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新聞網 logo



3.21知識分子The Intellectual森林與人類一樣脆弱、敏感 這反過來削弱瞭森林固碳的潛力| 圖源:pixabay.com導 讀2022年3月21日是第十個 “國際森林日”。相比植樹…… 氣候變化,正在壓低森林固碳的 “天花闆” - 趣味新聞網


3.21知識分子The Intellectual森林與人類一樣脆弱、敏感 這反過來削弱瞭森林固碳的潛力| 圖源:pixabay.com導 讀2022年3月21日是第十個 “國際森林日”。相比植樹…… 氣候變化,正在壓低森林固碳的 “天花闆”


發表日期 3/21/2022, 4:00:30 PM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3.21知識分子The Intellectual森林與人類一樣脆弱、敏感,這反過來削弱瞭森林固碳的潛力| 圖源:pixabay.com導 讀2022年3月21日是第十個 “國際森林日”。相比植樹…… .....


    

3.21知識分子 The Intellectual

森林與人類一樣脆弱、敏感,這反過來削弱瞭森林固碳的潛力 | 圖源:pixabay.com

導 讀

2022年3月21日是第十個 “國際森林日”。相比植樹造林,“國際森林日” 更關注森林與民生之間深層、復雜的互動關係,強調人類與森林的長久共存。

在氣候變化的背景下,眾多研究發現,森林與人類一樣脆弱、敏感,這反過來削弱瞭森林固碳的潛力;若保護不當,森林甚至有可能從寶貴的 “碳匯” 淪為另一個溫室氣體排放源。

撰文 | 吳雨濃

責編 | 馮灝

●  ●  ●

在亞馬孫,森林會為自己下雨,河流會飛翔。

科學傢發現,亞馬孫地區雲和雨的形成,與森林釋放的有機物質有關 [1]。樹木如同 “齣汗” 一般,釋放齣有機分子,如植物碎片、花粉、真菌孢子等,並與空氣中的化閤物反應,産生直徑在20-200納米之間的顆粒,這些顆粒既是雲的種子,也是降雨的關鍵因子。同時,樹木的根係從土地中吸取水分,通過樹葉的氣孔將水分蒸發到大氣中,也為雲補充瞭水汽 [2]。

來自亞馬孫的雲,還會與赤道海麵蒸發的水汽結閤,撞上安第斯山脈,乘著信風一路南下,形成一條 “飛翔的河流”。每天,亞馬孫雨林都會嚮這條 “天河” 輸入約200億升的水,這與亞馬孫河的流量幾乎相當 [3]。這條 “飛翔的河” 滋養瞭南美大陸腹地的冰川、草原和農田,也讓這片南美經濟發展的領先地區,更加舒適和宜居 [4]。

這就是自然森林的 “魔法”―― 它不單單是成韆上萬的樹木,更是地球生態係統的關鍵組成部分。樹木連同它們腳下的土壤和生物,承載瞭全球約80%的陸地生物多樣性,同時,是人類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幫手。

3月18日,北京大學保護生態學團隊在《科學》雜誌上發錶長文 [5] 稱,與結構簡單的人工林相比,天然林可以更好地支持生物多樣性保護,實現地錶碳存儲、土壤保持、水源涵養等生態係統服務 [6]。

而在氣候變化的背景下,森林與人類一樣脆弱、敏感,若保護不當,還可能加速氣候危機。以亞馬孫雨林為例,連年的火災和樹木死亡,已使這片 “有魔法” 的森林,逐漸變成瞭淨排放二氧化碳的 “碳源”。

保護和恢復自然森林、減緩氣候變化,既是在拯救森林,也是在拯救我們自己。

1森林界的 “參差”:天然林 VS 人工林

目前,“森林恢復” 作為一項重要的 “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 被國際社會寄予厚望 ,即,增加森林麵積以吸收和儲存二氧化碳,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在這一背景下,大量造林運動正如火如荼地展開。2020年1月,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中國、美國等多國通過 “一萬億棵樹” 倡議;2011年,德國政府和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發起 “波恩挑戰”,旨在到2030年恢復3.5億公頃的森林。

那麼怎樣的森林恢復路徑,可以幫我們更高效地實現氣候目標呢?

大體而言,森林恢復的路徑可分為種植較為單一的人工林和恢復天然森林兩大類。2019年,發錶在《自然》上的一項研究分析瞭選取不同的森林恢復路徑在固碳量上的區彆。研究發現,天然林的固碳能力比可持續管理的農林復閤用地高6倍,比人造林場高40倍 [7]。

圖1 天然林,農林復閤用地和人工林場的固碳潛力對比 | 圖源[7]

這一點也與IPCC同年發布的《氣候變化與土地特彆報告》觀點一緻。該報告指齣,與種植新樹相比,保護現有森林是穩定全球氣候更快、更好,也更 “經濟實惠” 的方法 [8]。

除此之外,已有大量研究指齣,造林並不是降低大氣二氧化碳含量最有效的手段,甚至可能起到反作用,比如,在高緯度地區造林反而可能降低地錶對太陽輻射的反射,造成升溫 [9];再生林達到原始森林固碳能力需要幾十、上百年,人工林樹種單一且往往在成熟前就再次被砍伐等等 [10]。

北京大學保護生態學團隊在《科學》上最新發錶的這項研究,則進一步剖析瞭天然林和人工林各自的 “優劣”,為選擇森林恢復的科學路徑提供瞭依據。

研究團隊認為,當前大量以生態係統服務為目標的森林恢復項目,抱有 “凡林皆可” 的假定,通過種植一種或少數樹種來構建簡單的人工林,但 “人工林與天然林同等有效” 的假定目前還沒有得到嚴格的科學檢驗。為填補這一空缺,該研究匯總分析瞭來自全球53個國傢地區、264個野外研究的近2.6萬條數據,對人工林與天然林在地錶碳存儲、土壤保持、水源涵養、木材生産這四個關鍵生態係統服務和生物多樣性上的成效進行瞭對比。

圖2 人工林(與天然林相比)在生物多樣性與生態係統服務各個維度的評估A-數據來源分布及數據量;B-人工林與成熟天然林相比的相對成效(上圖),林齡較老或處於廢棄狀態的人工林與天然林相比的相對成效(下圖);C-人工林與恢復的天然林相比的相對成效,包括木材生産 (下圖);D-恢復的天然林與全球主要單一樹種人工林在木材年均産量上的對比 | 圖源[11]

研究發現,天然林在保護生物多樣性與地錶碳存儲、土壤保持、水源涵養這三項生態目標上的價值都比人工林要更高;但是,人工林在木材生産功能上的成效明顯優於天然林。因此,可以通過高效利用人工林實現木材生産的目標,來減少有更高生態效益的天然森林被砍伐,從而間接地提供生態益處。

該研究團隊還發現,世界各地有許多林齡較老或處於廢棄狀態、不再用於木材生産的人工林,將其恢復成天然林,可以更經濟地帶來生態紅利。

圖3 華方圓給齣的對比照片,可以直觀看齣自然森林與人工林景觀的巨大區彆。A-四川省大相嶺省級自然保護區中的天然林;B-四川省洪雅縣境內的柳杉人工林 | 圖源[11]

2氣候變化,正在壓低森林固碳 “天花闆”

某種意義上說,“森林恢復” 是人類的 “亡羊補牢”。

盡管為時未晚,但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現實中“樹木”的周期,遠遠超過十年。

研究發現,即使在水熱條件優越的熱帶和亞熱帶,再生森林也需要大約66年的時間,纔能恢復到原始森林地錶生物量平均水平的90% [12]。 而在新栽樹苗長成森林的過程中,樹木個體之間對陽光、水分和養料的競爭,也會進一步限製森林固碳的能力 [13]。

那麼,當前自然森林的固碳能力究竟是怎樣的呢?

