今人書法難超古人?
時代變瞭,用到毛筆的地方越來越少,現在早已是硬筆的天下。尤其是辦公自動化的普及,甚至寫字的機會也越來越少。但是,隻要是用到字的地方,提筆就能看齣一個人的不同尋常,尤其是寫字好看的人,立即會脫穎而齣! 嘴上說:現在寫字好看已經沒用瞭,畢竟工作到處都是電腦。但是,看齣彆人字寫得好看,卻剋製不住各種羨慕。 就像知乎上有個話題叫做:字寫得好看是種怎樣的體驗? 點贊很高的一個迴答是:簽名時就算你叫李二狗,也能夠在彆人的眼裏看齣尊重。 生活中,可能因為節奏的加快,想要靜下心來,一筆一畫地去學寫字,除瞭.......
清華大學教授戴順智養牛記
01 清華大學教授戴順智養牛記 這位貌似農民的人就是今天故事的主人翁,可他並不是當地村民,而是鼎鼎大名的中國當代著名畫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教授戴順智先生。看的齣戴教授在這裏生活已有時日,他已經完全溶入這裏的風俗民情之中。 戴順智這個清華美院的教授,為何遠離生活瞭幾十年的繁華都市,不遠韆裏來到瞭皖南這個小山村與當地農民一道,日齣而作、日落而息;無論陰天雨雪還是嚴寒酷暑,再艱苦再惡劣的環境,他都堅持喂牛於棚廄,牽牛走田埂,騎牛遊山野,牧牛在溝渠。山林草木,樹石阡陌,隻要有牛的地方就有.......
品讀|韓霄風:隻有生活知道——讀《結婚年》
文/韓霄風 拿到《結婚年》,我纔驀然意識到,已經不記得自己多久沒有看過正統的文學書籍瞭。這幾年所謂的看書,隻是在手機上看連載小說,主人公帶著二十二世紀的高科技外掛穿越到不知名的古朝代,毫無懸念地快意恩仇。看的時候痛快,看完什麼都忘瞭,一點心理負擔都沒有。 我當然知道,李美皆寫的肯定不是這一類小說。她是獲過莊重文文學奬、冰心散文奬的文學博士,正兒八經的文學評論傢、作傢,寫齣來的東西肯定是有厚度的。那些厚度能在你心裏盤桓好久,一下一下砸著你的神經,把你內心那些塵封已久的不想直視的東西翻齣來,讓你咀.......
大足石刻國際朋友圈上新 中日閤作保護峰山寺摩崖造像
封麵新聞記者 曾潔 圖據大足石刻 3月1日,大足石刻研究院、復旦大學、日本奈良文化財研究所通過在綫視頻的方式,分彆在重慶大足和日本奈良舉行中日閤作大足石刻保護協議簽訂儀式,未來將在大足石刻峰山寺摩崖造像環境監測、修復保護、人纔培養等方麵開展閤作。 ▲ 中日閤作大足石刻保護協議簽訂 石窟寺是我國文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分布廣泛、規模龐大、體係完整,融閤瞭造像藝術、壁畫藝術、建築藝術,集中體現瞭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不斷融會貫通的特色,見證瞭中華民族開放包容、積極主動地學習藉鑒世界一切優秀文明成果的曆史.......
“溫暖瞭 故宮——清宮鼕季生活用品展”開展
明清時期,我國進入瞭第四個寒冷期,也是最為漫長的一個寒冷期,史稱“明清小冰期”。處於寒冷期的清代,鼕季宮廷中如何過鼕?如何禦寒取暖?3月1日,“溫暖瞭 故宮――清宮鼕季生活用品展”開展,展覽通過近60件瀋陽故宮院藏文物一窺古人麵對寒冷的解決方案。 清朝先祖世代生活在東北地區,這裏四季分明,鼕季寒冷漫長,氣候乾燥。展覽通過“寒室有燔炙”“宮錦裹裘裳”兩個單元,展現人們為抵禦嚴寒,在房屋建造、室內陳設、齣行穿戴上極具巧思的發明創造以及對禦寒物品的優化使用。 清畫琺琅開光鳥獸橢圓手爐 房屋建造方.......
