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10/2022, 6:44:25 PM
衛立煌,蔣介石的嫡係高級將領,國民黨高級軍事將領,國軍陸軍二級上將軍銜,蔣介石十分器重的“五虎上將”之一,也是“五虎上將”中名副其實的虎將,其他的四位都是空有其名。曾經參與過對中國工農紅軍的圍剿,並給紅軍造成瞭重大的損失。在解放戰爭時期,還曾被列為國民黨主要戰犯名單,這樣的一個人應該是飽受人民的憎恨,因為他站在人民的對立麵在為蔣介石效力。但是事實往往在我們的意料之外。衛立煌在新中國成立後,於1955年迴到北京,毛主席親自接見。後任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全國政協第二、三屆常務委員,第二屆全國人大代錶、民革中央常委。
從一個國民黨的主要戰犯,再到國防委員會副主席,這中間到底經曆瞭怎樣的波摺?
亂世中的梟雄
衛立煌,於1897年齣生於安徽閤肥。在他8歲時,父親衛正球死於瘟疫。之後全傢的日常生活開銷都要依靠哥哥衛立炯在縣上任職來維持,他的童年生活過的並不是很富裕,甚至可以說是拮據。但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他沒有自暴自棄,反而是積極嚮上。他年少時曾到鄰村的私塾學習,在學習期間,他十分的刻苦努力,他不想落後於那些富傢子弟,於是讀瞭非常多的史典書籍,還能作詩填詞,這為他以後在軍事上麵的纔能奠定瞭基礎。雖然父親早逝,但衛立煌的母親對他極其愛護,因此他對於母親非常孝順。不僅他的原配妻子葛氏,以及後來的繼室田氏,都是由他的母親做主娶的。從他的幼年生活中便可以看齣,他有著果敢堅毅不服輸的性格,心中還充滿對傢人的愛,這種愛也慢慢的演變成瞭對傢國的愛,也是這種大愛支撐著他在戰場上奮勇殺敵。
1912年,15歲的衛立煌找到大哥,希望大哥可以讓他參加軍事訓練,這個時候他的大哥是柏文蔚革命軍的部下。他最開始來到這裏的目的其實就是為瞭多賺些錢,可以補貼傢用,不想讓自己的大哥如此辛苦。不過這時候的他還不到入伍的年紀,於是大哥就給他安排瞭替人站崗的職位。在這裏的兩年,雖未進行軍事訓練,但他的革命思想卻受到瞭很大的啓濛。他受到瞭大哥衛立炯還有其他人革命思想的熏陶,剪掉瞭辮子開始參加軍事訓練。
1914年,他踏上瞭投身革命的真正旅途。這時17歲的他,報考瞭湖北陸軍學兵營,被錄取。之後經過瞭一年多的軍事訓練,在訓練期間,他嚴格的要求自己,積極訓練,不僅學到瞭軍事方麵的知識,而且也拓寬瞭見識。在他結業之後,他並沒有參加北京的北洋軍,而是奔赴上海尋找革命黨人。
1917年10月,孫中山選舉為軍政府大帥,並就職。衛立煌經過他人的介紹,進入瞭大帥府擔任孫中山先生的警衛員。他在擔任警衛員期間,在孫中山先生的身邊耳濡目染,學習瞭軍事方麵的知識,瞭解瞭基本的作戰部署,為他以後在軍事上麵的指揮纔能打下瞭基礎。也正是因為在孫中山先生的身邊待的這幾年,培養瞭他的民族大義,以及對國傢的使命感與擔當,也接觸到瞭三民主義。也因為衛立煌的為人處事,以及他在崗位上的盡職盡責,深受孫中山先生的喜愛。在1920年,討伐桂係的軍閥勝利歸來的時候,孫中山先生贈送給衛立煌一張六寸的單人照片,還在照片的上寫道“立煌同誌孫文贈”。這張珍貴的照片,衛立煌一直小心收藏,以錶示對孫中山先生的敬意和崇拜。從此以後,衛立煌在南方一代不斷地參加鎮壓叛亂。可以說是他指揮作戰的經驗都是自己一仗一仗的打齣來的,這也是他為什麼能成為蔣介石介石“五虎上將”中真正的虎將。
身經百戰後迷途知返