森林的長期固碳能力取決於其能否將碳以生物質的形式保存下來,在科學研究中,也通常使用地錶生物量來衡量森林儲存碳的水平。而各種自然擾動,如颶風、火災和乾旱,都可能降低森林的長期固碳能力。全球氣候變化,更加劇瞭這種自然擾動對森林的侵蝕。

IPCC《氣候變化與土地特彆報告》指齣,如果全球溫升1.5℃,野火風險將持續升高;若溫升達到3℃,則植被破壞和野火損失的風險將達到很危險的水平 [14]。

氣候變化影響自然擾動,進而乾擾森林的過程異常復雜,《自然・氣候變化》2017年刊登的一項研究 [15] 建立瞭一套分析框架,綜閤評估非生物性(火災、乾旱、風、雪和冰)和生物性(昆蟲和病原體)兩大類共六種影響因子對森林的乾擾效應。

圖4 氣候變化對森林乾擾因素的直接效應、間接效應和交互效應的分布。文獻中支持該影響因子的觀測結果的數量,反映為圖中箭頭的寬度和百分比,錶示該影響因子的相對突齣程度。中央顯示的是所有影響因子的總結果。直接效應指氣候變化直接影響乾擾過程,間接效應描述瞭氣候變化通過對植被和其他生態係統過程的影響對乾擾過程的影響,交互效應指該影響因子受到其他影響因子變動的影響,繼而影響乾擾過程 | 圖源[15]

研究發現,隨著氣候變暖,除冰雪之外,全球範圍內其他五種乾擾的發生頻率都可能增加。更溫暖和乾燥的氣候條件將助長火災、乾旱和蟲害,更溫暖和潮濕的氣候條件則增加瞭風和病原體對森林的威脅。各種因素之間廣泛的相互作用可能會放大乾擾、增加森林對氣候的敏感度,例如,乾旱和風的乾擾明顯推動瞭昆蟲和火災乾擾的齣現。

而令人擔憂的 “未來”,正從研究預測變成現實。

今年3月初, IPCC報告《氣候變化2022:影響、適應與脆弱性》顯示,氣候變化引發的乾旱、火災、蟲害爆發和人類活動都在加劇樹木死亡 [16]。

報告提及,1945到2007年,在非洲和北美的三個區域,氣候變化造成的樹木死亡高達20%。1984到2017年,美國西部野火麵積增加瞭900%,其中半數可歸因人類活動造成的氣候變化;北極、澳大利亞、非洲和亞洲部分地區的野火麵積也在持續增加。全球火災季節都在延長。

聯閤國環境署2月也指齣,氣候變化使得過去幾乎不會齣現野火的潮濕熱帶森林也開始燃燒。2002到2016年間,每年平均有4.23億公頃土地被燒毀,麵積大體相當於整個歐盟 [17]。野火直接導緻森林死亡,使得固定在樹木中的碳被釋放齣來。

與此同時,森林的 “破碎化” 也造成瞭森林退化,進一步降低瞭森林的固碳能力。

《自然・通訊》2015年發錶的一項研究指齣,距離森林邊緣1.5公裏以內的森林,儲存生物量平均比森林內部低15%;若將範圍壓縮到距離森林邊緣500米,該範圍內森林儲存的生物量比內部要低25%。基於此,研究團隊認為,IPCC可能將熱帶森林的碳儲量高估瞭近10% [18]。

即使沒有自然乾擾,氣候變化仍將削弱森林固碳的潛力。以北美地區的森林為例,通過研究在不同氣候狀況下地錶生物量隨年限增長的變化,可以發現,即使不考慮自然乾擾對森林的影響,在高排放情景 [19] 下,到2080年,北美森林儲存地錶生物量的平均水平僅為當前的78%;而如果考慮自然乾擾的破壞,實際情況可能更糟 [20]。

可以說,氣候變化正在 “想方設法” 壓低森林固碳的 “天花闆”。

3熱帶原始森林會是救命稻草嗎?

那麼,就沒有自然森林可以幫我們瞭嗎?

作為全球碳循環和水循環的關鍵節點,熱帶森林理應是地球的寶貴 “碳匯”。

當前,全球陸地吸收瞭人類産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30%左右 [21],而陸地植被固定的碳中約有40%-50%儲存在熱帶森林中 [22]。

早在2011年,《科學》雜誌發錶的一項裏程碑式的研究就認為,1990到2007年間,熱帶森林吸收瞭人類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15% [23]。

不過,隨著自然擾動的增加、樹木的死亡和退化,熱帶森林也正悄悄變成 “碳源”。

2020年3月,《自然》雜誌發錶的一項研究稱,熱帶森林吸收大氣中二氧化碳的能力,在20世紀90年代已經達到頂峰,此後一直在下降[24]。

今年2月發錶的一項研究也指齣,過去五年(2015-2019年),熱帶森林年平均碳損失是21世紀初(2001-2005年)的2.1倍 [25]。

圖5 四個分組的條形圖(從左到右)分彆顯示瞭2001-2005年、2006-2010年、2011-2014年和2015-2019年四個時期的平均年度森林碳損失 | 圖源[25]

其中,森林破碎仍是碳損失的重要原因。一項使用高分辨率(30米)森林覆蓋衛星地圖的研究發現,熱帶森林中19%的區域處於距森林邊緣100米以內,整個熱帶地區有大約5000萬個森林碎片。這種邊緣效應造成瞭總量約103億噸碳排放,相當於每年排放3.4億噸,約為當前每年熱帶森林砍伐造成碳排放的31% [26]。

熱帶森林的整體情況不容樂觀,科學傢對不同森林區域的研究結論也 “喜憂參半”:

最受關注的亞馬孫雨林,近年來不斷傳來壞消息。越來越多的研究認為,氣候變化和毀林導緻亞馬孫雨林麵臨連年火災和樹木死亡,已使 “地球之肺” 從二氧化碳的清道工淪為排放器 [27-29]。

更不容樂觀的是,森林的自然退化已經取代人類活動造成的毀林,成亞馬孫雨林碳排放的最主要因素。研究發現,2010-2019年期間,巴西亞馬孫地區纍計釋放瞭4.45億噸碳,吸收3.78億噸碳,為二氧化碳淨排放。而由於森林退化的麵積超過毀林麵積,與森林退化(73%)相關的森林地錶生物量減少,是毀林(27%)的三倍 [30]。

不過,與亞馬孫雨林消逝的希望不同,非洲山地森林正帶來新的可能性。

2020年刊登在《自然》雜誌上的一項研究 [31] 發現,非洲的山地熱帶雨林比亞馬孫雨林儲存瞭更高濃度的碳。

百餘名科學傢參與瞭這項研究,他們測量瞭7.2萬根樹,記錄樹乾的直徑、樹種和樹高,獲取瞭跨越11個非洲國傢的244個結構完整的非洲熱帶森林數據,並與亞馬孫的321個森林地塊進行比較。

他們發現,截至2015年的30年間,非洲熱帶山地森林地上生物量的碳儲量一直很穩定,約為每年每公頃0.66噸碳,與亞馬孫森林碳儲量的長期下降形成對比,亞馬孫地區森林的退化、死亡是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研究還指齣,盡管在2010年以後,非洲山地森林的碳匯也開始下降,但相比亞馬孫地區的森林來說有所延遲。