賞木棉花、緬懷烈士,3月就來楊殷故居!
3月1日至3月31日,“村外木棉花正紅”――賞木棉花、緬懷烈士係列活動將在孫中山故居紀念館內楊殷故居舉辦,“村外木棉花正紅”參觀導賞、“留住木棉紅”英雄花英雄事攝影 、“紅領巾心嚮黨”紅棉手工課堂等活動將接連舉行。 “留住木棉紅”花下詩歌會(往期活動照片)。 楊殷烈士1892年8月生於翠亨村,是無産階級革命傢、著名工人運動領袖、黨早期軍事工作的重要領導者和情報保衛工作的重要開拓者之一。在光輝戰鬥的一生中,他為民族獨立和解放建立瞭卓越功勛,作齣瞭重要貢獻。2022年是楊殷烈士誕辰130周年,.......
英國一位父親傢務中尋找樂趣 用吸塵器作畫
據英國《都市報》報道,一位頗具創造力的父親用地毯做瞭畫布,於是他開始在傢裏盡情地發揮自己的創意。36歲的Tom Quirk用吸塵器的軟管在布料上畫瞭濛娜麗莎和賽車等圖案。Tom是來自迪恩森林的一名獸醫,在談到自己多年來從吸塵器中得到的樂趣時,他錶示,“我用吸塵器軟管畫畫開始於幾年前,當時我買瞭一塊新地毯。第二天,我妻子工作瞭一整天,我在傢做傢務,在用吸塵器我發現它的綫條看起來很好看。一開始我隻是畫些條紋,然後逐漸加大復雜度,接下來我畫瞭麯綫,然後是不同的圖案,然後隨機選瞭一條銀石F1賽道,.......
安寜市溫泉街道:舞龍舞獅展風采 童趣醒獅傳文化
2月26日,2021-2022年安寜市溫泉街道羊角社區公益創投項目“非物質文化遺産龍舞獅舞項目”童趣醒獅DIY彩繪活動在溫泉濱河公園舉行。 活動開始前,場地早已聚集瞭許多前來參加活動的小朋友,他們拿著畫筆迫不及待想要幫桌上的石膏龍獅上色。 鑼鼓聲響起,精彩的龍獅錶演吸引瞭小朋友們的注意,騰起、跳躍、轉圈……在一連串精彩的錶演後,龍獅搖頭擺腦走嚮人群,眨眼、扇耳朵和小朋友們親熱互動。 舞龍舞獅結束後,童趣醒獅DIY彩繪活動正式開始。小朋友們專心緻誌為自己的石膏龍獅上色,紅色、橙色.......
《百年孤獨》最震撼人心的10句話!讀懂瞭,便再也不怕孤獨
都說孤獨是一生中最可怕的東西,但老顧認為,孤獨纔是永恒,我也曾經害怕孤獨,但你走得越遠,就會發現,孤獨隻能是越來越深,最後隻能一個人享受孤獨! 傢族的第一個人被捆在樹上死掉,最後一個人正被螞蟻吃掉。 這句話是對《百年孤獨》布恩迪亞傢族七代人的開始和結束的總結。 這本書是哥倫比亞作傢馬爾剋斯的作品,是他一生眾多作品中最具有代錶性,也是最有文學價值的一本。 裏麵有一個主人公叫奧雷裏亞諾,他曾跟17個女子姘居,生下17個男孩,那些孩子卻在一夜間被殺;他為戰爭拼盡一生心血,卻在不得已投降後,被.......
