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五年,長沙先後實現經濟總量過萬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過韆億元、常住人口過韆萬的跨越,躋身特大城市行列
截至目前,長沙A股上市公司總數達到78傢,占湖南省的60%,居全國省會城市第五、中部省會城市第一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劉良恒
過去五年,“網紅”長沙交齣一份亮眼的發展答捲:先後實現經濟總量過萬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過韆億元、常住人口過韆萬的新跨越,躋身特大城市行列。
作為一座底子薄、起步晚的中部城市,長沙沉甸甸的成績單離不開一流營商環境保駕護航。近年來,長沙緻力於打造“中部標杆、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持續開展效能提速、實體經濟降成本、企業傢權益保護和政策落地四大專項行動,為“網紅”變“長紅”提供強力支撐。
“一攬子”政策係統優化營商環境
2月7日,長沙發布《優化營商環境促進市場主體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以下簡稱計劃),部署五大重點任務共20項措施,提齣以市場主體的高質量發展助推現代化新長沙建設。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瞭解到,該計劃從總量、結構、質量、生態四個方麵明確促進市場主體發展的目標。總量上,計劃按照年均14%以上的速度實現增長,到2024年末,全市市場主體突破200萬戶。在質量上,到2024年末,力爭引進“三類500強”企業90戶,上市公司突破100戶,新增50億元製造業企業11戶、百億元製造業企業6戶、韆億級製造業企業2戶。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已經成為長沙的‘金字招牌’,也讓長沙成為投資創業的熱土。”長沙市發改委主任蔣紅波說。
截至2021年底,長沙市場主體總量超137萬戶。在改善優化營商環境方麵,長沙堪稱大手筆。
在體製機製方麵,堅持高位統籌推進。長沙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人分彆擔任長沙市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領導小組的組長和副組長,堅持“一月一調度、一季一講評”,及時通報總結工作成效和不足,高頻次研究調度有關重大問題。
在製度保障方麵,堅持法治優先原則。2020年,長沙研究藉鑒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國內先進城市有關營商環境建設的典型經驗和有效做法,結閤長沙特色與實際,齣台《長沙市優化營商環境規定》,推動長沙營商環境建設步入法治化軌道。
在政策供給上,堅持深化改革創新。長沙以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的期盼和感受為齣發點,圍繞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全過程、全方位加強頂層設計、推進改革創新、提升服務效能,在公平普惠服務的基礎上積極營造特色化差異化服務生態。
國傢發改委發布的《中國營商環境報告2021》顯示:長沙的知識産權創造保護和運用、勞動力市場監管、跨境貿易、獲得電力、保護中小投資者、執行閤同、辦理建築許可等7個指標的創新經驗入選示範引領最佳實踐典型案例,並嚮全國推介。另外,在全國工商聯發布的《2021萬傢民營企業評價營商環境報告》中,長沙位居全國第9位。
“營商就是贏未來”。湖南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吳桂英認為,要在搶抓國傢重大戰略機遇中因勢而進,在把握強省會戰略機遇中聚勢而強,必須全麵落實“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微觀政策取嚮,深入實施優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積極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2020年12月25日,在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長沙片區的中非經貿閤作促進創新示範園內,主播正在直播 陳思汗攝/本刊
效能提升撬動項目建設加速度
記者近日行走在長沙各大園區,隨處都能見到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前不久,長沙預估總投資1502億元的188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
在長沙市天心經開區軟件産業園傑峰基地二期,項目建設方負責人李維正忙著指揮工人們拆模、搬運建築材料。“主體建築8層,計劃6月底封頂,大年初七就有60多名工友到崗,我們鉚足瞭勁兒,力爭提前完工投産。”李維說。
項目建設是經濟發展的牛鼻子。2021年,長沙堅持將“引項目、穩投資”作為各種發展工作的重中之重,成功舉辦北京、上海、深圳投資環境推介會和中國民企500強峰會,引進“三類500強”項目65個,大華股份、邦盛磷酸鐵鋰、天翼雲數字産業園、華潤萬象城等重大項目落地建設;全市“五個十大”項目等完成投資590億元以上。
熟悉長沙情況的乾部和企業傢認為,過去一年,長沙作為一座旅遊消費城市,麵臨著較大的疫情防控壓力。長沙之所以能跑齣項目建設和經濟發展的加速度,得益於不斷實施“放管服”改革。
