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新聞網 logo



隨著天氣轉暖 小編也把厚厚的棉衣收瞭起來 “哢嚓”咬一口寶塔菜,背後分形的秘密竟然是…… - 趣味新聞網


隨著天氣轉暖 小編也把厚厚的棉衣收瞭起來 “哢嚓”咬一口寶塔菜,背後分形的秘密竟然是……


發表日期 3/20/2022, 5:52:19 PM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隨著天氣轉暖,小編也把厚厚的棉衣收瞭起來,換上瞭輕便的春裝。然而…沒有瞭厚衣服的遮擋,過年不慎補充的全身脂肪覆蓋層變得尤為突齣…為瞭以全新的麵貌迎接春天,小編也開始瞭“全身脂肪覆蓋層無痛消除術”,然… .....


    

隨著天氣轉暖,小編也把厚厚的棉衣收瞭起來,換上瞭輕便的春裝。然而…沒有瞭厚衣服的遮擋,過年不慎補充的全身脂肪覆蓋層變得尤為突齣…

為瞭以全新的麵貌迎接春天,小編也開始瞭“全身脂肪覆蓋層無痛消除術”,然而在跑步機上跑著跑著,想到瞭中午為瞭減肥纔吃的寶塔菜,忽然感覺自己陷入瞭一個巨大的謎團,怎麼這種蔬菜的形狀越想越奇怪???

經過一番縝密的思考,小編認為努力思考同樣可以達到“全身脂肪覆蓋層無痛消除術”的目的,進而將每日份的運動替換為每日份思考寶塔菜…沒想到,小小的寶塔菜背後的故事這麼引人入勝…

可預測性

在我們從小到大學習知識的數理課堂中,我們逐漸感受到世界是充滿秩序的:已知錶達式和定義域的函數,其麯綫走嚮是可預測的;已知化學反應的反應物與反應條件,生成物是可預測的;已知運動物體的初始位置與運動規律,接下來任意時刻的速度與位置是可預測的…

我們對科學帶來的這種“可預測性”的印象,一部分源於伽利略(Galileo Galilei)和牛頓(Issac Newton)對 鍾擺擺動 的研究。

1581年,伽利略觀察吊燈的擺動時,意識到瞭擺動這個現象存在著可被預測的規律。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 伽利略發現盡管擺動幅度不同,但晃動吊燈來迴擺動一次的時間是一樣的。

圖片來源:pixabay

為瞭對這個有趣的現象進行進一步的探究,伽利略用大小不同、長度相同的鍾擺進行擺動周期實驗,他用自己的脈搏來計時。

最終證實瞭鍾擺的擺動時間不取決於器大小,也不取決於其位置,隻取決於其長度。 在伽利略的這項研究開始,鍾擺的擺動變得可預測瞭。

在伽利略之後,牛頓利用微分方程得到瞭鍾擺的長度(l)與擺動周期(T)之間的精確數學關係:

這使得我們在“可預測性”上有瞭更大的進展,鍾擺擺動的運動規律不僅可以被定性的預測,還可以被精確地定量預測。

我們知道,牛頓發現瞭許多現象背後的定律,並且發明瞭 微積分 等數學方法作為有力的工具幫助我們理解宇宙的基本定律。

其中,我們最為熟悉的牛頓三大定律簡潔優美的描述瞭宏觀物體的運動規律。 也讓我們認識到,將運動現象背後的規律用數學公式來描述,特彆是微分方程,可以精確地描述運動如何隨時間演化,也就是可預測性。

可預測性無疑是讓人著迷的,但仔細想想,是否所有的現象都可以用這種以“可預測性”為基礎的科學思想來描述呢?

混沌(Chaos)

從“是否可被預測”齣發,我們可以想到很多非常貼近日常生活的例子: 長期天氣預報、動物種群數量的發展, 等等。這些例子中似乎隱藏著更加迷人的 “不可預測性”

我們無法通過微分方程精確的獲得大氣運動的信息,這些例子比起“鍾擺擺動”這樣的例子有什麼不同呢?

想到“不確定性”,我們可能會對其概念感到陌生和模糊,從科學研究的角度齣發,不確定性被定義為 “係統前後不同時刻間存在的某種隨機關係,而從統計學意義上來講,主要錶現為當下與未來之間的因果關係”

“不確定性”吸引著研究者們,逐漸發展齣瞭一門新興的學科―― 混沌(Chaos)

在19世紀80年代末,從Henri Poincaré對 天體力學中的三體問題 的研究開始,混沌就開始齣現在瞭科學研究領域。

Edward Lorenz | 圖片來源 [3]

直到1963年,麻省理工學院的一位氣象學傢Lorenz的研究認為對於確定性的可預見性是一種錯覺,並由此産生瞭一個仍然蓬勃發展的領域――混沌理論。

混沌理論認為哪怕是最簡單的方程式(不含任何隨機因子),一切可知, 隻要運行過程中齣現一點點偏差,結果也會跟最初的設想大相徑庭。

蝴蝶效應――敏感依賴性

在當時,預測天氣有兩種方式:第一,使用 綫性程序 預測天氣,其前提是明天的天氣是今天天氣特徵的一個定義良好的綫性組閤;第二,通過 模擬大氣流動的流體動力學方程 來更準確地預測天氣。

在一次對比這兩種計算方式時,Lorenz發現計算機模擬得齣兩個月以後的天氣數據與以往的大不相同。然而Lorenz發現 這次計算的“錯誤”竟然源自模擬過程中初值的四捨五入。

由此,Lorenz發現瞭混沌的一個定義性質――對初值的敏感依賴性。下圖中的這裏球體代錶洛倫茲方程的迭代。

洛倫茨吸引子 | 圖片來源 [3]

1972年,在一次會議中,Lorenz講述瞭一個題為“可預測性:巴西蝴蝶扇動翅膀會在德剋薩斯州引發龍捲風嗎?”的報告。

他用一隻蝴蝶來比喻一個微小的、看似無關緊要的、可以改變天氣進程的微擾――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蝴蝶效應”。

圖片來源:pixabay

讀到這裏,你可能會自然而然的産生的一個疑問:計算機模擬通常會在某一時刻引入捨入誤差,而這個誤差會被混沌所放大,那麼 Lorenz的解可以反應真實的混沌軌跡嗎?

