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3/2022, 7:11:03 PM
叩開曆史的門扉,凡成大事者,首重本心,次重堅持。
本心是燃料,是動力之源,它清晰地為人們指明方嚮與道路,正所謂敢問路在何方,路在本心,路在腳下。
而當道路明確,接下來比拼的,就是能否堅持。
堅持是一條相對孤獨的單行道,這條單行道上會有人與之相逆,有人不解,有人勸慰。單行道沒有十字路口、更沒有轉嚮口,一旦踏上就隻有繼續前行和徹底放棄後退兩個選項,在很多人看來,這似乎是一場單方麵的“豪賭”,並且付齣和押注甚大。
事實也確實如此,所以縱覽曆史,成事者纔如此稀少,成功纔如此值得被稱頌。
堅持太難,但這兩個字依舊是融進中華民族血脈深處的驕傲與矜貴,不忘初心與本,是中華民族無數偉人聲聲呐喊的最強口號。
時值抗美援朝第70周年,這場波瀾壯闊的宏偉戰役中誕生瞭太多的令人震撼的堅持,華夏兒女用堅韌的精神與靈魂,對“中華民族”這四個古老的文字,做齣瞭最完美的詮釋。
抗美援朝始末
抗美援朝戰爭起始於1950年,而“抗美援朝”四字並不是整場戰爭的總稱,它僅是“朝鮮戰爭”此戰役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代指中國人民誌願軍“越過鴨綠江”進入朝鮮境內大舉參戰的階段。
時值新中國成立,世界格局發生劇烈變動,世界各方對於新中國的崛起和成立都持有不同態度和眼光,亞洲再一次登上世界舞台的中央,成為瞭話題中心。毫無疑問的,新中國的凝聚力與聲勢也讓太多國傢都感受到瞭威脅。
美國首當其衝,那時的美國已經在蘇聯身上耗費瞭太多的精力,毫不客氣地說,美國是沒有能力再承擔一個超級強國的,而中國剛剛成立,就已經讓世界都感受到瞭這個苗頭,著實有些不可思議。
同樣也正是因為如此,多國對亞洲愈發的重視,紛紛將手伸進這個廣袤富饒的大陸,部分是為瞭掠奪財富和資源,部分則是為瞭竪起自己的“傀儡”,從而壓製剋製“對手”。
新中國正是那個被壓製對象。而美國,就是那個將手伸得太長,小動作太多的“幕後黑手”。
而這一次,美國的目標是距離我國東三省極近的朝鮮。
美方囂張狂妄、一意孤行,根本不顧黨中央的多次嚴正警告,在黨中央的多次聲明被無視後,周總理也對此發錶瞭講話,並隔空呐喊時任美國當局。
令人憤怒的是,美國不僅毫不在意,以麥剋阿瑟將軍為首的美利堅高層甚至齣言嘲笑奚落中國,暗諷中國根本沒有膽氣,更不敢與美國進行抗爭,所以纔隻會搞一些“口頭功夫”,並於1950年10月1日齣兵越界,跨過瞭北緯38度綫,否認鴨綠江與中國邊境的客觀事實,屢次齣兵試探、騷擾,甚至轟炸,嚴重威脅到中國領土安全。
為瞭維護祖國領土主權的完整和東三省邊境人民的生命財産安全,更是為瞭“殺雞儆猴”在世界範圍內建立起威信威嚴,震聲告訴世界中國的強大,中華民族不可欺辱,同時也為瞭貫徹友愛鄰邦的原則,在朝鮮當局政府的請求下,中央政府提齣“抗美援朝、保傢衛國”!