來自英國利茲大學和倫敦大學學院的論文共同作者西濛・劉易斯接受采訪時稱,考慮到山地森林麵臨包括高海拔、強風、陡坡、低溫、長時間的雲層浸泡和土壤漬水等通常被認為會限製樹木生長的挑戰,這一研究結果令人驚喜 [32]。

“非洲的樹木壽命更長,因此有更多時間積纍碳。” 劉易斯還提到,有研究 [33] 錶明,非洲的低地森林也是一大重要森林碳匯,這可能意味著,麵對近幾十年來的氣候變化,非洲森林整體都保持著很強的 “韌性”。

4森林保護,行則將至

呼籲保護非洲的原始森林、發起剛果盆地募捐倡議,是去年11月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辦的COP26氣候大會的關鍵行動之一。

該倡議旨在籌集5億美元,在未來五年,用於保護約占全球熱帶森林麵積10%的剛果盆地森林、泥炭地等重要碳匯 [34]。 作為迴報,剛果民主共和國也承諾公布所有伐木閤同的審計結果,加強對破環森林的非法閤同的審查。不過今年2月,有媒體質疑,相關承諾並未落實 [35]。

也是在COP26期間,包括中國在內、覆蓋全球森林麵積90%的141個國傢簽署瞭《關於森林和土地利用的格拉斯哥領導人宣言》,承諾共同努力到2030年阻止和扭轉森林減少與土地退化。

可以說,保護森林已是全球公認的、應對氣候變化的優先事項。而政策乾預的有效性也早已有所顯現。例如,保護現有森林方麵,巴西通過立法、建立監測體係等方式,成功在2004年到2012年間降低瞭亞馬孫的森林砍伐。而近幾年的政策鬆動,再次導緻相關砍伐率的上升 [36]。 森林恢復方麵,中國近幾十年來的退耕還林等政策也起到瞭明顯效果 [37],中國南方地區采取的,在農業活動的邊緣地區精細化造林的措施,也産生瞭短期的碳儲存 [38]。

2021-2030年,是中國逐步轉型、完成 “碳達峰” 氣候承諾的十年,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的關鍵十年,同時也是聯閤國 “生態係統恢復的十年”。

如不采取減排措施、應對氣候變化,森林與人類都將麵對更多未知的風險和傷害;而保護現有森林、選擇更科學高效的方式恢復森林,或許可以幫我們解鎖一個更樂觀的未來。讓森林肆意地為自己下雨,讓河流繼續飛。

緻謝: 感謝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剋利分校博士生 馮艷蕾 對本文的討論。

作者簡介

吳雨濃,中外對話氣候變化戰略傳播官。

參考文獻:

1. U. P schl, S. T. Martin, B. Sinha, Q. Chen, S. S. Gunthe, J. A. Huffman, S. Borrmann, D. K. Farmer, R. M. Garland, G. Helas, J. L. Jimenez, S. M. King, A. Manzi, E. Mikhailov, T. Pauliquevis, M. D. Petters, A. J. Prenni, P. Roldin, D. Rose, J. Schneider, H. Su, S. R. Zorn, P. Artaxo, M. O. Andreae. Rainforest Aerosols as Biogenic Nuclei of Clouds and Precipitation in the Amazon. Science 17 September 2010: Vol. 329. no. 5998, pp. 1513-1516. DOI: 10.1126/science.1191056

2. An undamaged Amazon produces its own clouds and rain,https://news.mongabay.com/2010/09/an-undamaged-amazon-produces-its-own-clouds-and-rain/

3. lying Rivers �C how forests affect water availability downwind and not just downstream, FAO, https://www.fao.org/in-action/forest-and-water-programme/news/news-detail/ar/c/1190278/

4. 在亞馬遜,仰望“飛翔的河流”,https://mp.weixin.qq.com/s/LWUXHfaOXBhSUDhDq-2DoA

5. Hua F., Bruijnzeel L. A., Meli P., Martin P. A., Zhang J., Nakagawa S., Miao X., Wang W., McEvoy C., Pe a-Arancibia J. L., Brancalion P. H. S., Smith P., Edwards D. P., Balmford A. The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service contributions and trade-offs of forest restoration approaches. Science, 10.1126/science.abl4649 (2022).

6. Science | 北京大學保護生態學團隊在《科學》發錶長文,北京大學生態研究中心,https://mp.weixin.qq.com/s/Wu5f3W3LlH6PdbUq34b8tg

7. Lewis, S. L., Wheeler, C. E., Mitchard, E. T. A., & Koch, A. (2019). Restoring natural forests is the best way to remove atmospheric carbon. Nature, 568(7750), 25�C28. doi:10.1038/d41586-019-01026-8

8. IPCC,《氣候變化與土地特彆報告》,https://www.ipcc.ch/srccl/

9. Li, Y., Zhao, M.,Motesharrei, S., Mu, Q., Kalnay, E., & Li, S. (2015). Local cooling and warming effects of forests based on satellite observations. Nature Communications, 6, 1�C8.https://doi.org/10.1038/ncomms7603

10. https://mp.weixin.qq.com/s/L66kAJnrg25niHW0LeKJJA

11. Science | 北京大學保護生態學團隊在《科學》發錶長文,北京大學生態研究中心,https://mp.weixin.qq.com/s/Wu5f3W3LlH6PdbUq34b8tg

12. Poorter, L., Bongers, F., Aide, T. M., Almeyda Zambrano, A. M., Balvanera, P., Becknell, J. M., … Chazdon, R. L. (2016). Biomass resilience of Neotropical secondary forests. Nature, 530(7589), 211�C214. doi:10.1038/nature16512

13. 森林是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萬靈藥嗎?https://mp.weixin.qq.com/s/L66kAJnrg25niHW0LeKJJA

14. IPCC,《氣候變化與土地特彆報告》,https://www.ipcc.ch/srccl/

15. Seidl, R., Thom, D., Kautz, M., Martin-Benito, D., Peltoniemi, M., Vacchiano, G., … Reyer, C. P. O. (2017). Forest disturbances under climate change. Nature Climate Change, 7(6), 395�C402. doi:10.1038/nclimate3303

16. IPCC,《氣候變化2022:影響、適應與脆弱性》,https://www.ipcc.ch/report/ar6/wg2/

17. 聯閤國環境規劃署,《2022年前沿報告:噪音、火災和物候不匹配》,https://www.unep.org/zh-hans/resources/2022nianqianyanbaogaozaoyinhuozaihewuhoubupipei

18. Chaplin-Kramer, R., Ramler, I., Sharp, R. et al. Degradation in carbon stocks near tropical forest edges. Nat Commun 6, 10158 (2015). https://doi.org/10.1038/ncomms10158

19. 在2014年的第五次IPCC評估報告中,研究者提齣四條典型溫室氣體濃度路徑(RCPs)作為對未來氣候的情景預估。其中RCP2.6路徑模擬的是到2100年全球溫度較工業化時代前上升2攝氏度以內的情景,RCP8.5路徑模擬的是到2100年溫升5攝氏度的情景。

20. Zhu, K., Zhang, J., Niu, S., Chu, C., & Luo, Y. (2018). Limits to growth of forest biomass carbon sink under climate change. Nature Communications, 9(1). doi:10.1038/s41467-018-05132-5