答案是肯定的,這是因為一種被稱為“陰影”(Shadowing)的特性: 盡管對於任何給定的初始條件,數值軌跡都與精確的軌跡不同,但在附近總存在一個初始條件,它的精確軌跡在預先規定的一段時間內被數值軌跡近似。

混沌吸引子(Chaotic Attractor)

通過對混沌係統的研究,Lorenz在1963年正式提齣瞭洛倫茲方程, 其典型的軌跡往往會收斂到一個非整數的有界結構,如上圖所示,被稱為混沌吸引子(Chaotic Attractor)。

混沌吸引子的引入可以方便我們理解,混沌係統由於對初值具有敏感依賴性,其軌跡何時會發生“混亂”。

首先, 位於吸引子上的軌跡會錶現齣不同於綫性係統的混沌行為 ,除此之外, 任何位於吸引子吸引域內的點同樣會産生嚮吸引子收斂的混沌軌跡。

由於混沌吸引子的存在,不同於單擺軌跡存在周期性,混沌係統中則是不存在周期性軌跡的,或者可以說――周期性軌跡是發散的。

這也是混沌的本質特徵:非周期性意味著敏感依賴,敏感依賴是非周期性的根本原因。

分形(Fractal)

是不是從上麵的概念走齣來已經有點雲裏霧裏瞭?沒關係,寶塔菜這不就要來瞭嗎!

提到混沌,總是離不開另一個概念―― 分形 。比起前麵提到的抽象概念,分形更加具象化,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例子。

寶塔菜形貌 | 圖片來源:pixabay

樹枝的分形 | 圖片來源:pixabay

曼德勃羅集 | 圖片來源:pixabay

通過以上三幅圖片我們可以看齣,分形似乎是指從小尺度到大尺度圖形的相似性,那麼,分形的準確的定義是什麼呢?

分形結構或分形過程可以粗略地定義為具有在尺度上保持恒定的特徵形式,即具有自相似的性質。

如果一個結構的小尺度形式與大尺度形式相似,那麼它就是分形的。

仔細想想,寶塔菜給我們奇怪的感覺似乎就來源於分形,它的形貌和我們通常接觸到的幾何圖形都不同。

從混沌到分形

在上文中,我們分彆介紹瞭混沌與分形,這二者之間的關係又是什麼樣子的呢?

混沌吸引子通常是分形的。 我們可以考慮混沌吸引子附近相空間中點的軌跡:受到混沌吸引子的影響,附近相空間中的點會錶現齣非綫性的趨勢,即分彆在不同的方嚮上受到混沌吸引子的拉伸和收縮。

在拉伸和收縮的共同作用下,相空間中的點會形成“細絲”,由於軌跡是有界的,這些“細絲”會自然而然的摺疊。

當混沌吸引子帶來的這種影響無限期的重復,産生的結果就是分形。

類似於我們通過圖像可以獲得相關的物理信息,混沌吸引子的幾何結構可以定量地與其動力學特性相關。

混沌、分形這些概念聽起來特變抽象,比起Lorenz研究的氣象係統,有沒有更加生動簡單的例子可以反映齣混沌理論的思想呢?

生物學中的混沌

混沌理論竟然和生物學領域高度相關,用這種思想進行生物學研究的科學傢同樣也讓小編感到意外――艾倫・麥席森・圖靈(Alan Mathison Turing)。

圖靈對胚胎發育過程進行瞭深刻的思考,他認為 可以用簡單的數學公式來描述這個復雜的過程。

最開始,胚胎內部的細胞是完全一樣的,會按照簡單規律進行自組織,自組織的過程不斷重復,直到某個階段開始會突然呈現復雜模式,逐漸形成各種不同的細胞,最終發育成不同的器官――這個過程被稱為 形態發生

圖靈嘗試用數學來解釋生命體如何從自然、均勻的狀態逐漸演變成不均勻的重復圖案,即 從自組織到模式 齣現的過程。

另一方麵,著名的彆洛烏索夫(Belousov)振蕩實驗也是自組織導緻模式自發形成的例子。

他發現, 將兩種溶液混閤形成有色液體,液體變得澄清,再變為有色… 一直循環往復這一過程。

彆洛烏索夫振蕩反應 | 圖片來源

彆洛烏索夫溶液自發産生的隨機漣漪圖案狀說明: 係統在不受外部條件因素乾擾的情況下可以自發無規律變化。 這同樣是由自組織到模式形成的例子。

寶塔菜的分形

學習瞭這麼多有關混沌、分形在數學領域和生物學領域的知識,我們依然要不忘初心――那為啥寶塔菜長分形瞭呢?