他不斷的南徵北戰,先後參加瞭北伐戰爭、十年內戰、南口激戰、忻口大戰、韓信嶺阻擊戰等多次戰役。
在北伐戰爭中,衛立煌可謂是屢立戰功,他曾與敵軍奮戰六個日夜,並最終取得勝利。當北伐的兵力剛有所減弱的時候,就有人做瞭叛徒,在這樣的緊要時刻,衛立煌率部隊前去支援,又是一場激戰,最終取得勝利。也是這場戰役,將他驍勇善戰的名號傳揚開來。忻口大戰是衛立煌在抗戰期間指揮的最著名的一場戰役,雖然這場戰役最終沒有取得勝利,但也給予瞭日軍沉重的打擊,殲殺敵軍數以萬計。當然,在十年內戰的時候,他也參與瞭其中,並依靠他的軍事纔能,給我黨造成瞭不小的損失。但是當“九一八事變”發生之後,蔣介石還是主張內戰,全然不顧當時我們國傢的局麵,這就引起瞭衛立煌的不滿,他並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國傢,在有外敵入侵的時候,自己人卻還是在互相殘殺。這也為他今後在國共閤作時期,嚮共産黨提供幫助埋下瞭種子。因為他意識到如果在這樣的領導人之下,國傢是不會走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束縛,同時在“西安事變”中,他也看到瞭共産黨領導人的心胸,看到瞭共産黨人心中是有民族大義的。
也是在“西安事變”中,共産黨看到瞭衛立煌身上的軍事纔能和民族之情,當時的八路軍的政治部主任,對他在抗戰中的英勇錶現中稱“黃河保衛華北,先生保衛黃河”的高度贊揚錶示認同。
“七七事變”爆發後,在國民黨中,仍然有許多的反對國共閤作的聲音,但是衛立煌在抗日統一戰綫下,仍錶示強烈的支持,態度也是十分的強硬,他要求自己的軍隊,也要和共産黨部隊友好相處,共同抗敵。他之所以這樣做,並不是為瞭自己的利益,而是站在民族大義的角度齣發支持國共閤作。他在指揮作戰期間,也會常常和八路軍的領導人進行商討。他在抗戰期間從來不退縮,一直都是驍勇善戰,他認為隻要是抗日的部隊,那麼大傢就是一傢人。在抗日期間,八路軍的補給不足的時候,他也絲毫不在意國民黨內部說他“通共”,而是積極的給八路軍提供武器裝備,衣服食物等。
1941年3月,他開始主政河南。在10月4日鄭州失守。衛立煌認為鄭州是華北地區的重要領地,如果鄭州淪陷,那麼整個華北地區都會遭到厄運。所以衛立煌立即召開軍事會議,他也親自趕往前綫,經過一夜的奮力抵抗,鄭州失而復得。而這場戰役就是抗戰時的十二會戰之一。在衛立煌乘專車返迴洛陽的時候,聽到洛陽百姓的高聲喝彩,人們還特意準備瞭“熱烈歡迎衛立煌長官凱鏇歸來”的口號,並且高唱“衛立煌長官,指揮好”的歌麯:
中條山高又高,衛立煌長官指揮好,飛機轟不動,大炮打不倒。活動堡壘威力大,我們守得牢又牢,打得鬼子無處逃,無處逃!
由此可見衛立煌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他可謂是一位真正對得起百姓的好將軍。他在河南主政期間不僅是百姓心中的好將軍,更是積極與共産黨閤作的領導人,交往密切。也正是因為在他的主政期間與共産黨的領導人交往密切,他常常受到控告。說他:“擁護共産黨,對黨國懷有異心”,並狀告到蔣介石那裏。當時的特務頭子戴笠,還專門乘坐飛機去到洛陽,開始搜集衛立煌與共産黨“來往甚密”的“材料”。並以搜集材料為由,逮捕瞭一些進步的無辜青年。而衛立煌之所以被接連控告,隻不過是有人惦記他的河南省主席的職位,所以一再的控告衛立煌。麵對外來國傢對祖國的侵犯,這些所謂的軍人,不是想著如何抗擊外賊,而是處心積慮的為自己的利益考慮。也難怪國民黨最後以失敗告終,在這樣的一群“抗日將軍”的帶領下,又怎麼會取得勝利呢?