21. In-depth Q&A: The IPCC’s special report on climate change and land,https://www.carbonbrief.org/in-depth-qa-the-ipccs-special-report-on-climate-change-and-land

22. Forest Carbon Stocks, World Resource Institute, https://research.wri.org/gfr/biodiversity-ecological-services-indicators/forest-carbon-stocks

23. A Large and Persistent Carbon Sink in the World’s Forests,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1201609

24. Hubau, W., Lewis, S.L., Phillips, O.L. et al. Asynchronous carbon sink saturation in African and Amazonian tropical forests. Nature 579, 80�C87 (2020).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035-0

25. Feng, Y., Zeng, Z., Searchinger, T.D. et al. Doubling of annual forest carbon loss over the tropics during the early twenty-first century. Nat Sustain (2022). https://doi.org/10.1038/s41893-022-00854-3

26. Brinck, K., Fischer, R., Groeneveld, J., Lehmann, S., Dantas De Paula, M., Pütz, S., … Huth, A. (2017). High resolution analysis of tropical forest fragmentation and its impact on the global carbon cycle. Nature Communications, 8, 14855. doi:10.1038/ncomms14855

27. Gatti, L.V., Basso, L.S., Miller, J.B., Gloor, M., Gatti Domingues, L., Cassol, H.L. et al. (2021). Amazonia as a carbon source linked to deforestation and climate change. Nature 595(7867), 388-393.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1-03629-6

28. 聯閤國環境規劃署,《2022年前沿報告:噪音、火災和物候不匹配》,https://www.unep.org/zh-hans/resources/2022nianqianyanbaogaozaoyinhuozaihewuhoubupipei

29. Boulton, C.A., Lenton, T.M. & Boers, N. Pronounced loss of Amazon rainforest resilience since the early 2000s. Nat. Clim. Chang. 12, 271�C278 (2022). https://doi.org/10.1038/s41558-022-01287-8

30. Qin, Y., Xiao, X., Wigneron, J.-P., Ciais, P., Brandt, M., Fan, L., … Moore, B. (2021). Carbon loss from forest degradation exceeds that from deforestation in the Brazilian Amazon. Nature Climate Change, 11(5), 442�C448. doi:10.1038/s41558-021-01026-5

31. Hubau, W., Lewis, S.L., Phillips, O.L. et al. Asynchronous carbon sink saturation in African and Amazonian tropical forests. Nature 579, 80�C87 (2020).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035-0

32. Endangered African montane forests could be a key ‘carbon store’, scientists say,Carbon Brief, https://www.carbonbrief.org/endangered-african-montane-forests-could-be-a-key-carbon-store-scientists-say

33. Cuni-Sanchez, A., Sullivan, M.J.P., Platts, P.J. et al. High aboveground carbon stock of African tropical montane forests. Nature 596, 536�C542 (2021).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1-03728-4

34. COP26: Landmark $500 million agreement launched to protect the DR Congo’s forest,

https://www.un.org/africarenewal/magazine/december-2021/cop26-landmark-500-million-agreement-launched-protect-dr-congo%E2%80%99s-forest

35. https://news.sky.com/story/climate-change-deal-to-help-end-deforestation-misses-first-deadline-just-months-after-it-was-signed-at-cop26-12509459

36. Guedes Pinto, L.F., Voivodic, M. Reverse the tipping point of the Atlantic Forest for mitigation. Nat. Clim. Chang. 11, 364�C365 (2021). https://doi.org/10.1038/s41558-021-01035-4

37. Chen, C., Park, T., Wang, X., Piao, S., Xu, B.,Chaturvedi, R.K., Fuchs, R., Brovkin, V., Ciais, P., Fensholt, R. and T mmervik, H., 2019. China and India lead in greening of the world through land-use management. Nature sustainability, 2(2),p.122.

38. Tong, X., Brandt, M., Yue, Y. et al. Forest management in southern China generates short term extensive carbon sequestration. Nat Commun 11, 129 (2020).https://doi.org/10.1038/s41467-019-13798-8

製版編輯 | 薑絲鴨

分享鏈接



看最新新聞就到趣味新聞網
quweinews.com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tag

相关新聞

“華中科技大星”來瞭!

“華中科技大星”來瞭!

    ◎ 科技日報記者 吳純新 通訊員 王瀟瀟 郭雨辰 即將迎來70周年校慶的華中科技大學收到一份來自太空的禮物。3月21日,國傢天文颱宣布,將永久編號52487號小行星命名為“華中科技大星”。當天,該小行星命名發布儀式在綫上綫下舉行。 受訪者供圖 據介紹,這顆小行星是1995年12月6日由國傢天文颱興隆基地觀測發現的(1995 XO2),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軌道周期3.37年。經國際天文學聯閤會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準,國際天文學聯閤會《小行星命名公報》通知,這顆永久編號52487號小行星被命名為.......


青藏高原古魚類研究獲新進展

青藏高原古魚類研究獲新進展

    【科技前沿】 光明日報記者宋喜群 王冰雅光明日報通訊員吳雪嬌 近日,蘭州大學地質科學與礦産資源學院閆德飛教授團隊發現古裂腹魚屬新種――曙光古裂腹魚。 據悉,閆德飛教授團隊對采自青藏高原北部柴達木盆地漸新統中一批新的裂腹魚類化石(距今約3000萬年)進行研究,通過與相關現生及化石類群的骨骼形態對比,將其鑒定為古裂腹魚屬的一個新種:曙光古裂腹魚。該研究根據化石記錄與分子生物學證據認為,現代原始等級裂腹魚類可能在漸新世時期起源於青藏高原北部。目前,研究成果已發錶在國際古生物學期刊《係統古生物學》。 .......


聲學織物,讓衣服敏感且智能

聲學織物,讓衣服敏感且智能

    當前,衣服正在由簡單的棉、麻、綢等形態慢慢地轉化為高度集成的電子器件、智能係統甚至計算平颱,智能織物的浪潮已經從學術界蔓延至商業市場,並且衝擊著現下的移動終端的産業和市場格局。 目前,衣服可以能量存儲、光通信、熱管理、顯示、儲存和處理數字信息,甚至有簡單的計算等功能。這類全新的織物將傳統紡織製造、信息通訊、人工智能、生命健康、腦科學、醫療機器人、空天科技等領域有機地串聯起來,正在孕育新興的學科方嚮與前沿技術,有望變革人們的生活方式。 聲學織物也在智能織物的浪潮中受到瞭科學傢們的關注,要知道,聲.......


五問飛機黑匣子:不是黑色的,為什麼叫黑匣子?

五問飛機黑匣子:不是黑色的,為什麼叫黑匣子?

    據中國民航局網站報道,2022年3月21日,東航一架波音737客機在執行昆明――廣州航班任務時,於梧州上空失聯。目前,已確認該飛機墜毀。機上人員共132人,其中旅客123人、機組9人。 這個時候,大傢第一時間可能會想到黑匣子。黑匣子學名叫“飛行記錄器”(Flight Recorder)。客機上安裝的飛行記錄器有2颱,一颱是飛機數據記錄器(FDR),負責記錄飛行時間、速度、高度、飛機舵麵偏度、發動機轉速等數據;另一颱是座艙話音記錄器(CVR),負責記錄機上空勤人員的對話、機上與地麵的通話,以.......


“天宮課堂”第二課後天開講!快收下這份課錶!

“天宮課堂”第二課後天開講!快收下這份課錶!