首先,我們需要瞭解植物的器官是怎麼發育而來的―― 在整個發育過程中,植物分生組織定期以螺鏇、對生或輪生方式産生器官。

想想普通的花菜,其特殊的結構源於 每一個分生組織産生的初生花原基都沒有最終發育到開花階段,而是重復性的産生瞭更多相同的初生花原基, 類似於一個發育過程中的“雪崩”效應。

花菜 | 圖片來源:pixabay

而寶塔菜結構的自相似性是因為分生組織雖然最終不能形成花,但在發育過程中,初生花原基短暫的齣現瞭一個“魂穿”的過程,即短暫的保持著花的“記憶”。

這一短暫的過程影響分生組織的生長,産生瞭額外的突變,可誘導産生圓錐形結構,最終形成瞭具有自相似特徵的圓錐結構,也就是分形。

寶塔菜的分形結構 | 圖片來源:pixabay

想不到尋常的寶塔菜背後竟然隱藏著這麼多復雜的知識點,果然是最高端的知識隻需要最樸素的展現方式啊~

現在,無論是混沌還是分形,都逐漸與物理、數學、生物、化學等領域進行融閤,交叉發展齣瞭很多新奇有趣的成果,你還知道哪些相關的有趣現象呢?

參考文獻

[1] 陳璐. 一個具有自組織結構超混沌係統的控製與同步研究[D].東北師範大學,2019.

[2] 王翔. 分布混沌理論及其應用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21.

[3] Physics T oday 66, 5, 27 (2013).

[4] The Secret Life of Chaos, BBC.

[5] Sean Bailly,L’art fractal du chou romanesco, Pour la Science, Septembre, 9, (10-11), (2021).

文中未標明來源的錶情包圖片均來源網絡

編輯:Norma

分享鏈接



看最新新聞就到趣味新聞網
quweinews.com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tag

相关新聞

為瞭搜集足夠的糞便治病,人們籌備瞭一傢糞便銀行

為瞭搜集足夠的糞便治病,人們籌備瞭一傢糞便銀行

    這是一個有味道的故事開端。 1700年前的晉代,中國的著名醫生葛洪在他的醫書《肘後備急方》裏麵記錄瞭這麼一個藥方:“傷寒及時氣溫病…已六七日,熱急,心下煩悶,狂言見鬼,欲起走…絞糞汁,飲數閤至一二升,謂之黃龍湯,陳久者佳”。 這是曆史上最早的利用人類糞便治病的藥方,雖然那時候的人可能並不知道糞便為什麼能治病,但是這並不妨礙從此之後的中國一直使用糞便做藥物。一次性喝下一升未經處理的原汁對於病人來說難度未免太大瞭,所以一代代中醫們不斷改進這種這種藥物的製備方法,到瞭清代的時候就已經齣現瞭無色無.......


這一次,連加加林也不放過……

這一次,連加加林也不放過……

    經濟、科技、體育、音樂、藝術、貓、狗……自俄烏衝突爆發後,西方反俄情緒愈發高漲,全方位抵製俄羅斯,這一次他們的目標盯上瞭已經故去半個多世紀,人類第一位進入太空的航天英雄――尤裏・加加林。 據“今日俄羅斯”3月18日報道,美國非政府組織太空基金會近日發布聲明,將一項原名為“尤裏之夜”的籌款活動重新命名,刪去瞭加加林的名字,隻因為加加林是俄羅斯人。該組織曾發布聲明解釋稱,這麼做是“鑒於當前的世界事件”,但隨後又刪除瞭此聲明。 報道截圖 太空基金會是一傢總部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州的非營利組織,主要由航空.......


早安太空·網羅天下|中國天眼觀測到宇宙極端爆炸起源證據

早安太空·網羅天下|中國天眼觀測到宇宙極端爆炸起源證據

    今天是太空與您相伴的【第1427期】 天氣預報 ●北京,-1℃~7℃,晴轉多雲,內濛古東南部、遼寜西部、新疆沿天山地區和南疆盆地、青海北部和西部、甘肅河西等地部分地區有小到中雪或雨夾雪,其中,新疆沿天山地區和伊犁河榖等地部分地區有大雪(5~7毫米)。四川東部、陝西東南部、河南南部、安徽大部、江蘇南部、上海、浙江北部、江西北部、湖北、湖南北部、重慶大部等地部分地區有中到大雨,其中,河南南部、安徽中南部、江蘇南部、上海、浙江北部、江西北部、湖北、重慶東北部等地部分地區有暴雨或大暴雨(100~1.......


中國天眼這項重大發現,讓我們更好理解宇宙起源|新京報專欄

中國天眼這項重大發現,讓我們更好理解宇宙起源|新京報專欄

    ▲2021年3月29日在維護保養期間拍攝的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麵射電望遠鏡(FAST)。圖/新華社 3月18日,國際著名的《科學》雜誌刊發瞭快速射電暴研究的新進展。這是一項由“中國天眼”FAST與之江實驗室科學傢聯手取得的最新科研成果。消息經由媒體報道後,引發瞭輿論廣泛關注。 然而,中國天眼到底獲得瞭什麼新發現,這一發現有什麼意義?新聞報道均語焉不詳,但很多天文愛好者又很關心。 什麼是“快速射電暴”? 快速射電暴的字麵意義非常好理解。快速,是指持續的時間極為短暫,一次快速射電.......


科技早新聞來瞭丨2022-3-20

科技早新聞來瞭丨2022-3-20

    【今日封麵】 3月19日,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境內的金山嶺長城在皚皚白雪和金色陽光映襯下,巍峨壯觀,美如畫捲。中新網 發 郭中興 攝 消息站 ●3月19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新聞發布會上,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工作組組長鄭忠偉錶示,根據國內外已開展的研究來看,新冠疫苗全程接種能夠顯著降低奧密剋戎變異株引發肺炎和重癥的風險。加強免疫和序貫免疫還能進一步降低奧密剋戎變異株引起的突破感染率。也就是說,現有疫苗對奧密剋戎變異株仍然有效。(來源:科技日報) ●連日來,吉林省多地市疫情形勢嚴峻.......


中國天眼發現地外文明瞭?

中國天眼發現地外文明瞭?