中華兒女飽含著一腔熱血與憤怒,響應號召,自願成軍。於1950年10月19日,“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行進的39軍116師
時值1950年11月,39軍116師經過長途跋涉和多次伏擊殲擊鏖戰後,戰略性停頓在雲山地區休整,同時收集地理地形情報,力爭抓住一切主客觀機會殲敵。
11月底12初,116師奉命派遣兩個團橫渡九龍江嚮上潛伏至上草洞一帶機動遊擊戰,采取打一槍就跑的攻勢,乾擾消磨敵方兵力與士氣。
39軍雖然下達瞭此類命令,但身處戰場的116師卻持有不同意見,此刻39軍各師呈半包圍式分布,相對於“星星點燈”式的遊擊散打,呈閤圍之勢來一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包圍戰反而更為閤適。116師寫好戰略報告後便將意見與報告上報到軍部。
作為設身處地奮戰在一綫戰場部隊提齣的意見,軍部錶示高度重視,並且多次展開作戰會議討論,116師也據理力爭,終於獲得瞭軍部的采納,並擇期執行。
軍部製定的計劃以116師進攻上草洞為核心,左有115師迂迴牽製並連攜116師作戰。又有117師攻占桂林洞和立石兩方戰略節點,阻斷敵軍撤退之路,順帶切斷敵軍的增援路綫。此方案需三綫程同時行進,且都要達到目標結果,其中任何一方齣瞭紕漏都會導緻整個戰局扭轉。
不得不說,雖然計劃精巧嚴密,但變數和風險也隨之大大增加。這樣就導緻戰爭的激烈程度和風險劇增。甚至可以說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需要各位讀者明白的是,從設備配置和科技生産力來說,當時我國相較美軍是處於劣勢的,裝備不夠先進,對於空戰的絕對掌握權也相差甚遠,可以說,這是一個踩著鋼絲前進的驚險計劃。
橫生波摺
一切有條不紊地進行著,116師也開始默默蓄勢,以期能打齣一個漂亮戰果,戰役的勝利似乎唾手可得,可任誰也想不到,就在這個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之時,軍部卻以風險太大為由直接要求116師撤軍!
116師從上到下都懵瞭,師長急切地聯係軍部,企圖說服軍部長官,要其撤銷命令。
軍部長官迴復道,來不及瞭,之前說好打配閤的115和117師都乾脆利落地撤退瞭,要是想打,也隻有你們116師上瞭。
包圍圈崩解,打配閤進行騷擾和控製的戰略也名存實亡,116師這迴是真正意義上的走投無路瞭。
破釜沉舟
韆鈞一發之際,116師汪師長毅然決然做齣決定:打!堅定不移地打!把握戰機、孤軍亮劍,繼續攻擊上草洞之敵,力爭殲滅他們!
大好的戰機就在眼前,且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這如何能放棄?打!拼瞭命地打!
當然瞭,筆者在這裏要替汪師長講句話,此決定並非頭腦一熱,而是哪怕在先前包抄戰的計劃中,116師也是絕對的主力,他有信心能拿下戰爭
在汪師長但是調兵遣將之下,這場戰役,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拉開帷幕。
116師化整為零,拆分成三個團繼續行包圍之計,成功拿下美軍!贏得大勝!
不僅如此,此戰還創下瞭美軍首次齣現全連投降的超級記錄,這是前所未有的。
116師也因此戰名垂青史,此乃孤軍亮劍之戰!友軍已撤退,師長仍堅持要打,卻打齣一個新紀錄。
小結:
審視適度,不畏睏難,堅守初心,116師汪師長做到瞭!當然,這並不是說軍部下達的決定就是錯的,因為這個計謀從一開始就充滿瞭諸多不確定因素,軍部要勝事實,但在整個抗美援朝戰爭的開始,盡可能保持有效戰力的生存也是極為重要的,軍部畢竟不在一綫戰場,對局勢的把握沒有大軍壓陣的116師把控的鮮明,從此角度而言,求穩反而是最為妥帖的。
但也不是說一個勁的求穩就萬事大吉,戰場韆變萬化局勢莫測,沒有任何人能說百分百胸有成竹預見一切,一味的求穩也有可能導緻士氣低迷,再而衰,三而竭。所以一切抉擇都是具有正反兩麵意義的。
汪師長的準確判斷和堅守不放創造齣瞭好的那個,也為誌願軍打下瞭強心劑。
孤軍亮劍,取得大勝,116師,實在是好樣的。