電視連續劇《醫聖》3月3日將登陸河南衛視黃金時段
據南陽中醫藥發展局官微消息,3月3日,電視連續劇《醫聖》將登陸河南衛視黃金時段,每晚20:15播齣! 電視連續劇《醫聖》以醫聖張仲景生平為背景,加以藝術創作,講述瞭張仲景傢族沒落後投奔懸濟堂潛心學醫,曆經磨難終成一代宗師的故事。作品堅持弘揚傳統文化,傳播正能量,劇中醫學故事來自於史書記載以及張仲景後人與傳承者的總結。該劇的播齣,對於弘揚仲景精神、傳播仲景文化、促進中醫藥事業繁榮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
【習俗】二月二 龍抬頭
春節,元宵節的喜慶還餘味繚繞,二月二“龍抬頭”又如期而至!二月二龍抬頭,來自古老的天文學。驚蟄至春分間,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從東方地平綫上齣現瞭,這時,整個蒼龍的身子還隱沒在地平綫以下,隻是角宿初露,故稱“龍抬頭”,又叫春耕節,屬於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之一。傳說這天龍是從沉睡中醒來,所以這天也叫青龍節! 龍是漢族百姓心中的圖騰,是祥瑞吉祥之物,更是風雨的主宰,而農曆二月初二這天,正處於雨水和驚蟄兩個節氣之間,在古人眼中這一切都是“龍”的功勞,因此便有瞭“二月二,龍抬頭”之說! 天子耕.......
行吟詩刊丨李皓:他鄉是一個受傷的詞 隻一念 天色就暗瞭下來
他鄉是一個受傷的詞(組詩) 在寜波與戰友趙兵小酌 小酒館是嘈雜瞭些 打烊也早瞭些 但這並不妨礙往事 把我嗆齣眼淚 你講得多,我講得少 在寜波方言裏 你的東北話 顯然很少像今夜這樣 有用武之地 五瓶本地産啤酒 為你潤喉,也為我的眼窩 補充瞭水分和養分 來自舟山群島的小海鮮 已經索然無味 我看得見你眼裏 年少時的刀光劍影 當一切都寜靜下來 你帥氣的大眼睛 還是那麼傳神 親情,友情,愛情 都不能使你垂淚 但你柔軟的心 把江南最冷的夜晚 攪得七零八落 你的黑色皮夾剋,與午夜 迅速縫閤起來 但我.......
“二十四節氣和古詩詞是最珍貴創意”——獨傢專訪開閉幕式文學總撰稿於蕾
北京鼕奧會開幕式上,極具詩意與浪漫的二十四節氣倒計時,讓世界領略瞭中國古老曆法的浪漫詩意,並收獲無數好評。開閉幕式文學總撰稿於蕾接受記者獨傢專訪時錶示,二十四節氣和古詩詞是鼕奧會開幕式最珍貴的創意,以後可能很難遇到其他國傢用自己古老的詩歌作為國際盛會的倒計時。 “開幕式的開篇,是整個北京2022年鼕奧會呈現給全世界的第一眼,導演團隊非常重視開篇。”迴憶創作過程,於蕾難掩激動之情,她講道,二十四節氣倒計時創意是導演團隊在不斷討論和碰撞中突然迸發的想法,也充滿瞭巧閤。“北京2022年鼕奧會第二十四.......
給孔乙己畫肖像!這樣的創意作業給我來一打
一韆個讀者的心中有一韆個哈姆雷特!近日,南京市金陵匯文學校初中部語文老師李猛給同學們布置瞭一項有趣的作業,給孔乙己畫一幅肖像畫!不少孩子交齣瞭令人驚艷的作品,引來一片點贊“太棒瞭,孩子們太有想象力瞭!”也有教師同行為李老師點贊“孩子們此生有你,幸運!”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王穎 拿《孔乙己》來試水 進行學科融閤的嘗試 經典篇目是否也能與現代的教學理念有機融閤?答案是肯定的!李猛老師告訴記者,“現在不是講學科融閤嘛!我也來湊個熱鬧,追個潮流,就拿《孔乙己》來試水。”李老師請學生為孔乙.......
“大山的節日”貴州綫上書畫展上綫
圖為徐裏創作的油畫《加榜梯田》。 貴州省文旅廳供圖 中新網貴陽2月28日電 (記者張偉)由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與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共同舉辦的“大山的節日”貴州綫上書畫展於28日上綫。本次展覽將長期在綫,海內外觀眾可登陸綫上展廳觀賞。 展覽以中英文內容簡介及雙語虛擬語音講解方式,從多彩貴州、人文貴州、醉美貴州三大主題篇章,展現貴州少數民族文化異彩紛呈、多彩和鳴的美好狀態。 圖為劉金貴創作的中國畫《跳花場上》。 貴州省文旅廳供圖 貴州素有中國“公園省”之美譽,氣候宜人、自然風光神奇秀美,民族風情.......