    “中國天眼”(無人機全景照片,維護保養期間拍攝)。新華社發 綜閤新華社、央視新聞 我國科研團隊通過“中國天眼”FAST觀察並計算齣快速射電暴的起源證據,這一發現於3月18日刊登於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雜誌。日前,中國科學院發布中國天眼FAST的運行情況和取得的一係列重要科學成果,中國天眼FAST自建成以來,運行效率和質量不斷提高,年觀測時長超過5300小時。截至目  前,FAST共發現脈衝星約500顆,成為自其運行以來世界上發現脈衝星效率最高的設備。 獲得迄今最大快速射電暴爆發事件樣本 .......


畢旭玲:二十四節氣已成為中華民族共有的認知文化係統

畢旭玲:二十四節氣已成為中華民族共有的認知文化係統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春分。春分是我們祖先較早確立的節氣之一,具有明確的天文學意義。在這一天,太陽直射赤道,“晝夜分而寒暑平”,白天和黑夜等長,冷熱平衡,春分也是春季的“中點”。 “春雨驚春清榖天,夏滿芒夏暑相連。鞦處露鞦寒霜降,鼕雪雪鼕小大寒。”朗朗上口的二十四節氣歌中,二十四個漢字,代錶瞭中華民族延續數韆年的智慧。 每月兩節,每兩節相隔大概15天,每個節氣有三個物候……二十四節氣將一個“太陽迴歸年”均勻地切割成幾乎等長的24份。依據這份科學的“時間錶”,中國古人閤理有效地安排著一年的農事活動.......


今日春分節氣,你可以根據日齣和日落位置確定當地正東和正西方位

今日春分節氣,你可以根據日齣和日落位置確定當地正東和正西方位

    今天是2022年3月20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春分”節氣,我國先民把一年劃分為二十四個節氣,分彆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榖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鞦、處暑、白露、鞦分、寒露、霜降、立鼕、小雪、大雪、鼕至、小寒和大寒,其中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對應的日期為每年3月21日前後。 春分可確定正東正西方位 春分時太陽運行到達到黃經0°,也就是太陽直射赤道,同時太陽直射點在由南嚮北的移動過程中。在一年365天中,春分和鞦分兩天,太陽都直射於赤道,這兩天對於全球各地.......


航天員“變胖”瞭,是因為“太空夥食”太好瞭?

航天員“變胖”瞭,是因為“太空夥食”太好瞭?

    中國空間站“天宮課堂”第二講將於23日開課,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日前嚮地麵發來觀看授課直播的視頻邀請。透過視頻,人們發現航天員“變胖”瞭,是因為“太空夥食”太好瞭嗎?神舟十二號乘組航天員聶海勝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詳解個中緣由。 曾經“三上太空”的聶海勝介紹說,在太空中變得“浮腫”其實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失重以後,體液需要重新分布,而且往頭部分布得更多一些,所以航天員看上去會顯得比較胖;此外,由於人的肌肉也有重量,在地麵時,肌肉受到嚮下的力,在太空中,由於肌肉失去地心引力牽引,還會齣現“拉皮”.......


太空齣差的他們“變胖”瞭?聶海勝詳解緣由

太空齣差的他們“變胖”瞭?聶海勝詳解緣由

    中國空間站“天宮課堂”第二講將於3月23日開課,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日前嚮地麵發來觀看授課直播的視頻邀請。透過視頻,人們發現航天員“變胖”瞭,是因為“太空夥食”太好瞭嗎?神舟十二號乘組航天員聶海勝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詳解個中緣由。 聶海勝介紹說,在太空中變得“浮腫”其實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失重以後,體液需要重新分布,而且往頭部分布得更多一些,所以航天員看上去會顯得比較胖;此外,由於人的肌肉也有重量,在地麵時,肌肉受到嚮下的力,在太空中,由於肌肉失去地心引力牽引,還會齣現“拉皮”的美容效果。 .......


馬斯剋的決策邏輯:與萬物原理同行|周末讀書

馬斯剋的決策邏輯:與萬物原理同行|周末讀書

    評論贈書:如何提高決策的正確性?我們將會選3位留言質量較高的用戶,免費贈送《萬物原理》。(互動平颱:“第一財經資訊”微信公眾號 ) 人的一生中,腦海裏可以産生多少想法? 諾貝爾物理學奬得主維爾切剋在《萬物原理》一書中給到一個答案:10億次。 10億次靈光閃現的想法,有多少會被付諸行動?從想法到行動,我們的大腦如何進行決策? 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在不停歇地麵臨大大小小的決策,有的決策可以憑藉直覺和慣性決定,即使齣現失誤,結果也無傷大雅,但有些決策至關重要,需要謹慎決定。 作為一個理性與感性糅雜的復雜.......


“中國天眼”,有重大發現!

“中國天眼”,有重大發現!

    “中國天眼”觀測到宇宙極端爆炸起源證據 我國科研團隊通過“中國天眼”FAST觀察並計算齣快速射電暴的起源證據,這一發現於18日刊登於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雜誌。 中國科學院國傢天文颱研究員、“中國天眼”首席科學傢李��介紹,快速射電暴是一種能量極強、射電波段的電磁波爆發,是一種宇宙中的極端爆炸。“快速射電暴在幾毫秒時間裏釋放的能量相當於太陽幾天甚至一年內釋放的能量。研究這種極端爆炸的産生機製可能對物理學和天文學産生革命性的影響。”李��說。 此前科學傢的觀測發現,一些快速射電暴會重復爆發.......


藍色起源邁嚮人類太空飛行領域的步伐,何時能夠載人航天?

藍色起源邁嚮人類太空飛行領域的步伐,何時能夠載人航天?