    上課啦! “天宮課堂”第二課定於3月23日下午15:40在中國空間站開講,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誌剛、王亞平、葉光富將相互配閤進行授課,中央廣播電視總颱將麵嚮全球進行現場直播。 本次太空授課活動繼續采取天地對話方式進行,由航天員在軌演示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介紹與展示空間科學設施(授課內容介紹附後),旨在傳播普及空間科學知識,激發廣大青少年不斷追尋“科學夢”、實現“航天夢”的熱情。 中國航天員真誠邀請社會各界特彆是廣大青少年在地麵同步嘗試開展相關實驗,從天.......


傳輸信息的速度能否超過光速?光速是否是物理學的極限速度?

傳輸信息的速度能否超過光速?光速是否是物理學的極限速度?

    注:來自加拿大皇傢軍事學院的天文學傢 提問: 我是加州大學伯剋利分校的一名大學畢業生,主修數學和經濟學。然而我很喜歡在課外的時間閱讀許多與科學有關的文章,所以我來到瞭這裏。 無論如何,在這裏我的疑問是――關於“在宇宙膨脹期間,其膨脹速度怎麼比光速還快?”問題的迴答――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剋裏斯汀・斯佩肯斯寫的。她在答案中說道,信息不能以超過光速的速度傳播。我不太確定信息到底是什麼意思,但我有一個不能與上述關於信息傳播速度超過光速的斷言相調和的思想實驗。 假設我住在地球上,而我有一個朋友住在冥王.......


鯨魚腸道裏難消化的便便,怎麼就成瞭價值連城的香料

鯨魚腸道裏難消化的便便,怎麼就成瞭價值連城的香料

    撰文 Skin 據說在新西蘭有這樣一種職業,一群人要在上班前聞很多狗糞,然後去海灘上找一種“狗糞”味的石頭,因為這種“石頭”可以算得上是價值連城。2012年,一位英國男孩就意外發現瞭一塊這樣的石頭,雖然它隻有0.58韆剋重,但價值卻高達60 000美元。 這麼一大塊應該價值一套房瞭。| Wiki 也許你早已聽過這種石頭的大名,因為它經常齣現在影視劇中,它就是龍涎香(Ambergris)。 甄�執�十級學者的DNA動瞭。 從古到今,這種神奇的“石頭”似乎都備受推崇,它的用處也十分廣泛。龍.......


我國海浪研究開拓者文聖常院士逝世,享年 101 歲

我國海浪研究開拓者文聖常院士逝世,享年 101 歲

    IT之傢 3 月 21 日消息,中國海洋大學發布訃告,著名物理海洋學傢、我國海浪研究的開拓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原山東海洋學院院長、中國海洋大學教授文聖常同誌,因病醫治無效,於 3 月 20 日 15 時 37 分在青島逝世,享年 101 歲。 訃告稱,文聖常是我國最早從事海洋科學研究的科學傢之一,長期緻力於海浪研究和物理海洋教育事業,為開拓和奠定我國物理海洋科學事業作齣瞭卓越貢獻。他在海浪頻譜、海浪方嚮譜、海浪預報方法研究和海浪數值模式研究等領域成果豐碩。 IT之傢瞭解到,中國科學院資.......


中國科大揭秘青藏高原夏季水循環特徵

中國科大揭秘青藏高原夏季水循環特徵

    喜馬拉雅山脈復雜地形對降水和水汽輸送的影響機製示意圖。 中國科大 供圖 中新網閤肥3月21日電 (記者 吳蘭)記者21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趙純教授課題組首次利用全球變分辨率模式在公裏尺度揭示青藏高原夏季水循環特徵。 據悉,課題組首次使用全球變空間分辨率模式在青藏高原地區加密至公裏尺度(4公裏),開展瞭數值模擬試驗,研究瞭高原復雜地形對夏季水汽輸送和降水的影響機製。 相關研究成果發錶於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期刊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


把電腦液晶屏幕裏的分子間隙利用起來,為未來機器人應用算法鋪平道路

把電腦液晶屏幕裏的分子間隙利用起來,為未來機器人應用算法鋪平道路

    近日,香港科技大學(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KUST)和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 , UChicago)的研究人員首次展示瞭如何使用液晶軟材料來為邏輯運算設計提供所需的基本要素。這種全新的計算方法為一種具有潛在機器人應用前景的算法鋪平瞭道路。研究結果發錶在2022年2月23日的《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上。 芝加哥大學普利茲剋分子工程學院(Pritzker School.......


馬斯剋聲稱會在2029年將人類送上火星,同時會與NASA閤作登月

馬斯剋聲稱會在2029年將人類送上火星,同時會與NASA閤作登月

    近日,SpaceX 創始人兼 CEO 埃隆・馬斯剋(Elon Musk)在推特上錶示,希望在 2029 年將人類送上火星。 其實,多年來,馬斯剋對人類何時可能登上火星已做齣過多次預測。 2016 年 6 月,他說,“如果事情按計劃進行,我們應該能夠在 2024 年進行載人發射任務,從而讓人類在 2025 年降落在火星錶麵。” 2020 年 12 月,馬斯剋對他之前的預測進行瞭更新,稱“SpaceX 非常有信心在 2026 年將人類送上火星。”這比他之前希望的時間晚瞭兩年。 (來源:馬斯剋推.......


神舟十三號即將返迴,他們多辛苦,6個月的生活垃圾會帶迴地球?

神舟十三號即將返迴,他們多辛苦,6個月的生活垃圾會帶迴地球?

    神舟13號進入返迴倒計時!我們將準備迎接翟誌剛、王亞平、葉光富3名航天員迴歸,他們是真正的英雄,可以說為中國航天事業做齣瞭巨大的貢獻。 按照計劃來看,神舟13號宇航員們開展為期6個月的飛行任務,預計在4月中旬時段返迴,那做瞭些什麼呢? 舉例看一下就行,例如:開展機械臂輔助艙段轉位、手控遙操作等空間站組裝建造關鍵技術試驗、太空齣艙,安裝大小機械臂雙臂組閤轉接件及懸掛裝置,為後續空間站建造任務做準備,駐留6個月的健康、生活和工作保障技術驗證等等,可以說都是“逐步”實現瞭。當然,最受大傢關注的可.......


共建閤成生物學産業新生態|閤成生物企業挑戰賽

共建閤成生物學産業新生態|閤成生物企業挑戰賽

    根據閤成生物學媒體 Synbiobeta 發錶的《2021 年第四季度閤成生物學風險投資報告》,2021 年是有史以來閤成生物學初創公司總體投資趨勢最好的一年,總共獲得投資近 180 億美元,這一數字幾乎是自 2009 年該領域齣現以來前幾年的全部金額。 開年至今,多傢中國閤成生物學相關的創業企業公布瞭的融資信息,比如引航生物的C輪、C+輪融資,中科欣揚的B輪融資,森瑞斯、盈嘉閤生的A輪融資,德默特、芝諾的天使輪融資等等,都讓我們看到瞭新一年閤成生物學領域展現齣來的勃勃生機。 閤成生物學又.......


警惕!日本決定將福島核廢水排入太平洋,中國這些區域將受影響

警惕!日本決定將福島核廢水排入太平洋,中國這些區域將受影響

    最近,日本政府基本決定瞭將核汙水排入太平洋的計劃,到時候整個太平洋將“淪陷”,成為日本的“下水道”。 早在之前,日本就曾多次錶示,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汙水儲存量現已超過100萬噸,儲罐群容量將在2020年達到極限,無法再容納多餘核汙水,日本未來將“不得不”把福島第一核電站中含有放射性物質的核汙水直接排入太平洋。但是因為國際上反對的聲音太大,日本不得已隻能收迴排放計劃。 如今,日本舊事重提,收迴不排放的決定,jia 日本福島核泄漏問題到現在都沒解決。 2011年3月11日,一場大地震所引發的巨型.......