我們來瞭!北京春季圖書市集啓動通知
Hi!各位讀者朋友: 去年12月,受疫情影響,“新京報書評周刊×郎園”北京圖書市集活動暫時取消活動安排,與大傢相約2022年4月春季圖書市集再會。現在可以確定告訴大傢:我們迴來瞭! 2022年4月15日-17日,我們將在郎園vintage舉辦北京春季圖書市集,組委會目前正在加緊籌備。全國近兩百傢齣版社、文化品牌與文化機構再度齊聚,特色沙龍、作傢練攤、書市特展也都在緊鑼密鼓地準備當中。請各位讀者朋友繼續關注“新京報書評周刊”與“良閱編輯部”兩大微信公眾號的後續推送。 現在,我們正式邀請你,在.......
龐貝時代人們為何在麵包上係繩子,當代廚師揭秘:那樣做好處多多
在當今社會,隨著商業的發展,人們也越來越重視品牌和商標,由此引起的各類官司也越來越多,說明人們的意識也在不斷加強。但您或許還不知道的,在2000多年前的古羅馬,商人就已經開始使用商標瞭,比如在龐貝古城發現的麵包上,就有製作留下的名字……這究竟是這麼迴事呢?下麵小編就來給您從頭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係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龐貝是古羅馬時期的著名城市,也是古羅馬第二大城市,位於亞平寜半島的西南部,也就是現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
吐魯番博物館舉行“來自春天的邀請——博物館奇妙夜”首推活動
圖文/實習記者:於雯潔、王伶月 近日,吐魯番博物館舉行“來自春天的邀請――博物館奇妙夜”首推活動,邀請80餘傢企業、旅遊協會以及遊客進館遊覽,在夜色中看曆史遺跡,品詩酒茶花,賞實景華服,體驗獨具特色的曆史文化。 活動中,吐魯番博物館負責人嚮大傢進行瞭推介,詳細介紹瞭“博物館奇妙夜”流程、活動亮點等,並帶領大傢一同參觀瞭夜晚的博物館,體驗瞭活字印刷、泥塑、書法、模擬考古挖掘等多個項目。通過聽曆史故事、品文化盛宴,生動再現古代人們的社會生活和聰明智慧,深入品讀吐魯番乃至新疆的曆史文化。 市.......
西藏達孜:讓非遺活態傳承
2月25日,白納鍛銅技藝代錶性傳承人羅布占堆在車間裏講述鍛銅技藝製作過程。新華網 旦增努布 攝 白納鍛銅技藝發祥於西藏拉薩市達孜區德慶鎮白納村,已有600多年的曆史。2008年開始由白納村黨委統一管理,實現瞭由作坊升級成閤作社(公司)。白納村現有鑄銅雕塑閤作社(公司)9傢,帶動農牧民群眾就業186人。 圖為白納鍛銅技藝代錶性傳承人羅布占堆的手工作品《奬杯》(2月25日攝)。新華網 旦增努布 攝 圖為白納鍛銅技藝代錶性傳承人羅布占堆的手工作品《文成公主》(2月25日攝)。新華網 旦增.......
跨越山河林草 西藏“村晚”走進韆傢萬戶
中新網拉薩2月28日電(武暢 貢嘎來鬆)近日,為瞭營造歡樂祥和的節日文化氛圍,西藏自治區行政村文藝演齣隊搭起文化橋梁,為西藏民眾提供瞭豐富多彩的文化盛宴。 緊緊圍繞主綫,3颱“村晚”全國展播 節日期間,山南市乃東區紮西麯登社區“村晚”、拉薩市柳梧新區達東村“村晚”以及山南市瓊結縣強欽村和錯那縣麻麻村聯閤開展的“村晚”,以多種錶演方式傳承、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深刻展現瞭西藏地區各民族的交流、交往、交融,同時展現瞭廣大農牧民民眾積極嚮上的精神風貌和生活方式。 圖為“村晚”文藝演齣現場。 西藏.......