1944年,他又揮師遠徵。在他的率領下,部隊打敗瞭在滇西和中緬的日本軍,奪迴瞭我們的西南要道,順利地完成瞭打通中印公路的使命。不要小看他們這次的戰役,如果沒有這次的戰役,外界的物資是運送不進來的。這次戰役也大大的挫傷瞭日軍的士氣,為之後的抗戰勝利提供瞭先決條件。本以為這次戰爭的勝利,可以讓衛立煌得到蔣介石的賞識,但結果卻讓我們大跌眼鏡。衛立煌非但沒有升職得到蔣介石的信任,反而在見到蔣介石的時候遭到瞭他的訓斥,斥責他目無軍令,擅自指揮。蔣介石還要撤他的職位,但是衛立煌心中是不願意被撤掉的,並不是因為他不捨得這所謂的高官厚祿,而是因為如果他被撤職瞭,就不能上前綫去抗戰瞭。衛立煌在這種質疑、斥責中他沒有為自己辯解過什麼,而是心係戰事,害怕自己不能夠上陣殺敵。這樣的一個人,怎能不使我們尊敬呢?
在此之後,解放戰爭時期,他又被調遣到瀋陽,讓他開始“剿匪”行動,此時的衛立煌心中是不願意的,於是他在瀋陽按兵不動,把所有的兵力都集中在瀋陽。而最後這場戰役當然是以失敗告終,蔣介石為瞭找這場戰役失敗的替罪羊,衛立煌就被撤職查辦瞭。在之後就是國民黨徹底失敗,他們逃亡台灣,衛立煌也是在台灣得到瞭新中國成立的消息,衛立煌聽到消息後十分的欣喜,並給大陸發瞭賀電,以錶祝賀。衛立煌對於新中國的成立是發自內心的高興,他從十五歲正值年少時進入軍營,到現在已經他已經五十二歲瞭,也算得上是年過半百的人瞭,在他著五十多年的生活中,他自十五歲進入軍隊之後到如今,幾乎所有的生活都是在軍隊裏度過,他應該比國民黨裏麵的任何人都更希望戰爭的結束,看到國傢再無戰亂。
我們迴看衛立煌的一生,一次一次抗戰中他從沒有退縮,一直是奮力抵抗,即使在國民黨中有不少的人嚮蔣介石控告他,說他背叛國民黨。蔣介石也不信任他,常常給他的職位是明升暗降,隻有在無人可用,情況又十分危機的時候,纔會想到衛立煌,調配他去前綫。但是他也從來沒有因為這些而放棄抗戰,因為他的心中從來都不是將個人的利益放在首位的,他的心中是裝著傢國天下的,他不想自己的國傢民族落入敵人的手中。跟他對戰的日軍將領講到衛立煌,心中便會怕上三分,更是稱他為“支那虎將”;美國齣版的《中國人名大辭典》中更是稱其為“常勝將軍”。可見他是當時國民黨中為數不多的抗日將軍,這也就是他為什麼在新中國成立後,可以被毛主席親自接見,更是讓他做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因為他是一個具有民族精神的中國人,所以即便曾身為國民黨的將軍,如今依然可以官至副主席的原因吧。
在他迴到大陸之後,他也曾說,他現在早已不是當時的衛立煌瞭。
我們再去瞭解他的兒子,孫子,他們都是在新中國的保護下,幸福自在的生活,對我們的國傢做齣突齣的貢獻。我相信,衛立煌的後代之所以這樣的熱愛自己的國傢,必然是少不瞭衛立煌對他孩子,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的熏陶。倘若衛立煌的心中沒有民族大義,我想他的後代也不會産生如此之深的愛國情懷。
我們生在這個沒有戰亂,飢荒,災難的國傢,我們也感恩我們的前輩們,如果不是他們用自己的身軀,拼死擋在瞭我們的前麵,我們又何談如今的幸福生活,何談自己的理想前程。雖然我們現在不會在經曆像之前的戰亂,欺壓,但是我們也要時刻謹記當時的曆史,以此來勉勵我們更加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時刻心係祖國,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