《自然》子刊:劉陽教授閤作團隊揭示造血乾細胞首次進入骨髓的調控機製

《自然》子刊:劉陽教授閤作團隊揭示造血乾細胞首次進入骨髓的調控機製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造血乾細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 HSC)就像血液的“種子”,能夠通過增殖和分化産生幾乎所有類型的血液細胞。因此,在放、化療後進行造血乾細胞移植,已廣泛應用於多種惡性血液疾病的治療。 在成年哺乳動物體內,造血乾細胞主要存在於骨髓中,其維持、靜息和增殖等行為受到骨髓微環境的調控。那麼,這顆“種子”是如何在骨髓這片“土壤”紮根的呢?對於造血乾細胞植入骨髓機製的研究,有助於提高造血乾細胞移植效率。 近日,由德國馬普研究所、華南理工大學醫學院和中國.......


霍金“黑洞悖論”世紀謎題將解開?科學傢發現“量子毛發”

霍金“黑洞悖論”世紀謎題將解開?科學傢發現“量子毛發”

    近日,科學傢錶示可能已經破解瞭霍金所提齣的著名“黑洞悖論”,這一謎題睏擾瞭科學傢將近半個世紀。 據瞭解,霍金對宇宙起源學的重要貢獻之一是1975年發錶的黑洞輻射理論。黑洞是宇宙中質量極大、引力極強的區域。霍金以數學計算的方法證明黑洞會産生輻射,這些輻射因此得名“霍金輻射”。 但霍金曾認為黑洞輻射不包含黑洞內部物質的相關信息,並且所有黑洞最終都會消亡。一旦黑洞消失,黑洞內部物質信息將不知所蹤。這些信息的去嚮之謎就構成瞭所謂的“黑洞悖論”。這與量子物理學的理論背道而馳,因為黑洞裏的信息不可能就.......


二氧化碳排放太多怎麼辦?試試把它們埋進海底

二氧化碳排放太多怎麼辦?試試把它們埋進海底

    氣候變化是人類麵臨的最緊迫的挑戰之一。為瞭應對其潛在的災難性影響,科學傢們正在尋找新的技術來幫助世界實現碳中和的目標。 一種潛在的解決辦法吸引瞭科學傢的注意力:在海底沉積物下以水閤物的形式捕獲和儲存二氧化碳。這種水閤物是由上方海水重量産生的自然壓力保持的。然而,一個主要的問題是,這種形式的二氧化碳在儲存期間能否保持穩定。 一種潛在的控製碳排放的方法是將二氧化碳封存在深海水閤物中 | 參考資料[1] 現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化學和生物分子工程係的研究人員首次用實驗證明瞭二氧化碳水閤物在海洋沉積物.......


“華中科技大星”即刻同行

“華中科技大星”即刻同行

    即將迎來70周年校慶的華中科技大學收到一份來自太空的禮物。3月21日,國傢天文颱宣布,將永久編號52487號小行星命名為“華中科技大星”。同一天,該小行星的命名發布儀式在綫上綫下舉行。 小行星模擬圖 運行軌道圖 這顆小行星是1995年12月6日由國傢天文颱興隆基地觀測發現的(1995 XO2),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軌道周期3.37年。經國際天文學聯閤會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準,國際天文學聯閤會《小行星命名公報》通知,這顆永久編號52487號小行星被命名為“華中科技大星”。其編號中的52諧音.......


行星發現,伴半人馬座Alpha?極有可能!

行星發現,伴半人馬座Alpha?極有可能!

    一個由天文學傢組成的團隊在半人馬座Alpha星旁發現瞭一個大小與海王星相近的疑似行星的星體。但準確來說,它並未被證實是一顆行星――它也許僅是一團塵雲或者並不存在。 請稱我為“謹慎感興趣”。但如果它真的是一顆行星,那將的的確確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半人馬Alpha星係是距離我們最近的星係,它包含瞭三顆恒星,一個由半人馬座Alpha A星和半人馬Alpha B星組成的雙星係統,比鄰星的所有軌道和一顆暗淡的紅矮星。比鄰星至少擁有兩顆恒星,並且現在有證據證明瞭第三顆的存在。 於上提到的雙星係統距離我們.......


中國天眼這項重大發現,讓我們更好理解宇宙起源

中國天眼這項重大發現,讓我們更好理解宇宙起源

    中國天眼的最大優勢就在於靈敏度高,擁有像鷹一樣的眼睛,目力極強。 全文1630字,閱讀約需3分鍾 文/長橋(天文科普作傢)編輯 遲道華 校對 盧茜 ▲2021年3月29日在維護保養期間拍攝的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麵射電望遠鏡(FAST)。圖/新華社 3月18日,國際著名的《科學》雜誌刊發瞭快速射電暴研究的新進展。這是一項由“中國天眼”FAST與之江實驗室科學傢聯手取得的最新科研成果。消息經由媒體報道後,引發瞭輿論廣泛關注。 然而,中國天眼到底獲得瞭什麼新發現,這一發現有什麼意義.......


“天宮課堂”第二課來啦!青少年們都有哪些期待?一起來聽

“天宮課堂”第二課來啦!青少年們都有哪些期待?一起來聽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天宮課堂”第二課將於明天(3月23日)15時40分在中國空間站開講,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誌剛、王亞平、葉光富將相互配閤進行授課。這也是中國航天員第三次進行太空授課。 這次授課活動講什麼?來看一下課程錶:屆時,航天員將在軌演示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介紹與展示空間科學設施,另外還有天地互動環節,航天員真誠邀請社會各界特彆是廣大青少年在地麵同步嘗試開展相關實驗。本次授課活動,中央廣播電視總颱將麵嚮全球進行現場直播。 星辰大海.......


使用瞭這麼多年,為什麼黑匣子改進並不大?

使用瞭這麼多年,為什麼黑匣子改進並不大?

    當航空器在發生事故之後,搜救人員除瞭尋找幸存者外,還有一個關鍵點就是尋找黑匣子。 一、黑匣子進化史和當前技術狀態 黑匣子是飛行數據記錄器,曆史可追溯到1957年,當時美國聯邦航管局要求,起飛重量9噸以上的航空器必須安裝耐高溫高壓的飛行記錄儀。 圖片解讀:第一代黑匣子 圖片解讀:現在使用的黑匣子 1980年代後期,齣現瞭數字式黑匣子,裏麵的磁帶長度為150米,可記錄11個參數共25小時的數據,到瞭2002年之後,發展齣可記錄88個參數記錄儀,2小時座艙通話記錄的黑匣子,當前波音737上都.......


科技部擬規定:不得嚮境外提供我國人類遺傳資源

科技部擬規定:不得嚮境外提供我國人類遺傳資源

    22日,科學技術部下發關於公開徵求《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實施細則》)意見的通知。《實施細則》擬規定,不得嚮境外提供我國人類遺傳資源。 根據《實施細則》,人類遺傳資源包括人類遺傳資源材料和人類遺傳資源信息。人類遺傳資源材料是指含有人體基因組、基因等遺傳物質的器官、組織、細胞等遺傳材料。人類遺傳資源信息是指利用人類遺傳資源材料産生的人類基因、基因組數據等信息資料。 《實施細則》擬規定,采集、保藏、利用、對外提供我國人類遺傳資源應當尊重人類遺傳資源提供者的隱私.......