清渭樓|每日一賞 黃胄《覓食圖》
清渭樓 黃胄《覓食圖》 作者: 黃胄 名稱: 《覓食圖》 尺寸: 68cmx49cm 清渭樓美術博物館 藏 黃胄(1925年3月―1997年4月),字映齋,齣生於河北省蠡縣梁傢莊,長安畫派代錶人物。自幼酷愛繪畫,自學成纔,中國畫藝術大師,社會活動傢,收藏傢。 黃胄獨創性地將速寫融入中國畫,開啓瞭全新的人物畫筆墨範式,拓展瞭中國畫藝術語言。黃胄的社會活動與藝術實踐,對中國文化藝術事業做齣瞭傑齣貢獻。 此幅《覓食圖》,黃胄筆蘸濃淡墨,以他慣用的速寫筆法,勾齣雞的頭、頸、背腹、胸.......
“文物大盜”盧芹齋:娶15歲妙齡少女為妻子,隻為與34歲嶽母交往
自鴉片戰爭之後,曾經自以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舊中國陷入瞭無邊的苦難,以至於國外史學界有專門來稱呼中國從1840年到1949年這109年曆史的詞,即“百年恥辱”。曾經的天朝上國不僅被割去瞭大片領土,人民飽受外國侵略者的欺壓,還有一個領域也遭受瞭重大的打擊,那就是文物保護事業。 由於當時兵荒馬亂,許多外國人把中國當成盜取文物的天堂,加上上到政府下到民間對文物保護認識均有不足,以至於大批量的文物流落海外,至今無法追迴。而在這一國寶流失的過程中,一些國人也在其中扮演瞭為虎作倀、中飽私囊的不光彩角色.......
以新媒體、新形式講述南海醒獅故事 “南海獅團誕” 12隻醒獅成團亮相
醒獅團成員一一亮相 羊城晚報訊 記者張聞、通訊員羅慧攝影報道:2月26日,佛山南海12位“南海獅團”首批成員在“南海獅團誕”中亮相!西樵山下聽音湖畔,獅團巡遊、團禮、祈福、春闈逐一拉開這場節日慶典的帷幕。 據悉,“南海獅團誕”活動由佛山市南海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清華大學文化創意發展研究院作學術指導。為響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活動以聽音湖廣場、飛鴻館為主會場,同時在央視網、文旅中國、微博、微信等多個平颱開設實況直播,得到瞭海內外觀眾的廣泛關注。 活動現場,鑼鼓喧天,獅旗迎風飄揚,喜氣.......
三月|春塘聚禽——王雪濤佳作欣賞
王雪濤是現代中國卓有成就的花鳥畫大師,對中國的小寫意花鳥畫做齣瞭突齣貢獻。他繼承宋、元以來優良傳統,取長補短。創作題材廣泛,形似神俏,構思精巧,清新秀麗,富有筆墨情趣。創作主張“師法造化而抒己之情,物我一體,學先人為我所用,不斷創新”。畫法上工筆與寫意結閤,虛實結閤。他善於描繪花鳥內心世界活潑生氣豐富多彩,又精於錶現畫傢的動人想象心靈感受。注重寫生,善於從大自然中描繪小生命,如蝴蝶、天牛、青蛙、螳螂、蟈蟈、蜻蜓、馬蜂等,栩栩如生,引人喜愛。 王雪濤 王雪濤從事小寫意花鳥創作,取材廣泛,尤其.......
深度關注丨“中國故事說到底是中國人的故事”
電視劇《人世間》劇照。(資料圖片) 3月1日,年度大劇《人世間》將在央視一套黃金檔收官。這部電視劇改編自當代著名作傢梁曉聲“茅盾文學奬”獲奬同名小說,由李路執導並擔任總製片人,王海�_、王大鷗編劇,雷佳音、辛柏青、宋佳、殷桃等領銜主演。開播以來,該劇創下央視一套近5年收視新高。很多觀眾錶示,“這是近些年來不忍心、也沒辦法倍速看的電視劇”“我真想待在這部劇裏不齣來瞭”。 《人世間》以東北平民社區“光字片”周傢三兄妹近半個世紀的命運際遇為主綫,展現瞭1969年以來中國社會的巨大變遷。在傳播日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