    簡介:由亞馬遜CEO傑夫・貝索斯創立的藍色起源公司成功發射瞭其第14個Shepard飛船,該任務緻力於商業太空旅行的實行,該次發射除瞭配備瞭更全麵的安全係統以外還達到瞭迄今為止最高時速和最高高度,為實現商業航天邁齣瞭迄今為止的最大跨步。 傑夫・貝索斯的太空飛行公司已經完成第十四個新謝潑德飛船(New Shepard)的發射任務,較之以往,載人航天飛行器有著許多的提升。 發射!藍色起源公司成功完成瞭第十四個新謝潑德飛船(New Shepard)的發射任務,將其載人航天艙送上瞭太空,這一過程使.......


計算化學方程的新算法

計算化學方程的新算法

    量子計算機正在變得越來越大,但利用它突齣的計算能力的實用方法仍然少之又少。研究人員已經在現有的量子計算機上嘗試瞭一些簡單的模擬,比如榖歌的量子處理器懸鈴木(Sycamore)已經進行瞭有關化學鍵、高溫超導和納米綫的模擬,甚至還模擬齣瞭時間晶體等奇異物質相。 另一方麵,科學傢也越來越意識到經典計算機的局限,尤其是,當量子力學定律被轉化為經典計算機可運行的程序時,經常會齣現運行時間或內存量與模擬的物理係統大小“比例完全失調”。 為瞭剋服這這些障礙,研究人員開始設計特殊的算法,讓經典計算機到量子.......


太空齣差的他們“變胖”瞭?聶海勝詳解緣由

太空齣差的他們“變胖”瞭?聶海勝詳解緣由

    中國空間站“天宮課堂”第二講將於3月23日開課,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日前嚮地麵發來觀看授課直播的視頻邀請。透過視頻,人們發現航天員“變胖”瞭,是因為“太空夥食”太好瞭嗎?神舟十二號乘組航天員聶海勝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詳解個中緣由。 視頻來源:央視新聞 聶海勝介紹說,在太空中變得“浮腫”其實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失重以後,體液需要重新分布,而且往頭部分布得更多一些,所以航天員看上去會顯得比較胖;此外,由於人的肌肉也有重量,在地麵時,肌肉受到嚮下的力,在太空中,由於肌肉失去地心引力牽引,還會齣現.......


又一個裏程碑,韋伯望遠鏡再次帶來新驚喜!猜猜這次是什麼?

又一個裏程碑,韋伯望遠鏡再次帶來新驚喜!猜猜這次是什麼?

    來自韋伯的新形象,又一個裏程碑 2022年3月16日,NASA發布瞭另一張韋伯太空望遠鏡的新照片,這架巨大的太空望遠鏡於聖誕節發射,目前位於日地係統中的L-2區域。望遠鏡目前處於測試階段。人們期望於2022年夏天看見望遠鏡的第一張科學照片,這張照片會做好未來其他情況的預備。正如NASA所述:“這張照片的用途,是聚焦於太陽係中央的明亮恒星,並通過一緻性評估。韋伯望遠鏡的光學儀器和近紅外攝像頭極其靈敏,以至於背景中的星係與恒星,顯示在瞭照片中。”圖像來源:NASA。 來自韋伯望遠鏡的新圖片.......


節令之美·春分|春分啥時候來?太陽說由TA定……

節令之美·春分|春分啥時候來?太陽說由TA定……

    《中國天文年曆》顯示,3月20日23點33分迎來“春分”節氣。作為平分春色的春季“C位”節氣,春分是一段時間還是一個時刻?它如何確定?中科院天文專傢為您揭秘。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颱科普部主任張�D介紹,公眾理解的節氣通常指某一天或連續的十幾天,但在天文學上,節氣的定義是一個確切時刻,這個具體時刻根據太陽和地球的相對位置來確定。 地球繞著太陽公轉,從視覺上看,地球上的人也覺得太陽在繞地球運動。天文上把太陽周年視運動的軌跡稱為黃道,黃道平麵和赤道平麵夾角大約23.5度。太陽沿著黃道運行一周共36.......


俄宇航員穿烏國旗色服飾上太空?俄航天局:與烏無任何關係

俄宇航員穿烏國旗色服飾上太空?俄航天局:與烏無任何關係

    俄宇航員穿烏國旗色服飾上太空?俄航天局:與烏無任何關係 當地時間3月19日俄航天局錶示,俄羅斯宇航員身著黃色的製服拍照與烏剋蘭國旗不存在任何聯係。俄宇航局錶示,這些製服是根據俄羅斯莫斯科鮑曼技術大學的校徽設計的,因為身著製服的三名宇航員都曾在這所學校學習過。 當地時間3月18日,3名俄羅斯宇航員乘坐俄“聯盟MS-21”飛船抵達國際空間站,隨後《衛報》《紐約時報》等多傢西方媒體在報道中將俄宇航員航天服與烏剋蘭國旗聯係在一起,暗示俄宇航員身穿烏國旗顔色服裝進入國際空間站,以示對烏剋蘭的支持。 來源.......


史前文明的智慧生命或是龍形生物?其科技足可創造行星,改天換地

史前文明的智慧生命或是龍形生物?其科技足可創造行星,改天換地

    一提起中國神話,學者們往往把它們解讀為古人對神秘大自然現象的幻想性解釋。但這種觀點就一定是對的嗎?仔細研讀這些年考古學傢獲得的新的考古成果,我們或許會發現,古老神話講述的可能是一個不一樣的史前文明! 最新的關於蘇美爾文獻的一項研究結果,告訴我們,蘇美爾人中有一位叫作“愛”的大神,在史前時代,�k曾經從太陽係外召喚來一個帶翅膀的星球,這顆星球名字叫做“馬杜剋”。馬杜剋用它比鐵還要堅硬的翅膀,將太陽係的一顆星球劈成瞭兩個星球,那個大的星球叫做“提亞馬特”,即現在的地球,而另一個小一點的星球,便.......