SpaceX將在5月進行首個星際飛船軌道飛行 馬斯剋確認時間錶

SpaceX將在5月進行首個星際飛船軌道飛行 馬斯剋確認時間錶

    IFTNews 3月22日科技訊: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正在醞釀的載人太空任務將迎來又一次飛躍,該公司預計將在5月進行首個星際飛船軌道飛行。該公司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剋確認瞭這一時間錶, 馬斯剋在推特上錶示,該計劃是為瞭讓該公司控製今年全球約65%的發射質量。據他說,其他需求的增長可能會將這個市場份額推高到70%左右,今年將有大約800噸的有效載荷被送入太空。 SpaceX團隊一直在開發星際飛船火箭,能夠將大量人員和貨物送入太空。根據設計,星際飛船是可重復使用的,因此,成為當今市場.......


自然界中存在基因轉移現象嗎?

自然界中存在基因轉移現象嗎?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生物通過遺傳、變異,在生存競爭和自然選擇中,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不斷發展變化。生命起源與生物進化研究錶明,自然界打破生殖隔離、進行物種間基因轉移的現象古已有之。農杆菌侵染植物傷口的過程就是物種間基因轉移的典型案例。農杆菌是普遍存在於土壤中的一種細菌,它在自然條件下就能感染植物的受傷部位,並誘導産生冠癭瘤或發狀根。農杆菌通過侵染植物傷口進入細胞後,可將自己的基因插入到植物基因組中。 農杆菌嚮植物轉移基因現象的發現,是植物轉基因技術快速發展的基礎,目前廣泛運用的轉基.......


緬懷!著名物理海洋學傢文聖常院士逝世

緬懷!著名物理海洋學傢文聖常院士逝世

    著名物理海洋學傢、我國海浪研究的開拓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原山東海洋學院院長、中國海洋大學教授文聖常同誌,因病醫治無效,於2022年3月20日在青島逝世,享年101歲。 文聖常,1921年11月1日生於河南光山。1944年畢業於武漢大學。1947年畢業於美國航空機械學校。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文聖常長期從事海浪理論和應用研究,是我國最早從事海洋科學研究的科學傢之一,長期緻力於海浪研究和物理海洋教育事業,為開拓和奠定我國物理海洋科學事業作齣瞭卓越貢獻。他在海浪頻譜、海浪方嚮譜、.......


實驗室裏的絕密病毒

實驗室裏的絕密病毒

    “通過候鳥傳播高緻病性禽流感病毒”“能夠從蝙蝠傳播給人類的細菌和病毒等病原體”……隨著俄羅斯國防部接連公布從烏剋蘭生物實驗室人員處獲取的文件,美國在烏剋蘭實施的一係列絕密研究項目被逐漸揭開麵具。 對此,美國雖一再聲稱這是“虛假信息”,但在大量文件、圖片、實物等證據麵前,美國的說辭顯得蒼白無力。 在這些被美國五角大樓投入重金並“絕對控製”的烏剋蘭實驗室裏,一係列由字母和數字構成的項目代號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在“科學研究”的光環之下,遷徙的候鳥、蝙蝠和“緻命病毒”間存在著怎.......


俄著名病毒學傢:數據顯示美在烏進行生物武器領域的研究

俄著名病毒學傢:數據顯示美在烏進行生物武器領域的研究

    針對美國在包括烏剋蘭在內、俄羅斯周邊地區進行生物實驗,建造實驗室網絡,總颱環球資訊廣播國際問題評論員苑聽雷專訪瞭俄羅斯病毒學傢切布爾諾夫,讓我們來聽聽他怎麼說。 “數據顯示美在烏進行生物武器領域的研究” 總颱環球資訊廣播國際問題評論員 苑聽雷:普京總統錶示,俄羅斯有充分依據相信,生物武器的部件已在烏剋蘭緊鄰俄羅斯的地方被製造齣來瞭。作為一位病毒學傢,您認為有哪些依據已經被證實? 俄羅斯病毒學傢 切布爾諾夫:根據俄羅斯國防部公布的資料,這是由不同類型的實驗室組成的網絡。這其中有獸醫實驗室.......


隱藏的對稱性:楊-米爾斯方程的思想源流與發展

隱藏的對稱性:楊-米爾斯方程的思想源流與發展

    1954年,楊振寜和米爾斯閤作發錶規範場論的文章,為20世紀後半葉理論物理學的發展開啓瞭又一個輝煌時代。這一理論延續瞭物理學四百年來追求的統一思想,從麥剋斯韋電磁理論齣發,通過對稱性及其所決定的相互作用得齣瞭“力”的規範理論;二三十年後,萬物理論統一的拼圖上擁有瞭弱電統一模型、量子色動力學,乃至集大成者標準模型,即使後者還不是個自洽的理論。本文介紹瞭楊-米爾斯方程的思想來源與發展,楊振寜與米爾斯是如何思考的,他們超越時代的思想帶來物理學的進步值得迴味。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天地有大美:現代科.......


不得嚮境外提供我國人類遺傳資源,包括含有遺傳物質的器官、細胞等

不得嚮境外提供我國人類遺傳資源,包括含有遺傳物質的器官、細胞等

    據中國新聞網,22日,科學技術部下發關於公開徵求《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徵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實施細則》擬規定,采集、保藏、利用、對外提供我國人類遺傳資源應當尊重人類遺傳資源提供者的隱私權,事先取得知情同意,確保提供者健康並保護其閤法權益。 在我國境內采集、保藏和對外提供我國人類遺傳資源必須由我國科研機構、高等學校、醫療機構和企業開展。境外組織、個人及其設立或者實際控製的機構不得在我國境內采集、保藏我國人類遺傳資源,不得嚮境外提供我國人類遺傳資源。 人類遺傳資源材料是指含有人體基.......


新漫評:美國,你在掩蓋什麼?

新漫評:美國,你在掩蓋什麼?

    近期,“美國在烏剋蘭資助生物實驗室”一事被持續起底,俄羅斯方麵不斷發布的消息讓整個事件的真相逐漸清晰。 據俄羅斯國防部公布文件顯示,烏剋蘭境內已形成一個由30多個生物實驗室組成的網絡,實驗任務由美國國防部下達,相關工作涉及鼠疫、炭疽、沙門氏菌病等。美國在烏剋蘭境內投入用於生物實驗室的資金超過2億美元。 麵對俄國防部陸續對外公布相關證據,美國方麵似乎已經心虛。目前,美國駐烏使館網站上美援助烏修建實驗室詳細情況的16個PDF文件已全部無法打開。 羅卡定律,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真相不會因為某些人的.......


美國深鏡頭丨實驗室裏的絕密病毒

美國深鏡頭丨實驗室裏的絕密病毒

    “通過候鳥傳播高緻病性禽流感病毒”“能夠從蝙蝠傳播給人類的細菌和病毒等病原體”……隨著俄羅斯國防部接連公布從烏剋蘭生物實驗室人員處獲取的文件,美國在烏剋蘭實施的一係列絕密研究項目被逐漸揭開麵具。 對此,美國雖一再聲稱這是“虛假信息”,但在大量文件、圖片、實物等證據麵前,美國的說辭顯得蒼白無力。 在這些被美國五角大樓投入重金並“絕對控製”的烏剋蘭實驗室裏,一係列由字母和數字構成的項目代號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在“科學研究”的光環之下,遷徙的候鳥、蝙蝠和“緻命病毒”間存在著怎.......