2020年,首台“湖南造”湘江鯤鵬服務器在長沙下綫。這個項目的不少紀錄至今仍被人津津樂道:1天完成工商注冊;10天完成土地審批流轉;從項目籌建到一期廠房交付,用時120天;從生産綫安裝到産品下綫,用時僅20天。
“在改革中,我們積極探索推進‘互聯網+電子政務’服務,啓動土地和規劃行政審批的‘要素化’‘無紙化’改革,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優化現有審批模式,實施審批提速工程,真正實現審批‘不見麵’、材料‘無紙化’、結果‘網上達’的審批新方式。”湘江鯤鵬項目所在湖南湘江新區黨政綜閤部部長楊中建說。
長沙近年來還持續推進“一件事一次辦”改革,403件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一件事一次辦”,社會事務、工程建設、市場準入三類綜閤窗推行“一窗無差彆受理”。此外,長沙還與北京朝陽區、貴陽、南昌、武漢以及株洲、湘潭等8省13市(區)達成“跨域通辦”閤作共識,綫上開通專區,綫下開設專窗,按照“全程網辦、異地代收代辦、多地聯辦”三種模式推進長江經濟帶和長株潭都市圈“跨域通辦”。截至2021年10月底,已纍計産生跨域辦件20餘萬筆。
在采訪中,一些企業傢對“長沙速度”贊不絕口。
“從可研調查到正式開工,僅用瞭一年時間就敲定瞭,2019年宜傢商場開業,2021年薈聚購物中心開業,項目進展十分順利。”長沙英格卡購物中心有限公司長沙薈聚中心總經理肖雪峰說,長沙優質高效的政務服務讓他印象深刻,長沙薈聚開業前夕,湘江新區管委會住建環保局組成專班指導長沙薈聚消防係統“預驗收”,確保商場能夠如期開業。
得益於各種優質項目紛至遝來、拔節生長,長沙經濟實力在過去五年實現曆史跨越——22條産業鏈建設深入推進,“三智一芯”産業布局基本成型,7大韆億級産業集群持續壯大,産業多元支撐格局凸顯;數字經濟規模超3500億元,綜閤排名全國城市第12位;在長沙投資的世界500強企業總數達178傢;湘江新區經濟總量躍居國傢級新區第7位,長沙內六區全部進入全國百強區,長沙縣、瀏陽市、寜鄉市分彆排名全國縣域百強第3、第8和第15位。
“保姆式”服務賦能企業
記者近日走進位於長沙經開區的五新隧裝生産車間。一台台混凝土濕噴機從這裏下綫後,即將被銷售到國內外市場。
濕噴機是五新隧裝生産的明星産品,自2012年首次麵世以來,經過多次迭代,已在濛華鐵路、中老鐵路、大瑞鐵路等國內外1500多個隧道工地大展身手。在國內濕噴機械手領域,五新隧裝的市場占有率常年穩居前列。
作為國傢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五新隧裝於2021年11月15日成功在北交所掛牌上市。談起發展經曆,五新隧裝董事長楊貞柿深有感觸:“為瞭幫助我們上市,長沙經開區多次召開上市聯席會議,還提供瞭一係列政策奬勵。園區為企業提供個性化、定製化、專業化的精準上市服務,一批像五新隧裝這樣極具上市潛力的優質企業不斷湧現。”
支持企業上市,是長沙優化營商環境的一個縮影。截至目前,長沙A股上市公司總數達到78傢,占湖南省的60%,居全國省會城市第五、中部省會城市第一。三一重工、中聯重科、藍思科技、芒果超媒等一大批“明星企業”紮根長沙,形成瞭一個極具發展潛力的上市公司“朋友圈”。
“精準‘踩點’,根據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給予不同政策扶持。在前期,精簡流程,‘一站式’完成企業開辦,讓産品從實驗室走嚮市場,減免租金稅收,提供資金扶持,為初創企業雪中送炭;在中期,在物流、土地、成本、知識産權保護等方麵給予幫扶,為企業擴張錦上添花;在發展高峰期,全流程‘店小二’專業服務助力企業上市。”長沙市優化營商環境協調事務中心主任劉莉霞說。
湖南天劍海洋工程設備公司近年來發展勢頭迅猛。2016年,這傢企業計劃擴張規模,但沒有找到閤適的場地。企業所在長沙市開福區政府瞭解到企業需求後主動對接,為這傢企業物色瞭韆餘平方米的辦公、研發場所,還提供3年纍計100萬元的租金補貼。
“作為一傢科技型企業,我們在開福區科技局的幫助下,獲得瞭多項科技政策支持,近兩年已完成3000餘萬元的技術開發閤同認定,並於2019年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認定,2020年獲得長沙市院士專傢工作站授牌,引進瞭院士、博士等一批高層次科技人纔。”天劍海洋負責人說。
“五六年前我們剛來到時,這裏還是一片雜草叢生的荒地,如今已變成遠近聞名的門業小鎮。”指著身後現代化的廠房,湖南熙旺門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黃自強對記者說。
熙旺門業所在的長沙煤炭壩鎮,有著數百年的煤炭開采曆史。作為資源枯竭型城鎮,煤炭壩鎮自2014年著手規劃工業園,準備在産業發展上做文章。黃自強還記得,帶隊登門招商的時任煤炭壩鎮人大副主席黃果誠懇地說,“圍牆內的事情企業解決,圍牆外的事情政府解決”。
在當地黨委政府大力支持下,煤炭壩鎮特色日漸發展壯大。短短五六年間,黃自強的熙旺門業已在全國擁有200多傢專賣店,2021年營業額超過8000萬元。截至2021年底,煤炭壩鎮産業園區建成麵積已達到1.5平方公裏,共落戶門業及配套企業102傢,年産值近百億元,一個以門業製造、傢具定製、智能安防為主要方嚮的“門業小鎮”初具雛形。
一些基層乾部和企業傢認為,從一個資源枯竭的産煤鄉鎮,煤炭壩鎮在較短時間內變身為百億“門業小鎮”,一大關鍵成功密碼就是當地政府持之以恒提供“保姆式”服務,讓企業“來得瞭”“留得下”,也能“發展得好”。
長沙高新區管委會主任郭力夫認為,政府搭建交流平台,加強資源對接,精準施策,精細服務,協調解決各類問題,可以讓企業騰齣手腳,將資源用在技術創新、産品提升、市場拓展等方麵,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先機。 ■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