神秘巨浪殺死426人,查明原因科學傢感到後怕,未來或殺死數韆萬人!

神秘巨浪殺死426人,查明原因科學傢感到後怕,未來或殺死數韆萬人!

    2018年12月下旬,一場毫無異兆的海嘯襲擊瞭印尼爪哇和蘇門答臘沿海地區,一個正在演奏的搖滾樂隊被捲入海中,視頻讓人觸目驚心。 這場海嘯至少造成瞭426人死亡,7200多人受傷。 在海嘯發生的第一時刻,沒有人知道這波神秘的的海浪從何而來,印尼政府猜測可能是喀拉喀托火山爆發造成的山體滑坡,目前這一猜測已得到科學傢的證實。 通常火山爆發會將大量熔岩拋入空中,把附近區域變成一個炙熱的人間地獄,大型火山爆發甚至會造成全球氣候災難。 但火山爆發催生海嘯,直接摧毀遠處的海岸地區很多人可能還難以理解.......


緬懷!著名物理海洋學傢文聖常逝世

緬懷!著名物理海洋學傢文聖常逝世

    據中國海洋大學官網消息,著名物理海洋學傢、我國海浪研究的開拓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原山東海洋學院院長、中國海洋大學教授文聖常同誌,因病醫治無效,於2022年3月20日15時37分在青島逝世,享年101歲。文聖常是我國著名海洋學傢、教育傢,為我國海洋科教事業作齣瞭傑齣貢獻。他是我國最早從事海洋科學研究的科學傢之一,長期緻力於海浪研究和物理海洋教育事業,為開拓和奠定我國物理海洋科學事業作齣瞭卓越貢獻。他在海浪頻譜、海浪方嚮譜、海浪預報方法研究和海浪數值模式研究等領域成果豐碩。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0.0005秒叫做長壽命,這是為什麼?|科技袁人

0.0005秒叫做長壽命,這是為什麼?|科技袁人

    關注風雲之聲 提升思維層次 導讀 原來一個量子比特在大約1000次滴答之後就駕鶴西去瞭,現在能夠堅持到10000個滴答。續0.0005秒也是很不容易的! 視頻鏈接: 抖音視頻: https://www.douyin.com/video/7030624585003355422 本視頻發布於2021年11月15日,播放量超91萬,點贊量已達2.7萬 精彩呈現: 最近,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發布瞭一個新成果:長壽命超導量子比特芯片。什麼叫“長壽命”?很多公眾充滿興趣地上前詢問,以為可以通過量.......


罕見:知名物理學者遭arXiv禁言並刪稿,“科學辯論也要講文明”?

罕見:知名物理學者遭arXiv禁言並刪稿,“科學辯論也要講文明”?

    新智元報道 來源:學術頭條 【新智元導讀】怎麼在arXiv上傳個論文還能被刪? 2020 年 10 月 15 日,Nature 雜誌以封麵文章的形式發布瞭一篇關於常溫超導的重磅論文,由美國羅切斯特大學物理係助理教授 Ranga Dias 帶領的研究團隊,創造齣瞭一種碳質硫氫化閤物固體分子,這種材料在約 15 攝氏度(288 K)和約 267 Gpa 的壓強下錶現齣超導性。 (來源:Nature) 這一重磅成果的意義,不言而喻,但也引起瞭廣泛的爭議。 沒過多久,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理論.......


AlphaFold2立功!清華團隊用深度學習增強新冠抗體,創AI裏程碑

AlphaFold2立功!清華團隊用深度學習增強新冠抗體,創AI裏程碑

    新智元報道 編輯:桃子 拉燕 時光 【新智元導讀】AlphaFold 2的問世可謂是生物學界海嘯級地震,讓蛋白質結構預測走上另一個新階段。同時,AlphaFold的開創性方法也對其他研究産生深遠的影響。這不,清華和MIT研究團隊在最新研究中就用上瞭它。 2020年末,DeepMind開發的第二代深度學習神經網絡AlphaFold 2的問世震驚瞭結構生物學界。 AlphaFold解決瞭睏擾科學傢幾十年的蛋白質摺疊問題。 最近的研究錶明,AlphaFold開創的方法正在嚮更廣泛的生物學界蔓.......


你的星期一,是什麼顔色?

你的星期一,是什麼顔色?

    也許你能感受到詩詞的味道 能看見悲傷的顔色 嗅齣花香的形狀 這樣的與眾不同 讓你與這個世界接觸更加親切。 當人們隻能看見落日的溫柔時,你卻能聞到落日獨有的香味,你的世界不僅五彩斑斕更是香味彌漫。 可是這到底是什麼感覺呢?這又是什麼樣的人纔會擁有的超能力呢? 其實擁有這種現象的人,我們稱之為聯覺者。 聯覺,又被稱為通感,在學術上的定義為:一種非自願的跨感覺通道的聯係經曆。 具體來說,是對某一種感覺通道的刺激能持續地導緻另一種或多種其他感覺通道上産生感知的現象。 感覺通道: 人體在接受.......


航天員“變胖”瞭,是因為“太空夥食”太好瞭嗎?他們會在天上洗衣服嗎?

航天員“變胖”瞭,是因為“太空夥食”太好瞭嗎?他們會在天上洗衣服嗎?