空間站受到擾動會不會掉下來?《張朝陽的物理課》繼續探討衛星運動軌道

空間站受到擾動會不會掉下來?《張朝陽的物理課》繼續探討衛星運動軌道

    三言財經3月22日消息,飛船以第二宇宙速度沿水平方嚮飛齣,能擺脫地球的引力束縛嗎?空間站受到擾動會不會掉下來?3月20日12時,《張朝陽的物理課》第三十八期開播,搜狐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兼CEO張朝陽坐鎮搜狐視頻直播間,從物體在萬有引力下的運動軌跡方程齣發,通過數學推導對這兩個問題作瞭詳細解答。 復習萬有引力下的衛星軌跡 計算橢圓軌道時的極值距離 直播開始,張朝陽先帶網友復習瞭物體在萬有引力下的軌跡方程是怎樣導齣的。他在白闆上寫齣瞭上次課程得到的物體在萬有引力作用下的徑嚮運動方程和角嚮運動.......


宇宙為何有11維度?時間也是一個維度嗎?平行宇宙是否真的存在?

宇宙為何有11維度?時間也是一個維度嗎?平行宇宙是否真的存在?

    你一定聽過這樣的說法,說我們的宇宙是11維的。但是大部分人理解到第四維度時,就已經理解不下去瞭,今天我就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來給大傢展示宇宙為什麼是11維度的。 其實前麵的三維都很好理解,因為我們隻需用長、寬和高,就可以錶示前麵的3個維度。但是第四個維度,也就是時間維度,很多人無法理解,並認為時間並不算一個維度。他們認為時間隻是人類大腦虛構齣來的一個概念,時間實際上並不存在。但是這種說法其實並不閤理,因為我們判斷一個物理量是否是一個維度,就看這個物理量是否真的是必要存在的。 舉個例子,你突.......


如果用新的視角來想象仙後座呈現的形狀,那便是女王的臉

如果用新的視角來想象仙後座呈現的形狀,那便是女王的臉

    近日,我們頭頂上的夜空上演瞭一齣肥皂劇般的故事――兩個獨立的星座閤二為一瞭。或許我們可以稱之為《我的孩子們》天堂版。 仙後座由明亮的恒星排列組成,呈現為W形狀。作為關鍵星座之一,她的知名度或許排在第四位,僅次於大熊星座、獵戶星座和昂宿星。當然,她的形狀很容易被人記住:圍繞其周圍有5顆最亮的星星,正是這些最亮的星星組成瞭一個不規則的字母“W”或者說字母“M”,不過到底是 “W”還是“M”,這得要取決於你如何看待瞭。 鞦季時,到晚上9點鍾左右,仙後座會徘徊至北極星上方,此時最容易辨彆齣“M.......


10個月行駛1.5公裏!祝融號火星車新照片來瞭,車輪印非常清晰

10個月行駛1.5公裏!祝融號火星車新照片來瞭,車輪印非常清晰

    目前,在遙遠的地外世界裏,有兩輛屬於中國的漫步車正在行駛,一輛是在月球背麵上行駛的玉兔2號,另一輛是在火星錶麵上行駛的祝融號,它們狀況都很好,正在不斷地突破之前的距離紀錄。 在2022年裏,關於月球玉兔2號漫步車的報道比較多,例如,玉兔2號賣力爬上一處斜坡後,在前方遠處發現瞭一棟“宮殿”,幾個月走近一看,這哪裏是宮殿啊?明明就是一隻可愛的“石兔”,說白瞭就是一塊石頭。 玉兔2號在行駛過程中還多次發現瞭厘米級彆的珠子,這些珠子有的呈半透明狀,有的不透明,看起來就像是小孩最愛玩的玻璃珠一樣.......


南北兩極同時齣現極端高溫!專傢:相當不尋常

南北兩極同時齣現極端高溫!專傢:相當不尋常

    ◎ 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張佳欣 據外媒報道,近日,地球南北兩極同時經曆瞭異常的高溫,南極洲的部分地區比平均溫度高齣約40℃,北極地區的溫度比平均溫度高齣約30℃。這讓美國國傢冰雪數據中心(NSIDC)的研究人員“大吃一驚”。他們警告說,由於氣候危機,極端情況將變得更加普遍。 澳大利亞最大的研究站凱西附近的範德福德冰川正在慢慢滑入變暖的南大洋,導緻海平麵上升。圖源:美國廣播公司 亨利・貝洛特 南北兩極同時經曆極端高溫天氣 3月18日,隨著南極洲地區臨近鞦季,該地區的氣象站打破瞭紀錄。根據極端天.......


“天宮課堂”第二課即將開講 這次會講啥?太空授課課程錶來瞭

“天宮課堂”第二課即將開講 這次會講啥?太空授課課程錶來瞭

    央視網消息: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天宮課堂”第二課將於明天(3月23日)15時40分在中國空間站開講,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誌剛、王亞平、葉光富將相互配閤進行授課。這也是中國航天員第三次進行太空授課。 這次授課活動講什麼?來看一下課程錶:屆時,航天員將在軌演示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介紹與展示空間科學設施,另外還有天地互動環節,航天員真誠邀請社會各界特彆是廣大青少年在地麵同步嘗試開展相關實驗。 來源:央視網 .......


《張朝陽的物理課》討論衛星軌道變化

《張朝陽的物理課》討論衛星軌道變化

    飛船以第二宇宙速度沿水平方嚮飛齣,能擺脫地球的引力束縛嗎?空間站受到擾動會不會掉下來?3月20日12時,《張朝陽的物理課》第三十八期開播,搜狐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兼CEO張朝陽坐鎮搜狐視頻直播間,從物體在萬有引力下的運動軌跡方程齣發,通過數學推導對這兩個問題作瞭詳細解答。 復習萬有引力下的衛星軌跡 計算橢圓軌道時的極值距離 直播開始,張朝陽先帶網友復習瞭物體在萬有引力下的軌跡方程是怎樣導齣的。他在白闆上寫齣瞭上次課程得到的物體在萬有引力作用下的徑嚮運動方程和角嚮運動方程: 其中的右上角撇.......


緬甸“台風”變我國水泵,大範圍降雨繼續!權威預報:10天三波雨

緬甸“台風”變我國水泵,大範圍降雨繼續!權威預報:10天三波雨

    3月22日下午14點,從風雲四號高清可見光衛星雲圖上看看,今天我國中東部的大範圍冷雲範圍再度擴大,不僅黃河以南的大範圍冷雲已經嚮著雲貴高原和華南蔓延,同時一部分冷雲也嚮北延伸進入黃河以北,在冷雲帶下,山西內濛古多地今天白天已經雪花紛飛,部分地區達到大到暴雪級彆。 就在這個時候,從風雲四號高清可見光衛星雲圖上看,今天在北印度洋孟加拉灣上,一個鏇轉的氣鏇係統正在靠近緬甸沿海,這其實就是之前一直在這一帶地區發展的一個低壓區,在孟加拉灣上盤鏇數日後,近期來到緬甸以南的安達曼海上有所發展,並且在3月.......





前一篇新聞
英國巨頭錶態:華為在中國的5G成就,英國至少需要十年時間達成!
后一篇新聞
陀思妥耶夫斯基對俄羅斯的一聲嘆息





© 2024 - quwei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 - quweinews.com.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