    今天是太空與您相伴的【第1428期】 中國空間站“天宮課堂”第二講 將於23日開課 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 日前嚮地麵發來觀看授課直播的視頻邀請 透過視頻,人們發現航天員“變胖”瞭 網友們不禁發齣靈魂拷問 是因為“太空夥食”太好瞭嗎? 對此 神舟十二號乘組航天員聶海勝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詳解個中緣由 曾經“三上太空”的聶海勝介紹說 在太空中變得“浮腫” 其實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 失重以後 體液需要重新分布 而且往頭部分布得更多一些 所以航天員看上去會顯得比較胖 此外 由於人的肌肉也有重量 .......


帶美航天員迴地球,NASA局長迴應:俄航天局很專業,但他信口開河

帶美航天員迴地球,NASA局長迴應:俄航天局很專業,但他信口開河

    國際空間站是目前為止規模最大的太空閤作項目,共由16個國傢共同設計建造,1998年俄羅斯發射瞭“曙光號”多功能艙,這也是“積木”的第一塊,到今天為止國際空間站在軌運行24年之久,遠超過設計周期,目前的國際空間站像是又老又舊的破車,在道路上開要想保護乘客的安全就必須要花錢維護。 國際空間站目前就是這樣尷尬的局麵,一輛破車上拉著16個人,主要有兩派觀點,其中美及盟友希望盡可能的延長國際空間站的使用周期,他們還有很多關鍵性的技術必須要在國際空間站上驗證實驗,而俄羅斯並不希望在這個泥潭中過多糾纏,.......


為什麼恒星的質量越大,壽命越短?

為什麼恒星的質量越大,壽命越短?

    恒星是一種會發光發熱的天體,在宇宙中幾乎數之不盡,如夜空中所看到的漫天繁星,除瞭少數幾顆是太陽係的行星外,其餘的都是和我們太陽一樣類似的恒星。可以說恒星是宇宙中的主力軍,僅僅在一個微小的星係內就擁有多達上韆億顆左右,而且他們的體積和質量也各不相同 如今隨著天文學傢對恒星不斷的研究,知道瞭他們雖然隻是一種天體,但其實也擁有壽命,而壽命的長短取決於質量的不同。當一顆恒星的質量越大時,壽命就越短暫,質量越小時壽命就越長久,比如我們的太陽是一顆中等質量的黃矮星,它的壽命可以達到100億年左右,而一.......


百歲中科院院士文聖常逝世!被譽為我國海浪研究的“點燈人”

百歲中科院院士文聖常逝世!被譽為我國海浪研究的“點燈人”

    3月21日上午,中國海洋大學發布訃告,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物理海洋學傢、該校教授文聖常,因病醫治無效,於3月20日15時37分在山東青島逝世,享年101歲。遵其生前遺願及傢屬意見,喪事從簡,告彆儀式定於3月22日10時30分在青島殯儀館追瞻廳舉行。南都記者瞭解到,文聖常是我國最早從事海洋科學研究的科學傢之一,被譽為海浪研究的“點燈人”。3月21日,中國海洋大學官方網站整體變為黑白色,錶示沉痛的哀悼和紀念。 文聖常(資料圖)。 曾學習機械,後傾心海洋 據中國科學院資料,文聖常1921年11月.......


芯片上的突破!清華製成世界上柵極長度最小晶體管

芯片上的突破!清華製成世界上柵極長度最小晶體管

    ◎ 科技日報記者 華淩 近日,清華大學集成電路學院教授任天令團隊在小尺寸晶體管研究方麵取得突破,首次製備齣亞1納米柵極長度的晶體管,其具有良好的電學性能。相關成果發錶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在綫版上。 亞1納米柵長晶體管結構示意圖。圖片來源:清華大學官網 晶體管是芯片的核心元器件,更小的柵極尺寸能讓芯片上集成更多的晶體管,並提升性能。過去幾十年,晶體管的柵極尺寸在摩爾定律的推動下不斷微縮。但近年來,隨著晶體管的物理尺寸進入納米尺度,造成電子遷移率降低、漏電流增大、靜態功耗增大等短溝道效應越來.......


不止1200萬!印媒難以置信:中國將嚮全世界提供實時衛星圖像視頻

不止1200萬!印媒難以置信:中國將嚮全世界提供實時衛星圖像視頻

    瞭不起的中國衛星 眾所周知,中國的衛星研製和發射曆程並不算特彆長,全世界第一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傢是前蘇聯,然後是美國、法國和如今小日子過得還不錯的日本。 也就是說,中國是第五個成功研製和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傢,但與前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時間相比,還是晚瞭十多年時間,但隨著東方紅一號衛星在酒泉衛星發黑色中心成功升空,中國衛星事業發展就可以用“大刀闊斧”來形容瞭。 這裏就不誇誇其談瞭,下麵說兩個真實的例子: 1970年,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升空,比設計壽命20天還多運行瞭8天;197.......


霍金50年的“黑洞悖論”解謎:物質進入黑洞留下“量子毛”

霍金50年的“黑洞悖論”解謎:物質進入黑洞留下“量子毛”

    據最新一期《物理評論快報》雜誌刊發的兩篇論文,英國科學傢已經解決理論物理學傢霍金教授50年前首次提齣的“黑洞悖論”,該悖論展示瞭一個令學界感到長久睏擾的懸疑:一方麵,由於黑洞的引力強度,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離開黑洞;另一方麵,在量子力學中,確實有東西被輻射齣來。 霍金教授50年前提齣的“黑洞悖論”終於被破解。 據報道,霍金教授的“黑洞悖論”提齣,黑洞其實並非“全黑”,進入黑洞的物質在其“視界”處(event horizon)會産生一對糾纏的粒子和反粒子,一個進入黑洞,另一個逃逸,這對粒子的狀態.......


人傳人?動物傳人?科學傢發現結核病“零號病人”的最新綫索

人傳人?動物傳人?科學傢發現結核病“零號病人”的最新綫索

    結核病是一種非常古老且全球廣泛傳播的傳染病。它是感染結核分枝杆菌(M.tuberculosis,俗稱結核杆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結核杆菌可以侵入人體全身各種器官,但肺結核最為常見。 在1882年以前,結核病曾在全球範圍內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大流行。當時在中國,結核病被稱為肺癆;在歐洲,它被稱為"白色瘟疫",幾乎100%的歐洲人都被感染過,並導緻25%的歐洲人死亡。 1882年3月24日,德國微生物學傢羅伯特・科赫(見下圖)宣布結核杆菌是結核病的病原菌,從此揭開瞭導緻結核病的疑團,並為睏擾人.......


緬甸“台風”正在形成,影響我國或已確定!分析:南方暴雨將超標

緬甸“台風”正在形成,影響我國或已確定!分析:南方暴雨將超標

    3月21日午後13點,從風雲四號高清可見光衛星雲圖上看,大範圍的濃厚雲團從青藏高原東緣延伸到我國東部海區,這是大範圍的陰雨天氣正在進行中,這兩天,我國長江流域、淮河流域多地雷聲陣陣,雨水連連,甚至部分地區還氣溫低迷,有瞭初鼕的濕冷感。 一、緬甸“颱風”正在醞釀 但就在這個時候,衛星雲圖上也可以注意到,在我國西南方的北印度洋孟加拉灣上,有一簇雲團開始明顯的發展起來,看上去似乎已經有瞭鏇轉起來的跡象。這其實就是一個正在發展中的低壓區,其前身的風暴胚胎91B從3月14日起就在孟加拉灣上齣現,兜兜.......


送彆!我國海浪研究開拓者文聖常院士逝世

送彆!我國海浪研究開拓者文聖常院士逝世

    據中國海洋大學消息,著名物理海洋學傢、我國海浪研究的開拓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原山東海洋學院院長、中國海洋大學教授文聖常同誌,因病醫治無效,於3月20日15時37分在青島逝世,享年101歲。文聖常是我國最早從事海洋科學研究的科學傢之一,長期緻力於海浪研究和物理海洋教育事業,為開拓和奠定我國物理海洋科學事業作作齣卓越貢獻。他在海浪頻譜、海浪方嚮譜、海浪預報方法研究和海浪數值模模式究等領域成果豐碩。 來源:人民日報 .......


氣候變化,正在壓低森林固碳的 “天花闆”

氣候變化,正在壓低森林固碳的 “天花闆”

    3.21知識分子The Intellectual 森林與人類一樣脆弱、敏感,這反過來削弱瞭森林固碳的潛力 | 圖源:pixabay.com 導 讀 2022年3月21日是第十個 “國際森林日”。相比植樹造林,“國際森林日” 更關注森林與民生之間深層、復雜的互動關係,強調人類與森林的長久共存。 在氣候變化的背景下,眾多研究發現,森林與人類一樣脆弱、敏感,這反過來削弱瞭森林固碳的潛力;若保護不當,森林甚至有可能從寶貴的 “碳匯” 淪為另一個溫室氣體排放源。 撰文 | 吳雨濃 責編 | 馮灝 .......


“華中科技大星”來瞭!

“華中科技大星”來瞭!

    ◎ 科技日報記者 吳純新 通訊員 王瀟瀟 郭雨辰 即將迎來70周年校慶的華中科技大學收到一份來自太空的禮物。3月21日,國傢天文颱宣布,將永久編號52487號小行星命名為“華中科技大星”。當天,該小行星命名發布儀式在綫上綫下舉行。 受訪者供圖 據介紹,這顆小行星是1995年12月6日由國傢天文颱興隆基地觀測發現的(1995 XO2),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軌道周期3.37年。經國際天文學聯閤會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準,國際天文學聯閤會《小行星命名公報》通知,這顆永久編號52487號小行星被命名為.......


青藏高原古魚類研究獲新進展

青藏高原古魚類研究獲新進展

    【科技前沿】 光明日報記者宋喜群 王冰雅光明日報通訊員吳雪嬌 近日,蘭州大學地質科學與礦産資源學院閆德飛教授團隊發現古裂腹魚屬新種――曙光古裂腹魚。 據悉,閆德飛教授團隊對采自青藏高原北部柴達木盆地漸新統中一批新的裂腹魚類化石(距今約3000萬年)進行研究,通過與相關現生及化石類群的骨骼形態對比,將其鑒定為古裂腹魚屬的一個新種:曙光古裂腹魚。該研究根據化石記錄與分子生物學證據認為,現代原始等級裂腹魚類可能在漸新世時期起源於青藏高原北部。目前,研究成果已發錶在國際古生物學期刊《係統古生物學》。 .......


聲學織物,讓衣服敏感且智能

聲學織物,讓衣服敏感且智能

    當前,衣服正在由簡單的棉、麻、綢等形態慢慢地轉化為高度集成的電子器件、智能係統甚至計算平颱,智能織物的浪潮已經從學術界蔓延至商業市場,並且衝擊著現下的移動終端的産業和市場格局。 目前,衣服可以能量存儲、光通信、熱管理、顯示、儲存和處理數字信息,甚至有簡單的計算等功能。這類全新的織物將傳統紡織製造、信息通訊、人工智能、生命健康、腦科學、醫療機器人、空天科技等領域有機地串聯起來,正在孕育新興的學科方嚮與前沿技術,有望變革人們的生活方式。 聲學織物也在智能織物的浪潮中受到瞭科學傢們的關注,要知道,聲.......





前一篇新聞
泗陽人請注意,你的住房,或有這些大變化!
后一篇新聞
緬甸電力緊缺,東枝間歇性供電





© 2025 - quwei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 - quweinews.com.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